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兼并收購提升國際生產增長論文
時間:2022-05-18 09:49:00
導語:跨國兼并收購提升國際生產增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跨國并購是最近一輪直接投資增長的主要原因;跨國并購的好處;跨國并購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跨國并購和直接投資辦廠的區別;東道國的具體情況對確定跨國并購的影響度十分重要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大多數國際生產的增長是通過跨國的兼并和收購(包括由外國投資者收購私有化的國有企業)而不是通過新建企業完成的、受到重大技術進步、并購的新融資方式以及管制變化的影響、跨國并購作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一種方式主要有兩點優勢摘要、許多因素促成了公司進行跨國并購、直面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跨國并購帶入的資金并不總是能夠增加生產的資本存量、但跨國并購帶入的資金并不總是能夠增加生產的資本存量、跨國并購將起到直接投資辦廠起不到的有利功能等,具體請詳見。
[關鍵字]:并購跨國并購東道國
一、跨國并購是最近一輪直接投資增長的主要原因
在過去的十年中,大多數國際生產的增長是通過跨國的兼并和收購(包括由外國投資者收購私有化的國有企業)而不是通過新建企業完成的,通過并購完成的交易額已從1987年的不足1000億美元增長到1999年的7200億美元。在所有的跨國并購中只有不足3%被正式確認是兼并,其余的都被認作是收購。全資收購大約占總數的2/3。少數股權收購在發展中國家的跨國收購中約占1/3,在發達國家不足1/5。根據形式不同跨國并購可分為水平型(同一產業內部不同公司之間)、垂直型(客戶和供給者、買方和賣方之間的并購)和集團收購型(在不相關產業的不同企業之間進行)。20世紀80年代后期,大部分的跨國并購主要是在追求短期財務收益的驅動下進行的。但今天大部分的跨境兼并和收購都具有戰略和經濟意義,而不是出于追求財務收益的動機。另外,大部分的并購都不是敵意的,1999年敵意收購占并購總金額的比例不足5%,占總數額的比例不足0.2%。
在1980—1999年期間,全世界并購總數(包括跨國和國內的并購)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并購總金額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也從1980年的0.3%增加到1999年的8%。兩次較大的并購浪潮主要發生在以下兩個時期摘要:一個是在1988—1990年,另一個是從1995年至今。最近的這次浪潮伴隨著國內并購的增長而發生。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最近的并購高潮還因大量使用了一些融資機制(像發行普通股、可轉換股票以及公司債券等)而得以順利進行。另外,風險資本也成為一個重要資金來源,從而使得眾多的新公司和中小企業也可以從事并購活動。
在這種趨向下,1999年跨國并購增加了35%,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在6000多項交易中總金額高達7200億美元。2000年幾項大宗的交易業已公布或完成,預計跨國并購將進一步增加,2000年跨國并購總額估計超過10000億美元。
當前的并購高潮和19世紀末發生在美國的并購(1898—1902年期間達到高潮)有某些相似之處。二者都受到重大技術進步、并購的新融資方式以及管制變化的影響。只是最近的一次浪潮是國際化的,而前者只發生在美國境內。正如前一次發生在美國的并購高潮有助于形成全國商品和服務市場及生產體系、為公司提供了統一的全國市場一樣,這一次國際化的并購高潮進一步加強了全球商品和服務市場及生產體系的形成,為公司提供了統一的全球市場。
二、跨國并購的好處
一般來講,從一個外國投資者眼中來看,和直接投資辦廠相比,跨國并購作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一種方式主要有兩點優勢摘要:效率和市場控制權。在現代企業運營中效率是極其重要的,這可以從高級管理人員的口頭語中看出,如“我們生活的新經濟中,一年只有50天。”“效率是朋友,時間是敵人。”等。跨國并購通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新市場中確立起自己的地位,成為市場領導者,并且最終贏得市場主導權,從而擴大公司規模,分散公司風險。此外,跨國并購還能將有關各方的資源和管理經驗集合起來,創造出靜態和動態的效率收益。
許多因素促成了公司進行跨國并購、直面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如今空前的全球和地區性重組的熱潮,反映了這些因素之間的動態的相互功能。對許多公司來說,在已初見端倪的全球市場中生存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新問題,跨國并購的熱潮也應勢而起。在全球市場上,無法獲得發展和盈利的公司將成為收購的對象。所有這些促使公司進行跨國并購的基本因素成了公司保持和提高自己的競爭地位時首先考慮的新問題。跨國并購的重要性日趨明顯,完全是因為它給公司提供了一條取得其它國家有形和無形資產的最方便快捷的途徑,并可使公司在全國或全球范圍內優化其結構,以聯合其它公司,獲得競爭優勢。簡單說來,跨國購并使公司能快速取得位于不同地域的資產,這種資產在全球化的經濟中已成為決定競爭地位的重要因素。
三、跨國并購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
約90%的跨國并購,包括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的109個大宗購并中的大多數,都發生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并購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最高,同時對外直接投資也迅速增長。
1999年西歐的跨國并購很活躍,售出額為3540億美元,收購額為5190億美元。在單一貨幣和促進深層次一體化政策的推動下,歐盟內部的并購占據了上述交易的相當一部分。該地區以外的大多數購買行為是英國公司并購美國公司。在被收購公司中屬于英國、瑞典、德國和荷蘭的最多,而英國、德國和法國則擁有最多的購買方公司。
美國公司仍是跨國并購中最大的目標,1999年在并購中向國外投資者售出了2330億美元。1999年美國所有的并購交易中有1/4強是由國外收購方完成的,而在1997年這個數字是7%。如今,跨國并購已成為外資進入美國的主要方式。1998年,和并購相關的對位于美國的子公司的投資占外資總額90%,占項目數總量的62%。在對外投資方面,美國公司1999年收購國外公司價值為1120億美元,比1998年少了250億美元。這主要因為大宗交易的數量減少了。
日本的海外收購價值在1999年有大幅上漲,主要是由于一筆大交易。一般來說,日本的跨國公司比起并購來仍偏愛直接投資辦廠,非凡是在發展中國家投資。日本跨國并購中的售出額在最近幾年增長很快,在1997—1999年間高于收購額。這是由并購制度上的變化、國外公司傾向于并購的戰略選擇和日本公司對并購態度上的轉變導致的。
直到90年代后期,發展中國家才逐漸成為跨國并購的重要場所。盡管從并購價值上看90年代中期前發展中國家所占的份額一直保持在10%左右,但從并購交易的數量上看,發展中國家的比例卻從1987年的5%上升到了90年代末的19%。由發展中國家的公司作為購買方進行的跨國并購從1987年的30億美元上升到了1999年的410億美元。
四、跨國并購和直接投資辦廠的區別
跨國并購和直接投資辦廠的本質區別在于,前者從定義上看是將資產從國內轉向國外,并且至少在初始階段不增加被投資國的生產能力。《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認為,和直接投資辦廠相比,跨國并購會給東道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小的正面影響或者說較大的負面影響,非凡是在市場進入時或進入后不久,表現在摘要:
1.雖然跨國并購和直接投資辦廠都能給東道國注入資金,但跨國并購帶入的資金并不總是能夠增加生產的資本存量,而直接投資辦廠就能夠。因此一定數量的跨國并購直接投資為生產發展做出的貢獻只相當于很少的直接投資辦廠方式的直接投資做出的貢獻,甚至根本就沒有貢獻。然而當本地一家公司的唯一選擇是關門停產時,跨國并購會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2.和直接投資辦廠相比,跨國并購轉移的高新技術較少,至少在市場進入初期是這樣。另外,跨國并購還會造成本地企業的生產和其它活動(如研發)層次下降或完全停止,或迫使它們遷址。直接投資辦廠則不會直接降低東道國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
3.跨國并購在東道國不會增加就業,因為并購過程中生產能力沒有增加。并且,跨國并購還會引起裁員,盡管收購方假如不至于破產,可能會同意保留原有員工。而直接投資辦廠肯定會增加東道國的就業。
4.跨國并購會增加東道國市場的壟斷程度,不利于培育競爭。事實上,可以故意用跨國并購的方式來減少或消除競爭。但假如跨國并購中收購的是即將倒閉的企業,那它還有利于防止市場壟斷度的提高。而直接投資辦廠從定義上看,能增加市場上企業的數量,不會在初始時造成市場壟斷度的提高。
但從長期看,考慮到直接和間接效應時,兩者之間的許多差別都縮小或消失了,表現在摘要:
1.國外收購方并購后一般都會追加后續投資,有時追加額很大,尤其是在私有化等非凡情況下。因此長期內跨國并購也會像直接投資辦廠一樣增加東道國的生產能力。這兩種方式對東道國企業會產生相似的擠入和擠出效應。
2.跨國并購后收購方會運用高新技術(包括組織和管理模式),非凡是當需要對被收購公司進行重組以提高生產率時。
3.若收購方追加后續投資,并且保留被收購方的原有員工,隨著時間的推移跨國并購會增加東道國就業。因此兩種直接投資方式在創造就業上的差別在長期內會逐漸減弱。假如為提高生產效率進行裁員,那也比直接投資辦廠迫使本土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倒閉造成的影響小。
4.對市場結構的影響,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在市場進入之后將長期存在。跨國并購較輕易破壞競爭,增加市場壟斷,尤其是在政府干預較少的寡頭競爭的產業中。
五、東道國的具體情況對確定跨國并購的影響度十分重要
除了上面討論的市場進入時和長期的區別之外,在評估跨國并購對東道國帶來的好處和壞處時,還應認真考慮東道國的具體情況。
1.在正常情況下(即沒有經濟危機或政治動蕩),非凡是當跨國并購和直接投資辦廠都可行時,直接投資辦廠比跨國購并更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在其它因素(進人動機,生產能力)相同的條件下,直接投資辦廠不僅帶入一整套的資產,還同時提高生產能力和創造就業;跨國并購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但不能立即增加生產能力。另外,某些種類的跨國并購在市場進入時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如資產剝離時進行裁員、技術改造進展緩慢等。
2.在某些非凡情況下,跨國并購將起到直接投資辦廠起不到的有利功能。非凡是經濟危機來臨時,一國的企業面臨破產的危險,這時不輕易找到國外投資者的資金幫助走出困境。這時,資本密集型的大公司的私有化進程也會受阻,因為國內的公司可能籌集不到所需要的資金(包括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款),也缺乏其它能使公司私有化后競爭力增強的資產(如現代管理技能或現代技術)。此外,在競爭日趨激烈和世界市場總體過剩的背景下,需要對經濟進行改革重組,這也使東道國熟悉到通過跨國并購讓國外公司收購一些自己的公司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種情況下跨國并購的好處是可對現有公司進行重組。這樣,東道國便傾向于放松跨國并購的限制,把原來給予直接投資辦廠的優惠政策同樣給予跨國并購,甚至積極努力吸引跨國并購的投資方。
盡管某些國家在某段時間內完全處于非凡情況(如過渡型經濟中進行大規模私有化,或經歷經濟危機)中,但大多數國家都處于正常情況和非凡情況兼有的狀態。因此即使經濟狀況良好的國家也會有很多企業(甚至整個產業)缺乏競爭力,需要改革重組。并且,即使有競爭力的企業也可能會成為跨國并購的目標。
- 上一篇:殘聯落實五五普法發展規劃
- 下一篇:大型集團政策性籌劃內涵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