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營運管理能力與技術進步的關系
時間:2022-06-08 10:02:39
導語:企業營運管理能力與技術進步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2009-2017年我國景點、旅行社、酒店和餐飲4類28家旅游業上市公司樣本,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計算全要素生產率,實證量化研究技術進步與企業營運管理能力的關系。研究發現:全要素生產率整體呈增長狀態;4類細分旅游行業之間有差異,旅行社類技術進步和營運能力均為最高水平,酒店類技術進步與營運能力均最低;技術進步對旅游企業營運能力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可認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內生激勵機制促進了技術進步。最后,針對旅游企業的技術進步及其應用提出相應改進建議。
關鍵詞:旅游業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數;技術進步;企業運營管理;全要素生產率
當今社會,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核心能力在于創新能力和技術進步,從企業家對技術的商業潛力的認識而最終將其轉化為商業化產品的行為過程(熊彼特,1991)。隨著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的不斷上升,技術進步在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日趨重要。關于旅游業技術進步的研究,早期主要聚焦于企業內部管理、網絡銷售渠道開拓、顧客關系管理等,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新媒體營銷、移動金融支付、虛擬現實體驗、服務智能化應用等領域逐漸得到學界關注,但忽略了旅游業使用高新技術的效益激勵機制分析。基于此,本文選取旅游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側重于研究企業營運管理能力與技術進步的相互影響與制約關系。從大量實際調查數據可以發現,若企業運營力伴隨著技術革新進步而發展,則兩者呈現正比發展態勢;反之,則可以從旅游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等方面,找到旅游企業發展放緩甚至停滯的原因所在。本文基于28家我國景點、旅行社、酒店和餐飲4類旅游上市公司樣本分析,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以下簡稱DEA)計算全要素生產率,探討技術進步與企業營運管理能力的關系。相關文獻綜述技術進步對旅游業效率的影響已成共識,隨著量化分析的興起,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被提出并應用,對全要素生產率進行首次闡釋(Solow,1957),全要素生產率(以下簡稱TFP)是衡量生產中純技術進步作用的指標。國外關于旅游業TF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要素資源配置效率水平。Anderson等(1999)較早運用DEA評估美國酒店業經營,發現其平均經營效率處于較高水平。隨后再以同樣方法分別對西班牙、土耳其2006、2007年餐飲行業勞動率、旅行社經營效率進行評估,同樣發現旅游業效率增速較快。國內全要素生產率研究視角既延續了國外的產業經濟視角,也有空間發展(趙磊,2013)、城鎮化(崔宇明,2013)、制度變遷(余鳳龍,2013)等視角。研究尺度涵蓋以省域為單位的全國范圍(吳琳萍,2017)、跨省域的中觀尺度(周慧慧,2016)、特定省市的微觀地域(王松茂,2016)。同時,研究方法也日趨成熟,如超效率DEA(邱舒航,2016)、Bootstrap-DEA糾偏模型(曹芳東,2015)以及三階段DEA(李亞男,2017)等,以求準確測算TFP。國內用DEA評估旅游業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旅游細分行業(簡玉峰,2009),對旅游城市以及景區景點進行評價(馬曉龍,2008)。目前學術界對旅游業營運管理能力和技術進步的研究已取得較大成果,同時可以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做進一步深化探索。一是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還未成熟之時,人們就通過旅游行業的一些統計數字對旅游細分領域做出相關判斷(胡志毅,2013),或對區域旅游行業進行分析(黃秀娟,2009),對企業研究較少,且對技術進步的價值和意義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旅游業營業收入主要依靠技術革新(趙海濤,2013),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規模是收入增長的重要原因(徐波,2012)。二是以往研究關于大部分旅游企業對技術領域的投資規模、能力、風險承受能力方面沒有充分而精確的認識。DEA的最終評估效果會對政策走向產生影響,通過對旅游業上市公司技術與經營能力關系的研究,希冀為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鑒。
技術進步測量
(一)研究方法、指標及數據
測量方法。Malmquist指數是測量TFP的指標,TFP增長表現為技術進步水平不斷提高,Malmquist指數可進一步分解為技術效率變化(EC)與技術變化指數(TP)。EC反映企業內部資源配置能力,在EC以1為衡量標準時,如果大于1,可以推斷企業內部在管理方法和水平、資源有效配置方面處于積極狀態,大大減少了企業自身與相關前沿之間的差距,反之亦然。TP反映最佳生產前沿的移動變化,從旅游企業角度,TP包含引進新技術、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等,反映生產前沿的外推,但各決策單位需要成本和時間來模仿、學習和消化吸收新技術,所以該指數并不反映全部決策單位實際技術進步水平;換言之,TP和TFP對應的是可能的技術進步和實際的技術進步(吳磊等,2010)。指標選取。Malmquist指數是一種生產率指數,測定生產率的函數為Y=F(x1,x2),其中Y表示總產出,x1表示資本投入,x2表示勞動投入。在本文計算和表述中,以旅游企業員工數量作為勞動投入,員工數量、固定資產和成本作為投入項,主要經營業務作為產出變量,主要經營業務所產生的成本和固定資產凈值作為資本投入變量。樣本數據。首先選擇2017年10月之前在滬深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A股旅游類且上市時間較長的32公司為主要樣本,并最終通過樣本篩查選擇其中28家為藍本,原始數據主要來自Wind和Choice數據庫。根據DEA經驗法要求決策單元,樣本數是投入、產出指標之和的兩倍以上,本文確定28個樣本,投入、產出指標之和為4,符合該準則規定(28>2*4)。行業細分。按照中國證監會的規定,進一步分為酒店、景區景點、旅行社和餐飲四大類,其中旅行社類公司5家,景點類公司14家,酒店類公司6家,餐飲類公司3家。
(二)測量結果分析
旅游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數變化。表1報告了DEA測算結果,發現:旅游企業TFP總體增長,年均增長12.2%,但2012-2013年、2013-2014年TFP小于1,表明這兩年間資源利用效率較低,主要是因為在相應期間的TP低于1,給TFP帶來負面影響,其他年份TFP均大于1;2009-2017年,28家旅游類上市公司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平均分別增長了12.4%、10.7%和1.6%,正面影響TFP,而TP平均為-0.2%,表明這9年間平均技術進步水平較低,對TFP產生了消極影響。各效率指標變動情況顯示,2009-2017年各項效率指標均波動較大,尤其是TP。總體而言,TFP與TP變動趨勢大致相同,且兩者之間影響較大。分行業Malmquist指數結果。通過表2報告的分類估計結果發現:2009-2017年,4類公司TFP均呈增長態勢,餐飲、酒店、景點、旅行社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6%、6%、20.3%、28%,其中酒店類最低,旅行社最高;4類公司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值均大于1,正面影響TFP增長,4類公司TP均值分別為1.042、1、0.98、0.998,只有旅行社類TP大于1且增長率僅為4.2%,對TFP增長貢獻較小,而酒店類和景點類TP為-2%、-0.2%,對TFP增長起負面作用。
實證分析
(一)旅游業上市公司營運能力分析
表3報告了2009-2017年4類旅游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均值結果,發現:主營業務收入方面,4類上市公司中主營業務收入由高到低依次為旅行社類、景點類、酒店類、餐飲類;固定資產方面,4類上市公司固定資產由高到低依次為酒店類、景點類、旅行社類、餐飲類,酒店類顯著高于其他類,酒店類企業具有固定資產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的特征,而旅行社和餐飲類具有輕資產的投資屬性;營業成本方面,4類上市公司營業成本從高到低依次為旅行社類、景點類、酒店類、餐飲類,其中旅行社類和景點類營業成本顯著高于其他兩類且呈逐年增長趨勢,而餐飲類和酒店類營業成本均有波動;職工人數方面,景區景點、旅行社、餐飲、酒店4類公司職工人數呈遞增趨勢。
(二)營運能力比較分析
以企業資產周轉率即主營業務收入除以固定資產后的比值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結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4類旅游業上市公司營運能力中,旅行社類公司顯著大于其他類。旅行社類上市公司固定投入偏少,組織構成、人員配置相對簡單,且主營收入穩定增長,所以資產周轉率較快。景點類上市公司中,有依賴原有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而發展的企業,前期固定投資不高,營業收入較穩定,如桂林旅游;也有結合游客需求創新旅游業態的公司,如宋城演藝,依托文化資源后期投資,打造文化創意公司,雖后期投入較高,但能借助演藝、舞臺、燈光等技術多方位滿足顧客體驗,贏得市場認可,所以資產周轉率相對偏高。餐飲類上市公司固定資產投入雖不高,但營業收入來源受限,技術應用程度較淺,行業平均薪資偏低、員工流動大、服務品質難以保證,導致資產周轉率不高。酒店類上市公司前期固定投入較高,行業競爭激烈,客房均價難以提高,營業收入增長受阻,資產周轉率處于最低水平。
(三)旅游業上市公司營運能力與TFP的關系
TFP表明了公司經營能力和技術革新的一致性。EC、TP和TFP與營運能力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6、0.97和0.83。從表5可以看出,TFP和企業營運能力呈正態分布,技術發展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在四大類中,除旅行社在技術革新和經營能力方面最高、酒店類最低外,景區景點和餐飲處于差距并不明顯的中段水平。結論及對策建議通過本文分析可以發現,我國旅游業上市公司TFP從2009年至今整體呈增長態勢。以不同方法對旅游業四大細分領域關于技術進步和經營管理能力關系的推算和研究得出,技術進步對于企業經營運營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即認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內生激勵機制促進技術進步。基于本文的研究結論,針對未來旅游企業技術進步及應用的提升提出如下建議:一是拓展新技術應用領域。隨著“旅游+”的融合發展得到推廣,旅游業與文化創意產業、鄉村農業、休閑體育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為新技術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例如,鄉村旅游的網絡營銷、智慧景區的生態化管理、酒店預訂的虛擬現實化、酒店服務的人工智能化等。可繼續探索信息技術、文化創意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經營管理創新和產業優化升級,更好實現旅游市場的供需平衡。二是優化技術創新應用的制度環境。為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政府應當給予適當的稅費減免、投資補貼等政策扶持,并在條件相對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或企業開展試點并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制度規范,發揮示范作用。將新技術應用納入旅游企業級別評定標準,以標準推動旅游企業融入新技術創新應用發展中。三是保障創新型人才的供給。技術進步的實踐應用,最終要依賴旅游服務與管理中的執行者,創新型人才的供給尤為重要。首先,需加強對旅游從業者思想觀念的教育,充分理解技術創新及應用的意義,并通過相應活動幫助員工適應新技術應用;其次,鼓勵旅游院校及相關專業開設新技術應用課程,促進學生熟悉行業技術應用現狀與趨勢,滿足旅游業崗位需求,為技術轉化應用和創新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楊玉英 郜宣 鮑富元 單位:三亞學院海南旅游消費研究院
- 上一篇:施工企業薪酬管理優化策略
- 下一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探索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