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綠色競爭力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6 05:20:00
導語:企業綠色競爭力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
長期以來,企業競爭力大都以耗費資源為支撐,或者以消耗資源為前提,而無論是資源的消費還是環境的改變,特別是污染和破環,都是有限度的,過度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不僅會使企業生產無法持續進行,而且還將破壞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因此,對企業競爭力的研究必須從構建節約型社會的戰略出發,以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從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角度,研究企業競爭力問題,引導企業從資源型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轉變,從而培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已開始認識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綠色競爭力等問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尚不系統。最近,在循環經濟下,我國企業競爭力培育和提升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理論指導。已有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技術、設備、資金、人員配備等“傳統”的直接要素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而忽視了資源、環境變化對其產生的間接影響。現有相關理論已經難以適應其變化的要求,也無法為企業形成長期競爭優勢提供服務。探索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競爭力的形成機理,通過循環經濟產生新的競爭優勢,使企業產生持續的競爭力,這些問題成為企業面臨和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同時也成為管理科學研究的新課題。
2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性
“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于1966年提出,其意義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經濟增長,轉變為依靠資源循環利用的生態型經濟增長。在其隨后的發展中,由于各國發展循環經濟的背景不同,對于循環經濟內涵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循環經濟是通過三個層次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一是在企業的層面,即小循環,是在企業內通過推行清潔生產,減少生產和服務的物料和能量使用量,實現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二是在區域的層面上,即中循環,是按照產業生態學原理,通過區域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區域間的產業代謝和共生關系;三是在社會層面上,即大循環,是通過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實現消費過程和消費過程后的物質與能量的循環。
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正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這是因為企業目前所面臨的資源環境等現實壓力促使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企業開展循環經濟的現實壓力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迫切需求
我國目前發展經濟存在著一系列的資源和環境約束,首先,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存量約束,表現為我國資源稟賦較差,人均資源占有量較少;其次,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流量約束,表現為我國資源利用效率低;再次,我國的環境污染較嚴重。而作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在人們保護自然、維持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的背景下,僅像以前那樣只重視自身經濟利益的提升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矛盾要求企業在賺取自身利潤的同時,主動承擔起對環境、社會的責任,發展循環經濟。
2.2迎接全球挑戰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以及中國加入WTO,宣告了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融為一體的時代的到來。中國企業要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就要符合各國不同的法規制度、不同的產品標準和不同的品質要求。在一些國家,尤其是西方的發達國家屢屢以環境保護為借口設置貿易壁壘的不利形勢下,發展循環經濟,獲得ISO14000國際環境資格認證等綠色通行證顯然是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一種明智之舉。
3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綠色競爭力策略
(1)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市場培育。
①當資源的價格過低(低于其實際價值)或處于免費狀態時,從降低投入資源成本角度來說,發展循環經濟將沒有吸引力。這時人們會對資源過度開發、過度使用、過度浪費,從而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這就需要必須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對資源進行合理定價,使其價格能夠真實反映其價值。具體為:在明晰資源產權的基礎上,在通過分析國內有關資源的價格、國際上同類資源的可比價格,確定自然資源的定價政策的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價格體系形成中的作用,使資源價格能充分反映其市場供需關系、稀缺程度和開發利用的環境成本,搭建起發展循環經濟企業與不發展循環經濟企業公平競爭的平臺。
②培育綠色消費市場,通過綠色消費拉動企業循環經濟的開展。綠色消費市場的形成,首先,企業要不斷地開發適銷對路的綠色產品;其次,要培育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引導消費者自覺選擇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購買綠色產品;最后,應發揮政府需求(政府采購)對市場需求的引導作用。政府可采用傾斜性的綠色購買政策,如優先購買經過清潔生產審計或通過ISO14000認證的企業產品,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并通過發揮政府綠色采購的表率、示范和號召力作用,進一步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促進綠色消費市場的形成,從而推動企業循環經濟的開展。
③完善市場競爭體系,建立包括價格、質量、服務、企業形象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競爭模式,促進競爭手段的多樣化。這種全方位的競爭模式為企業開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動力,因為良好的企業生態環境將是樹立企業形象,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2)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制度建設。
①要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從必須符合市場規則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設立市場準入條件。如通過提高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限制和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技術、產品和設備;對新建和改、擴建的工業項目,要求其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必須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②完善循環經濟法律制度。完善的循環經濟法律制度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依據和保障。我國《節約資源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環保立法觀念已經從末端治理轉向了對生產全過程的控制。但總體上看,循環經濟方面的法制建設依然較為薄弱,還不能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要結合我國國情,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研究建立包括基本法、綜合法和專門法在內的多層次的循環經濟法規體系,既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指導思想,又可利用可操作性的法律條款,如詳細而明確的法律責任和污染損害處罰條款等,對企業開展循環經濟進行激勵(負激勵)。
③完善環境稅費制度,確保企業生產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內部化。一方面,應加大環境保護稅和排污費的征收額度。對企業征收的環境保護稅和排污費等越高,企業生產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內部化程度就越高,則企業越有積極性采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另一方面,應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允許排污權進行合法有序的買賣交易,通過這種方法鼓勵企業采用循環經濟生產模式,因為對于未進行循環生產的污染企業來說,買進污染份額實際上是增加了排污費,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也把自己推向了市場競爭的劣勢地位。
(3)加強企業技術創新,促進企業技術生態化。
①多途徑增強企業的生態化技術研發能力。首先,在企業內部應建立健全企業技術開發機構,培育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其次,開展國際技術合作,引進先進生態技術,提高生態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能力和對外部技術資源、技術成果的選擇、消化和吸收能力。第三,加強產學研的生態化技術研發合作。加強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系和合作,以及在生態園區、開發區內開辟專門的實驗研究區域,使產、學、政府各部門共同研究廢棄物處理技術、再利用技術和環境污染物質合理控制技術等,為企業開展廢棄物再生、循環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②多途徑融資,加大企業的技術生態化研發的資金投入。首先,企業自身應多方面吸引資金,走發展綠色債券、企業集資、個人投資和外商投資相結合的路子,為企業發展生態技術提供資金保障。其次,應構建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如擴大銀行對生態企業的信貸支持;深度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立二級市場和一些地方性的小證券市場,給生態企業的產權提供交易的場所;積極發展風險投資,鼓勵設立按照市場規律運行、主要投資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創業基金等。最后,政府應直接投資進行循環經濟相關方面的技術研究,并對企業自身所進行的有助于循環經濟開展的技術研發工作進行財政補貼。
(4)建立科學和嚴格的循環經濟管理體系。
①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逐步把資源和環境代價計入企業成本,真實反映、科學評價企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通過設置經濟運行指標、資源消耗指標、循環再利用指標、廢棄排放指標、建設保障指標和發展潛力指標,指導企業循環經濟建設,使抽象的循環經濟具體化。
②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發展指標考核體系,把發展循環經濟的指標和措施具體化、定量化,納入干部、職工的業績考核體系,將部門、員工的責任與企業循環經濟工作的開展掛鉤,對忽視責任、違反規則的給予嚴肅處理;對發明新技術、降低產品的環境污染、促進企業生產流程的生態化改造,以及對生態營銷有成效的部門和員工給予高額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如獎金、提成、技術持股、技術入股等。
(5)培育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競爭的產物,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本企業所特有的精神風貌和信念,并保證這種精神風貌和信念得以持久存在的制度和措施,它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精神靈魂。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一方面,必須將循環經濟思想注入到企業文化中,在企業內部形成對循環經濟的高度重視,讓每個員工都充分認識到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綠色營銷等成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為。另一方面,應向外界積極傳播這種新的企業文化,例如,通過企業的環保宣傳、領導和員工的環保行為等取得社會的認同,從而在獲得良好的企業社會形象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種新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洪傳春,張雅靜.基于循環經濟模式的企業競爭優勢分析[J].經濟與管理,2006,(10):44.
[2]杜歡政,張旭軍.循環經濟的理論與實踐近期研討綜述[J].統計研究,2006,(2):63.
[3]齊建國.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綜述(第15版)[N].人民日報,2006-6-9.
[4]徐蒿齡.循環經濟的理論平臺與實驗平臺[N].光明日報,2004-1-6.
[5]馮之浚,張偉,郭強,等.循環經濟與末端治理的范式比較研究[N].光明日報,2003-9-22.
摘要:自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經濟規模的擴大,人類在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財富的同時,也加劇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環等一系列人與自然的矛盾。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同時,保持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是在目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大環境下對企業競爭力的研究,正成為理論界和實踐家們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循環經濟;企業綠色競爭力
- 上一篇:教育局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
- 下一篇:街道黨支部十七大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