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在職培訓的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2-11-01 10:41:58
導語:鄉村教師在職培訓的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在職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調查發現我國鄉村教師在職培訓中存在著教師內在動機缺失、培訓內容缺乏實用性、培訓形式和組織方式相對單一、培訓成果難以轉化落實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并基于“自我更新”和“生態”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需對當前我國鄉村教師在職培訓進行如下改進:關注教師信念,提高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加強教師自我反思,追求自覺發展路徑;尊重教師主體需求,弘揚“以人為本”的培訓理念;以校本研修為主體,加強案例式教學培訓;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強化教師協同合作。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在職培訓;鄉村教師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名義專門印發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文件指出大力振興鄉村教師教育,加強教師繼續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當前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本文擬從教師專業發展視角對鄉村教師在職培訓進行深入探究,并基于“自我更新”和“生態”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構建高效教師培訓模式,發揮培訓效益,進而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價值取向的確立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自身專業成長或教師作為專業人員通過接受專業訓練和自主學習,使自身內在結構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態度和動機以及自我專業發展意識獲得不斷更新和完善的過程。而教師能否獲得有效的專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取向。教師專業發展價值取向是一定價值觀指導下的產物,是相關主體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功用而形成的系統認識和基本看法。基于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筆者認為目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應確立“自我更新”和“生態”的價值取向。(一)“自我更新。”價值取向所謂“自我更新”的價值取向,是指教師具有較強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和動力,自覺承擔專業發展的主要責任,通過自我反思、自我專業結構剖析、自我專業發展設計與計劃的擬定、實施和自我專業發展方向調控等實現自我專業發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1]這一價值取向強調教師要以自我反思和更新意識為前提,以提升個人專業能力為根本,成為自我專業發展的主人,從“要我學”轉向“我要學”。(二)“生態”價值取向。“生態”價值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觀,關注教師專業發展中各因素的關系,強調團隊的互助與和諧,傾向在更大的視野下看待教師專業發展問題。[2]“生態”價值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觀以一種整體的、情境的和以教師為主體的視角看待教師專業成長,注重將教師發展置于生態系統體系中,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重視“以人為本”,尊重和關注教師的人格發展,凸顯教師生命的獨特性、創造性和互動性。
二、鄉村教師在職培訓的困境
在我國廣大農村,師資力量相對比較薄弱,教師通過參加在職培訓實現專業素養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調查筆者發現目前我國鄉村教師在職培訓存在困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師內在動機缺失。調查發現,鄉村教師對培訓存在內在動機缺失現象。一方面,由于部分鄉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很多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因此難以抽出時間參與培訓,導致教師參訓意愿較弱,學習動力不足,存在“被培訓”“被發展”的現象。有教師直言:“其實我們也不是很想去,因為學校的事情有很多,而且家里小孩、老人都需要照顧,哪有時間參加培訓啊!”另一方面,部分教師的參訓目的存在異化問題,過于看重培訓結束后的榮譽,而忽視培訓對促進專業發展的意義,在參訓過程中態度消極,缺乏相應的時間、精力投入。“這是學校的硬性規定,要求我們必須去做,然后會有評比什么的,這個出去培訓的經歷也會作為選優秀教師的參考。”(二)培訓內容缺乏實用性。鄉村教師需要與實踐相關、實用性強的培訓內容,但是目前的培訓內容與教學實踐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一方面,由于培訓方缺少前期調研,培訓課程設置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并未充分考慮參訓教師的實際需求。“培訓開展之前根本沒有調查我們的培訓需求,來了之后就讓我們直接上課,培訓課程已經安排好了”,這是參訓的鄉村教師普遍的看法。另一方面,培訓內容理論性較強,脫離實際,實用性有待提高。“(我)對培訓的期待,主要是想(培訓)教師與教學相聯系,因為有些(培訓)教師講的理論太過空泛,很多時候聽不懂……”“有的時候培訓教師講的理論和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存在一些不同,很多內容不是我們需要的。有些(培訓)老師可能沒有經過實際調研,不明白我們一線教師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效果不是太好。”由此可知,對于培訓效果大多數參與培訓的鄉村教師并不樂觀。(三)培訓組織形式相對單一。鄉村地區由于地處偏遠,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較少,所以網絡培訓是鄉村教師培訓的主要方式。調查中有教師反映,“出去參加培訓的很多都是骨干教師,我們這些普通教師基本沒有機會出去學習”。而網絡培訓雖然在形式上較為方便、自由,但會存在占據教師大量課余時間的現象,容易分散教師教學精力。“學校要求我們每三天看一次最近的培訓課程,可是一周我要上那么多節課,晚自習要給學生輔導作業,還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根本沒有時間去看。”鄉村教師承認集中培訓的益處,但由于鄉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外出培訓或邀請專家下校指導覆蓋面低、力度小,培訓資源相對短缺,因此鄉村教師獲得外出集中培訓和與下校指導專家的交流的機會少,培訓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滿足。(四)培訓成果難以轉化落實。參訓教師能否把培訓成果及時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是檢驗培訓效果的重要指標。然而,有教師表示,“大而空”的教學理論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認可度較低,他們并不會將之及時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也有教師表示將已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教學中,過程周期較長,見效較慢,不如自身教學經驗來得實在。“專家們有時候說的理論和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情況根本不相符,再說了,把這些都應用到學生身上的話可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我可能就帶他們一年,沒必要。”
三、走出鄉村教師在職培訓困境的對策
針對我國當前鄉村教師在職培訓存在的諸多困境,并基于教師專業發展兩種價值取向,筆者認為改進我國鄉村教師在職培訓現狀應從以下方面著手。(一)“自我更新”價值取向下的鄉村教師培訓策略。1.關注教師信念,提高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鄉村教師在培訓中之所以存在參訓意愿低、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是因為培訓忽視了提升教師信念和專業發展意識。“從廣義上講,教師信念是對教育教學的根本看法,是教師所持有的、信以為真的并愿意在實踐中持之以恒地踐行的思想觀點。”[3]教師信念影響著教師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對教師認識和理解自己、激勵自我更新、自我提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增強教師信念是優化培訓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才可能有意識地尋找學習機會,成為“自我引導學習者”。因此,教師培訓應關注教師信念的確立,增強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幫助教師明確發展方向,確定未來發展目標。2.加強教師自我反思,追求自覺發展路徑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對過去的教學行為及教育教學經驗的反思與評價的過程。[4]教師自我反思是“自我更新”取向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在實際培訓中,教師之所以存在功利化色彩濃厚的行為,是因為自我反思經常被忽視。因此,教師培訓要增強教師自我反思能力,引導教師對隱藏于自身教育信念和教學過程中的行為進行價值澄清,盡量避免不當觀念和行為阻礙自身專業發展。此外,教師追求自覺發展是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根本途徑。要培養能自我建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自主成長型教師,教師培訓就需要注重培養教師的主體意識、發展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教師能夠自覺、主動、能動地尋求發展。(二)“生態”取向下的鄉村教師培訓策略。1.尊重教師主體需求,弘揚“以人為本”的培訓理念。在教育生態學視野下,教師專業發展被看作是整個教育生態環境中的一個生態系統,因而在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生態化分析時,要注重全面、聯系、發展地看問題,要體現出教師專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教師的主體性。[5]因此,一方面,教師培訓應該堅持以問題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以實踐為重點的培訓理念,關注教師自身價值主體。培訓方應把培訓需求作為確定培訓目標、設置培訓課程、選擇培訓方式的主要依據,按需施訓,供需對應。[6]另一方面,針對“工學”矛盾突出現象,培訓方對培訓時間和內容的安排要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需求,契合教師發展意向,構建良好和諧的生態培訓環境。2.以校本研修為主體,加強案例式教學培訓。“生態”取向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觀追求外部生態環境和教師個體生態的和諧統一,強調學校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外部生態環境,提供多途徑的支持與幫助。因而,筆者提倡以校本研修為主體的教師培訓模式。一方面,學校在培訓中要堅持“以校為本、校際聯動、整體推進”的基本原則,基于本校實際,以改進教育教學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以教師為主體,以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研修內容,在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下,整合資源,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務。另一方面,針對實際培訓中出現理論與實際相脫節導致培訓效果不佳的現象,培訓方可以增加案例研究式的課程,開展以課例為載體的,針對問題的研修。這種基于問題的實踐式培訓,能夠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讓教師“在做中學”,同時可以增強參訓教師和培訓者的溝通互動,進而提高培訓質量。3.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強化教師協同合作。“生態”取向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觀,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共享和互幫互助。在鄉村教師在職培訓中之所以出現培訓成果難以轉化落實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教師自身缺乏反思意識,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之間未形成學習共同體,從而缺乏有效溝通與交流。因此,培訓方和學校要營造合作共享的工作環境,結合學校實際建構教師學習共同體,引導教師通過教研組備課、聽課、研課等活動進行研討和交流,鼓勵教師積極分享自身的經驗,使之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另外,學校要強化教師間的協同合作,讓教師在對話中學會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學會相互理解,在理解中學會相互分享,從而實現教師群體發展。
總之,在教師專業發展理念視域下,鄉村教師在職培訓一方面要增強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按照“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彰顯教師主體價值,激發教師生命活力;另一方面要遵循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按照“生態”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為教師打造良好的生存生態環境,滿足教師對于自身專業發展的需求,進而實現優質、高效的鄉村教師在職培訓。
參考文獻:
[1]葉瀾,白益民,王枬,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67.
[2]王建軍.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發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72.
[3]趙明仁.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3.
[4]郝琦蕾,郭彩利,王建保.中學教師教學反思現狀的質性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7(3):21-24.
[5]王志鳳.教育生態學視野農村教師專業學習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22.
[6]薛海平,陳向明.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
作者:李晶晶 劉黎明 單位: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建設策略分析
- 下一篇:新時期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探析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