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經濟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3 01:42: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投資經濟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投資經濟論文

石油勘探開發投資經濟論文

一、凈現值(NPV)

1)它沒能直接反應出投資的規模,只是用資金的形式予以體現。而資金有是企業的最為寶貴的資源,對企業的投資是否能取得應有的效用并不能直接反映。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般都采用增量投資分析或者凈現值指數的方式解決實際中的優先問題。

2)在進行石油勘探開發投資經濟評價時,如果采用NPV,由于折現因子的存在,使得油田越早投產NPV值就越大,就會在一些類型的油氣開采中,由于想獲得較好或者較高的收益而加快開發的現象。進而導致了破壞性開采的情況增多,而使得油田的最終收益降低。因而,政府需要運用科學完善的石油開采制度,如穩產期的增加稅收,在開采中后期減免稅收的辦法,以促使石油開采企業合理高效利用地下資源,最大限度地保證油田的開發。

二、內部收益率(IRR)

內部收益率也是石油勘探開發投資經濟評價中的重要指標,在評價中也最為常用。它主要是針對NPV=0的情況。內部收益率能直接反應出投資者的效益,因此,也可以認為是盈利率或者回報收益率。這種評價方式被用于石油勘探開發投資經濟評價中的缺陷主要有兩個:

1)只有一個解的情況,針對凈現金流量來說,為序列正負號只變化一次的項目。即使序列正負號多次改變,也是只有一個解的情況,如果出現兩個以上解的情況,就不是內部收益率計算范疇。之所以會出現正負號的改變,是由于投資過程的不連續,而石油的勘探開采涉及的投資量很大,如果只對一次投資進行考慮,就不能客觀地反應被評價區域的經濟效益。如果對多次的投資都予以考慮則內部收益率的結果可能很多,但就真實的內部收益率來說,其結果都不是正確的。

查看全文

中國對外投資經濟論文

一、加快推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性

2014年我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利用外資,我國將形成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格局,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國內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進程。我國對外投資起步晚發展慢,2003年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僅有29億美元,占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0.45%,之后的對外直接投資以年均約45%的速度增長,到2013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為1078.4億美元,是2003年的37.2倍,2013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之比為1∶0.92,基本呈現進出持平格局。這一比例雖然低于發達國家1∶1.4,但已經高于發展中國家1∶0.5的平均水平,可見近年來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步伐不斷加快,成效顯著,我國也由此首次躋身世界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之一。2014年對外投資約1200億美元,超過利用外資水平,未來10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將達到1.25萬億美元。今后將向著對外開放的“大進大出”格局轉變,這將意味著我國今后應繼續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更大程度上參與到全球經濟競爭之中。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研究對外直接投資給我國帶來的影響作用,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實踐對外直接投資理論,還可以帶動推進更多的企業“走出去”。目前伴隨著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作用也在不斷顯現。具體而言,其主要的影響作用表現為:一是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對外直接投資給投資國經濟帶來的最直接效應就是,伴隨著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增加而形成經濟增長效應。二是對外直接投資對技術進步影響。我國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動因就是直接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投資主體的技術水平,形成逆向技術溢出效應。三是對外直接投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對外直接投資通過轉移國內剩余生產能力,延長產業生命周期,一方面獲取更多收益,另一方面有利于騰出發展新產業的空間,促進新型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四是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促進效應。對外直接投資可以規避貿易壁壘,使企業更方便的進行產品出口貿易,帶來正的出口貿易效應。可以預期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外直接投資會不斷發揮其加快經濟增長、技術水平的提高、產業結構升級以及擴大出口貿易的影響作用。因此不斷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鼓勵更多企業走出國門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所以要想使我國經濟更廣泛深入融入世界經濟,最大程度的享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獲取更高的國際地位,就必須積極推動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推進“走出去”進程,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那么,伴隨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不斷發展,其對外直接投資到底對我國帶來怎樣的影響,其影響作用程度如何,近年來成為關注的熱點問題。而跟蹤研究的目的在于進一步加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進程,提高“走出去”的質量,為提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經濟效應的研究狀況

關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效應研究,主要還是從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產業結構、技術進步等方面的影響狀況進行跟蹤分析。

(一)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探討

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國內外大部分研究持肯定態度,比如國外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認為一國對外直接投資會同時增加投資國和東道國的國民收入,是一個雙贏的投資行為。因為發達國家向高度工業化國家邁進時期,對外直接投資為發達國家的資本和產品過剩提供進一步獲取高額利益的途徑,并且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東道國的經濟發展,因此,旺盛的投資供需形成了當時的雙贏發展態勢。而關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探討,是伴隨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不斷增加而開始被跟蹤研究的。國內研究認為,對外直接投資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而且改變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方式,提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對外直接投資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帶動了我國國內經濟的產出增長。由于我國區域差異較大,進一步分析各區域對外投資的效應也具有現實意義,比如認為我國東、中和西部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其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同時東、西部地區的GDP增長差異也由對外直接投資的差異引起。可見從不同層面說明對外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具有互相促進關系,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能夠促進本國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經濟增長又能為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提供資金支持,但這種增長效應由于我國對外投資規模較小而處于較低水平。也有認為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效應、資本積累效應、技術進步效應三個方面。肖怡楠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的貢獻體現在平衡國際收支上,對外直接投資能夠加快資金流出,從而適當平衡國際收支順差。吳建軍等認為對外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能夠促進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但也有研究認為對外直接投資給投資國帶來的增長效應不明顯,表現為對外投資不是GDP增長的Granger原因,并且從短期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對GDP的影響并不顯著,但長期則呈穩定的正相關關系。可見,多數國內學者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有影響,但是影響不顯著,這一方面說明我國當前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較小,影響力較弱;另一方面我國當前對外投資流向主要是資源類行業,可能對我國當期經濟增長存在一定的時滯。所以,持續跟蹤研究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查看全文

基礎設施投資農村經濟論文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概述

1.農村基礎設施性質

(1)公共性與社會性。公共性是指基礎設施的非競爭性,為公眾共同享有,任何人都無權阻止他人使用基礎設施;社會性是指基礎設施面向整個社會幾乎所有的部門,而非單獨向個體提供服務。(2)長期性。相對于短期經濟增長而言,基礎設施投資對長期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根據索羅經濟增長模型可知,長期經濟的增長取決于技術進步、儲蓄率的提高與人口增長率,而對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取決于儲蓄率的提高。因此,從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發揮作用的期限而言,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長期性。(3)間接性。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的增長具有間接性,基礎設施投資并不像原材料那樣一次性投入進去直接生產出產品,而是在每一批次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一次次折舊進去。

2.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

正如林毅夫在其發展論壇中所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將使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長期受益,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而可以擴大全國的市場規模,不斷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空間,提升經濟發展水平[4]。(1)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于農村經濟的增長起著明顯的推動作用,根據乘數理論,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乘數效應,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可以帶動經濟的數倍增加。(2)農村基礎實施投資的增加促使國內總需求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增加會使國內總需求增加,國內需求的增加促使產出水平增加,從而使國民收入水平提高。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會進一步刺激消費,提高投資水平,使經濟得到新一輪的增長。(3)農村基礎設施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促進經濟增長我國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其核心是強調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就是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的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水平的提高可以使農村生產環境得以優化,基礎設施條件的加強增加了農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給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環境的改善不僅可以體現出農村生產發展支撐力的提高,還能體現出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二、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水利投資下農業經濟論文

1投入要素

農業產出的統計指標通常是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包括了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林牧副漁業5個方面。吳玉鳴和吳麗萍等在對中國農業經濟的相關研究中均采用大農業口徑的農、林、牧、副、漁總產值表示農業總產出。陜西省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業為主,2004年之前漁業產值很小,副業沒有,水利建設投資除了防洪、發電、水保及生態建設等公共服務外,其余主要用于農業灌溉。因此,本研究借鑒Lin經典的中國農業經濟增長研究,用農業總產值表示農業產出水平。對于農業勞動投入的衡量,應采用從事于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實際的工作時間,但是,農業勞動力的實際勞動時間沒有準確數據,只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也沒有詳細的統計。為便于計算,本研究用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人數乘以農業總產值占第一產業總產值比重之后得到的勞動力人數代替農業勞動投入。對于土地要素投入通常采用播種面積和耕地面積2個指標衡量,常用耕地指經常進行耕種并能正常收獲的土地,不包括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地和臨時開發的零星土地;而農作物播種面積指實際播種或移植有農作物的面積,不僅包括種植在耕地上的,還包括種植在非耕地上的播種面積。張元紅和石慧等在其有關中國農業經濟增長的研究中使用農作物播種面積衡量土地要素投入。然而,農業上的水利建設投資主要用于常用耕地灌溉,選用年末常用耕地面積衡量土地要素投入更為合適。農業固定資本用農用機械總動力衡量。另外,由于客觀上數據缺失問題,本研究沒有加入畜力和農用化肥使用量等固定資本。水利建設投資數據完整且易得,并且在水利投資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用水利建設投資完成額來替代水利投資。

2水利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檢驗

陜西省農業總產值與水利建設投資大體上呈現相同的變化趨勢。對于時間序列樣本數據,直接使用OLS進行估計容易產生虛假回歸現象,因此,“偽回歸”問題不得不考慮。通過對時間序列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陜西省水利建設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經濟增長,但具體影響程度和水利投資的實際作用還需要運用實證模型進一步量化研究。

3結論

本研究建立了含有勞動、土地、固定資本和水利資本及其滯后期變量的多項式分布滯后模型,對陜西省1982—2011年連續29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查看全文

區域旅游投資經濟論文

1旅游投資經濟影響系統的邏輯分析

文獻[13-15]中旅游投資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方面作了一定的探討,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旅游投資經濟影響基本體現在以下幾個基本方面:第一,可以有效增加目的地的游客數量。借助旅游投資,旅游地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環境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從而極大地加速區域人才、物資、信息的流動,提升旅游地的可進入性,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增加旅游地對游客的吸引力,從而增加旅游地的游客數量。第二,發展旅游業,是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尤其對旅游資源高稟賦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旅游投資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升區域城鎮化水平,有效促進社會剩余勞動力向旅游業及相關產業轉移,提高全社會就業率。第三,旅游投資直接增加了全社會的經濟需求,一方面增加旅游產業各個部門如飯店、景區、旅行社、交通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相關產業如建筑業、金融業、制造業、房地產業等的配套發展,從而提高當地的GDP。

2旅游投資經濟影響SD模型構建

根據上述系統分析,適當引入其他相關變量,可建立旅游投資影響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圖1所示。

3實證研究

文章以西藏地區作為研究對象,考察其旅游投資行為的經濟影響。根據《旅游衛星賬戶:建議的方法框架》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以及西藏自治區的實際,文章確定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環境管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娛樂業6個行業作為西藏自治區旅游特定行業,以這6個行業的投資總和作為旅游投資。模型仿真步長為一年。

查看全文

政府投資領域發展循環經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國家重點行業資源利用效率將有較大幅度提高、重點領域建立和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和機制、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依賴量的增長,企業抗風險能力非常差、煤炭企業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同煤集團塔山工業園區的建設模式,具有鮮明的“循環經濟”特點、同煤集團用發展循環經濟的原則,積極推進煤炭企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塔山工業園區的產業鏈構成、煤炭企業要發展壯大,就必須通過產業鏈的縱向延伸、煤炭企業要認真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循環經濟是國家經濟調整的主要發展方向,今年以來,我國每萬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工業“三皮”縮合利用產值為1985年的14.6倍。但與發達國家之間差距依然明顯,我國姻鐵、電力、水泥子單位產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出20%左右;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為3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以上。

論文關鍵詞:循環經濟煤炭

根據國家的規劃,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約束機制。首先,國家重點行業資源利用效率將有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較高資源生產率、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潔生產企業;重點領域建立和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和機制;全國資源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廢棄物排放顯著削減,初步建立起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國民經濟體系的資源節約型社會。同時,國家將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支持。

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依賴量的增長,企業抗風險能力非常差。由于長年開采,對生態環境破壞非常嚴重,地質災害、空氣污染、水資源破壞、水質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已經直接影響到礦區的生產生活。煤炭資源枯竭,次級資源、伴生資源大量廢棄。煤砰石山自燃破壞了環境,影響了地下水、土壤土質和空氣等的質量。以往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必然會導致資源的枯竭,釀成災難性的環境污染后果。

煤炭企業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少、環境污染低、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科技含量。煤炭企業是以煤炭資源為重點的企業,發展原煤洗選、型煤加工,提高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加大粉煤灰、煤砰石的綜合利用,構建煤一電一建材產業鏈,引進關聯度較高的技術、加大節能技術、節水技術、鏈接技術、新材技術、生態技術的研究應用,用高科技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資源韋約利用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發展新措施論文

摘要:這是一篇低碳經濟論文范文,此篇低碳經濟論文主要闡述了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及發展低碳經濟在全球已經形成共識。我國在經濟建設快速增長中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急需通過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結構調整等手段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走低碳經濟之路;同時,我們應當通過增加財政投入、改進投入方式、完善稅收體系、推進能源價改等手段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此外,國際問的相互合作也是中國低碳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本低碳經濟論文全文如下:

關鍵詞:低碳經濟;節能減排;能源結構;財政投入

一、我國走低碳經濟之路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低碳經濟的核心思想是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構建清潔能源結構,改變現有的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消費格局。

低碳能源是低碳經濟論文的基本保證,其實質在于提升能效技術、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等,促進產品低碳開發,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近年來,我國在經濟建設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有資料顯示,我國l億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12.03萬噸標準煤,大約是日本的7.20倍、德國的5.62倍、美國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能源消費總量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0%。能耗過高不僅給我國帶來日趨緊張的資源危機,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使得當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

(一)走低碳經濟之路是維護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連續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統計數據表明,2001~2006年間,我國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費比重均在90%以上,而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國能源結構的特點主要有:煤炭的生產和消費比重偏高;石油生產量低,消費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賴進口石油滿足;新能源利用率低,發展潛力大。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使其對能源需求始終保持強勁增長的態勢,但是我國的煤炭產量已經接近極限,對于煤炭資源的過度依賴,從近期看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從長遠看可能會帶來相當大的能源安全隱患。走低碳經濟之路可以有效緩解我國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的約束狀況。我國的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源等低碳或無碳能源蘊藏豐富,但利用率一直很低,有很大的開發潛力。走低碳經濟之路就是要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型能源的消費比重,在能源結構調整中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改變當前我國能源結構性缺陷,提高我國能源供應的安全性。

查看全文

加強經濟增長方式研究觀點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是促使傳統的、舊的增長方式向現代的、新的增長方式轉變,用現代的、新的增長方式替代傳統的、舊的增長方式。要更好地理解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化,首先要對經濟增長方式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經濟增長方式是生產要素的分配、投入、組合和使用的方式。實際上,從廣義范圍來講,所有有助于驅動經濟增長的要素組合,均可以稱之為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現實中的經濟增長方式組合類型是復雜的,多種多樣的。從理論角度而言,有多種經濟增長方式的組合類型。如果要按要素投入劃分,可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按增長功能作用劃分,可分為政府導向型和市場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按市場供求內外部因素劃分,可分為投資拉動型、消費推動型、出口帶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另外,從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角度看,可以有外延粗放型和內涵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如果要做兩個極端的歸類,傳統的、舊的增長方式指的是一組增長方式的集合:資本密集型的;勞動密集型的;政府驅動型的;外需拉動型的;投資驅動型的;出口帶動型的;外延粗放型的。現代的、新的增長方式是另外的一組集合:技術密集型的;市場導向型的;內需驅動型的;消費驅動型的;內涵集約型的。但是辯證地看,增長方式傳統與現代、舊與新的劃分只是一種相對的劃分。不同類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有著不同的形成條件,相互之間并不是孤立、對立的,往往存在著交叉重疊、主輔互補作用,并因此而產生相應的結果。

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概念。需要我們明白的是,在經濟理論范疇中,經濟增長一般是指經濟活動單純的數量增加,經濟發展一般是指經濟總量增加與經濟結構的優化同時出現。因此可以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具有更加廣泛和深刻的含義。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理解,經濟增長依然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或核心,拋開經濟數量的增加,只是談經濟結構的優化時不現實、不客觀的。另外,以上對各種經濟類型的劃分實際上就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體現,在非專業的環境下,這二者有時是可以互換的。

經濟增長方式的現實存在,本身并無價值好壞的判斷,它具有綜合條件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特征。當一種增長方式的綜合條件沒有被新的條件打破核替代時,如果只是人為想讓這種方式退出或消失時不客觀不現實的。這樣大家可以理解,為什么我們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但為何直至今日依然沒有徹底轉變過來。

經濟論文,經濟增長研究論文,經濟發展方式論文。經濟學研究生論文,需要結合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實際進行寫作。

經濟的發展方式,除了受到制度條件約束而外,同時也受到機制條件、技術條件、資源條件的強制性約束,而且作用甚大,評價一種經濟增長方式是否成功,關鍵不在于它的過程和使用的手段,而在于它的實施結果或目的性。對經濟增方式目的性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在評價經濟增長方式上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無論哪種組合方式類型,都能夠讓經濟增長在給定的條件下達到一種理想或近似理想的增長狀態,這種比較理想的經濟增長狀態,或者是近似于這種理想狀態的低通脹高增長狀態。法國經濟學家莫里哀·阿萊認為:“把制造貨幣的增長率建立在能夠促進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足夠高的水平上。經過計算,這個增率為1%,它帶有輕微的通貨膨脹傾向,并且具有靈活可變的優勢而沒有任何值得引起重視的缺點。”他所提出的這一理論即無通脹增長理論,被經濟增長理論界視為一種理想型的增長狀態。

查看全文

教育局經濟專業招生通知

各市、州、縣(市)、神農架林區統計局,各有關單位: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加入WTO后與世界經濟體系相互依存的進一步加深,目前我國急需既熟悉中國國情、又了解經濟學理論的專門人才。為滿足社會需求,根據教育部教高廳1號文件《關于開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工作的通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國家統計局培訓學院統培字20號文件《關于印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本科(專科起點)經濟學專業(經濟分析方向)教學計劃及專業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與國家統計局培訓學院商定自20*年春季起在全國開辦開放教育試點本科(專科起點)經濟學專業。現將我省招生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培養目標

經濟學專業是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的應用性專門人才。經濟學專業在培養目標上尤其強調培養學生運用現代經濟理論和科學統計方法進行經濟分析和投資決策的實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

二、課程設置

1、教學計劃中設置必修課、選修課和集中實踐環節。

查看全文

宏觀調控政策信息管理論文

「摘要」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經濟工作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當前經濟形勢

良好,但不容忽視嚴峻的一面,做好經濟工作要把握和處理好幾個帶有全局和戰略意義

的關系,同時要抓住重點,加大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

「關鍵詞」經濟形勢經濟環境實施宏觀調控改革和發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改革、發展、

穩定的關鍵一年,是世紀交替之年。這一年經濟工作做得如何,對全局影響重大。最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