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本核算論文

時間:2022-08-18 10:59:00

導語:企業成本核算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成本核算論文

成本是價值運動中企業要求的最低補償,成本核算影響著國家、集體、個人三方的利益分配,同時成本核算又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對于降低成本、費用,增加企業利潤,提高企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以及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和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分配關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成本核算的指導思想有偏差。(1)成本核算重制造成本、輕研發成本和營銷成本。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每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由產前、產中、產后構成的鏈條,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而且,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制造過程大大縮短,制造成本在產品成本構成中所占的比重已逐步降低,而研發成本和營銷成本等非制造成本在產品成本構成中的比重在逐步提高。但是,我國許多企業的成本核算仍滯留于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以生產制造過程的耗費為中心,因而,成本核算不能提供真實、準確的成本信息。(2)成本核算重物質資料、輕人力資源。我國大多數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對象主要以物質資料為重心,而未將人力資源納入成本核算范圍。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本的范圍不斷擴大,知識資本相對于物質資本的比重日趨上升,作為知識載體的人力資源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為此,企業財務管理的重心應該從傳統的物質資本管理轉向人力資本管理,構建起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相結合的財務核算機制。否則,一切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信息將是不全面、不充分的。(3)成本核算重企業內部成本,輕社會環境成本。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成本的構成應當是自然資源成本、物化勞動消耗和活勞動消耗的總和。成本補償只有包含這三方面的消耗和支出,最終才能使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完全良性循環。

第二,成本核算的內容未及時拓寬更新。既然知識資源已成為生產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識資源的消耗理所當然地應成為產品成本的構成部分,而現行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都將無形資產的價值攤入管理費用,沒有記入產品成本,這顯然已不符合知識經濟下成本的內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企業的無形資產,并將其價值記入產品成本將是成本會計的緊迫課題;同時,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創造發明知識、掌握和使用知識的人力資源的價值也應是成本核算涉及的對象;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勞動主體是智力勞動,智力勞動的知識價值如何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是該時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內容。因為在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至今仍使用陳舊的設備、落后的工藝,生產加工“粗老笨重”的傳統產品,浪費嚴重,附加值低,污染嚴重。必須將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促進產品升級換代,減少消耗和排放,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

第三,核算的方法不夠科學,亟待改進。首先,從成本的計算方法來看,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采用品種法和分步法,只有極少數企業采用分批法。一般來講,品種法、分步法適用于大量、重復、單一品種生產類型,分批法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類型。其次,從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來看,制造費用的內容和金額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初制造費用只占人工成本的近60%,且占全部產品成本的比重也只有10%左右,將制造費用按照各產品的生產工時或生產工人工資的比例在各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既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又不影響成本計算的準確性,然而現在的制造費用其內容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已相當于人工成本的300%左右,有時甚至達500%至600%,且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已大大提高,如果仍然按照各產品生產工時或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對其進行分配,則會使工藝程序復雜、產量不高的成本偏低,使工藝程序簡單、產量較大的產品成本偏高。產品成本資料的失真,將影響根據成本所進行的各種決策。

第四,分步法、品種法的核算顯得必要性不大。對傳統會計成本分類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戰。在知識經濟形態中,強調產品的個性化,即產品的生產由工業經濟時代的生產導向型轉變為市場和消費者導向型。生產和經營廠商要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要進行生產和經營。產品的個性化導致產品生產工藝、原材料消耗的結構和數量、生產工時各不相同。這種生產品種的多樣化與傳統工業經濟中的產品單一化和批量化生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品成本的分配也必然要作相應的改革,也就是說傳統會計中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等已不適應新經濟形態中產品生產成本分配的要求。企業的生產將由以前的生產導向型變為消費導向型,生產廠家應根據顧客的不同需要進行生產,小批量“單元生產”和批別成本核算將成為主要特點。此時,繁瑣復雜的分步法顯得沒有必要,分批法的成本核算將成為成本核算的唯一的基本方法。第五,企業人工成本的歸集不完整,核算隨意性較大。在成本核算中,不考慮現代生產過程的復雜性,人工成本的歸集對象僅限于直接生產工人,而未包括研究開發人員、設計人員和市場開拓人員等。同時,人工成本的列支內容又僅限于直接生產工人和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費,而未包括員工招聘、培訓、社會保險等項支出,致使企業成本信息不能真實反映人力資本耗費的全貌。有些企業領導人和會計工作者,為了本單位甚至個人的利益,不按“兩則”和《會計法》操作,千方百計在成本上做文章,該提的費用不提或少提,該攤的費用不攤或少攤,不該列支則支,人為造成成本膨脹及壓縮,導致成本計量數據失真。

二、我國企業成本核算的改進對策

第一,對具備條件的企業引入作業成本計算方法。現行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不能準確真實地反映各產品的成本水平,因此必須加以改進。筆者認為改進方法有二:其一是區分各種不同的制造費用,分別采用不同的分配標難。這種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各項標準可能會因時因地不斷變化。其二是從根本上改變現行的分配方法,對具備條件的企業引入作業成本核算。作業成本計算是以作業為核算對象,依據不同成本動因核算各個作業所耗的生產資源,計算出各個作業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終產品所耗用的作業數量將各作業的成本分配計入各最終產品,從而計算出各種最終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由于作業成本是從成本動因上尋找各項費用的分配標準,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分配標準不科學的弊端,實現材料資源的節約。但實施作業成本核算有其必要的前提條件,企業應實行電腦一體化制造系統和適時生產系統,而我國當前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因而目前我國實行作業成本核算為時尚早。為此,一方面應改進我國現行的制造費用的分配標準和分配方法,另一方面應積極創造條件,在生產中,企業可以使用標準尺寸進行設計,例如使用標準尺寸設計可以使用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裝置非常容易和便捷地升級換代,在這類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技術含量較大的企業進行作業成本核算的試點,通過試點,解決作業成本核算理論和實務中的眾多問題,待條件成熟時再全面推行。

第二,建立以責任成本為中心的成本核算體系。為了解決當今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使企業成本核算符合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亂局面的出現,建立責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責任成本制度是在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組織系統中確定成本責任層次,建立責任成本中心,按責任成本指針控制成本耗費,傳遞、考核、報告成本信息,從而把經濟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各層組織和執行人,按照經營決策所規定的目標,進行事前指針分解、事中行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種內部經濟責任制度。責任成本就是按責任歸屬,歸集成本資料,計算責任者的成本。原則上使干與管一致,也就是說要按照產品成本的可控性歸類,干什么就管什么,管什么就對所管范圍發生的成本負責。實行責任成本制,要根據企業生產技術組織特點,把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的責任成本管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立以責任制為中心的成本管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成本核算改革的要求,使成本管理與經濟責任密切掛鉤,彌補了傳統成本核算的缺點,打破了成本責任的“大鍋飯”,做到權責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實行責任成本核算的一般步驟和實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正確劃分責任成本中心。責任成本中心是指成本發生的區域,任何對成本負有責任的單位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成本中心,在大中型企業中一般要設置三個層次的成本中心。第一個層次是由廠部和各科室組成,以財務部門為主,并具體指導各責任中心的核算,匯總各級責任成本的實際報告。第二個層次是車間一級,每個車件都是一個成本中心,并具體指導中心所屬各班組的責任成本核算和實際報告的匯總。第三個層次是班組,每一個班組都是一個成本中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上下左右縱橫聯系的責任成本體系。

(2)嚴格確定責任范圍。按照責任單位的職權范圍和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內容,確定衡量的責任目標考核范圍。責任成本是由可控成本構成的,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就是該中心的責任成本。

(3)實現目標成本到責任成本的轉化。即成本指標分解落實的過程。在制定目標成本或編制成本計劃時按步驟進行。制造費用既要按步驟采取一定方法編入成本計劃中,又要按部門編制,做為各單位的責任費用標準。

(4)責任成本的核算考核與分析。一是責任成本核算。責任成本要按月進行核算,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責任成本的執行情況,計算出各成本中心的實際責任成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應區別企業生產技術組織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二是責任成本分析。各責任成本中心由負責人每月編制一份本中心實際報告,分別列出實際數與計劃數,考核時主要以各成本中心可控成本為標準,不可控成本通常做為參考資料列示。

第三,實現會計電算化、加強審計和社會監督的作用。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涉及到材料的收發存核算、人工費的統計與分攤、間接制造費用的歸集與分攤、中間產品的成本核算等等,有些基礎數據的形成甚至需要幾個部門的共同認定,實現會計電算化,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溝通系統可以及時、全面、正確地提供企業成本信息,并在有關部門和人員之間進行溝通。目前,大中型企業的會計核算基本上脫離了手工操作的賬務處理過程,許多企業內部控制也實現了計算機化,這大大節省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會計師協會要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質量的檢查及處罰力度,注冊會計師對其出具的審計報告要終生負責,防止注冊會計師為了承接業務或為了降低審計成本而隨意出具報告;國家審計部門、稅務部門在企業查賬時重點要放到企業成本核算中,發現違紀違規現象要對單位及責任人予以嚴懲;內部審計部門要認識成本核算對企業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加強內審監管力度,內部審計人員應處處以企業利益和投資者利益為重,努力擔當好廠長、經理的/法律顧問和企業經濟行為的“診斷醫生”,充分宣傳審計成果,使廣大職工和領導真正認識到內部審計的作用,真正做到“審為管用”、“審管結合”,促使企業規范、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