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外投資在技術進步的影響

時間:2022-05-17 03:34:28

導語:企業對外投資在技術進步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對外投資在技術進步的影響

[摘要]企業對外投資帶來的技術進步,是企業對外投資的良性影響,也是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在企業層面的具體體現。通過對企業外投資的總量特征、經濟背景和結構的分析,指出企業通過對外投資能夠使企業更多的接觸國外先進的技術知識、降低國內企業的研發成本、使企業迅速實現人才資源的聚集。通過建模的方式,對企業對外投資對技術進步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

[關鍵詞]實證分析;對外投資;技術進步

一、緒論

(一)選題背景和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了發展自身經濟,采取了“引進來”的經濟政策。但隨著國內市場的不斷發展,國內狹小的發展前景、區域一體化和全球一體化的必然趨勢無一不督促著中國將自身經濟從簡單的“引進來”轉向至“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有機結合。作為“走出去”的主要途徑,企業對外投資顯然是經濟轉型的關注重點。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升值壓力也越來越大,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對外投資開始逐漸向高端技術市場發展,而獲取足夠的技術儲備則成為對外投資的目標之一。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期,經濟發展模式由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逐漸向資本型、技術型的現代經濟轉化。企業通過投資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管理經驗,幫助中國突破西方發達國家設置的貿易壁壘,提升國內產結構的合理性和競爭力。

(二)文獻綜述

呂寧(2015)通過構建博弈等數理模型,研究認為如果單純從技術進步效應分析,技術尋求型投資往往能夠獲得比國內直接投資更多的收益,同時也能提升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尹國俊和倪瑛(2017)以各省2003-2012年面板數據為研究對象,將“海外研發資源”指標引入LP模型,重點研究國內技術進步受海外直接投資影響情況,研究認為海外直接投資有利于推動國內科技快速發展,技術進步效果極為顯著。吳哲(2017)以新興經濟背景下的茶葉行業作為研究對象,他認為外資投資國內茶葉加工、種植及技術研究等領域有著一定的促進意義,無論互相投資還是技術交流都具有提升意義,任何的技術創新對于雙方而言都會同樣受益,即使是跨國公司也必須要遵從這一規律。彭坤(2020)在羅默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的基礎上,構造了短期開放經濟下的兩部門模型,推出了社會產出函數和母國創新生產函數,定性分析了對外直接投資技術進步效應的存在性。國外對外投資相關的理論研究最早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研究對象主要為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時所采用的投資方式、考慮的是驅動因素和產生的經濟效應,直至今日,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Pottelsberghe&Michele(2011)基于宏觀和微觀視角,對外直接投資產生的逆向技術溢出進行研究。他們認為,從宏觀視角來看,這種舉出效應呈現出顯著特征,而從微觀視角分析,逆向的技術溢出效果并不顯著。DierkHerzer(2010)以33個發展中國家作為研究對象,他認為并非所有的國家都能夠獲得OFDI,不同國家的逆向技術溢出是存在本質差異的。

二、對外投資的總量特征及經濟背景

(一)對外投資的發展演變

作為對外投資流量最高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外投資的發展演變無論在總量規模、地區分布、行業分布,還是政策發展都具有時代的特征,且受制度改革的影響較大。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鼓勵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提出了對外投資的經濟制度改革,使得我國正式踏上了對外投資的新征程。十五大指出:“支持我國優勢產業展開對外投資,逐步擴大企業對外貿易經營的權利”十五大之后至今是我國從單純的吸收海外投資的大國逐漸轉變為對外投資凈輸出大國的重要時期,該時期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調整階段(1997年-2001年)、快速發展階段(2002年-2008年)、和穩定増長階段(2009年-至今)。在調整階段中,我國對外投資呈現出震蕩調整的波動性特征,投資流量經歷了2000年9.16億美元的跌落,和2001年68.85億美元的猛增。調整階段后,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加深,2002年黨的十六大正式提出“走出去”戰略,中國對外投資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經過調整階段與快速發展階段兩個時期后,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我國經濟遇到危機,因此進一步放寬了企業對外投資的自主權,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方針政策,改變了改革開放以來一直的引用的“引進來”格局。隨著十八大的召開,“走出去”戰略變成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首要內容,2013年,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實質性地推進了中國對外投資額的快速增長。2019年中國對外投資達到了1.88萬億美元。

(二)對外投資的總量特征

數據來源:聯合國貿發會議2000-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從圖2-1可見,在增長最快的2003-2010年間,年均增長速度達到57%,對外投資規模實現了連續15年的快速增長。2016至2019年對外投資流量連續三年萎縮,但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蟬聯全球第二,存量保持全球第三。這種對外投資總量的快速上升主要是因為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全球價值鏈加速重構,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在此時選擇通過積極參與“走出去”的戰略,開展對外投資來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結合我國特殊的經濟背景,我們也不難發現,中國的對外投資的高速增長與本體國情、經濟發展狀況也有著莫大的聯系。一方面,近年來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導致成本上升,長期以來主要依靠生產要素粗放式生產來達到經濟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經濟出現結構性減速,產品輸出開始不僅局限于國內,大多數企業也開始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尋求生產規模與經營規模的擴大;另一方面,我國已經逐漸意識到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性,產業的區域進程不均衡,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嚴重,生產要素未得到高效利用,一切問題的源頭都壓在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上。

三、對外投資的結構分析

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對外投資迅猛發展,但對于我國整體經濟實力來說,總體投資額仍存在偏低現象,對外投資的數量與質量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一)行業結構

隨著要素成本優勢的逐漸喪失,中國企業開始逐漸轉變競爭優勢、改變動力機制增長方向,這種產業整體的轉型使得我國各產業的對外投資額都發生不同的改變。從表3-1中可見,2019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在對外直接投資凈額中占最大比例,我國對外投資凈額存在很大的斷層,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雖在占比排名第五,但僅占同年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的4%。甚至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2019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額為0,行業差距十分明顯。

(二)空間格局

隨著我國對外投資的不斷增長、擴大的同時,其空間流向也逐漸由部分國家及地區向全球范圍擴展開來。從表3-2可見,其中被投資方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其中主要是流向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2019年更是占比達到歷史最高值共計1108.4億美元。此外,中國在非洲、大洋洲的對外投資比例逐年降低,2019年僅占全年總流量的2%、1.5%。在拉丁美洲也未發現明顯增長,這是由被投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決定的。

(三)投資方式

對外投資方式的選擇不局限于投資方或被投資方的任何一方,無論是企業技術先進程度方面,還是其國際化經營水平方面,更或者是國家產業、制度環境方面,對外投資活動均受被投資方與投資方兩方相互影響,我國也是如此。通過綠地投資的方式,獲取被投資方國家原材料和勞動力的成本優勢,從而將成本轉移到投資方自身核心開發項目上,來提高投資企業科技進步。

(四)基本途徑

以解決產能過剰、產業升級為主要目的“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多國家產業合作的方式,來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國家的經濟發展訴求,共享經濟發展機遇。根據沿線各國的發展要素特征,我國主要采取差異化的投資合作。以東南亞地區為例,中國在對外投資時多以基礎設施建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投資重點方向來進行投資。而對中南亞地區這種以石油產業和重工業為其國家經濟主要支柱的地區,因其油氣、鐵礦、煤礦等資源十分豐富,在對外投資時中國則采取與其能源的開采進行合作或者與公路、鐵路及管道交通建設等項目掛鉤的企業進行投資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及優勢與我國制造業發展具有較高的互補性,可以充分擴展我國國內市場的發展封頂,將狹小的單向、國內發展前景轉變為互利共贏的區域性、全球性發展前景。這種差異化明確、制造業投資為主導的投資方式,將最大程度的達到投資回報預期,使得投資方企業得到投資反饋時技術得以進步。

四、企業對外投資對技術進步的影響

第一,使企業更多的接觸國外先進的技術知識。國內企業采取積極的對外投資策略,特別是對于世界技術溢出密集領域的投資,使得國內企業有更多獲得技術優化的機會,而且能夠大量節省資金成本、時間成本,還會少走冤枉路。第二,降低了國內企業的研發成本。從研發支出分析,歐美日等發展國家始終都是位于世界前列的,每年投入資金多達數千億,而我國受經濟發展能力限制,投入經費無法與之相比。因而,選擇直接投資戰略,能夠降低研發經費開支,并且獲得極大的時間優勢,以最短的時間獲得國內想要的技術成果。第三,使企業迅速實現人才資源的聚集。人力資本是科技創新活動的關鍵因素,對于企業而言,高素質的科研人員或團隊能夠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另外,企業跨國經營戰略能夠產生資源整合效應,為國內培養大批具有國際管理經驗的領導者,他們不僅在國外開疆拓土,還能夠在研發合作當中占據主動優勢,讓國內企業獲得更多的技術溢出價值。

五、企業對外投資對技術進步影響的實證分析

不管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還是經濟發展緩慢的國家,通過對外直接投資能夠有效的提升本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這種方式為我國科學水平的發展注入了動力。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上升,對科技水平要求的越來越來,這種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科技發展的需求。通過建模的方式來研究我國對外投資水平對技術進步的影響,為我國是否加大對外投資提供參考。

(一)模型的建立

為分析對外投資對技術進步的影響,我們引入全生產要素的概念,全生產要素(TotalFactorProductivity)指的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各個要素的總體生產效率,它反映了企業技術升級、管理方式改變、企業結構轉型升級、產品質量提升的綜合能力。因此,全生產要素的提升代表著該企業技術進步的水平。關于對外投資對技術進步影響的定量分析,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對外投資對于技術進步具有一定的影響,此外,研發存量、研發人員數量、國內生產總值也會對技術進步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建立了如下模型:logTFRt=c+αlogSt+βlogOFDIt+γlogPt+δlogGDPt+εt(公式3)式中OFDIt表示對外投資存量,GDPt表示國內生產總值,Pt表示研發人員數量,β可以將其理解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對全生產要素的彈性,如果β數值大于0,則說明我國企業通過對外投資能夠學到企業先進的技術,促進了其技術水平的進步。如果β數值小于0,則說明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將國內先進的技術往外輸出了,從而削弱了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

(二)模型的分析

全生產要素(TFP)的計算公式為:TFPt=Yt/αKtβLt,其中Yt是我國在時間t階段的產出,計算公式為:Yt=AtαKtβLt(At為企業時間t內的技術水平高低,Kt表示企業時間t內的資本投入,Lt表示企業時間t內的勞動力,α表示資本的產出彈性,β表示的為勞動力彈性)。其中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通常α、β的值可取0.6、0.4,其他數據可根據我國各個年度的統計年鑒查的,假定1993年基數為100。通過查閱我國歷年統計年鑒,得到研發存量(S)、對外投資存量(OFDI)、研發人員(RDP)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數據。

(三)實證的結果分析

將所計算的數據代入SPSS軟件進行計算,采用最小二乘法回歸,得到如下結果:logTFRt=0.603+0.167logSt+0.158logOFDIt+0.158logPt+0.441logGDPt,從回歸方程可知β為0.158,說明企業對外投資存量增加1%,那么全要素生產率就要增加0.1581%,可見對外投資對于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是顯著的。,α值為0.167,這說明國內研發存量增加1%,那么全要素生產率就要增加0.167%。系數γ及系數δ均為正值,說明研發人數跟國內生產總值對于技術進步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研發人數的P值為0.13,說明研發人數對于技術進步的影響顯著性不明顯。

六、結論

以企業對外投資對技術進步的影響為研究主題,分析了我國對外投資的發展演進與總量規模特征,闡釋了我國對外投資的結構特征,并未指出了我國對外投資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采用建模的方式對我國對外投資對技術進步的具體影響進行定量的分析。基本結論如下:(一)我國對外投資的發展演進從 2000 年起可以歸為三階段:調整階段(2000—2001 年)、快速發展階段(2002—2008 年)和穩定增長階段(2009 年至今),且無論在總量規模、地區分布、行業分布還是政策引導等方面都具有該特征,尤其在總量規模與行業分布當中尤其明顯,我國整體對外投資在各方面乘上升趨勢。(二)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使企業更多的接觸國外先進的技術知識、降低了國內企業的研發成本、使企業迅速實現人才資源的聚集三個方面。(三)通過建模的方式,發現企業通過對外投資能夠提到全生產要素,這說明了企業對外投資對于技術進步是有促進作用的。

作者:聶思夢 單位:華東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