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場準入出版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08 11:56:00

導語:文化市場準入出版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市場準入出版改革論文

【標題】文化市場準入出版改革創新

【作者】范衛平

【作者簡介】范衛平作者為江西省出版集團副董事長

【正文】

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是大勢所趨,文化市場準入不可避免,出版改革創新勢在必行。中國出版業如何面對WTO的沖擊,如何應對文化商品市場的準入,如何迎接新的更嚴峻的挑戰,已現實地擺在了中國出版人面前。

據了解,作為烏拉圭回合談判成果,《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簽署使服務貿易也納入了世貿組織的多邊貿易體制。在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理事會評審認可的國際服務貿易分類表中,全世界的服務部門共分為商業服務、通訊服務等11個大類和142個服務項目,印刷與出版屬于第一大類。顯然,中國出版印刷市場開放問題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面臨即將進入WTO門檻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中國文化產業的對外開放只是個時間問題。隨著對外開放,中國的出版市場份額將重新確定,出版信息資源將重新構建,出版人才競爭將日趨活躍。目前,外國出版商已看好中國出版物市場,外國出版勢力正逐漸滲入我國已成為事實。德國貝塔斯曼集團在上海設立的上海貝塔斯曼讀書會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到70多萬會員,并直接或間接進入編、印、發諸多領域,其擴張速度及其經營理念、經營手段、經營方略已令我國業內人士驚嘆不已。

迎接中國加入WTO給出版業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在當前條件下,需要在觀念轉變、體制改革、機制轉換、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等方面狠下功夫,真下功夫。要深化改革,加大創新,不斷發展和壯大民族出版業,提高國際出版競爭力。

——關于觀念轉變。思想和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當前,要努力實現以下九個方面的轉變:一是要加快出版工作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步伐,努力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出版事業和出版產業有機結合的道路;二是要變依賴行業壟斷,不思進取為勇于開拓、敢于競爭,努力創立一種有效的競爭機制;三是變粗放型經營為集約型經營,努力使出版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四是變閉關自守、固步自封為開放搞活、開門興業,努力營造一種優良的經營環境;五是變“小而全、小富即安”的小農經濟觀念為資本整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大生產、集團化”的現代經營思想,努力孕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出版巨人”;六是變單一生產經營為多元化生產經營,努力培植出版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七是變只重視傳統的對出版資源、品種、數量等生產力硬性管理為主,為既重視上述傳統管理,又注意對資訊、質量、效益等生產力軟性管理,努力挖掘出版資源,實現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八是變只重視物質資本管理為既重視物質資本管理,更重視以人為中心的人力資本管理,努力發揮人的潛能;九是變只重視選題開發、產品制作、市場營銷的傳統產品經營管理為既重視上述產品經營管理,又注意有效整合外部資源而進行的資本經營管理,努力提高產品經營和資本經營的管理效能。

——關于體制改革。體制改革實際上就是一種制度創新,是對舊的行政格局、產業格局及其利益格局的調整。黨的十五大指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1999年9月召開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又號召國有企業改革要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遵循這一思路,出版單位的所有制實現形式問題亦應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在這一極為敏感的問題上,我以為,要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努力沖破過去受社會主義社會必須以單一公有制經濟為基礎的觀念的束縛,逐步消除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對生產力的羈絆,通過改革、改組、改造,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發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經濟。由于出版業是受精神產品生產規律和物質產品生產規律同時制約的特殊行業,因而,實施出版體制改革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逐步推開。出版行業編、印、發、供各個條塊性質不同,特點不一,因而要區別對待。例如,目前發行和物資供應行業已經是多個渠道、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且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逐漸加大,呈日趨活躍之勢。而編輯出版、印刷特種行業則應在實踐中區別不同情況,慎重處之。

——關于機制轉換。如果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出版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那么,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不斷轉換和完善出版單位內部運作機制則為配套之舉,必不可少。要通過建立一套既有目標激勵、精神激勵以及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又有一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約束機制的有序的工作體系,逐漸改變過去那種權責不清、分工不明、制約不力、控制不靈、決策不科學以及效益低下的狀況。當前,尤其要加大企業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引入競爭機制,切實推行崗位目標責任制、全員合同聘用制;要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端掉鐵飯碗,打破大鍋飯,努力把職工的收入與企業的效益和個人的貢獻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獎優罰劣、獎勤罰懶;要建章立制,努力建立一個嚴格的、科學的、規范的生產經營秩序。

——關于結構調整。“加強管理、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是黨的十五大對新聞出版業提出的總要求。其中,加強管理是手段,提高質量是目的,而優化結構則是基本途徑,或是關鍵環節。因此,加大調整和優化結構的力度顯得尤為緊迫和十分必要。當前,結構調整和優化應在以下八方面著手:一是調整產業結構;二是調整產品結構;三是調整組織結構;四是調整技術結構;五是調整經營結構;六是調整勞動力結構;七是調整利潤結構;八是調整所有制結構。

——關于技術進步。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指出:“適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必須加快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要以市場為導向,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圍繞增加品種、改進質量、提高效益和擴大出口,加強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作為朝陽產業的出版業,其技術進步或技術創新亦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的引入,將使出版物生產過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因此,出版界應遵照十五屆四中全會和全國技術創新大會所提出的要求,按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加快形成以多出好書為中心的技術創新機制,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中心,鼓勵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努力在出版管理過程、出版物生產過程及其消費過程等多個層面不斷進行技術轉型和換代。同時,要加大技術開發資金投入,搶占技術制高點,增強技術儲備,保持發展后勁。以增加管理、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科技含量,同時提高出版物的科技附加值。

應該指出,觀念轉變、體制改革、機制轉換、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僅僅是中國加入WTO前后中國出版業適應文化市場準入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方面。其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我們唯有通過有效途徑著眼于提高民族出版業的競爭力,同時把行業管理建立在法律基礎之上,才能使中國出版業既保持民族出版業的傳統和符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又能冷靜、審慎、客觀、積極地應對文化市場的準入和變幻莫測的國際文化市場。

此外,應對文化市場的準入,我們還應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事實上,世貿組織123個成員國中,在印刷與出版這一服務項目上承諾開放的國家只有29個。其中,發達國家21個,欠發達國家3個,經濟轉型國家5個。這些開放的國家在執行國際服務貿易的一般原則,即國民待遇原則、互惠互利原則和關稅減讓原則的基礎上,又設置了一些非關稅性的貿易壁壘,這本質上是一種有條件的承諾和開放。可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一個時期內只能采取嚴格控制、精心選擇、先行試點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開放中國的印刷與出版業。這正是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不盡相同使然。因此,我們研究世界文化市場準入和中國出版改革創新這一課題,既應考慮對世界出版業有利因素的吸取,又應考慮對意識形態和民族出版業的保護。這正是我們考慮這一問題的根本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