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人才機制創新綜述

時間:2022-04-21 03:18:00

導語:貧困地區人才機制創新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地區人才機制創新綜述

摘要:貧困地區人才普遍存在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流動失衡等的問題,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究其原因除了人才觀念不強、自然環境不佳外,人才工作機制落后是影響人才工作活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試圖從貧困地區實際情況入手,探討完善和創新貧困地區人才工作機制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人才人才工作機制貧困山區人才創新機制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工作是關系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工作。貧困地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是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人才觀,要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人才工作新機制。

1創新培養機制,提升存量人才素質。

按照大教育、大培訓要求,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著眼于人才素質的提高,在提高全體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基礎上,重點培養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著力提高創新能力。一是發揮黨校、行政學校、人才培訓基地和成校的作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全員培訓和學歷教育活動;二是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組建專家服務團和科技幫帶小組,普及科技知識;三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工作,加大緊缺人才和高素質實用人才的培養力度;四是選拔本地優秀人才通過到發達地區掛職鍛煉,送科研院校培訓等形式進行強化培養,努力造就各行業的學術帶頭人。

2創新用人機制,大膽選拔和使用人才。

(1)不拘一格用人才,營造良好地用人環境。一是要打破各種陳規舊習和論資排輩等習慣的束縛,廣開才路,不拘一格選人用人;二是打破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全面深化事業單位聘用制,不唯學歷和資歷,以工作實績論英雄;三是機關事業單位新進人員一律實行公開考錄,杜絕“條子進人”、“關系進人”的現象;四是創造良好的人才競爭環境,形成競爭有序、人才輩出的滾動發展局勢;五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所長;六是創新人才使用觀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為,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2)科學評價人才。按照“有用即人才”的觀念,結合實際探索建立以業績為重點,以品德、知識、能力等為要素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為科學地評價、選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據。

(3)促進有序流動,盤活現有人才。進一步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消除影響人才流動的制度性障礙,積極探索柔性流動辦法、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加強人才信息網絡建設,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完善人才流動的宏觀調控,吸引人才流向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緩解工農業生產第一線人才相對匱乏和機關、事業單位人才相對過剩的矛盾,保證各個領域對人才需求的動態平衡。

(4)落實激勵機制,穩定現有人才。“國家大事,唯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咸懼。”因此,要著力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努力穩定現有人才隊伍。一是建立突出貢獻獎勵基金,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給予重獎;二是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輿論環境,鼓勵人才干事業;三是改革現行的分配機制,真正把績效工資與工作業績掛起鉤來,提倡智力入股,技術分紅,重智酬勤,優勞優酬;四是下大力氣提高各類人才的待遇,努力實現人才的價值與勞動報酬的基本統一;五是建立和完善人才保障制度,打消人才的后顧之憂。

3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多渠道引進高素質人才

建立以生產需求為導向,以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為保障的人才引進工作機制。一是引進人才必須實事求是,符合本地經濟發展的實際;二是嚴格兌現相關待遇;三是對引進后績效顯著的人才,實行重獎;四是引進的高級人才,不受單位性質、編制和職稱結構比例的限制,并為他們提供住房、辦公設備和科研經費;五是建立高級人才活動站、實習基地及優秀人員創業園區;六是建立人才引進專項基金,確保人才引進工作順利開展;七是“剛性”與“柔性”并用,剛性引進即采取直接辦理調入手續和轉入行政、戶糧等關系的傳統方式引進人才。柔性引進就是不轉行政、戶糧關系,變戶籍管理為身份管理,變人員流動為智力流動,取消人才流動中的部門、身份、地域界限。

4優化人才創業機制,搭建干事創業的有形平臺

大凡人才,均以建功立業作為最高追求。貧困山區人才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建功立業的環境,致使人才無法施展才華。為此,要著力在優化創業機制上下功夫,通過“營造一個環境,推進三個結合,搭建三個平臺”的辦法,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激發人才的創業熱情,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

(1)營造優質優良的創業環境。一是要轉變政府職能。要切實把政府職能轉變到調控經濟、管理社會、提供服務上來,在“越位”的地方“讓位”,在“缺位”的地方“補位”,在“錯位”的地方“糾位”,形成政府管環境、部門抓服務的局面。二是要改進工作作風,尤其是要徹底改變一些單位“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和雁過拔毛、竭澤而漁的惡習,大力倡導“一來就辦、由我來辦、馬上就辦、特事特辦、好事快辦、辦就辦好”的好風氣。三是要注重人文關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吸引和鼓勵人們創業,必須有開放的市場、寬松的政策、良好的民風。這就需要切實加強全民的人文環境教育,樹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形成“人人都是創業主體、個個都是創業環境”的共識,對創業者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層”,讓其安心創業、放心經營、稱心辦事、開心賺錢。

(2)推進智力與資源相結合,為各類科技和管理人才搭建創業平臺。貧困山區一般都有獨特的自然資源,要在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擴大創業的自由度,鼓勵農業技術人才承包和租賃土地、水域、荒山,創辦、領辦農業加工、銷售企業;鼓勵各類人才采取多種方式在工商業領域創業。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發展資金、政策咨詢、管理診斷、信息服務、投資指導、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支持與服務。

(3)引進高科技項目與吸引人才相結合,為高科技人才搭建創業平臺。通過引進和發展高科技項目不僅可以促進貧困山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而且還可以吸引和凝聚大批高科技人才。所以,貧困山區要更新觀念,突破常規,充分利用優勢,通過建立科研基地、項目協作、科技共建等方式,大膽引進生物制藥、生物肥料、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保健食品、環保產業、電子電力、能源工程等高科技項目。通過項目建設,實現“引人”、“引智”的目的;通過“引人”、“引智”,又可以帶動更多項目的發展,從而形成“項目吸引人才,人才帶來項目”的良性循環。

(4)科技“三費”立項與構建地方科技創新體系相結合,為各類技能型人才搭建創業平臺。貧困山區的科技“三費”立項應突出在提高科技含量、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創新、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等方面,著力為新時期的“藍領人才”營造施展才華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