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9 10:05:00
導語:鄉村旅游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旅游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既是奇山秀水、名勝古跡、風情民俗等傳統旅游資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態、田園風光等現代旅游資源的分布地。依托農村地區在旅游資源方面擁有的特殊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實現“大農業”與“大旅游”的互相滲透融合,是加快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一條有效途徑。
發展鄉村旅游,對于農業來說,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寬農業發展的內涵和外延,發揮農業在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農業體系;對于農村來說,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建立以旅助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對于農民來說,則有利于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實現富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近幾年旅游業的發展給農村地區帶來了很大變化。如今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鄉村旅游示范點給這些地區帶來了新氣象。位于西部地區的廣西恭城縣的紅巖村,2005年,80萬人次的游客給這個瑤族小山村帶來了農戶人均增收2000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更是收入突破了10萬元;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很高的魚米之鄉江蘇常熟市蔣巷村,從2000年以來著手開發農業旅游,2005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達到1.5萬元。據測算,該村經濟增長中的15是靠發展旅游業實現的。很多具體事例表明,是鄉村旅游將“三農”推向了市場,使其成為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從而與解決好“三農”問題實現了全面對接。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來衡量,大多數示范點基本達到了標準。
實踐已經證明,發展鄉村旅游,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發揮旅游業在建設新農村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國家旅游局已確定2008年全國旅游的主題為“中國鄉村游”。宣傳口號為“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并在年初召開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期間,召開了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座談會,要求農業旅游示范點與時俱進,率先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樣板;還要求各省區市旅游部門將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本地區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2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狀況
2.1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分布地區。目前,我國各地開展的鄉村旅游目前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種類型地區:①景區邊緣地區。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均處于鄉村的包圍中,這里多是我國鄉村旅游業開展最早的地區?;臼侨齻€發展方向:其一是,以農民自籌資金承包的山林地為資源興辦旅游業。其二是,在旅游農業(為解決物質供給問題,在景區周邊農村圍繞旅游市場需求發展起來的特種農業。如特菜種植業,特種禽、畜、魚類的飼養業,商品花卉種植業,土特產品加工業和生產民族特色裝飾物的工藝型農業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觀光、學習、教育、參與等功能的鄉村旅游。其三是,依托景區開展以家庭接待為主,融入一些鄉情活動的鄉村旅游。即稱之為民俗旅游的“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雹诶仙龠呚毜貐^。老少邊貧地區的鄉村旅游業是繼景區周邊地區之后,在國家旅游扶貧政策的指引下陸續發展起來的。這些地區多為山區,至今還保留著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環境、傳統的農耕文化和淳厚、完美的民族習俗。原始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景觀、原始的鄉情習俗,構成一個個特色濃郁,帶有極強的文化與生態色彩的鄉村旅游地。③都市郊區。對于旅游業的發展來講,不同性質的城郊在鄉村旅游內容的構成上有其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特色。在大都市發達的工業文明的輻射下,郊區已進入現代農業文明階段?,F代農村聚落景觀、現代科技農業景觀、融入現代美觀念的各種觀光農園,以及美化了的自然環境構成大都市郊區的農業觀光特色等;除此之外,對都市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是一年一度的各類采摘旅游和務農旅游。目前,郊縣鄉村旅游的開發已初見眉目的如湖北隨州市,這里是以我國傳統農業文化為特色的農業旅游區2.2我國鄉村旅游的現狀與問題。鄉材旅游作為旅游業的一個新領域顯示出“生命”初始的無限生機,旅游經濟的附加改變了農村單一經濟的結構,起到了興一處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目前,我國的鄉村旅游在國內市場上,表現出對旅游景區、農業生產的收獲活動和傳統節慶活動的極大依托性。這突出表現在游客對鄉村旅游部分活動項目的偏愛上。國內游客參加頻率和重游率最高的鄉村旅游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旅游;以收獲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采摘旅游;以春節、十五、端午、重陽等民間傳統的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俗節慶旅游。
據調查發現,民俗旅游基本上只是提供家庭接待服務,而鄉情民俗的意味并不濃。這些農家旅店均分布在旅游景區周圍,為周末來郊野景區游玩的旅游者提供
食宿服務。為適應城里人的習慣,農家屋都布置得像城里的小旅店,正餐除傳統的農家飯外,也為游客提供包桌及大菜烹調服務,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內容開展得并不多,甚至沒有。白天游客在景區里游玩,農家樂本應體現在夜生活中,然而這里的夜生活多數是看電視,有的家庭學著城里人買回VCD機乃至組合音響和激光燈,開辟簡陋的迪廳供游客享用。唯一有點農村野外風味的是晚間的篝火晚會。距離景區稍遠的村莊便無人光顧,體驗鄉俗民情的成份很低。
秋季采摘旅游是目前這三項活動中參加人數最多,參加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的構成面最廣的。這是觀光、參與性均很強的活動。我國開展的采摘旅游不只是為體味收獲果實的感受,同時享有所收獲的果實,有相當數量的游客在采摘中,對果實的數量和質量的在乎程度遠超過參與收獲過程的心理感受。因此在各采摘點(特別是果園)均堆放著被旅游者摘下又棄之的水果。從而可以看出,國內旅游者對物質滿足的需求多勝于對精神滿足的追求。
3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思路
3.1鄉村旅游應沿著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明確這一發展方向是使之規范化、健康、高速發展的根本保證。生態因素、文化因素本來就是鄉村旅游得以興起的根基。鄉村旅游開展所依托的資源,不是先人遺留下來的、死氣沉沉的、被稱作凝固樂章的靜景觀,不是靠恢復、模仿而再現的歷史場景,不是失去原有自然環境的高度濃縮在有限空間中的民俗風情,而是世代伴隨人類繁衍、進化,充滿生氣與興旺景象的能將游人融于其中的環境、氛圍和活動。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貼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屬于人類的。同時鄉村旅游也是保護原始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的最佳方式。正是在人們意識到環境的惡化將使人類失去棲息地,文化一體化將是人類最大的悲劇之后,鄉村旅游成為城里人青睞、追求的新方向。我國的鄉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觀賞、采摘的表象繁榮上,必須走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相結合的道路,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挖掘民族文化中豐富的營養,才能持久而興旺地發展下去。
3.2開發高質量的鄉村旅游產品,帶動、引導國內市場需求向高層次發展。什么樣的產品是高質量的?!霸绞亲匀坏牟旁绞侨祟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這一指導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思想原則在這里受到最嚴格的檢驗,也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在現代科技農業觀光產品中,應加強傳知授教的教育內容,使游人通過旅游獲得現代農業科技知識;開辟生態農業區,應為游人提供參與活動的充分空間,培養扶植生態農業接待戶,以旅游經濟的附加來保證生態農業的發展;在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的老少邊貧地區,要加強開發區的文化含量,增加度假型、參與型旅游產品的開發,以適應國際市場日益擴大的需求。
3.3加強鄉村旅游的研究。目前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前景預測上都面臨著兩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其一是現代與傳統的撞擊問題,其二是農業經濟與旅游經濟結合的形式問題。現代文化已進入工業文化和后工業文化時期,而傳統文化的保留區,基本還是停留在農業文化時期。兩種文化時期,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還是社會意識等都存在著極大的差距。而最突出、最直觀的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這對于長期處于封閉、落后環境中的人們是不可抗拒的誘惑。而作為有過這種享受的人又無權阻止、限制這些剛剛開放眼界的人對外界事物的追求。很多傳統文化就是在這種自覺自愿的向往美好的心態下,由于無人繼承而消亡的。旅游是文化交匯的窗口,鄉村旅游又是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交匯的最前沿。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要使這種沖撞化解,使現代與傳統得以交融。
- 上一篇: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研究論文
- 下一篇:農村客運市場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