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律風險機制的構建綜述
時間:2022-03-10 03:09:00
導語:企業法律風險機制的構建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廣大的中小企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市場舞臺,同時,也使中小企業面臨更大挑戰和風險,法律風險便是其主要的風險之一。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導致其在生產經營與管理過程中面臨諸多法律風險,具體包括:企業設立中的法律風險、合同法律風險、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盲目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和其它法律風險等。為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中小企業應當提高法律意識,加強法律風險管理機制,構建一套系統、完整的“法律管理機制”。
關鍵詞:法律風險企業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廣大的中小企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市場舞臺,同時也使中小企業面臨更大挑戰和風險,法律風險便是其主要的風險之一。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導致其在生產經營與管理過程中面臨諸多法律風險,為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中小企業應當提高法律意識,加強法律風險管理機制,構建一套系統、完整的法律管理機制,本文筆者就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談一些看法。
一、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法律風險及其特點
企業法律風險,是指由于企業未跟上外部法律環境的變化,或者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而對企業造成負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企業法律風險貫穿企業始終,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法律風險分布的廣泛性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企業的所有行為在一定意義上都是法律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可以說企業法律風險可能發生在企業運營的所有領域和各個環節,企業法律風險分布的范圍和企業風險分布的范圍基本一致,貫穿企業從設立到清算的整個過程。
2.法律風險和其他風險的伴生性和轉化性
法律風險產生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法律風險的存在意味著必然還有其他風險存在,法律風險和其他風險相伴相生,同時在一定條件下,他們還相互轉化,其他風險超過一定的限度將引發法律風險,法律風險發生的后果也一定會導致其他風險的發生。
3.法律風險具有相對客觀性
法律風險發生前提是違反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法律和合同是判斷風險是否存在、風險后果是否嚴重的基本依據,因此和其他風險相比,法律風險具有相對客觀性,不能依靠相關人員的主觀判斷。
(二)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經濟實力薄弱,內部管理不健全,管理者素質相對較低,面臨的風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為:
1.企業經營者法律意識較低
企業自身法律意識淡薄是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內部因素。中小企業的從業者的知識水平、法律素養一般都不太高,一些從業人員尤其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不懂法或法律意識淡薄,在經營決策時不考慮法律因素,甚至為了個人的私利而不惜犧牲企業的利益,在經濟活動中違反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導致企業產生法律風險。有的企業為了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為了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總是千方百計地采取各種手段,包括利用競爭對手、惡意打壓競爭對手,非法、變相剝奪勞動者權益等。有的企業不注意法律維權,比如由于企業的商標保護意識比較淡薄,沒有及時注冊自己的商標而被對手搶注,使自己遭受不該有的利益損失。
2.企業自身制度存在缺陷
企業自身制度缺陷、經營決策不考慮法律因素和故意違法經營等因素也會導致產生法律風險。中小企業一般制度都不太健全,企業自身制度缺陷是導致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某些企業由于缺乏嚴格的法律審核程序或者法律審核把關不嚴,加之法律監督缺失,致使企業存在有法律漏洞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制度,企業在極大的法律風險中運營,危機重重。制度存在缺陷也導致,企業員工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或合同的約定,也是企業存在內部法律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外部法律環境影響
法律環境不完善是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外部因素。一般可分為立法不完善、執法不公正和市場主體缺乏誠信三個方面。盡管我國市場經濟已走過了相當的歷程,但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尚未完全形成,有關法律法規還在不斷出臺和修訂。因法律法規的不斷出臺和修訂,使企業原來合法或不違法的經濟活動,有可能違反了新的法律法規,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同時有些地方政府行政權力膨脹導致的地方行政規范性文件泛濫、濫用自由裁量權,導致執法標準不一、執法不公平,也是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二、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種類
中小企業經營活動中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立中的法律風險
在設立過程中,企業發起人是否對擬設立的企業進行充分的法律設計,是否對企業設立過程有充分的認識和計劃,是否完全履行了義務,以及發起人是否具有相應的法律資格,這些都直接企業法律風險的產生。
(二)合同法律風險
合同法律風險指在合同訂立、生效、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利益損害或損失的可能性。有關資料表明70%以上的企業對合同的簽訂、審核、履約等環節缺乏嚴格的管理程序。有的企業為了提高效率,調動業務人員積極性,把業務合同章交給業務人員隨身攜帶,簽了合同也不審查,對合同文本也無備案管理制度。一些企業對合同履約過程缺乏嚴格控制和有效防范。這些企業在流動資金非常匱乏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仍高達40%以上,而且有70%以上的外欠款已長達兩年以上,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三)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多數中小企業沒有意識到或沒有關注知識產權的深入保護。有的企業對商標有償使用者缺乏有效監督,從而出了問題后殃及了商標所有者聲譽。特別是有些企業為了眼前利益,將注冊商標交給不具備生產經營條件的廠商使用,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既沒有在商標局備案,也沒有對產品質量進行依法監督。有的企業對技術秘密保護不力,使企業多年研制的科技成果化為烏有。這類風險往往由于企業專利意識不強或擔心申報專利容易泄密,因此沒有及時申報專利,而且也沒有及時采取與核心技術人員簽訂保密協議等防范措施,由此產生法律風險。
(四)擔保法律風險
一些中小企業只是顧及“關系戶”的面子,未考慮擔保對象的資信情況和還債能力就草草地為其擔保。這種盲目擔保的行為由于“關系戶”無力償還到期債務,致使擔保企業不得不承擔連帶責任,使好端端一個企業陷入困境。
(五)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
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錄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還會因為自身的不規范行為及外界的行為,可能受到工商、稅務、環保等行政管制風險,各種侵權糾紛等法律風險。
三、中小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
只有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并加以嚴格執行,綜合運用多種法律風險控制手段,才能有效地防范企業法律風險。
1.加強法律宣傳與培訓,提高經營者的法律意識
企業應采取多種形式對廣大員工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使廣大員工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最新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知識的培訓和法制宣傳教育,使員工在合同的談判、招投標文件的擬定、代表企業對外交往時清楚哪些內容是可以約定的,哪些內容是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增強企業管理者依法經營、依法辦事的法制觀念,構建比較穩固的法律風險防范根基,有效地防范企業法律風險。
2.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首先,企業應對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企業要進行全面法律風險調查,研究以往案例,發現和識別企業所面臨的各種法律風險,確定法律風險點、風險源,梳理具體的風險清單,并進行歸類。依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損失程度、損失范圍等,對各類法律風險進行評分和分級排序,劃分風險等級。
其次,在法律風險分析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措施,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控制和化解的制度和流程。重點從風險預警和防范入手。制訂法律風險防范的預警機制、預案機制以及補救方案,堅持對法律風險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為主,以事后補救為輔,把企業的法律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
再次,由于企業法律風險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企業應定期對企業法律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不斷改進、調整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以便企業更有效地防范法律風險。
3.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管理制度
企業應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包括重大決策法律論證制度、法律事務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招標投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形成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通過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對全體員工的行為加以指引、規范和約束,把企業的經濟活動全部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從而增強企業經濟活動的可預測性,把企業的法律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同時,企業還要嚴格執行企業的管理制度,采取措施,狠抓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確保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得以執行,從而防范企業法律風險。
4.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強化合同管理
在起草重大合同時,應依據有關法律及管理制度的規定,做到合同條款合法有效、齊全完備、具體明確,文字表達準確、嚴謹、規范,以避免合同糾紛發生在審查合同時,細致入微地審查合同,及時糾正合同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在履行過程中產生分歧和爭議。
在合同履行階段,應經常深入現場,監督、檢查合同的履行情況,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確保合同權利的全部實現和合同義務的完全履行。
在合同驗收階段,應嚴格按照合同的約定進行驗收,與合同約定不符的,堅決要求對方及時整改,采取補救措施;若對方拒不履行合同義務,企業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5.建立企業決策法律咨詢制度
中小企業一般沒有專職法務人員,但可以聘請法律顧問,或建立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和重大經濟活動的法律咨詢論證制度。重大經營決策關系到企業的成敗興衰,企業在重大經營決策方面,應始終堅持決策實施前的法律咨詢論證工作,讓法律專家、律師參加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為企業提供咨詢意見,起草、修改、審核有關文件、合同。確保重大經營決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據,保證重大經營決策在法律上是最佳方案,避免和防范經營決策的法律風險。
6.依法處理法律糾紛
企業應積極應對經營中的遇到法律訴訟或仲裁時,做到依法辦事,并聘請法律專業人員參與收集證據,研究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解決法律糾紛,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避免或減少企業利益損失。
- 上一篇:計量管理在企業生產的運用
- 下一篇:會計假設的探索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