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環境保護論文

時間:2022-11-13 02:45:45

導語:漁業環境保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漁業環境保護論文

1水產養殖對水質的影響

1.1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水產養殖生存的重要條件。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減少到4mg/L時,將會威脅到水產養殖的生存,甚至大批水產生物將會出現死亡,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繼續減少以致耗盡時,水質將會逐漸下降,水中有機物將出現厭氧分解,水域環境因此而極度惡化。

1.2總氮(TN)與總磷(TP)升高

氮與磷是產生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原因,水體總氮的濃度、總磷的濃度、水體富營養化程度這三者關系十分密切,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隨著水體總氮濃度與總磷濃度的升高會逐漸加劇,當水體總氮的濃度維持在一定程度,即在015~115mg/L之間時,水體便屬于富營養型,繼而當水體總磷的濃度大于0101mg/L時,水體富營養化便可以出現。

1.3化學需氧量(BOD)增多

當水域環境被有機物污染時,其污染程度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生化需氧量(BOD)。一般來說當BOD5<1mg/L時,則表示水域環境優秀,即是理想水域環境;當BOD5在2~3mg/L時,則表示水域環境良好,可正常使用;當BOD5>5mg/L時,則表示水域環境受到有機物的污染,水質變差;當BOD5>10mg/L時,表示水域環境受到有機物的嚴重污染,其水質惡化。

2水產養殖對底質的影響

我國飼喂水產的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對落后,在飼喂中經常出現飼料的超量投喂而造成大量的飼料過剩而沉入水體底部。此外,水產養殖的排泄物以及養殖生物的糞便等也常常沉入水體底部。導致水體有機質的增多,進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氣,致使出現大量的NO2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質,不僅造成水體底部的環境的污染,而且導致水體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甚至出現大批死亡。

3防治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影響的對策

(1)科學規劃水產養殖的面積。目前,我國水產養殖主要采取密集養殖方式,此方式往往會使大量飼料過剩而殘留在水中,并對水域環境造成污染。要解決此問題,必須科學規劃養殖面積。充分考慮養殖水面的負載能力以及水體的養殖容量等,在保護水域環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合理放置養殖生物幼苗及設置養殖密度。(2)加強水產養殖的管理。水產品的規范養殖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應該盡快地制定相關的水產養殖的法律法規,并進行嚴格的實施、管理與監督。加強對水產養殖苗種、漁藥、飼料以及水域環境的管理等等。使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規范化、科學化,加強對我國漁業環境的保護。(3)加強對水產養殖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長期以來,我國水產養殖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缺乏先進的養殖技術,主要是從事水產養殖人員的總體受教育程度比較低,人為造成環境污染的現象較為嚴重,影響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對此,應加強技術培訓,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或講座,使養殖人員及時的獲取各種最新的養殖技術和環境政策法規的了解,從而在提高漁民的養殖收益的同時,也使漁民認識到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和法律意識。(4)強化水產養殖中生物修復技術的應用。近年來,逐漸興起的生物修復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它是水體進行凈化的一種新興技術,具有修復時間短、處理操作簡便、成本低、不產生二次污染等諸多優點,生物修復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緩解漁業水域環境的不斷惡化,對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陳凡單位:河南省泌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