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生產性傳承研究

時間:2022-01-24 10:17:38

導語: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生產性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生產性傳承研究

摘要: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參與旅游過程中的利益相關者進行討論,提出并分析了旅游生產性傳承場域概念。旅游生產性傳承是具有相同利益的相關者與旅游文化項目一起組成了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旅游生產性場域。不同的參與者對自己手中地擁有資本,通過商品化權利爭奪擴大資本量文化的再生產過程,讓不同參與者在相互的競爭過程中,形成社會網絡。

關鍵詞:大運河;文化遺產;旅游生產;保護傳承

一、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有效舉措

(一)分類施策,著力做好“傳承”文章

要使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能夠展現出來,需要借助多種平臺和不同手段,通過對柳孜運河遺址、通濟渠(汴河)泗縣段等遺跡,立體化展示大運河文化遺產所具有的獨特韻味。對沿岸的淮北花鼓戲、泗州戲等具有典型特色的大運河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力爭做到“見人見物見生活”。結合當前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內容,設立有代表性的傳承研習所或工作室,融入創新元素,開發具有創意產品,扶持文化創意企業。將大運河安徽段歷史凝練的文化大力弘揚,編寫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科普讀物,推動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走進社區、校園和企業,增加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成立研學游基地,綜合展現全過程。在城市的核心位置如主干道、建筑、廣場的建設和命名融入大運河文化的元素。

(二)合作發展,著力做好“利用”文章

建立和健全大運河安徽段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協調工作機制,制定規范統一的規劃綱要等,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法律保障和督促評估。與位于大運河上游的中原經濟區加強合作,融入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汴河)軸線,依托中原文化高地為支撐,促使商丘、棗莊、濟寧、徐州、淮安、揚州等大運河沿線各地區的緊密合作,將遺產地聯動起來,形成共同開發,促使大運河文虎遺產與旅游產業緊密發展。以“汴河遺珍•水韻皖北”為引領,將皖北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活化,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協同錯位發展,在彰顯地方特色、體現悠久歷史、呈現文化自信的同時,促進皖北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

(三)增強遺產地居民的文化認同

根據文化表演的不同需要,會將文化遺產分為前臺和后臺之分,前臺的文化表演是著重對后臺的文化表演起到保護作用。真實性前臺基礎是來自于本地居民對當地文化的認同,“區內景、區外商”和“區內游、區外住”是遺產開發所認同的一項原則,[1]對居民區和開發區進行合理分類,進行有效保護,是為了追求遺產地保持原有的原真性。本土份遺產地居民,依托世界文化遺產,保持遺產地獨特的原真性是其為最為核心的重要元素,居民可以參加相關的培訓,獲得更多相關的知識,增強本土傳承文化的責任意識,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熱情善良、樂于助人的態度,讓遺產地原真性體驗能夠更加真實,起到很好地構建作用。

二、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作用

(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

大運河沿岸的文化遺產眾多,沿線的河道遺址、泗州運河故道、運河橋梁遺址、運河碼頭遺址、實物遺存(精美瓷器、沉船、宋花石綱、殘碑等)等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百善鎮百善老街、柳孜古鎮、蘄澤古鎮遺址等運河村落遺產,還包括淮北花鼓戲、靈璧鐘馗畫、蕭縣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2]利用現代化的多種數字化手段對大運河的整體風貌和歷史進行還原,實現沿線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事業的快速發展,助推提升全省文化軟實力。

(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大運河文化是沿河兩岸人民長時間積累和創造的寶貴財富。作為整體性文化長廊日益受到關注,使其打造成為具有典型運河文化氣息的經濟文化圈已然成熟。實現將大運河上下游城市互通、互動、互聯,以現有溝通運河文化為紐帶,找準定位,主動承接上下游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發揮本土的區域優勢,促使大運河沉睡的歷史文化基因得以激活,對大運河沿岸的生態進行修復和治理,促進上下游其他省市在發展文化旅游等方面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其能夠注入新的機遇和活力。

(三)提升文化軟實力

大運河安徽段的文化遺產包含歷史、人文、風俗等方面,是兩岸人民智慧的創造。大運河開鑿期間,“發河南道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又“發淮南諸州郡丁夫十余萬,開邗溝自山陽淮,至于揚子入江”,全線貫通之后,擔負著河運的重要功能,日常的河道治理也面臨挑戰,需要對淺灘河道進行疏浚、坍塌河壩進行加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運河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人民改造自然的斗爭史。在現階段傳承的基礎上,要將運河文化的開放、包容以及創新的大運河精神保持下去,充分體現大運河安徽段對帶來的新的時代風采和魅力。

三、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的旅游傳承場域分析

(一)場域理論概念分析

依據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理解和對文化變遷理論的認知可以得出,文化傳承從本質上理解其實就是一種文化變遷的過程。不同的參與者會利用自己手中所擁有的資本,實現旅游商品化權利擴大資本量文化的再生產,在其過程中,會形成大運河文化遺產旅游商品化的核心網絡,即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的旅游傳承場域。圖1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旅游生產性傳承場域的元場域、核心場域——權利場域在場域的范圍內,相關部門、當地民眾、旅游生產企業、外地游客都有自己不同的資本,都會參與大運河商品化的權力斗爭,獲取資本增量的回報,與此同時,保持自身的場域中的固有位置,此過程會形成不同的復雜關系,構筑了大運河文化遺產的旅游生產性傳承場域。

(二)場域中旅游發展與文化傳承之間的關系發展程度表現

在場域的發展過程中,旅游發展和文化傳承會形成共同的伙伴關系,這種關系前提是建立在理解對方利益和價值基礎之上。通過旅游生產實現對大運河文化遺產的旅游發展和文化傳承的目的。在旅游的經營、管理和參與者更多地融入大運河文化遺產傳承的概念、方法和實踐,當地的文化遺產管理者、參與者應該明確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實現這一操作,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大運河文化遺產的旅游生產性傳承。

四、大運河文化遺產旅游生產性傳承方式與其他傳承方式的關系

(一)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非營利性傳承方式

1.當代學校教育傳承方式學校的教育傳承方式具有穩定性、完整性、強制性等特點,優秀文化傳承主要依靠此種傳承方式,也是大運河安徽段文化傳承的主要渠道。[3]相關部門需要每年固定投入大量的資金和項目作為學校教育傳承方式的重要支撐。2.當代民間傳承民間的傳承主要是依靠居民自發為主要的傳承方式,是不盈利為目的的,因沒有旅游業進行介入,無法獲得社會資本。要制定傳承人的保護制度和生態文化保護區制度,為民間的傳承保護提供制度保障,在實際的過程中會遇到為了獲取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有些傳承的方式只是停留在表面。3.當代文化場館傳承文化場館有其固定文化場域,館藏豐富、受眾面廣、形式直觀等特點,是傳承文化一種比較常見的傳承方式。相關文化部門工作的體現能夠通過這種傳承方式表現出來,財政的支持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4.當代數字化技術傳承現如今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數字多媒體保存的手段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具有直觀、生動、保存內容多、儲存時間久、使用便捷等特點,受到廣大受眾者的歡迎,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數量眾多、數據龐大,這就需要利用數字化手段的優點來進行數據記錄。相關部門要起草制定專門的數字化保護的管理制度,對數字化的保護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非營利傳承方式與盈利性傳承方式之間的關系

1.盈利性傳承方式必須以非營利性傳承方式為基礎一方面,盈利性傳承方式中的文化資源來自非營利性傳承方式。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的開發可以利用遺產的經濟性來進行盈利性開發。傳統的傳承方式是不以營利為目的,沿岸的許多文化遺存都處在非營利性傳承的場域之中,促使為旅游生產性傳承積累了很多文化資源,也為此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寶庫,也為后續的內容提供了保障和豐富的基礎。另一方面,非營利性傳承方式以旅游背景的方式參與旅游生產性傳承。目的地的社會文化背景是建立在本地區人文現象的基礎之上,全程參與旅游全過程,游客體驗旅游,旅游者會對目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作為體驗對象。因此,旅游目的地的社會文化背景構成了非營利性的傳承各種方式,是旅游生產性傳承的重要部分。2.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非營利性傳承方式通過參與旅游生產性傳承可以獲取經濟收益(1)學校教育傳承參與旅游生產性傳承的方式。學校教育傳承的選擇是參與旅游生產性選擇多樣化的一種方式,一方面能帶動經濟效益,提高學校參與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接受文化受眾面,增強文化自信和自豪感。[4]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傳承參與旅游生產性傳承有利于增加大運河文化遺產項目的客體原真性。學生的參與能夠促使其他游客對大運河文化遺產項目的興趣,游客看到自己的行為能夠對大運河文化遺產傳承產生直接效果,使游客對大運河文化遺產項目產生積極的反饋。與此同時,對旅游生產性傳承項目的商業性起到減輕作用,增強對社會責任感,使企業通過旅游發展對社會進行回饋,得以使大運河文化遺產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2)場館傳承參與旅游生產性傳承的方式。城市的文化館、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等文化藝術場館擁有眾多的文化藝術資源,[5]使其能夠得到充分展現和利用,無疑是了解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一種最佳場所。博物館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旅游基本形式,是文化傳播的一種載體,旅游品不僅是一種文化產品,也能讓游客體驗文化享受。(3)民間傳承參與旅游生產性傳承的方式。民間傳承是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傳承的一種最鮮活的傳承方式,根基來自社區的居民,是大運河文化遺產旅游生產性傳承資源的重要來源途徑。民間傳承的文化以各種形式直接參與旅游生產性傳承,在現階段比較流行的鄉村旅游中,大多數旅游產品都是民間傳承的文化遺產。民間音樂、美術、工藝、舞蹈、民俗、節慶等各個方面的文化遺產,一起構成鄉村旅游產品。(4)數字化技術傳承是旅游生產性傳承的方式。數字化的技術傳承深受廣大青年一代的喜愛,潛移默化影響著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的旅游生產性傳承。在旅游生產過程中,許多沿岸的大運河文化遺產可以充分使用數字化的手段來展現,已經實現數字化或正在轉化數字化的大運河文化遺產項目可以在合適的地點呈現在旅游者面前。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虛擬旅游已經成為一種可能,數字化的大運河文化遺產項目與虛擬現實技術、動畫技術、位置導航技術、地理信息、電子商務技術、互聯網一起構成了一個虛擬的旅游環境。既能方便受時間、金錢限制的旅游者,又能對中老年或者身體布方便旅游的人來說提供輕松旅游機會,同時,虛擬旅游還可以作為真實旅游的宣傳、招徠手段存在,是未來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對于大運河文化遺產項目的數字化傳承來說,具有極強的發展前景。3.盈利性和非營利性傳承方式的關系圖解圖2二者的傳統關系圖圖3旅游傳承圖

結語

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在旅游商品化的權利爭奪過程中,不同利益者投入各自的資本,來從中可以獲取最大的資本回報,形成了以不同位置的旅游商品化權利為核心的相互關系,這些位置與相互關系構成了一種網絡或者構型,即是大運河安徽段文化遺產的旅游生產性傳承場域。

參考文獻:

[1]閆紅霞.遺產旅游“原真性”體驗的路徑構建[J].經濟學研究,2013(10):55-57.

[2]安徽大運河文化的歷史價值及現實意義[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038086523499509&wfr=spider&for=pc.

[3]馬振.旅游與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D].湖北:中南民族大學,21-22.

[4]劉純明,杜巧玲.文化自信視閾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優化路徑研究[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5):100-104.

[5]馬惠娣,張景安.中國公眾休閑狀況調查[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36.

作者:倪漫 單位: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