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學習觀與傳統學習觀論文

時間:2022-08-11 10:07:00

導語:建構主義學習觀與傳統學習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構主義學習觀與傳統學習觀論文

論文關鍵詞:學習觀傳統學習觀建構主義學習

論文摘要:傳統教學理論的學習觀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目前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而建構主義學習觀為我們認識學習的本質提供了新的視角、新的觀念。本文擬通過對傳統學習觀與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比較,揭示學習的本質,闡釋建構主義學習觀的理論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學習觀是在認知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的學習觀。目前建構主義理論已經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主流思想,是改進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有利途徑。它在認識論、學生觀、意義論以及教學理念等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對我國大學外語教育與教學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是以自身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或者說,它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之下,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相互合作,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它主張學習是建立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是通過新舊知識與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斷擴充、精致、改造已有知識和經驗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觀對教育的諸多方面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意義,對教育教學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通過對比,本文闡釋了傳統學習觀的缺點與不足,揭示了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優勢所在,從而為更好地利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適應現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奠定了基礎。

一、建構主義及其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起源于18世紀哲學家維柯的思想。20世紀90年代后,建構主義開始作為一種主流學派在美國興盛起來,并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領域。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相對于傳統教學理論來說,是一次教育思想領域的革命。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教學理論及其模式越來越不利于教育教學的發展,其局限性和弊端主要在于它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對學習者能動性的開發與學習自主性的提高。因此,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誕生是教學理論上的新突破。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傳統教學理念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學習觀的不同。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根據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重組與建構;教學過程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體驗知識和構建意義的過程。教學內容應該與學生的背景知識緊密聯系。建構主義又強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下進行新日知識的互動,從原有經驗世界中重組教學內容,通過假設、提問、探索、驗證、自我反饋等方式,進行知識的重新建構。

二、建構主義學習觀與傳統學習觀比較

(一)傳統學習觀的局限性

傳統學習觀是人類長期教育教學經驗的結晶,歷史上曾經對教育教學產生過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和多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大量應用,傳統學習觀的不足越發明顯,越來越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其局限性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是知識的被動接受。傳統認識論和認知科學認為,知識是對客觀世界的被動反映,學習是學生通過教學過程獲得現實映象的過程。歷史上曾經流行的“白板說”和“空桶說”是這種學習觀的始作俑者。傳統學習觀只注重知識本身,而忽視了學習主體的能動性,導致了教學活動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它使得學習成了同一性和統一性的集中表現,而不能體現學習者學習中的個體差異。這既不符合認知發展的規律,也不符合學習者自身發展需要與要求,更難以適應社會需求。

2.學習是“教一學”的單向過程。傳統教學理論把教學過程看成是一種知識的傳授與接受的認知過程。傳統的教師觀與學生觀又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具有權威性;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在這種單向線性教學關系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忽視,甚至壓抑、壓制,學生作為主體所具有的獨特思想、情感、個性等不能得到教師的尊重,教育主體勢必不能產生雙向流動。教與學雙方具體、生動的關系得不到體現,而且使得教學成為按照某種套路進行的功利性活動.

3.學習方法過于單一化、程式化。由于過分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權威角色,傳統教學理論過分強調知識的教授方法,嚴重忽視了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習以“教”為中心,學習過程中完全漠視學生的認知背景和學習自主性,結果造成了學習方法的簡單劃一、按部就班,程式化色彩嚴重。這樣既抹殺了學習的個性化差異,又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違反了學習的本質規律,勢必造成教學效果低下,課堂氣氛毫無生氣。此外,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現代教育教學新技術的突飛猛進的形勢,傳統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權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不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必會對教育教學造成嚴重的影響。

4.學習活動缺乏體驗性。由于傳統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知識的接受過程,它否定了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結果造成教學過程中對學習者的認知體驗的嚴重忽視。傳統的知識傳授過程往往是把所學的知識簡單抽象化,排除無關緊要的信息,突出事物的關鍵特性和規律性,而不與知識的具體情境相聯系,缺乏知識與情境的互動。這些簡單化的知識處理以“教”為中心,既沒有考慮到學習主體的認知特性,又沒有考慮他們的社會交往屬性,這往往使得學習者無法靈活地適應具體情境的變化,使得學習者常常難以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難以從抽象走向具體,學不能致用,因而難以適應快速、多變的現代社會。

(二)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是在康德的理性主義、杜威的進步主義和皮亞杰的認知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建構主義更關心如何以原有的經驗信念、心理結構和認知結構為基礎來構建知識。現實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構建現實、解釋現實的。由于我們的經驗不同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因而對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采取了非客觀主義的哲學立場,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更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因此,建構主義把學習定義為主體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習不僅是要理解和記憶新知識,而且要分析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從而形成自己對事物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學習不僅是新知識經驗的獲得,同時還意味著對既有知識的改造。學習是一個建構的過程,學習者可以主動建構知識,他們要么是自己、要么是求助他人或其他信息源的幫助來達到建構知識的目的。

建構主義學習觀主要表現為認知與社會兩個方面。認知的建構主義是從個人的角度去接近學習和認識的,對心理作了狹義的說明,它將心理的范圍局限于個人的頭腦。認知的建構觀點將認知的重組看做是學習過程中的要素。這種認知的建構觀點在把注意力集中于個人的同時,并不否認社會性交互作用的重要性。認知的建構主義從認知建構的角度來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它將個人的心理和認知過程看做是同等的。而社會的建構主義學習觀將心理描述為超越身體范圍而進入社會環境的一種分布式的存在物。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兩個領域:一是與比較有知識的其他人在最近發展區內的社會交互作用;二是以文化方式發展的文化系統。因此,學習首先是進入某一實踐團體文化的過程,是社會交互作用的參與以及按文化方式組織的、能影響學習和發展的活動,它強調和重視學習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學習者的影響。公務員之家: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學習觀和傳統的教學思想相反,它強調學習是知識或者意義的建構過程,是認知主體即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背景、經驗、心理及認知結構進行意義創建的過程;這個學習過程又受學習者所處的社會文化系統的影響,即社會交互作用。建構主義學習觀提倡學習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強調質疑性、批判性思考在知識建構中的重要作用?!盎趩栴}的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由師生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個人、小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處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建構主義既強調了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認為教師是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傳統教學意義上的知識灌輸者。教師應該把學生看做具有思考力、探究意識、能夠自己提出假設并加以驗證的個體,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領導能力。在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指導下,學習不再是知識的簡單獲得,而是知識的重新組合、意義的自主構建;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分析及尋求答案的、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問題解決者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教育是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的基礎。傳統的學習觀已經暴露出諸多缺點,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全面進步和教育教學的發展。當前,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流行于歐美,并逐步向世界擴展;建構主義學習觀為我們認識學習的本質提供了新的視角、新的觀念。要想在教育上趕上發達國家,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改革傳統的學習觀以及教育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指導,貫徹建構主義教學原則,踐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更好地培養具有創造性、自主性、協作性等特征的人才,以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