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研發合作論文

時間:2022-08-18 10:28:00

導語:跨國企業研發合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國企業研發合作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清華大學與BP公司之間研發合作的剖析,揭示了在跨國公司研發事業向全球拓展和大學與企業間合作日益深化的大趨勢下,中國大學與跨國企業之間合作的多重含義及其可能。清華大學致力于躋身世界一流,而BP公司謀求開拓中國的市場。優勢中的互補關系導致兩者合作建立清華-BP清潔能源研究與教育中心,開展能源戰略方面的研究。清華大學與BP公司的合作,體現出中國大學在參與全球發展互動過程中,努力提升學科水平和拓展研究領域的戰略意圖;也蘊涵著跨國公司在追求新知識、完成市場布局并樹立社會形象等方面的多維思考。

關鍵詞:清華大學BP研發合作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增長前所未有地依賴于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1]。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骨干力量,跨國公司對新知識的追求也出現了空前的熱情。這種追求已不局限于研究與開發新應用技術,而且還向基礎研究領域延伸,向企業之外的其他社會主體延伸。在企業與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高校、政府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之間廣泛建立起合作關系,并且這種合作關系隨著跨國公司不斷開拓國際市場而有日益走向國際化的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許多公司不僅把研發中心設到中國,而且還與中國的大學建立了研發合作關系。進入21世紀,跨國公司與中國大學的研發合作日益顯示出快速發展的趨勢。2003年7月22日,來華訪問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到清華大學為清華-BP清潔能源研究與教育中心(以下簡稱BP中心)的成立揭牌,使得清華大學與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Petroleum,以下簡稱BP公司)的研發合作成為跨國公司與中國大學合作潮流中的一個亮點。

為什么掌握世界領先技術的跨國公司需要與發展中國家的大學建立研發合作關系?這種合作是如何運作的?體現了雙方何種意圖?其運作結果是否達到了各自的目的?本文選擇清華大學與BP公司的研發合作進行案例研究,目的是通過剖析清華大學與BP公司的研發合作來加深對跨國公司與中國大學研發合作的一般認識。

一、雙方合作的背景

BP公司與清華大學建立合作關系,除了受全球普遍的產學合作趨勢影響之外,還有其獨特的背景因素,這就是雙方各自的戰略考慮:清華大學加快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而BP公司尋求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

在1998年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同年中央決定重點支持清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在學習和分析世界著名大學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清華大學提出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模式,并且明確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中的重要作用。2003年,清華大學與11個國家和地區的18所大學及企業簽訂(續簽)了校際協議。另有涉外科技合作項目177個,涉外項目合同總額1.48億元人民幣[2]。跨國公司與世界著名大學一起,成為清華大學對外交流合作的兩類主要對象。許多跨國公司如IBM公司、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摩托羅拉公司、寶潔公司、日立公司等紛紛與清華大學的相關院系建立了合作關系。

BP公司1998年合并Amoco之后,提出了加強上游石油和天然氣業務、開發新能源和開發新市場并重的全球發展戰略。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正是BP視野中的新市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大。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1994年到2003年的十年期間,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8.78%[3]。有研究表明[4],我國的GDP與石油消費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9,按照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發展要求,我國的石油需求量將年均增長4%~5%,而目前國內可開采的石油儲量已無法滿足增長的需求。例如2001年全國石油需求量為16億桶,其中5億桶依靠進口,占全年需求量的31.25%,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還將繼續增長[5]。作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中國市場對于BP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清華大學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大學,其科研與教學實力與世界一流大學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BP公司是全球能源行業的領袖,擁有強大的研發網絡,并且與許多世界一流大學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與BP公司合作能夠使清華大學獲得一流的研發資源,加快清華走向世界的步伐。另一方面,BP公司作為外來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需要經過一個本地化過程[6]。在這個本地化過程中,既要面對中國市場提出的實際技術問題,也要解決文化上融入中國社會的問題。清華大學在中國具有較強的科研教學實力并且具有比較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能夠促進BP的本地化進程。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清華大學與BP公司存在著優勢互補,具有建立強強合作并且達到雙贏的可能。

二、雙方合作的內容

在成立BP中心之前,清華大學與BP公司在高級執行官培訓、能源環境技術和戰略研究等領域已有幾年時間的合作。2001年,為了整合和加強清華大學在能源軟科學方面的研究,同時也為了更好地完成BP公司資助的研發項目,清華大學的數位學者提出成立一個專門致力于能源系統和能源戰略領域的高水平研究中心的設想,該設想立即引起了BP公司的積極響應。

2002年4月19日,BP公司中國項目負責人StephenWittrig博士專程訪問清華,與清華大學副校長何建坤討論建立BP中心的可能性和未來發展方向。2003年2月14日,BP中國公司總裁GaryDirks來到清華大學,代表BP公司向清華大學遞交50萬美元的贈款(其中40萬美元用于BP中心的建設)。2003年7月22日,BP中心宣告正式成立,英國首相布萊爾與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共同為BP中心揭牌。以此為標志,清華大學與BP公司的研發合作進入了新階段。

清華大學與BP公司的研發合作主要在清潔能源領域,具體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中國整體能源戰略研究”課題和建立清華-BP清潔能源研究與教育中心。

(一)“中國整體能源戰略研究”課題

“中國整體能源戰略研究”(IntegratedEnergyStrategyforChina)課題是“面向未來的清潔能源”項目[注1]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建立中國能源經濟的模型(ModellingChina’sEnergyEconomy);大西部開發能源戰略(GreatWesternDevelopmentEnergy);合成氣城市實施戰略(“SyngasCity”ImplementationStrategies);通用計算機建模平臺開發(DevelopmentofaVersatileComputerModellingPlatform)[7]。該課題時間期限十年(2002年至2011年),總經費150萬美元,由BP公司分十年提供。

在“中國整體能源戰略研究”課題內容當中,大西部開發能源戰略與合成氣城市實施戰略屬于宏觀戰略研究,具有軟科學的性質。而建立中國能源經濟模型和通用計算機建模平臺開發是對戰略研究的常用工具如模型和計算平臺進行研究開發,這些研究則具有應用科學的性質。由于課題內容構成特點,使得整個課題的性質介于軟科學和應用科學之間。

BP公司之所以選擇擁有雄厚工科基礎的清華大學承擔能源戰略課題,是因為能源問題是跨行業、多學科的系統工程,解決能源問題“必須打破行業界限,打破領域界限,作為一個戰略研究,必須在深度上和廣度上有進一步發展”(倪維斗)[7]。清華大學在能源領域具有從基本現象研究、單個設備研究、多設備優化研究到系統過程研究以及宏觀政策研究五個層次的雄厚基礎。在深度上,有許多相關院系如熱能工程系、電機工程系、核能研究院的底層技術基礎;在廣度上有多學科、跨行業的融合。整合這五個層次的研究力量,能夠有力地推動能源戰略研究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因此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BP公司能夠獲得對中國能源戰略趨勢的深入認識,而清華大學則可以提高整個能源學科的建設水平。

(二)建立清華-BP清潔能源研究與教育中心

為了整合清華大學在能源戰略的研究,同時也為了給BP公司資助的研究項目提供更好的軟硬件環境,清華大學與BP公司合作建立BP中心。該中心的宗旨為:“致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能源政策、能源戰略和能源經濟研究和信息中心,成為國內相關研究的最重要的學術和信息交流中心,服務于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目標”[7]。在這個宗旨下,BP中心要實現四個功能:“1、國際化研究基地:致力成為中國能源政策和戰略研究的重要研究基地,以已有的研究項目為起點,組織清華大學相關研究力量,吸引國內外客座研究人員,開展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研究;2、國際合作的樞紐:致力成為清華大學拓展相關領域國際合作的重要載體,促進與世界著名能源公司、政府機構、基金會以及研究機構的交往和實質性合作;3、專門領域的信息中心:憑借清華大學多學科綜合以及國際交流廣泛的優勢,逐步積累和建立能源軟科學研究的圖書資料、網絡資源以及其他信息資源,努力成為相關研究領域最具吸引力的信息中心;4、高水平的能源論壇:提供先進的會議場所,組織重要的演講報告以及吸引國內外高層次的聽眾,成為有吸引力的能源論壇”[7]。

為了實現上述功能,BP中心設立指導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對BP中心的戰略規劃和重大問題提供指導和咨詢。BP中心的顧問委員會(以下簡稱顧委會)成立于2003年7月,是BP中心的顧問咨詢機構。顧委會委員來自國內外學術界、工商企業界、政府部門以及非政府組織,對研究項目、研究方向或學術研討會主題等提出建議和想法,并利用各自專長推動中心的研究和討論[7]。BP中心的指導委員會成員由BP公司和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資深科學家擔任,為BP中心提供學術指導,并負責為BP中心規劃發展戰略。在指導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的指導下,BP中心的主任負責日常具體事務。

BP中心自籌日常經費,自主選擇研究課題,不受BP公司的任何限制。BP公司在BP中心發揮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資源和引進項目兩個方面。1、BP公司提供的資源包括資金、人才和信息。BP公司為BP中心提供40萬美元建設經費和“中國整體能源戰略”的課題經費150萬美元。不僅有BP公司的多位專家參與了BP中心的研究指導,“共享BP公司在中國和全球范圍內對清潔能源的理解與經驗”(GaryDirks)[7],而且BP公司還出面邀請世界著名專家來BP中心參加研究工作。2、BP公司積極為BP中心引進合作項目,目前已有殼牌、豐田、三菱等跨國公司跟BP中心正式簽定了合作協議。

對于BP公司在BP中心所發揮的作用,BP中心指導委員會主席倪維斗院士在BP中心顧問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曾作這樣的概括:“是首要的捐助者、倡導者,有力的支持者,積極的參與者”[7]。

(三)合作執行情況

無論是合作執行“中國整體能源戰略研究”課題,還是合作建立BP中心,BP公司與清華大學的研發合作都體現了雙方在能源戰略研究領域的共同利益。雙方合作研究“中國整體能源戰略”,并為此創建BP中心。BP中心的建立反過來又促進了雙方在能源戰略方面的研究,并將雙方的研發合作關系建制化。這種研發合作關系在實際運行當中取得了良好的績效,截止到2004年3月,BP中心已40余篇,完成研究報告5冊,其中有32篇論文和3冊研究報告屬于“中國整體能源戰略研究”課題的成果。此外,BP中心還與普林斯頓大學等BP公司合作伙伴建立了頻繁密切的學術交流。對于這段時間BP中心的運作情況,清華大學與BP公司的相關人員均表示滿意。

在成立之初BP中心對自己的功能做了四個方面的定義:國際化研究基地、國際合作的樞紐、專門領域的信息中心和高水平的能源論壇。從目前運作情況來看,BP中心已經基本實現國際化研究基地和高水平能源論壇的功能,國際合作樞紐的功能隨著校內資源的日益整合以及更多國際合作伙伴的加入也將逐漸發展起來。而信息中心的功能尚不顯著,因為信息資源需要長時間積累和建設的過程。

三、雙方合作的特點

BP公司在歐洲、美國與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了研發合作關系,其研究項目主要分布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領域。1999年,BP公司與劍橋大學合作成立劍橋大學BPAmoco研究院,其研究方向是有關多相液流(multiphasefluidflow)的問題,這項研究被BPAmoco研究院定義為基礎科學,涉及劍橋大學的五個系(地球科學、工程學、化學工程、化學和應用數學)。2000年,BP公司向普林斯頓大學提供一千五百萬美元的贈款,用于研究減輕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同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BP公司分別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學院提供一千萬美元資助,支持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轉換工藝的研究和均相催化方法(homogeneouscatalyticapproache)的開發,這兩項研究都屬于應用技術研究。

雖然BP公司與各個大學合作研究的領域各不相同,但研究內容都涉及多個學科的整合,BP公司與清華大學在能源戰略的研發合作也是如此。這是由于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對所有學科所有層次都進行研究,其研究領域相對集中在一定的行業領域,而且研發的目的主要是技術的商業應用。而大學出于與企業不同的角色定位,有必要保持學科多樣性,其研究目的主要是追求新知識。與大學建立研發合作是企業較有效率地獲得新知識從而保持持久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與清華大學的合作,借助清華大學的多學科整合優勢,BP公司能夠獲得對中國能源戰略與政策的更具深度和廣度的認識,這與BP在其他大學的合作意圖是一致的。

對于BP公司與大學的合作意圖,JohnBrowne曾有這樣的描述:“從BP的視角,當通過資助一些既有利公司也有益社會的項目來保持在科學發展的前沿的時候,當提供一些能導致更清潔的環境和更強勁的經濟的機會時,與領先的教育和研究機構建立伙伴關系使我們能夠證明我們是負責任的領導(企業)”[8]。這位BP公司的首席執行官1999年在劍橋大學曾經說,一個大公司應該在所有時間并在所有的領域學習。

通過比較我們還可以發現,清華-BP合作具有這樣的特點:

1、BP公司與其他世界著名大學的合作都是在基礎研究以及應用技術等領域,而且合作的項目規模也比較大。清華-BP的研發合作則主要是在能源政策與戰略研究領域,研究性質介于軟科學與應用科學之間,而且合作的規模也比較小。這些不同點一方面是因為不同研究領域對不同投入規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BP公司建立與清華大學的合作主要為了長遠利益,其對戰略意義的考慮甚于解決具體技術問題的需要。

2、通過與清華大學合作,BP公司能夠在中國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正如英國首相布萊爾在BP中心揭牌儀式上的講話:“相信清華-BP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個標志,證明我們對于經濟的增長采取一種負責任的態度”[7]。

四、結束語

在特定的背景下,清華大學與BP公司合作建立BP中心并開展能源戰略研究。清華大學與BP公司的這種研發合作既是全球產學合作潮流的延續,又體現出不同于其他產學合作的特點。透過清華-BP的合作,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大學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已經超越了被動地接受研發合同和謀求獲得經費支持的局限,而體現出為學科建設主動邀請跨國公司合作、向跨國公司學習并進一步參與全球互動的內在需要。與此同時,跨國公司與中國大學進行研發合作不僅為了獲得新知識、開發新技術,而且還蘊涵著在更為廣闊的視野下對培育市場、完成市場布局和樹立社會形象的多維思考。

參考文獻

[1]OECD編.楊宏進、薛瀾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2]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2003年外事工作統計[DB/OL]./docsn/wb/jiaoliu.htm

[3]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公報[DB/OL]./tjgb/index.htm.

[4]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石油戰略》課題組.我國石油消費戰略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02-10

[5]易久、蘇寧、吳金娜.世界原油儲量變化趨勢及中國石油進口戰略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2-3

[6]尤海鷹、李焜文.淺談在華跨國公司的本地化經營[J].經濟師.2003-10

[7]清華-BP清潔能源研究與教育中心.清華-BP快訊[C].2003-1,2

[8]AndreaO''''Brien.Studytargetsmethaneconversion:grantsponsorssearchforpathfromnaturalgastoliquidfuel.TheDailyCalifornianOnline,September27,2000[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