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建設與治理方法研究
時間:2022-11-13 04:16:47
導語:企業建設與治理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經濟增長經歷了前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后,進入了經濟緩進增速平穩的新常態時期,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科技和管理方式,質量突破性發展成為本輪經濟增長時期特點。經濟發展注重質量為主的增長方式與創新科技相結合,政府注重釋放政策紅利和簡化政權,推進以激發內部力量維持增長的方式促進企業主動轉型,平穩發展,新時期對于管理方式的創新和政府職能的革新改進,對于穩定經濟增長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政策意義與作用。
目前進行的國家管理體制改革從宗旨而言,是對于前期政府統管和審批項目繁復與冗雜的精簡和放權,精簡項目審批手續和有效的前置管理是本輪政府治理革新的重點,簡政放權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具有體制改革釋放政策紅利的代表意義。但是,僅靠中央政府放權是不夠的,地方政府尤其省市兩級政府,仍然掌握著大量的審批權力和繁復的手續過程,例如北方某些重工業省份,涉及到開拓創新性的建設項目,惠及民生的工程,從立項到開工仍然需要多次審批手續和蓋章,這樣的效率和審批顯然是經濟體制創新和簡化政權背道而馳的。中央放權需要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和配合,在中央進行政策簡放,停止審批手續的同時,地方政府和涉及部門也應該限期制訂和完成簡放權力與簡化繁瑣審批手續的日程期限,不再把繁復的經濟項目審批權力集中到具體辦事與涉及相關事項的部門手中。否則就可能造成局面自行截留和再分配權力的局面。地方部分機構和部門擁權與設置關卡,勢必阻礙經濟發展,影響政策紅利釋放的效果,延遲和滯后改革經濟建設進程。國家減少審批權限,也應該系統地將空余出來的人力和管理資源加以改進和培訓,提高市場經濟治理水平和服務企業與監督項目的專業化能力。將簡單的審批和蓋章轉化為對于企業的幫助扶持,監督管理和對于項目的開展與驗收結果監督。建立項目建設責任終身制與審計責任終身制,防止審計工作的缺失與遺漏現象。在精簡部門的同時,實施有效重組,設立專職機構,對于國家和區域內市場經濟發展運行情況進行統計和調研,有效預測經濟發展形勢,切實幫助和監督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對于科技創新資金切實管理,保證落實到位,督促企業將國家撥付的資金用于產業升級與科技創新改造,防止出現挪用套取國家科技資金的現象。政權的監督管理過程除了引進第三方評估機制外,還可以通過民意測驗和公示規程,結合第三方或者監管機構對于原定審批事項的執行過程進行監管和進度質量測定評價,后期審議,確保待批準事項的過程與監督管理機制創新治理和完善機制。健全監督驗收制度,注意修闕補遺,做到寬嚴適宜,既避免繁瑣政務審批給經濟帶來的制約和束縛,也防止和避免制度失約與監督不周,防止機制漏洞事故,既得利益萌生溫床的再生與異化。
政府服務企業應該包括政府對企業的建設服務,運營服務和信息服務,在國家整體經濟發展亟待企業運營和持續發展的時候,政府需要放下身板,轉變思路,將制度維護和制約發展的管理,轉變為經濟促進和激發者的有機效能型治理,實現創新治理的經濟目標。簡政放權的同時更需抓住經濟建設的中心,就是對于企業的服務和及時幫扶,開展信息化服務于促進企業辦成事,辦好事,自覺把企業的建設發展與地方經濟效益結合起來,以區域建設的整體性看待發展與,從長遠出發對于企業的發展悉心輔助,正面引導,善意支持。我國企業迄今為止仍舊因循著審批手續繁多,融資困難,市場信心不足,初期運作艱難,依靠短期行為和廉價生產模式獲取臨時利益,在市場有利的條件下迅速盈利,一旦市場出現波折和不景氣的狀況,立即成批次地停業轉產甚至關門倒閉。我國公司平均生存年限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舊存在相當差距。缺乏有效的市場健康運行監管與幫扶機制,對于項目驗收重視數據不重視實際效用,缺乏有效的機制長期引導市場持續發展,改革生產模式與提高科技水平,對于市場經濟科技創新治理的監督力度尚且達不到國家市場經濟科技發展的要求。和西方國家強調避免政府干涉市場,實施自由增長模式相比,我國政府在傳統上具有有效集中管理特征和中央權威調度的優勢,能夠調集主要國家行政力量和人力物力辦大事,辦好事,與之相對應,在細節監管和社會服務方面,則需要大力加強治理功能和服務水準,強化制度與紀檢功能,對政府行為作出有效監督與即時評估調節,防止政府權力越位與濫用。同時,我國目前實行的政府對企業治理體制,審批之后的運作合法性監督管理較少,缺乏事后長期運作的終生問責和管理效益機制。在釋放政策紅利和減少審批手續的同時,還有重要范疇需要加強治理改進,就是企業與項目的運行過程服務幫扶,事項運行驗收加強監督治理。避免在政府放手經濟發展的同時,出現行政監督與安全生產的缺失,導致放而不管,無人過問的局面,給經濟發展過程平穩發展與安全生產造成損失和隱患。
政府在企業發展中促進和治理作用的體現,不僅要在創立和注冊企業的準入制度上予以優惠條件和放寬行政審批事項,減少繁冗手續和環節,更要在企業面臨難關的環節積極啟動政策應急備選項,調動各方資源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度過轉型和換代的陣痛期。中國經濟正面臨著從人口紅利到技術創新型經濟體系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政府需要充當企業的保護與促進角色,既要充分幫助企業解決目前面臨的困難,又要主動規劃和合理促進,運用政策杠桿,提供條件,設計年限,幫助和促使企業進行創新改革,尤其是技術性和知識性的項目,要善于從國外先進成果與產品中汲取有效經驗和靈感,并且形成具備自身特色的品牌,從質量信譽有效提升角度促使企業自身技術團隊進行科技轉化,更重要的是,政府行為將技術性培訓和崗位培訓作為對于企業發展的基礎支持,普遍廣泛普及到社會工作各個階層和年齡段。創新型企業的創建,不僅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和爭取,也要借助和依靠政府的科學治理和有機培育,對于自覺進行創新管理和科技升級的企業,予以集中培訓和政策優惠鼓勵,以激發企業的創新熱情和提高創新素質。剛起步的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在運轉模式,啟動資金和社會資源方面存在諸多不足,有組織的科學治理和輔助服務,有利于小微企業能夠從最開始的學步期成長起來,用成熟和求新求進的態度,更好地面對市場,創業進取,政府對企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看守管理和設置種種準入限制加以管制,更多的應是服務管理與促進激勵,將小微企業起步發展的棋下好。對于新興產業的建設,既要采取激勵保護新興小微企業的注冊和發展,做好開頭和起步創建,又要采用多種方法,在企業的技術含量和科技創新方面多下功夫,保證企業在高位科技水平運轉和盈利,徹底摒棄過去那些單純依靠人力和代工模式盈利的手段,爭取在企業科技研發與應用的基礎上,做到收放自如的轉型和內部改革,提升人員科技水平和管理素質,實現從汗水型積累到科技型盈利的跨越和轉變。
作者:陳磊 單位:西華大學學術期刊部
【參考文獻】
[1]彭燦.創新過程的機制、特性與管理[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8).
[2]ShleiferA.andR.,Vishny.ASurveyofCorporateGovernance[J].JournalofFinance,1997.
[3]謝洪明,陳盈,程聰.網絡密度、知識流入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J].科學學研究.
[4]TeemuMalmi.BalancedscorecardinFinnishcompa-nies:aresearchnote[J].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2001(12).
[5]戴文濤.內部控制學科體系構建[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02).
- 上一篇: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 下一篇:試論技術對企業技術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