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有效性探析

時間:2022-11-03 04:55:14

導語: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有效性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有效性探析

[提要]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村企共建成為新時代農村選擇推動自身快速發展的有效模式。本文以一個樣板示范村作為調查和研究對象,以社會學參與觀察和訪談調查為主要搜集資料的方式,考察該村莊在“村企共建”方面的具體情況及成效,并通過實證調查對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和思考。

關鍵詞: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有效性;村企共建

鄉村振興是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其中,企業在推動農村產業、資本、人才和市場發育成長方面,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020年9月,農業農村部更是做出《加強政策創設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回應與答復。同時,《青島市鄉村振興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也明確提出“支持人才下鄉,鼓勵能人回鄉,引導企業興鄉”。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許多企業“捷足先登”,紛紛選擇進駐鄉村,將企業的管理、技術、資金等優勢與鄉村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相結合,實現兩者之間的發展共贏、優勢互補,村企共建也因此成為新時代農村選擇推動自身快速發展的有效模式。

一、萊西后莊扶村“村企共建”具體情況及成效

萊西后莊扶村地處膠東半島大沽河畔沖積平原地帶,地勢平坦,全村東西長2公里,南北長1.8公里,距萊西市區約7公里,距青島90公里,距煙臺110公里,距濰坊130公里,水牛公路自村南經過,濰石公路在村北2公里處經過,周邊百公里輻射范圍內有多處機場和港口,交通極為便利。目前該村共有713戶,2,600人,黨員67名,是青島九聯集團總部的所在地。1982年到1988年,后莊扶村相繼建立罐頭廠、面粉加工廠、蛋雞養殖場等7個村辦集體企業。1994年9月,在后莊扶村黨支部的帶領下,170名蛋雞場職工,鄭重地按下了170個鮮紅的指印,共同出資買下蛋雞場的全部資產,青島市第一家村級股份制企業———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誕生了。盡管在以后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少波折,但黨支部帶領群眾堅持“村企共建、協同發展”的思路始終沒變,村黨支部的遠見和膽魄推動了青島九聯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并且帶動了后莊扶村各項事業大發展。在村黨組織的有力領導下,后莊扶村以產業振興促進融合發展,村莊先后榮獲“山東省農村工作先進單位”、“青島市十佳文明村莊”、“青島市首批小康示范村”等榮譽稱號,2020年被評為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從對后莊扶村的實證調查來看,村企雙方在共建過程中采取了多項具體措施進行互動合作,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極大改善了農村的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配套,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提升村民的就業素質,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增加了農村的集體收入,使得村莊成為當地發展的標桿和示范村。具體而言,村企雙方通過如下途徑進行合作與共建鏈接:(一)企業在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方面贏得村莊支持,從中受益不斷拓展發展空間。作為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青島九聯集團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所在村莊的支持。九聯集團自改制后采取了“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與農民養殖戶走共同富裕之路,不僅為農戶提供雞籠、雛雞、飼料、防疫一條龍服務,還包銷農戶的產品。1995年以后,公司先后建立了飼料廠、肉食雞加工車間、冷藏廠、種雞場、孵化場、種豬場,兼并了萊西罐頭食品廠、萊西莊扶冷藏廠、萊西糧貿飼料廠、青島第三獸藥廠、平度市肉聯廠。1999年又租賃了萊西畜牧局畜禽良種場和國營五四農場種雞場,逐漸發展成集飼料加工、獸藥生產、畜禽養殖、宰殺冷藏、加工貿易、工程建筑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2000年秋建立了先進的自動化肉食雞養殖示范場,年出欄成雞10萬只以上,開始了肉食雞的工業化養殖,公司的養殖基地遍布周圍7縣市近千個村莊,吸納5,000多戶農民,是膠東最大的綜合性畜禽養殖及畜牧業生產基地。目前,公司擁有員工7,900余名,2019年總資產達25億元,銷售收入86.9億元,出口創匯1.6億美元。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村莊和企業聯合成立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體。村莊為九聯集團擴大生產提供用地、用工和良好發展環境,促進了村企統籌推進,實現了共建共贏共享。(二)依托企業發展,增加村民收入。進入21世紀以來,青島九聯集團在最初的“企業+農戶”的基礎上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聯社+農場”九聯模式并在全國推廣。如今正在積極探索“黨組織+公司+合作社+生產基地”的新模式,帶動了村勞動力從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目前,全村85%以上村民成為青島九聯集團員工,每月工資人均3,000多元,保證了村民的穩定收入。九聯集團是后莊扶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它不僅帶動了全村及周邊村莊養殖業的發展,還帶動了飲食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目前,全村第二產業從業人數達到800多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400余人,以肉食品的生產加工為中心,其他行業共同發展已成為后莊扶村的經濟特色。(三)企業反哺改善村莊硬件設施,完善農民社會保障和教育養老體系。青島九聯集團創始初期僅有6,000個蛋雞,面對企業融資困難,后莊扶村黨組織率領村民投入14萬元注資企業,使企業度過了最為艱難的創業時期。九聯集團生長于后莊扶,發展于后莊扶,不忘后莊扶培育之恩,先后投入1.3億元用于村莊建設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修建沽河大橋、村委會辦公樓、黨群服務中心、學校等設施場所。后莊扶村依托企業構建“大服務”機制,實現了鄉村服務由“粗放供給”向“精準配置”轉變,總結出深化拓展萊西經驗的“157”鄉村治理工作模式:1(抓實黨支部這一核心)、5(開好一個會、用活一個群、管嚴一個章、密織一個網、做實一個站)、7(瞄準村有收入、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勞有所得、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七個目標),探索了在村黨支部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生產生活生態齊發展的治村之道,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這個經驗在2020年山東省鄉村治理工作現場會上作為典型案例推廣介紹。老模范村后莊扶通過多年村企共建實踐探索,真正做到了7個“有”:一是村有收入,即村委依托與原村辦企業九聯公司聯營和自辦村面粉廠,常年將村集體收入維系在200萬元以上。二是住有所居。村莊對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做了長遠規劃。青島九聯集團壯大后,大多數村民的身份也從農民轉變成工人。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2020年,青島九聯集團出資通過舊村改造幫助老百姓建起了第一批4棟居民樓,近200戶群眾踴躍搬入新居。從2012年至今,進行了八期工程建設,已建成居民樓23棟。按照“一戶一居”要求,尊重群眾意愿,以舊房抵換或者低于成本價的15%轉讓給本村村民,村集體組建物業團隊,費用由村集體承擔。全村713戶居民,有690戶已經搬遷上樓,目前在建2棟,規劃建設3棟,預計到2021年底,有望實現全體村民喜遷新居。對居民小區實施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文化、凈化”等配套工程,小區綠化率達到70%,通電(電視信號)、通水、無線網絡、供暖入戶率均達到100%。村黨支部堅持統一實施舊村改造規劃,本著村民自愿交回宅基地和自愿有償購房原則,在九聯公司和本村集體收入支持下,逐漸改變了村莊面貌。三是學有所教。投資1,500萬元,高標準建設了九聯小學和幼兒園兩座省級規范化學校,實現本村和外來務工子女借讀費用全免。隨著九聯中學擴建和萊西二中搬遷到附近,后莊扶村可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就近求學。多年來,后莊扶村學生考入大學,九聯集團給予每人3,000~5,000元獎勵。四是勞有所得。全村主要勞動力實現了就業不離村,并全部辦理養老保險。隨著青島九聯集團的發展,村民收入不斷增長,增收致富明顯提速。不能參加企業工作的人員則參加后勤服務、保安保潔等工作,由村集體按每月800元工資發放,保證了全村有工作能力和工作需求的人員100%就業。五是弱有所扶。致力于慈善公益,青島九聯集團每年支出20萬元用于救助天災人禍導致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在讀大中專學生,幫助其度過難關。每年的救助金發放情況在村務公開欄上進行公示,對有特殊困難的家庭給予重點補助。六是老有所養。全村65歲以上老人,按年齡段每月發放200~1,000元不等的現金補助,新農合個人承擔部分由集體承擔,每年組織老人免費查體。投資500萬元,按照適合老人居住的標準設計建成現代化老年公寓,公寓里配備了床柜、床、廚房用具等,免去入住老人的全部租金和水、電、暖、有線電視費用。目前,全村75%的60歲以上老年人自愿入住公寓。七是病有所醫。群眾看病不花一分錢,除按國家規定報銷的70%費用以外,剩余的30%由村集體全部報銷,并給予因病致困的家庭一定數額的補貼,從根本上杜絕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出現。(四)建立村企組織聯建機制,深化村企合作。后莊扶村與九聯集團形成了村企共生的黨建工作模式,企業與村莊的部分職位有交叉任職現象,如九聯集團創始人王振江在創業初期擔任后莊扶村黨委委員,后莊扶村現任黨組織書記王??疲瑫r也是九聯集團黨委副書記,村莊治理精英與本土企業能人重疊,這也使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某種程度上擁有了象征基層公權力的村黨組織背書,企業與村莊血脈相連,鄉土的聯系和熟識性增強了雙方的信任理解。時至今日,在沽河街道黨工委的主導下,村莊與企業“黨組織聯建”更加緊密,通過“企業黨組織+村黨組織”聯建,成立共建議事會,吸納了青島九聯集團、雀巢公司、九聯小學、莊扶警務室、康馨護理中心等11家單位,每季度召開一次共建議事會,推行“新村吹哨、成員單位報到”制度,在企業發展和村莊建設的重大事情上實行共議共商,完善企業與村莊互動交流及決策議事機制,形成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企業需要的用工、土地等事項可以直接拿到議事會上研究處理,村莊也可以把群眾對企業的意見拿到議事會上談,這樣既提高了辦事效率,也能有效避免和化解村企矛盾。除此之外,后莊扶村在組織建設上,還探索了加強村組建設的樓長制、街長制和網格化管理方式。30多年來,后莊扶村沒發生一起惡性治安案件,沒有一起集體上訪事件,多次榮獲了“省級文明村”稱號。村企合作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青島九聯集團和村集體共同出資建設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組織開展道德評議、道德講堂等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大力宣傳群眾身邊的道德模范,形成了“以德為根、以誠為本”的莊扶文化,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五)踐行村企發展融合,推動村企共建。后莊扶村黨支部以產業為紐帶,不斷整合各類要素和發展資源,努力調整農村的生產關系,推動了農村經濟向“抱團發展”轉變。后莊扶村加強了對九聯集團的服務配套,通過房屋租賃、農貿市場、交通運輸、衛生保潔等各種形式服務企業,特別是依托青島九聯集團的資金優勢和市場優勢,經營村辦面粉廠,保障村集體每年穩定盈利130萬元,同時青島九聯集團每年以土地租賃、醫療補助、扶貧救濟等形式向村集體回流60多萬元。九聯集團的崛起,也帶動了交通運輸業的迅猛發展。僅飼料廠每天就有200噸原料和成品運進運出,加工車間每天也需要運送肉食雞6萬只進行宰殺。全村從事運輸業的大中型車輛112輛,其中保溫車2輛,村民自購汽車32輛,年創利潤350萬元。后莊扶村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治理等方面都率先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有效性分析

通過萊西后莊扶村“村企共建”模式的實證調查,我們發現30年前萊西會議期間介紹過該村經驗,迄今,他們仍堅持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后莊扶村的發展其實也正是靠本土成長起來的龍頭企業帶動,該企業創始人王振江自己也是后莊扶人,他與村莊、村民之間有著天生的地緣、血緣聯系,村企之間更易建立起有組織、常態化、緊密型的聯系,形成利益共同體。在城鎮化、工業化沖擊之下,農村的發展很難再依靠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支撐,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有經濟實力的企業理所當然地成為農村最稀缺的資源和最急需的力量。后莊扶的突出特點,是在村黨支部帶領下,依靠自己的能力整合村莊資源,奔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走,一棒接著一棒干,常年堅持不懈,扶持村辦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地發展壯大起來。企業與村莊、企業家與村莊、企業員工與村莊之間有著緊密聯系,成長起來的本土企業成為后莊扶村治理結構中重要的支撐主體在村企長期共建過程中,企業為農村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農民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資源、土地、勞動力等要素,這種模式把企業和農民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有效地保障了企業的不斷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進而延續村莊發展動能,實現“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共建”的目標。具體分析如下:(一)對企業而言:之所以選擇進駐農村,一方面是順應國家的政策導向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積極履行企業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追求利潤最大化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是其根本目的,企業通過發掘村莊內部的資源潛力,可以有效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降低企業的生產總成本,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產值。企業的建立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離不開其所在村莊村委會的支持,因為企業的發展和生存所必須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首先是由其所在村莊提供的,而村委會則希望通過企業在村中的落戶與發展來增加村莊就業機會,帶動村莊整體經濟。村企共建從本質上講是企業和村莊通過共建的形式,彼此的資源實現共享,將企業的資金、技術等優勢與農村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相結合,在為自己贏得利益的同時,也讓對方得以發展,結果是互惠互利的。企業進駐鄉村,其實也是增強城鄉互動聯系,加速城鄉資源要素流動,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構建國內大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需要進一步暢通村企之間的共生界面,提高互動雙方的合作能力和健全利益協調機制。(二)對于農民而言:他們擁有企業的優先就業權,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企業進駐其所生活的農村,利用資金優勢和市場優勢能有效改善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條件,并為村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農民的家庭收入,進一步降低耕地的養老、醫療等社會功能,有效增強農民抵御各種社會風險的能力。而在類似的共生關系中,村民也逐漸對賴以生存的企業表示普遍認可與依賴,村民的態度和支持成為企業發展重要的社會基礎。(三)對于政府而言:它在村企共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該努力營造村企發展良好氛圍,推進村企深度對接,構建發展的長效機制。同時,政府也是“理性人”,有招商引資,培育營商環境,推進區域內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就業素質與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鄉村面貌的施政需求。另外,政府也是矛盾的“調節者”、集體經濟的“監督者”,只有履行好政府職責,才能取得更多農民的滿意和信任,累積其必要的政績。依托后莊扶村的樣板和典型示范引路,政府也開始對其周邊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試圖用強村帶動弱村,實現區域內村莊的共同發展。(四)村企共建能夠順利實施源于政府、企業、農村三者的利益訴求存在重合。這使得他們之間存在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順則政府、企業、農民多方共贏,反之則可能面臨政府財源減少、企業利潤降低、村莊難以受益、農民無法分享發展成果,多方利益呈現共損局面。美國政治經濟學者奧爾森在《權利與繁榮》中提出著名的“共容利益”理論,并將其定義為:“某位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個人或某個擁有相當凝聚力和紀律的組織,如果能夠獲得穩定社會總產出中相當大的部分,同時會因該社會產出的減少而遭受損失,則他們在此社會中擁有了共容利益”。后莊扶村“村企共建”模式的多方在博弈之間形成利益共容和合作的穩定性,產生了類似奧爾森所描述的共容利益,使得他們的共建合作處于長期穩定的良性循環,分別擁有權力、資本、土地等優勢資源的政府、企業和農民在“為已利他”行為機理的驅動下實現了互惠合作。實踐中,由于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一些村企共建的成功模式也只能為其他地方借鑒而不能簡單照搬。

三、結論與思考

鄉村振興是時代課題,目前的問題是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鄉村頹敗,人員流失,活力難在,人人向往城市,如何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等難題,走“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的發展道路,后莊扶村的“村企共建”模式無疑為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研究范本,也給我們觀察村莊的有效發展路徑提供了寶貴視角。唯有實現產業振興,農村才有可能真正走向興旺,千千萬萬個農村才能如后莊扶村一樣,農村集體能成為有活力的生命體,激發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們對土地和家園的熱愛,從而一代又一代地建設它。借鑒后莊扶村的實踐經驗,現做出如下以下幾點思考:(一)鄉村的發展離不開有頭腦有能力的精英帶頭人。在村莊與企業發展過程中,農村精英等“關鍵少數”尤其是村干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樞紐作用。后莊扶村的發展得益于有一批好的“頭雁”,有一個長期穩定的領導集體,他們有著堅定不移的信仰,對村莊的發展、民生的改善承擔著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后莊扶村先后出現三個好的當家人,第一任書記叫王順壽,他從1961年至1990年掌管村莊,在位近30年,始終以村為家,以民為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發展集體經濟、為村民脫貧致富上,因工作成績突出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曾受邀參加天安門城樓觀禮。第二任書記是王華開,基本延續前任當家人王順壽書記的治村之道,后來他也被提拔為副鎮長、林業局副局長。第三任書記是王順壽之子王??疲麖母篙厒兪种薪舆^村莊管理權,不僅認可父輩對村莊的感情投入和發展理念,而且繼承了莊扶人前仆后繼甘愿豁上性命實干的拼搏精神,堅定不移地帶領農民共同富裕。他在父輩治村的基礎上,近20年來始終堅持推動村企共建,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目標,同時也利用企業發展逐步改變村莊面貌,創新激發集體成員共同奮斗的激勵機制,讓村里老百姓過上了比城里人福利更好的幸福生活。(二)鄉村的發展離不開正確清晰的發展思路,并貴在長期堅持下來。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一樣擺在大家面前,能不能抓住每一次稍縱即逝的發展良機,迅速搭上國家大戰略的順風車?后莊扶村做到了,把一個村辦小企業扶持成國家農字號龍頭企業,找到了自己應該走的發展路子。20世紀80年代初期許多村莊也曾有過類似企業,但在市場化浪潮中基本都銷聲匿跡,難能可貴的是后莊扶村一直堅持集體經濟發展理念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以工促農的特色發展路子,充分發揮鄰近城區的地域優勢和食品產業優勢,不斷增強集體經濟組織對資源和資產的經營能力,逐步在現實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事實也說明,村莊發展的好賴與村莊集體經濟的強弱呈現出正相關關系。(三)鄉村的發展離不開共容的利益鏈接機制。村企共建符合后莊扶村、九聯集團以及地方政府多方的共容利益,在合作上具有很好的基礎條件,但這僅僅使得他們合作變得可能,要使雙方在現實中真正合作起來還需要實踐層面的利益共容,任何一方不能有期望搭對方及其合作者便車的傾向。而這正是村莊建制優化調整后,兼并周邊幾個村莊的后莊扶新村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破解合作組織固化難題,發揮區域化黨委統領的作用,推動產業鏈縱向融合延伸或許都是可行路徑。為此,我們認為在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進程中,鄉村發展更多地應該發揮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其它主體的多元合力,建立一種多元合作的發展與治理架構,進而為鄉村實現振興提供源源不斷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中國政府網,2018.1.2.

[2]青島市鄉村振興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EB/OL].青島政務網,2019.8.5.

[3][美]曼瑟•奧爾森.權力與繁榮[M].蘇長和,嵇飛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熊麗娟 單位:中共萊西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