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影響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3 07:39: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貿易影響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貿易影響論文

我國貿易受國際貿易的影響論文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環境貿易策略

論文摘要:近十幾年來,全球貿易量取得了驚人的跨越式增長,而自由貿易與環境的關系問題也日趨尖銳。一方面,許多發達國家利用不對等的貿易和投資手段從發展中國家攫取大量戰略性資源,卻造成這些國家境內生態環境的嚴重失調;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貿易擴張、資金積累和工業化又實際加劇了全球環境的惡化。環境效應對貿易的“擠壓”性制約日益上升為國際貿易發展的焦點。在此背景下,引入環境變量,促進貿易策略的可持續性便成為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科學發展的必然之路。

一、貿易的環境效應

傳統貿易理論與實踐往往集中關注貿易量差、國家福利等方面,常常忽視環境這一重要變量,如以比較利益為基礎的李嘉圖理論及赫克歇爾-俄林(H-O)的要素稟賦理論均未考慮到貿易可能引發的環境外部性問題。依照這些理論,自由的國際貿易會實現帕累托意義上的經濟效率,滿足社會需求并增進國民福利。然而,這一觀點只是在靜態條件和未出現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才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加入貿易活動可能引發的環境負效應情況要復雜的多。研究和實踐表明,一定條件下一國發展某些比較優勢的貿易活動可能會給它國帶來環境損害,如跨過河流上游國家砍伐森林以推動林業相關產品出口將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從而會嚴重損害下游國家出口型農業所依賴的環境,導致以鄰為壑,破壞國際貿易發展的基礎。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認為,貿易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同產品和服務的交換有關的產品效應;同市場和經濟活動擴張有關的規模效應;同生產和消費活動的分布及強度有關的結構效應;同貿易政策和環境政策有關的法規效應。所以這些效應均會對地區生態環境產生長短期的持續作用,進而反轉影響貿易利益及國民福利。

以出口為例,由于工業污染密度下降的可能性有限,而出口增長彈性卻較大,負的規模效果常常要大于正的結構和技術效果,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下,一國過度出口往往對環境不利,如資源性產品的跨國貿易常常以資源不合理或過度開發為背景,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礦產資源產品的盲目出口更極易破壞平衡的生態環境,而當代盛行的轉基因產品貿易已日益被證實背后隱藏著不少環境風險。此外,從各國政府貿易政策來看,當今國際貿易中凸顯的綠色壁壘、環境關稅,一方面反映了貿易保護主義發展的新形式,但另一方面亦側面反映出不恰當的貿易活動將危害到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安全,危害到全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環境困境

查看全文

貿易自由需求影響畢業論文

當前,我國擴大內需的關鍵是擴大國內居民消費,這已成為經濟學界和政府決策者們的共識。1998年以來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相應的收入政策的出臺和調整都著眼于擴大國內居民消費進而刺激產出和就業,但居民消費疲軟的現狀卻沒有根本性的扭轉。隨著我國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加入WTO后,更加外向型的經濟趨勢可能導致國內居民在國內外消費需求結構上的變化將為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帶來更大的壓力,擴大內需的形勢也將更為嚴峻。

貿易自由化對國內消費需求結構的消極影響

隨著對全球貿易自由化浪潮的逐步認同和積極加入,我國將會面向更多的國際商家開放更廣闊的市場,國內的消費者將面臨更多的消費選擇。當價廉物美、注重消費差異化、甚至帶有傾銷策略的外國產品大舉進入我國市場時,國內消費者在國內產品和國外產品上的消費結構不可避免地將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這又將極大地破壞原有的平衡消費結構造成國內外消費上的嚴重失衡。

國內居民在國內產品上的消費與在國外產品上的消費形成激烈的競爭,最終會造成“此消彼長”的局面。如果居民對國內產品的消費需求減少,而不能由相應的出口需求或投資需求增加而得到彌補,那么將產生對擴大國內居民消費需求的抑制作用。這一部分減少的消費需求可能只是轉化成對國外產品的消費需求,其作用非但不能刺激國內需求,反而刺激了對外國商品的需求,甚至可能惡化了我國現有的貿易條件。

新興工業化國家在實行外向型發展中都曾面臨著貿易自由化的兩難選擇問題,但是他們最終都通過發展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即用擴大出口的方式調整了消費結構,適應了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因此對國內外消費需求結構的分析將使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貿易自由化對這種結構的沖擊和消極影響,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

消費需求結構變動效應分析

查看全文

家具出口貿易影響論文

1主要文獻回顧

如李艷麗(2011)在研究人民幣與主要競爭對手匯率變化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影響,得出人民幣匯率對中國出口并無顯著影響。綜上所述,關于匯率變動對出口貿易影響的研究成果已十分豐碩,但目前鮮有文獻深入研究匯率變動對中國木質家具出口的影響,僅有少部分文獻研究人民幣升值對林產品貿易的影響(劉穎,2013;奉欽亮、覃凡丁,2012)。此外,現有關于匯率變動的研究,忽視了貿易伙伴國匯率變化對進口中國商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中國木質家具的出口為研究對象,建立一個簡單的分析模型,解析各國匯率變動對中國木質家具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

2中國木質家具出口及匯率變動分析

2002~2012年開始,中國木質家具出口額逐步升高,年均增長率高達21.1%,除2008年、2009年以外,各個年份增長水平相當。如圖1所示,2007~2009年,中國木質家具出口額雖然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長率有所下降。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我國出口貿易行業受到嚴重影響,木質家具的出口也不例外。據統計2008年木質家具增長率僅為近十年來年均增長率的1/7。隨著各國經濟刺激政策的實行,中國木質家具出口出現回暖,增長率從3.1%增長到34.2%。從圖1看,2002~2005年,美元兌人民幣大體保持在8.2元左右,但自2005年中央銀行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有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一直呈上升趨勢。從2002年1美元兌換8.27人民幣到2012年1美元兌換6.31人民幣,人民幣升值明顯。從以上分析,政策變動、經濟波動對國際貿易活動都將產生極大影響,而人民幣匯率與國際貿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具體的條件下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國木質家具的貿易流量。從匯率變動與中國木質家具貿易狀況分析看,2007~2008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最大,變動0.7個單位。與此同時,木質家具從21.6%增長率下降到3.1%。而后2008~2010年,美元兌人民幣在6.7~6.9之間波動,幅度較小。隨著匯率的平穩,中國木制家具出口額年增長率逐步提高,2010年增長率達到最高值34.2%。2010~2012年,人民幣繼續升值,到2012年,1美元兌人民幣降到6.31元,相應的木質家具出口增長率也從34.2%降到7.1%。綜上所述,2002~2012年美元兌人民幣呈現“下降—平穩—下降”的趨勢,中國木質家具出口額年增長率呈現“下降—上升—下降”趨勢,可見,匯率波動與木質家具的出口貿易兩者之間具有密切聯系。

3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木質家具出口貿易影響實證分析

3.1模型選擇及指標選取

查看全文

紡織貿易摩擦影響分析論文

一、中美紡織貿易摩擦的影響

中美紡織貿易摩擦頻繁發生,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貿易戰是一把雙刃劍,傷到他人的同時也會傷到自己,這對中國和美國都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一)對美國而言

1.對美國的負面影響。

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貿易戰是一把雙刃劍,美國極有可能會遭到中國的貿易報復。中國的紡織品成品半成品不能出口到美國,美國國內的零售商和原材料生產商也不能正常生產,使其利潤降低。紡織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的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中國的勞動力價格較低,中國的紡織品價格較低,低價的中國紡織品在美國的銷售受到限制,這樣美國國內紡織品價格上升,美國消費者不得不承擔高昂的紡織品價格,對紡織品的需求降低,不利于美國紡織企業發展。

2.對美國的正面影響。

查看全文

我國進口貿易影響論文

一、匯率變動對外貿影響的理論綜述

1、托馬斯·孟(ThomasMun)的匯率變動觀點

匯率變動對貿易影響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義學者托馬斯·孟的論述中。托馬斯·孟在討論貿易差額如何影響匯率變動后指出,匯率變動同樣也會影響貿易差額的變化。因為壓低匯率的做法會引起匯率上升,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在對外貿易中就可以拿少量的外幣去購買外國商品,而外國人卻要拿出更多的貨幣來購買本國商品,這樣就會有更多的貨幣流入國內。

2.彈性分析法

阿弗里德·馬歇爾于19世紀末創立了彈性學說,用來分析一般商品價格變化對供求關系的影響,并提出了“進出口需求彈性”的概念。到了20世紀30年代,金本位制崩潰,各國競相將本幣貶值,阿巴·勒納就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彈性恒界值的確定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認為調低匯率具有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著必然能改善貿易逆差。兩種理論的結合提出了著名的“馬歇爾—勒納條件”,指出在一國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趨于無窮大的條件下,如果該國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那么該國貨幣對外貶值就一定能夠改善其貿易收支狀況。

3.固定匯率制崩潰后的主要理論

查看全文

電子商務貿易影響論文

摘要:電子商務規模和范圍的飛速擴大所帶來的巨大利潤,正成為傳統企業、特別是中小貿易公司追逐的熱點,我國中小貿易公司電子商務已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但電子商務的整體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我國中小貿易公司的發展壯大。因此分析電子商務對中小貿易公司的影響,找出合理的解決對策,對于中小貿易公司的壯大及推廣我國電子商務的應用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電子商務;中小貿易公司;影響;對策分析

Internet正在改變世界,而國際貿易領域更是深受其影響,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了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并給國際貿易帶來了嶄新的運作模式和方式。

一、中小貿易公司的含義

2003年,國家經貿委等部門出臺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對我國中小企業制定了標準界定,“職工人數5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余為小型企業”。

中小貿易公司是我國市場經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規模較小,產品品種多等特點。這些都很符合網絡營銷的特點。同時,我國中小貿易公司與大型貿易公司相比較在經營機制、管理等方面都簡單的多,有利于公司的調整、管理,便于較快的貫徹、接受新鮮的經營理念,快速的以更新的經營體制去適應時代的發展大潮。《2005-2006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研究年度報告》顯示,“中國2005年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766億元,同比增長56.7%已經占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的38%左右”,可見。中小貿易公司在我國市場尤其是電子商務市場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查看全文

糧食全球貿易及影響論文

一布朗的挑戰

1994年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世界觀察》雜志(1994年第9—10期)上發表了題目為《誰來養活中國?》的文章。這篇文章一經發表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性報刊和新聞機構都在顯要位置上作了轉載和報道,中國政府和學術界也迅速作出了強烈反應。隨后,布朗又在幾個重要的國際會議上發表講話,宣揚他的觀點,并不斷補充新的證據。1995年下半年他又出版了系統全面地論述他的觀點的專著——《誰來養活中國?》。

1布朗問題的內涵

在《誰來養活中國?》一書中,布朗向全世界也向中國提出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他提出這個問題的前提假設是中國在1990年至2030年期間將實現持續的快速的工業化。他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省的共同經歷中發現:在工業化之前人口密度就很高的國家和地區,即人均占有耕地很少的國家和地區,在快速工業化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耕地的大量流失和糧食的大量進口。他把這一發現當做一條規律確定下來。布朗根據中國和國際上某些機構的統計數據,分析了中國未來30年至40年期間的人口、人均消費水平、耕地、復種指數、水資源、化肥投入、單產和生態環境的動態趨勢,他也分析了未來世界上主要糧食出口國和進口國的供給與需求情況。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他得出了五條重要的結論:

一、在1990年至2030年之間,由于人口和人均收入的增長,中國的谷物總需求量將達到4.79億噸至6.41億噸,而中國的谷物總產量卻將減少1/5,只有2.72億噸,從而中國將出現2.07億噸至3.69億噸的谷物缺口,相當于目前全世界谷物總出口量(2億噸)的1至2倍。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進口國。

二、實現了持續的快速工業化的中國將有足夠的外匯進口所需要的谷物(按現價計算),但是國際市場上不會有這么多的谷物供中國進口,因此以1990年為分界線,世界糧食市場將由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中國的經濟繁榮將使世界進入糧食短缺時代。

查看全文

國際服務貿易因素影響論文

隨著經濟服務化程度的深化,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1980-2000年,世界貨物貿易平均年增長率為5.9%,而商業服務貿易的平均年增長率為7.1%。增長速度的差異導致國際貿易結構的變動:1980年,國際商業服務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5.2%,2000年,這一比重提高到18.6%。國際貿易格局之所以發生如此變化,原因在于發達國家紛紛把目光投向服務貿易,它們競相搶灘國際服務貿易市場,包括對發展中國家施以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后者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目前,在國際服務貿易市場上,領先國家幾乎全部是發達國家,如2000年,服務出口總額處于前10位的國家或地區依次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荷蘭、中國香港地區和比利時-盧森堡,這10個國家或地區的服務出口占世界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59.3%。顯而易見,能否在服務貿易領域占領制高點已經成為決定各國在國際競爭中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的服務業發展還相當落后,如果說過去封閉的國內服務市場把我們與國際競爭隔離開來,使我們不能深切地感受到這種落后,那么加入WTO之后,面臨日趨激烈的國際服務貿易的競爭,如果我們的服務業不能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必將感受到市場拱手讓人的切膚之痛。本文對國際服務貿易的宏觀決定因素進行分析,試圖解釋服務貿易是如何隨著經濟發展和商品貿易擴張而發展的。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宏觀分析框架

對國際服務貿易有不同的理解。按照傳統的觀點,國際服務貿易被視為服務的進出口,這是一種跨境貿易的概念。按照《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觀點,國際服務貿易還應包括由商業存在——簡單地說,就是屬于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投資企業——所完成的貿易。由于目前除美國外各國尚未公布關于服務貿易定義的數據,因此本文所采用的仍是傳統的跨境貿易的概念。

出口方是服務的供給者,進口方是服務的需求者。因此,服務貿易的發展是由對服務的供給和需求而決定的,國際服務貿易的宏觀分析框架就是識別影響國際服務貿易的供給和需求的宏觀變量。

(一)影響國際服務貿易供給的宏觀變量

查看全文

國際貿易技術壁壘影響論文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關稅壁壘的作用將越來越弱,而以頒布技術法規、推行技術標準、實施認證制度和檢驗制度等技術性措施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突出。目前技術性壁壘已經取代反傾銷措施,成為阻礙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是當今國際貿易中最隱蔽、最難對付的一種貿易壁壘。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性壁壘作為非關稅壁壘的新形式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日益明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技術性壁壘的最大受害者。

關鍵詞:國際貿易;技術壁壘;影響;對策

1國際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據有關部門調查,至2006年底,我國外貿企業在出口過程中幾乎都遇到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問題和障礙,每年大約有超過45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響,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受損最為嚴重,高新技術和機電產品受損呈明顯上升趨勢。事實證明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就仍然很大。

(1)在市場準入方面。在國外越筑越高、范圍越來越廣的技術性壁壘面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的市場迅速萎縮,甚至被擋在進口國的國門之外。

(2)對價格競爭力的影響。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了出口成本,使出口國產品的競爭力下降,或者因為延誤時機而失去市場機會。

查看全文

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與對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出口貿易影響及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集團化的不斷加深,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交往也日益增加。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需要一種更隱蔽,更高級的形式來代替,綠色壁壘就產生了。本文在分析綠色壁壘的含義、表現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出口貿易的現狀和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揭示了綠色壁壘的貿易保護主義實質。

所謂綠色貿易壁壘,實質上是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綱,以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為目的,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保法規、條例、建立嚴格的環境技術標準和產品包裝要求,建立繁瑣的檢驗認證和審批稅、實行環境構想制度,以及保證環境進口稅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綠色貿易壁壘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引導型的綠色壁壘,另一類是非政府引導型的綠色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進口附加稅、綠色技術標準、綠色環境標準、綠色市場準入制度、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等方面的內容。將環保措施納入國際貿易的規則和目標,是環境保護發展的大趨勢。由于西方國家的公眾和政治家對環境的關注,環境保護逐漸成為服務于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一種武器,而且成為在國際貿易談判中討價還價的籌碼。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

環境保護與貿易保護的契合決定著綠色壁壘的應用較為廣泛,涉及到的不僅包括制成品,還包括中間產品;不僅包括產品的質量,也包括產品的加工生產方法以及產品的設計和消費處理過程。綠色壁壘應用的廣泛性,使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1.綠色關稅制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