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措施
時間:2022-11-10 09:14:48
導語: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當前我國心理學研究領域運用較多的心理學概念,其能有效適用于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包括貧困大學生。貧困大學生是高校中的弱勢群體,其數量眾多,也是未來社會發展各行各業所需的人才后備軍。然而,在眾多高校大學生中,貧困大學生時常會因為家庭、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長此以往,還會對學習以及日后工作的人際交往處理產生影響,阻礙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首先闡述積極心理學的概念,然后分析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積極心理學視域下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給相關工作者以參考。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高校擴招人數的增多,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人數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同時,受惠于國家各種優惠政策,貧困大學生數量也越發多起來。然而,由于貧富差距的問題,高校中許多貧困大學生很難承擔全額大學學費支出和生活費支出,需要打工或者省吃儉用才能勉強度過大學生活,因此,十分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給其學習和日后工作造成阻礙。所以,高校針對貧困學生開展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能有效疏導貧困大學生的不良心理,使其能以積極樂觀的心理健康狀態來面對學習、生活與工作。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念
積極心理學起源于西方20世紀末的一次心理學革命,和原本重視心理學治療的“消極心理學”相比較而言,積極心理學倡導的是一種積極取向的心理學,主要目的為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注重人類的健康和諧與幸福發展[1]。所以,積極心理學也被視為人類社會發展史的新里程碑。積極心理學研究范圍容括了積極主觀體驗、積極人格特質以及積極社會環境這三類。積極心理學認為要從積極出發,以積極觀點與手段來處理問題,引領學生建立起積極的品質,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人生。該理念十分適用于高校貧困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創新工作方法與更新工作思路。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第一,關注對象的轉變,從原本只關注少數消極心理的學生轉變為關注整體學生群體的心理素質培養與發展;第二,工作內容的轉變,從原本只注重解決學生的消極問題轉變為發掘與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第三,工作方式轉變,從原本被動消極的學生解釋幫扶轉變為刺激學生的主觀積極能動性使其能主動參與;第四,工作理念的轉變,從原本預防學生消極負面心理轉變為發掘與培育學生的美德素養、積極品質。
二、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貧困大學生指的是家庭條件困難,經濟狀況差,無法承擔學習與生活費用,且基本生活水平低于學校最低標準線的大學生群體。根據教育部的相關數據調查來看,當前高校的貧困大學生占比大約為20%~30%。這些貧困大學生們在承受經濟壓力的同時,也很容易產生消極心理。某貧困生心理調查問卷顯示,50%的貧困大學生承認貧困會增加自己內心的自卑感;55%的貧困大學生有焦慮癥狀;67%的貧困大學生覺得自己人際交往能力不好以及48%的貧困大學生覺得自己心理敏感。雖然,當前各個高校都越發重視對于貧困大學生經濟方面的幫助與資助,但是卻并沒有十分重視貧困大學生心理需求的滿足,就算遇到學生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也大多采用消極性質的心理矯正與治療[2]。所以,高校應該轉變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從積極心理學視域入手,提升貧困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使其建立起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依靠社會支持系統等方式,發掘其潛能,從最深層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引導貧困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積極心理認知。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行為舉止很容易受到“貧困”這一認知的影響。但這種“貧困”認知并不合理健康,貧困大學生一味覺得自己是貧困的,比不上其他大學生,只會導致自己的自信缺失,在面對機會的時候無法把握,影響人際交往與工作就業。他們認為自己之所以就業艱難、前途渺茫,交不到朋友、寂寞孤獨都是因為貧困所致,長此以往,就會產生心理健康障礙,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指引貧困大學生建立起正確、理智且積極的認知觀念,改變以往的錯誤認知,這一點十分重要。不過,學生的認知觀念調整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其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要通過一些實際措施來引導學生,如將認知調整與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以課堂教學討論、團體心理疏導、勵志成才研討會等多種方式,為貧困大學生解讀與灌輸積極的貧困意義,讓學生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看法,以此改變其錯誤的“貧困”認知觀念,使其建立起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理健康品質。(二)建立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的教師隊伍。理念會影響行動舉止,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教學指導的教師,能夠主動運用相關方式手段來引導、教育貧困大學生們。首先,高校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舉措,積極鼓勵輔導員、班主任與心理教師參與相關積極心理學方面的培訓,領略積極心理學的具體概念,擴展心理學知識面,熟知積極心理學在日常教育與咨詢工作中的使用技巧,并能夠在現實工作中具體的運用,幫助貧困大學生解決心理疑惑與困擾。其次,教師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者與模范,所以要不斷學習積極心理學知識,以彌補自身的不足,樹立起正確的積極心理學觀念。一位品德優秀、人格完善、性格積極且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同時也是學生心理教育開展的優質資源之一[3]。(三)構建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信息庫。第一,每一年學校都會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這時,我們也可同步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以便于全面直觀的知曉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思維狀況、生活狀況以及家庭狀況等,將這些信息都放入心理狀況信息庫中,為每個學生建立一份個人檔案。第二,心理教師、心理輔導員以及心理委員應通過“心理健康月”這一重要時間點,來定時定期的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生活情況、應對方法、心理彈性以及支持系統等情況進行評估掌握,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數據信息奠基。第三,針對需要心理援助的貧困大學生,要分析其個案,分類進行指導,結合實際展開積極心理學教育工作。不過,在實際工作進行中,要遵守保密原則。(四)增加貧困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積極情緒體驗,這是培養貧困大學生積極人格品質的最優途徑,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貧困大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使其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包括抹消貧困生由于消極自我認知導致的消極情緒體驗,指導其發現自身的價值與優勢所在,增加其自信心與積極情緒感受。積極情緒體驗必須與實際相結合,通過鼓勵推動貧困生參與實踐活動,使其能進行自我表現、感受趣味,享受成功。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將積極事件記錄下來,銘記積極的體驗感受,當這種體驗累加到一定程度后,就能輕易喚起樂觀、積極與快樂之感。(五)構建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積極心理學內容之一就是社會知識系統的建立,首先,通過家長的配合,增加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家長能夠給予學生支持鼓勵與關愛。然后,要構建和諧積極的校園氛圍,讓師生、生生之間能夠相互尊重與相互幫助。最后,給貧困大學生提供交往空間,構建互助組織,使其能夠結交新朋友,建立良好交往體系。
四、結語
總而言之,貧困大學生作為高校中占比較大的群體,積極心理學能夠有效指導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通過引導貧困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積極心理認知、建立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的教師隊伍、構建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信息庫、增加貧困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等措施,讓每一位貧困大學生都能夠保持心理的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發展成為國家棟梁。
參考文獻
[1]蔡檢林.對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國培訓,2019(05):57-58.
[2]張小悅.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D].渤海大學,2018.
[3]黃曉月,張麗娜.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02):32-34.
作者:姚姿千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 上一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發展論述
- 下一篇: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徑
精品范文
10貧困生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