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跨國貿易中匯率風險的管控

時間:2022-04-01 11:14:49

導語:企業在跨國貿易中匯率風險的管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在跨國貿易中匯率風險的管控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我國改革開放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我國市場,同時也有大量的我國企業走向海外。在全球市場的貿易過程中,企業將面臨較以往更大的風險,這其中匯率風險尤為突出,那么如何規避這一風險對成長并逐漸壯大起來的我國企業來說將是極其重要甚至關乎生死。但事實上,由于計劃經濟體制、金融業起步較晚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我國企業在規避匯率風險方面表現得差強人意,更不用說充分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對外匯風險進行科學有效的管控了。因此,伴隨著匯率制度改革的推進和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的增強,我國企業在波動的匯率面前顯得手足無措,常常損失慘重。本文就通過對跨國貿易匯率風險的淺析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匯率風險的探討,結合國內當下外匯期權須在中金所上市交易的高漲呼聲,著重分析外匯期權在匯率風險管控中的作用以及簡單的運用方式,以圖對企業經營有所幫助。

關鍵詞:跨國貿易;匯率風險;外匯期權

一、我國企業跨國貿易面臨匯率風險及管控現狀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促進了全球范圍內貿易不斷擴大,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外向型企業和正逐步“走出去”的各個跨國企業等在此背景下都面臨著因匯率波動而帶來的經濟風險。因此為了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在國內、國際市場中競爭力,企業必須充分重視因匯率的不可預期之波動而帶來的風險,并采取靈活多樣且操作性強的手段來加以規避。為了更明晰的探討這一問題,本文首先將我國企業在跨國貿易和海外擴張所面臨的匯率風險及管控的現狀做一簡要的描述。

(一)我國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外匯調劑階段和外匯調劑公開市場階段。自1994年,我國又開始了新的匯率制度改革,實行以市場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取消了外匯留成制和外匯支出行政審批制;1998年以后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威脅,我國確定并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策略,將以前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變為實際上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隨著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和國際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不斷上升,自2005年起,我國又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較之以往,此次調整后匯率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彈性更強,市場化因素也更為突出。經過一系列的匯率制度改革,我國匯率變化的市場因素大大增強使得匯率的波動更加劇烈,企業在跨國貿易中常常承受匯率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損失。首先,在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以來,升值幅度可謂巨大,這使得我國眾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外向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明顯降低,影響了企業的收益和生存狀況,也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的總體發展。例如,我國的服裝行業,其出口依存度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在世界市場也占據較大份額,但其份額的取得往往依靠的是價格上的巨大優勢,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優勢將會急劇減小甚至消失。據估算人民幣升值2%,我國紡織業出口額將減少25億美元,行業總產值增速將下降近3.5%。再例如,造船業,人民幣的升值會使得造船業利潤大幅減少,競爭力被削弱。據測算,如果人民幣升值1%,造船業將損失近10億元的利潤。再者,造船業主要以訂單和遠期合同的方式進行交易,人民幣升值不僅給造船企業帶來直接價值上的損失,還加大了時間價值上的損失。其次,人民幣在彈性的匯率制下出現貶值的可能性也非常巨大,貶值使得眾多原料進口型企業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利潤減少,經營活動維持艱難。例如,我國的鋼鐵企業,自2003年以來我國成為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中鋼協數據稱2012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在7.3億噸左右,2013年將上升至7.6億噸左右,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將長期超過60%。人民幣貶值導致的鐵礦石進口價格上漲會直接抬高鋼鐵企業生產成本,按當時BP粉1080元/噸計算,如果人民幣貶值1%,我國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將至少增加82億元左右。除去人民幣匯率變化給我過企業帶來的風險外,其他貨幣匯率的變動也會給我國企業帶來巨大影響。在國際貿易中很多交易都以美元為結算貨幣,假定我國企業從歐洲市場進口設備,以美元結算,2007年—2008年歐元對美元上漲近20%,這造成了進口企業的巨大虧損。這樣的例子也會發生在澳洲,南美和非洲等各個貿易市場,所以國際貨幣匯率的變化也會成為我國企業面臨的風險。

(二)匯率風險的管控

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固定匯率制以及企業海外市場份額的不足導致我國企業對匯率風險的重視不足。經過改革開放迅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涉足國際貿易,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成為跨國性的國際企業,加之匯改的逐步推進,匯率風險已成為各企業生產經營必須妥善應對的重要課題。但就目前來看,在運用各種手段規避匯率風險方面,我國企業與歐美發達市場成熟的企業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下面就我國企業管控匯率風險的現狀做一簡要的描述:第一,現金管理法。在國際貿易中應用現金管理規避外匯風險是我國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以某鋼廠為倒,該企業一方面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一方面出口自己的成品給國外公司,目前兩種貿易行為都采用美元進行結算。該鋼廠與國內很多企業一樣,置身在目前國內結售匯制的外匯管理之下,由于國內外匯市場不發達,只能到中國銀行該地區分支機構進行辦理。如果該公司預計美元將要貶值,就購買存貨或不動產以使現金持有量減少,并且盡可能地減少應收賬款金額,使應收賬款盡快轉變為現金,另一方面盡量延長應付賬款期限,公司在估計本幣與外幣相對利率的情況下,決定是否借入外幣,替代中國貨幣貸款;如果公司預測美元將要升值,應當采取上述相反的步驟;當在不能預測未來貨幣是否升值時,最好的策略是使貨幣資產和負債平衡,以中和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避免外匯風險。現金管理是外匯風險管理中最基本的方法。我國企業在日常外匯風險管理中,或多或少地按上述思維進行管理,但并沒有系統化。第二,加價保值和壓價保值法。所謂加價或壓價保值法是指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時加上一定的價格,進口時壓低一定的價格來減輕匯率波動風險。這種方法簡易可操作性強,但其達成往往和貿易雙方在交易中的談判地位有直接關系,主觀因素非常大,再之此方法只是有限度的降低匯率風險,而不是完全將其規避掉,降低的程度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對于一家成熟的企業來說并非最優212的選擇。第三,金融衍生工具法。在應對外匯風險方面,雖然國內企業采用金融手段相對較少但也有零星的企業通過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掉期交易以及外匯期貨、期權等交易來管控自身面臨的外匯風險。首先,遠期外匯交易是交易雙方自由確定交易金額和交割時間,將未來的匯率鎖定在某一固定點的交易方式。該方式靈活自由,操作簡便且保值功能良好,所以為我國企業普遍運用,但其也存在著很大的缺陷:一是匯率的預期對于一般生產型企業來說相當困難,二是人民幣不是自由兌換貨幣,銀行不能在外匯市場進行雙向操作來規避風險而導致企業在銀行進行遠期結售匯是無議價能力,還得交給銀行較高的保證金和費用,使交易成本高昂。其次,外匯掉期交易是企業在協議生效日按約定匯率交換人民幣與外匯的本金,在協議到期日以相同的匯率、相同的金融進行一次反向交換。該方法交易在規避長期風險上比期貨和遠期要簡潔許多,因此也為不少企業運用。再次,外匯期貨與外匯期權也隨著我國企業的國際化而逐漸成為規避風險的重要選擇。期貨用來對現貨進行套期保值,但運用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存在諸多弊端,一是期貨合約標準化使得套保不能完全與實際需求相符合,即不完全套期保值;二是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會存在基差風險,基差風險也會導致難以預料的損失。外匯期權相比其他金融工具有眾多優點,所以本文將對外匯期權以及在匯率風險管控中的運用做一詳細的描述。

二、外匯期權及在匯率風險管控中的應用

(一)外匯期權

外匯期權又稱貨幣期權,是一種讓渡買賣外幣權利的合約。合約的買方在支付給賣方一定的權利金后,在一定日期或一定的日期內享有買入或賣出的權利。外匯期權分為買權和賣權,買權即看漲期權,買方有權在未來約定時間內按約定匯率從賣方買進一定數量的某種外匯,買進買權基本上預測標的貨幣會上漲,因為買權擁有以固定價格購買標的貨幣的權利,因此標的貨幣價格越高,買權的價值會越高;如果標的貨幣價格下跌,買權的價值則為零,買方損失掉期權費。賣權即看跌期權,買進賣權是預測標的貨幣會下跌,賣權擁有以固定價格賣出標的貨幣的權利,因此標的貨幣價格越低,賣權的價值則越高;如果標的貨幣價格上漲,賣權的價值為零。期權的賣方只有收取期權費的權利,承擔著按期權買方要求履約的義務。外匯期權還可以按照履約日期不同分為美式期權和歐式期權,前者在到期日前任何一時間點都可行權,后者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外匯期權作為金融衍生品中的后來者,其具備了金融衍生品的諸多優良屬性,但較之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外匯期權又具備自身獨有的特性。外匯期權既能避免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又能保留可從有利的匯率波動中牟利的機會,而遠期外匯和外匯期貨在避免匯率波動風險的同時,也喪失了從有利匯率波動中牟利的機會。在遠期外匯合同簽訂后,即使合同到期前出現了有利的匯率變動,也必須按預定的遠期匯率履行合同,從而失去了本可能得到的匯率差價的利益。外匯期貨合同簽訂后,雖然可以在有利的匯率變動時,在期貨合同到期前做反方向的交易沖銷,但進行外匯期貨交易必須繳納保證金,并根據清算價格計算每日盈虧,必要時還要追加保證金,有時其虧損程度甚至會超過最初繳納的保證金,所以期貨交易無法限定損失量。外匯期權則可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自由決定是否執行權力。市場匯率有利時,行使期權可獲利,市場匯率不利時,則可以放棄期權,損失只限于期權費。所以,外匯期權在發達國家迅速發展壯大,如今已成為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重要交易品種。自1982年蒙特利爾交易所推出第一份加元對美元期權合約以來,全球各主要交易所都推出了不同類型,不同幣種的外匯期權。外匯期權也在企業規避匯率風險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運用外匯期權進行匯率風險管控

外匯期權的套期保值。如果過一家企業在某一時刻T以S匯率收入一筆外匯,在T1以S1匯率支出,假如在T1時S>S1,則獲利;當S<S1時則虧損。可能得收益或損失會隨著市場匯率的波動而變得不可確定,這種不確定性對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所以為了規避這一風險提前鎖定成本,企業須進行套期保值。在套期保值工具的中外匯期權是極佳的選擇,外匯期權可以幫助企業規避匯率波動風險,把損失降到最低,還可以幫助企業獲取匯率波動中獲利的機會。如企業在T1時刻需要支出一筆外匯,則可以在金融衍生品市場買入看漲期權,約定在T1時刻按照P價格買入一筆外匯(P與當前匯率S基本相當),期權費用M,在T1時刻,如果當時匯率S1>S≈P,則執行期權,買入外匯做以支付,收益為S1-P-C;當S1<S≈P,則放棄執行期權,損失期權費用M。如果企業在T1時刻收入一筆外匯則買入看跌期權,操作手法與買入看漲相反。這樣使得企業的損失額始終固定在期權費用上,但如果匯率往有利方向變動會得到額外的獲利機會。例如,2017年1月一家上海的鋼鐵企業A要從澳大利亞B企業購入一批總價值1千1百萬美元鐵礦石,雙方約定在支付一百萬美元定金后B企業開始發貨,待貨物全部接受后再支付余款,隨后A企業支付定金B企業開始發貨,整個發貨過程持續一年。考慮到企業沒有美元外匯儲備,人民幣會有貶值空間等因素,A企業決定在期權市場買入美元看漲期權,執行價格為1$/6.60¥,期權費用7.2萬美元。等到2017年7月,匯率上升,達到1/6.82,企業將執行期權,總體支出為6.60*10,000,000+72,000*6.60=66,475,200(元),不購買期權的話則為68,200,000。不購買期權要比購買期權多支出1,724,800(元),這是475,200(元)的期權費用的3.63倍。如果匯率下降至1/6.41,則A企業放棄執行該期權,以6.41購入美元支付B企業,則A企業整體支出情況為6.41*10,000,000+72,000*6.60=64,575,200(元);如果A企業不進行任何避險措施,將支付64,100,000(元),只多支付了475200(元)的期權費用,但匯率下降給企業帶來了超額的利潤。所以購買匯率期權幫助A企業以一定較小數量的資金避免了損失較大額資金的風險。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外匯期權在管控匯率風險中得天獨厚之優點,企業在避險時盡可選擇其作為避險的主要工具。但有一點需要指明的是各個企業自身情況不同,對匯率的預測,需要選擇的頭寸大小,執行時間等諸多條件的要求都存在不同,所以選擇期權時,須得經過嚴格精準的計算,做出最適合自身組合方案。另外在規避匯率風險是企業還可以選擇各種方法組合使用,例如期貨與期權組合,掉期與期權組合等等來進一步分散降低風險。

三、總結

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在跨國貿易中面臨的匯率風險的現狀,以及管控風險的的現狀的簡要分析,總結出我國企業在匯率風險的管理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之結論;再著重指出了外匯期權的簡要情況和其在匯率風險管控中的優勢以及簡單的操作方法,以圖使外匯期權成為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可選手段之一。總之,隨著全球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將越來越不可輕視,在與全球企業爭奪市場,尋求發展空間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提高匯率風險意識,建立健全風險管控體系,積極運用一切手段特別是外匯期權來規避匯率風險,使得生產、經營、貿易都邁向更高的層次。

作者:侯振國 單位:上海量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約翰.C.赫爾.期貨期權入門[M].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葉永剛,黃志堅.外匯期權[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3]張新政,王立豐.外匯期權在我國企業外匯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10(07):76-77.

[4]王志堅.外匯期權在我國企業匯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7.

[5]呂暉,李建平.金融衍生工具在企業外匯風險管理中的運用[J].財會研究,2009(05):56-57.

[6]張勇.外貿企業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的對策[J].經濟師,2006(0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