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07:07: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環境保護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旅游環境保護論文
一、旅游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我國旅游業目前面臨很多環境問題,如相當一部分熱點旅游區水體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局部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旅游資源受到損害;大批游客擁入,致使基礎設施緊張,旅游旺季造成在某一景區的高度集中破壞或影響了該地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和生存環境;旅游區環境衛生狀況較差,區內垃圾隨意拋灑堆積,污水、污物隨處可見;旅游開發建設項目與旅游區整體環境不協調等等。造成這些旅游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經濟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破壞旅游環境
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經濟指標為第一目的,環境保護被相對忽視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犧牲環境來求得經濟發展。上海的黃浦江,廣州的珠江,蘇州的河港,南京的秦淮河這些“游船云集,鼓瑟相聞”的著名游覽區今天都已經變成了令人厭惡的“黑河”、“臭河”,全然沒有了昔日的風采;在中國的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帶,近年來興辦了十幾家采礦冶煉企業,它們排放的廢水使奔騰在這一著名瀑布上的水流不再潔白晶瑩,而是泛著黃色泡沫的濁流!再如“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獨特的九曲溪及兩岸蒼翠、挺拔的植被,而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但在前幾年人們卻對武夷山上的森林,進行掠奪式的砍伐,使其精華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劇下降,而嚴重威脅武夷山的旅游景觀價值。
(二)旅游者自身的不當旅游行為導致自然環境質量下降
旅游者自身的不當旅游行為主要在于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對景區環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動本身對景區生態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響。由于旅游區本身設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養不高,在旅游的過程當中,大量垃圾隨意扔灑堆積,破壞了自然景觀,污染了景點水體。周莊景區就是因為伴隨著大量游客的到來而產生了很多的垃圾,而本身設施存在著局限性,使得周莊環境衛生得不到保證,水體污染逐漸嚴重。雖然周莊在南北水系建閥,但是其更新速度遠比不上其污染的速度。
水環境保護論文
1我國水資源現狀和水污染現狀
我國水資源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地區分布不均目前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4,約為日本的1/2,美國1/4,俄羅斯的1/12。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于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我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于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北方許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廠停產或限產,損失的年產值達1200億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陸續出現水荒。
面對“滴水貴如油”的水資源,而人類對它的浪費和污染卻是令人痛心的:據統計,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達到4000億立方米,使5.5萬億立方米水體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徑流總量的14%以上。我國的主要江、河、湖等水域,如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沱江等已檢測出數百種有機物或被報道已經受到嚴重的有機物污染,在被檢測出的有機物中一些有毒污染物含量超過了地面水質標準,有些是致癌、致畸和致突變有機污染物。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在水源保護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全國水源污染仍呈發展趨勢,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近50%的重點城鎮水源水質不符合飲用水源的水質標準。在我國水的浪費現象還極其嚴重,我國農業灌溉大多采用漫灌的形式,農業用水僅有效利用30-40%。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不加處理任意排放,使許多水體受到污染,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局面。因此,合理開發水資源,節約用水量和防治水污染,應當成為我國水環境保護工作長期的工作方針。
2造成我國水資源破壞和水污染的原因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如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的排放,固體垃圾的肆意排放等,但最終歸結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因地質的溶解作用,降水對大氣的淋洗、對地面的沖刷,挾帶各種污染物流入水體而形成;另一類是人為污染是比較嚴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按污染源分,可分為工業廢水污染、城市污水污染、農業回流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及其它污染等方面。
2.1工業廢水污染水在工業上主要是用于洗滌產品、冷卻設備、產生蒸氣、輸送廢物和作為生產原料以有稀釋等方面,幾乎沒有一種工業能夠離開水。而且工業的用水量非常大,要占人類整個用水量的80%左右,據統計,生產一噸鋼需水量30多噸:一噸石油化工產品、一噸紙或一千度電需水200至500多噸、而制造一噸人造纖維則需水1000噸以上。這么大量的工業用水,相應也有大量的廢水產生,工業廢水排放量約占總廢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2.2城市污水污染隨著工業的發展又帶來了城市化,大量人口和工業高度集中于一些很小的地區,人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生活污水,據統計每人每天約有數百升左右,污濁負荷量為幾十克BOD。這些污水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氨基酸、動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滌劑等物質外,還含有細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這種污水會消耗接受水體的溶解氧,也會產生泡沫妨礙空氣中的氧氣溶于水中,使水發臭變質。
漁業環境保護論文
1水產養殖對水質的影響
1.1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水產養殖生存的重要條件。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減少到4mg/L時,將會威脅到水產養殖的生存,甚至大批水產生物將會出現死亡,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繼續減少以致耗盡時,水質將會逐漸下降,水中有機物將出現厭氧分解,水域環境因此而極度惡化。
1.2總氮(TN)與總磷(TP)升高
氮與磷是產生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原因,水體總氮的濃度、總磷的濃度、水體富營養化程度這三者關系十分密切,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隨著水體總氮濃度與總磷濃度的升高會逐漸加劇,當水體總氮的濃度維持在一定程度,即在015~115mg/L之間時,水體便屬于富營養型,繼而當水體總磷的濃度大于0101mg/L時,水體富營養化便可以出現。
1.3化學需氧量(BOD)增多
環境監測環境保護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得到了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物質條件也迅速地改善,但是,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我國環境為代價的,環境污染情況不斷加深。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是一個不可替代、至關重要的角色。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擁有不可或缺的技術撐持作用。環境監測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環境監測數據幫助。要盡可能地讓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出技術支柱作用。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保護;作用
1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地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是,各個地區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沒有重視環境保護,導致生態環境失去平衡,環境污染問題也變得日趨嚴重。環境保護問題已經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更好地解決環境保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環境保護是為了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環境更加舒適美好,也是為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全面實行可持續發展,就要進行嚴格的環境監測,從而對環境進行保護。
2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環境監測的定義是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其作為環境保護的一大利器,對環境進行監測的目的主要是準確、及時而又全面地呈現給大家當前環境質量情況,合理預測其將來的發展變化趨勢,為環境保護部門進行下一步的控制污染源和環境規劃等環保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基礎[1]。環境監測為環境保護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數據,是環境保護最重要的依據,也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離開環境監測數據,就沒辦法開展好環境保護工作。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技術扶助角色。進行環境監測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個地區有哪些污染物和每種污染物的濃度情況、總量情況、變化情況。環境監測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環境監測涉及化學、物理、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監測是為環境保護工作服務的,通過環境監測數據掌握有哪些污染物、那些污染物的濃度、如何進行環境保護工作。在進行環境監測時,有時通過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直接對噪聲等環境要素進行測定,有時通過采集環境中的大氣、水等樣本,然后把樣本進行現場分析或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通過儀器設備和規定的操作方法來測定樣本的污染物種類和污染物數量,環境污染情況也就一目了然。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保護的規劃、計劃、各種政策的制定和各級黨政領導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決策,都要以環境監測數據為基礎;各級環境保護部門開展環境管理、環境污染事件處理、環境執法等,都要以環境監測數據為依據;綜合整治、區域限批、污染減排等各類環境保護實施的效果,最終都體現在流域、區域或行政轄區的地表水、噪聲、大氣環境質量改良上,這就需要環境監測單位用環境監測數據來體現說明。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擁有不可或缺的技術撐持作用。
循環經濟與環境保護探究論文
1循環經濟與環境保護
1.1循環經濟是環境保護發展的根本方向
幾十年來,我國環境保護經歷了一個由污染物達標排放、廢物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到推行實施ISO14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逐步深化的過程,這些環保措施在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不同程度上存有某些明顯不足和缺陷。循環經濟在思想上,首先強調的是思維的嚴密邏輯性和事物的彼此相關性,不僅在其體系內部形成了完整的結構形式,而且將環境與經濟緊密和巧妙地結合起來。循環經濟在品質上,無論在環境技術,還是在經濟技術上都明顯優于任何一種單一環保措施。(1)清潔生產要求的是盡量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而循環經濟強調的是將污染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循環使用,使環境成本達到最低;(2)廢物利用是針對污染廢物采取的再利用技術,而循環經濟提倡的是將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污染物當作產品原料被再合理利用;(3)污染達標排放是環境保護的最低要求,這一標準既不涉及污染物總量控制,也不涉及污染物排放后污染指標的變化反彈,因而是一個被認為不太讓人放心的環保指標。而循環經濟則是一個優化的完全環保標準。
1.2實現循環經濟必須理性經營環保
從環保靠政府轉到理性經營環保,環境保護便登上了市場經濟的大舞臺,而環境保護在其當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這就關系到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問題。就拿環保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看,從社會化投資、專業化建設、市場化經營、規范化管理到規模化發展,無論哪項內容,哪個環節,哪個運行程序,若離開了市場的支持,都難以有所作為。從另一方面看,若離開了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也無法取得成功。可以說,環境保護在政府和市場中間,既要全面接受政府的領導和監督,又要在市場經濟中,按照市場法則和客觀規律辦事。
1.3循環經濟即清潔生產
剖析當前農村環境保護策略研究論文
論文關健詞: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法律法規;科學種田
論文摘要: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抽。保護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保障。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導致農村生態環垅惡化,加強農村環垅保護迫在尼捷。為此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張管理機構與體系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提倡科學種田、合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子。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護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強調不夠,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往往被忽視,由此造成了農村環境保護的盲點,這就造成農村的環境問題更加突出、更加嚴重。
一、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迫切性
近些年來,瘋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系列危害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的問題一浪接一浪的爆發,城鄉居民健康程度下降,醫院每年出生的殘疾孩子數量不斷上漲,其主要原因就是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許多地方只注重經濟建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生態建設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甚至不惜犧牲生態環境謀求經濟發展,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因此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迫在眉捷。
1.鄉鎮企業污染嚴重。為了發展經濟、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各地區竟相發展鄉鎮企業。然而,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給農村帶來豐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農村生態環魔帶來了嚴重的壓力,小化工廠、電鍍廠、造紙廠、鋼管廠等廢水、廢氣、廢渣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或簡單處理后排放,嚴重地污染了農村周圍的土壤、大氣和水體。我國鄉鎮企業廢水COD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50%以上。
生態環境保護研究論文
1.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
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關系到人類的前途和命運,影響著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民族和個人。西方工業社會目睹了二戰以來經濟和社會迅猛發展的人間喜劇,領略了科技革命給人類帶來的空前無限的風光但也親身體驗了環境破壞所帶來的生態危機的切膚之痛。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氣候變暖、臭氧層的破壞、土地的沙化、堿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減少、空氣、水等的嚴重污染、物種的滅絕等等一系列嚴重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擴張,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問題,而在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問題為害尤烈。中國處于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全面推進的轉型時期,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使得環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人們終于認識到,人與自然應當相互依存,經濟與環境必須協同發展。
1.1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對傳統發展觀念的反思,到上世紀90年代“可持續發展”成為聯合國有關發展問題一系列專題國際會議的指導思想,已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一般來說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這三者之間有著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整個可持續發展體系中的核心。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指在鼓勵經濟增長以體現國家實力和社會財富的同時,不僅重視增長數量,更追求改善質量、提高效益、節約能源、減少廢物,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征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
1.2環境、環境保護的含義
關于環境的概念不同的學科領域有不同的定義,這里主要是指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是人類目前賴以生存、生活和生產所必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總稱,即陽光、溫度、氣候、地磁、空氣、水、巖石、土壤、動植物、微生物以及地殼等自然因素的總和,也就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自然形成的物質、能源和現象的總和。環境保護,就是指采取行政、經濟、科學技術、宣傳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適合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就是人類在實現自己的經濟發展目標的同時,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或者使環境向不穩定和無序的方向運動,特別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統遭到繼續破壞而使生命之網瓦解。
環境保護財務資金管理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與之相應的環境信息披露也成為政府部門及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本文以環保單位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這些單位中環保財政資金使用現狀的分析,發現了目前環保資金使用及信息披露中的一些不足,并針對弊端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使用績效會計控制環保財政資金
我國屬于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高能耗和環境污染嚴重。因此,環保在這次兩會中得到了高度的關注,成了兩會討論的熱點之一。據悉,“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的投入將比“十五”翻番,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已經成為中國“十一五”規劃中的基本國策。而且環保還將成為第二輪中美經濟戰略對話的主題之一,環保產業未來勢必會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相關公司也將會獲得長足的發展機遇。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一大批環保產業將得到建立健全,如污水處理企業、垃圾處理企業、退耕還林、水域治理等。
一、對環保資金進行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環保財政資金的使用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關系著政府的廉正形象,并進而影響市場經濟建設的進程。哈爾濱投資9億治理馬家溝河,但現在馬家溝仍然像龍須溝,居民深受其苦;云南省政府經過10多年對滇池的治理,各級政府共投入治理資金47.62億元,但滇池水質仍未根本好轉,治理形勢依然十分嚴峻,10多年數以億計的治污資金竟然打了水漂;從1991年截止2005年,無錫太湖治理一期總投資已高達110億元,而二期治理的工程預算投資則達1000億元。然而16年之后,巨額治污費的投入導致的結果卻是越治越污。據專家預測,太湖流域現有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太湖治理模式,在未來10年~20年內,太湖生態系統結構將很難根本好轉。環保財政投放資金是否真的投放到位,投放到位了以后是不是只投不管,所有這些問題都說明了我國現行的環保資金的投放使用和控制存在漏洞,需要及時修補和完善。國外的成功經驗表明,績效會計控制是規范財政資金使用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有效制度性保障。
1、外部動因: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保值增值壓力大
學有派環境保護論文
學則有派環境保護論文作者:本站來源:網絡時間:2006-9-2322:35:00人:admin內容摘要不同學派和流派的產生是學術理論百家爭鳴、藝術風格百花齊放自然形成的結果。學派和流派紛呈,從來都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發展和進取的標志,同時也會促進學術組織和設計市場的日益完善和成熟。
“文人相輕、自古有之”。這是老話,通常含有譏貶知識分子的意思。可是聯想到2004年《中國園林》第5期上的一場小辯論,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學者之間有點“相輕”,既難以避免,也無大害。它至少說明把自己的觀點用理論形式歸納發表出來的人是勤于思考而且比較自信的。關于這次圍繞著學科名稱和領域不同見解的爭論,大家基本上把各自的觀點講清楚了。讀者可以自己判斷接受怎樣的說法。惟一有結論的是,對應國際上的“LA”,中國正式的學科名稱還是“風景園林”,不同的意見只好暫時保留起來。這恐怕也有必要,一個學科的名字哪有誰說改大家就得跟著改的道理。而有關學科的性質、領域等問題,則還要各抒己見。
其實學術之爭的目的不在于駁倒甚至封殺不同意見。特別在文化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一般情況下都是各有各的理,并無邪正之分。持不同意見的各方通過講道理使自己的理論認識得到深化和提高,并贏得讀者和同道的支持,乃至形成不同的學派或設計流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不是非要達到“統一思想、統一認識”不可。學派流派紛呈,從來都是一門學科、一門藝術發達和進取的標志。詩文、繪畫、戲劇、建筑等發展的歷史無不證明這一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缺少學術思想上的探討和論爭,甘于平庸,盲從時尚和官、款,乃是中國園林近年來實踐規模空前,理論和藝術創新卻少有建樹的重要原因。實際上這也是中國“后”時代和經濟轉型期相當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
當然,并不是打面旗子就可以稱流稱派的,流派也不是隨便加封的。派以學為基礎,當初北大唯真,清華務實,同濟求新等等都代表了一代名校的學風;流以藝為前提,齊白石、梅蘭芳等大師無不以藝精而成一派宗師。而學派流派的繁榮,則取決于學界、藝界,乃至全社會對多元文化精神價值的肯定程度和容量;也取決于是否有一個官、款、學各歸其位,共促發展的良性機制。
中國傳統的園林雖有皇家與民間、南式與北式等不同,但由于大文化環境的“超穩定”(見周維權先生《中國古典園林史》序言),造園風格一直呈漸進式發展,真正的從業者不掌握設計理念,園林的藝術質量往往取決于業主的文化藝術修養。兩千年中只出現了一部較系統的理論性著作,即計成的《園冶》,在專業技術領域更缺少總結和研究。因此中國古典園林只有因歸屬、地域的不同而形成的風格差異,卻沒有因基本理念的不同而導致的實質性區別。即便可以說客觀上存在著藝術和技術的流派,卻基本上不存在不同的學派。況且,當年也沒人把營造園林當成一門能和“經世濟民”相提并論的正經學問。
今天不同了。首先“超穩定”的文化環境已經徹底不復存在,園林學也已經是龐大的現代學術體系中的一個成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作為基本國策提出來的,非常深入人心。曾流行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新嶺南派園林可以算是花中一朵。改革開放20年,中國繁榮起來了,國人的現代意識和時尚意識不斷增強(盡管時常不夠理性);與國外日益頻繁的交流,使中國人認識了多樣的世界;海外學子的歸來,為知識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園林從業者除了真實地接觸到過去只在書本概念中認識的世界各地的花園、公園、城市綠化和廣場之外,還深切地感受到人類應該怎樣為自己營造更為廣義的綠色人居環境。這一切對我們初創未久卻歷經坎坷的現代園林學來說無疑是深刻的啟發和有力的促進。
工業環境保護環保論文
一、遼源市環保及相關產業特點及存在問題
(1)環保及相關產業總量小。全市環保及相關產業從業單位數僅26個,從業人員1129人,其中,專業環保單位數僅8個,專業人員163人。全市環保及相關產業固定資產原價為6.4916億元。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全市環保及相關產業都屬于小、微型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管理機制落后,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很難站穩。
(2)環保及相關產業生產經營單位少。在全市環保及相關產業的26個單位中,生產經營單位為8個,占全市環保及相關產業單位總數的30.8%。全市無工業環境保護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在8個生產經營單位中,其中,環境友好產品生產經營單位1個,環境友好產品項(系列)數量(個)1個;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生產經營單位7個,資源循環利用產品項(系列)數量8個。環保及相關產業的生產經營無論在單位數量、生產規模還是產品種類等都與遼源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環境保護需求極不適應。
(3)環保及相關產業層次低,人才、資金匱乏。受區位影響和城市環境的局限,環保及相關產業在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吸納和配置上明顯不足,缺少中、高級技術人員,尤其是缺乏資金和環境技術研發方面的人才。全市環保及相關產業技術人員182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僅33人,研發人員只有16人。全市至今沒有環境技術研發和購買或引進環境技術單位。
二、遼源市環保及相關產業優先發展的領域及重點
(1)加快以新能源為代表的工業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新能源汽車方面,大力推進整車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技術研發與生產,形成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在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材料配套方面爭得一席之地。生物質能方面,積極利用秸稈、城市垃圾等有機物資源,擴大生物質能發電規模,提高生物質燃氣和沼氣利用率,促進垃圾發電、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技術研發與應用。太陽能方面,加大技術引進和研發力度,擴大太陽能應用領域,積極發展太陽能經濟。加快新型平板式太陽能集熱器、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效晶體硅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