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制度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6 09:47:00
導語:企業會計制度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財政部頒布的統一企業會計制度增加了會計原則,很好地實現了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協調和整合,并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到8項,會計報表中部分項目的列示方法和附表種類也有變化。[關鍵詞]企業會計制度;資產減值準備;會計準則財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自2001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執行,同時選擇部分國有企業試行,并且鼓勵其他非國有企業先行實施。Ⅰ頒布《企業會計制度》的重要意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改組、改制,綜合經營、跨國經營的企業集團產生,各類新型企業和企業新興業務的不斷出現,社會各界及有關部門要求企業提供更加可靠、真實可比的會計信息;現代財務會計包括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的統一體,它需要在一個統一的會計制度中予以完整地規范。統一性是會計信息可比性前提,原行業會計制度雖然做到了在同一行業、某一組織形式企業內的會計核算統一性,但不同行業、不同組織形式企業之間會計核算缺乏統一規范,從而降低了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程度。《企業會計制度》不再分行業和組織形式,從會計核算一般規定、會計科目及其運用、財務報告的編制等方面對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作出了統一的規定,達到了全國范圍內企業會計核算指標的可比性。對國家來說,有利于對宏觀經濟的監管和調控;對企業管理者來說,有利于在統一的確認、計量尺度下反映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效率;對投資者和債權人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因會計制度不統一而給選擇權益投資和債權投資對其產生的不便,有利于投資決策。《企業會計制度》的,對于規范我國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Ⅱ新制度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突破1注重資產的質量。《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企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將虛擬資產排除在資產負債表之外,并在《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計提的四項準備的基礎上,增加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并且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時的會計處理作出了規定。如: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時,會計核算其借方記“投資收益”科目,貸方分別記入“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在應收及預付賬款、存貨計提減值準備時,借:“管理費用”科目,貸: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會計制度》在第五十三條特別規定:“企業的預付賬款,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其不符合預付賬款性質,或者因供貨單位破產、撤銷等原因無望再收到所購貨物的,應將原計入預付賬款的金額轉入其他應收款,并按規定計提壞賬準備。企業持有的未到期應收票據,如有確鑿證據證明不能夠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時,應將其賬面余額轉入應收賬款,并計提相應的壞賬準備,可見計提壞賬準備的范圍得到了擴展。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的計提減值準備時,借方都記入”營業外支出“,貸方記入相應的減值準備。為防止企業利用八項資產減值準備粉飾會計報表,人為操縱利潤的空間,《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準備。“這是對濫用謹慎性原則進行利潤操縱行為予以規范。2正確處理了準則與制度的關系,實現了二者的協調和整合。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包括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其中,會計準則側重于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報告等會計政策方面,會計制度則更多側重于會計科目、記賬方法、編報程序等會計記錄方面。《企業會計制度》并不局限于對會計核算的說明,還將會計準則較好地融入其中,實現了準則和制度功能組合,從而使會計準則更容易理解和執行,使會計處理更加統一規范。特別是在制度中納入了我國已出臺并經過實踐證明是比較成熟的十幾項具體會計準則和暫行規定的有關內容,較好地實現了準則與制度的協調和整合,使我國會計在服從并服務于國家經濟轉軌的同時找到了一條實現自身的可行之路。當然,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規范。根據我國的國情,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兩者將長期并存、互補互融、各有側重,相得益彰。3會計核算方法在《企業會計制度》中得到體現。改變了以往對短期投資的收益確認作法,將取得的現金股利和利息沖減短期投資賬面價值,避免短期投資價格波動引起的年度間損益波動。在借款利息資本化方面,為保證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真實性和可比性,規定“以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為借款利息終止資本化的時間,改變了過去借款利息“在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前發生,應當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在此之后發生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做法,有效地防止了少數企業為減少借款利息對當期損益的影響,增加當期利潤,遲遲不辦理固定資產竣工決算手續現象。在債務重組與非貨幣性交易方面,統一會計制度淡化了原準則中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概念,而是運用“賬面價值”,并將重組債務產生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而不計入當期損益,避免了過多的調賬,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利用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進行利潤操縱行為。另外,充分考慮市場因素變化對資產價值的影響,考慮企業所處的具體商業環境,允許企業根據所處具體商業環境靈活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會計政策,充分揭示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將符合實績確認條件的或有事項產生的義務確認為實績,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企業會計制度》在許多方面給予了會計人員處理經濟業務更多的自主權。如第20條規定,企業“領用或發出的存貨,按照實際核算的,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或后進先出法等確定其實際成本。”但哪一種方法更適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更能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資產狀況。則要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4增加了新的會計原則。從會計反映職能看,會計必須反映經濟實質,而不是簡單地反映經濟形式。從現有的會計準則看,不論是資產減值的確認,還是收入確認的方法都證明了實質重于形式。新《企業會計制度》將實質重于形式列入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檢查。并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可能發生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企業應當按照交易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從而增加了會計核算的決策使用價值。在會計核算中,可能遇到一些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事項。例如: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期未滿之前,從法律形式上講,所有權并沒有轉移給承租人,但是從經濟實質上講,與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已經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實際上也能行使對該項固定資產的控制。因此承租人應該將其視同自有固定資產一并計提折舊和大修理費用。以前的會計制度有此規定,但沒有明確提出是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體現對經濟實質的尊重,能夠保證會計核算信息與客觀經濟事實相符。5對會計報表中部分項目的列示方法和附表的種類作了修改。增加了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現金流量的編制方法有所變化。對會計報表部分項目的列示方法作了更改。資產負債表中各備抵賬戶的列示方法有了較大的改動,僅將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單獨列項,其他減值準備均與備抵減科目合并反映。簡化了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工作。減少了現金流量的項目。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由12項減為7項;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由9項減為7項;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由11項減為6項,大大簡化了增值稅等項目的列示。如:“收到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原來單獨列項,現在并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原來支付的增值稅款單獨列示,現將其中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并入“支付的各項稅費”項目,支付的所得稅也并入“支付的各項稅費”項目。補充資料中取消了“增值稅增加(或減少)”項目。現金流量表原“附注”改為“補充資料”,并要求在補充資料中,將計提的各項減值準備,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待攤費用減少,預提費用增加調節凈利潤,從而確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這樣,項目的列示更清晰,更易于操作。增設了會計報表的附表。對資產負債表增設了“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將利潤表的附表———“分部營業利潤和資產表”改為“分部報表(業務分部或地區分部)”主要對營業利潤合并、資產總額、負債總額進行報告。
- 上一篇:國際會計準則策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會計準則變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