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成功經驗論文
時間:2022-07-24 05:49:00
導語:企業文化的成功經驗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文以家電制造企業海爾企業文化建設為例,通過對世界著名企業的文化管理案例進行橫向比較分析,從另一個視角闡述了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世界知名企業文化以及理論對我國企業界的影響,指出我國企業在營造特色企業文化中的關鍵以及在借鑒與學習先進企業文化中所面臨的問題與誤區。
關鍵詞:企業文化海爾核心競爭力CIS
文化與企業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前GE公司CEO杰克•韋爾奇說過:“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于光遠說:“關于發展,三流企業靠生產、二流企業靠營銷、一流企業靠文化”;美國作者芬化斯•米勒在其《美國企業精神》第一章開頭就強調“每一家公司現在都必須分析其文化,這不僅是為了加強本身的競爭地位,雖然這已經是充分的理由,而且還因為我們國家未來的財富要由公司的文化來決定”。
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指支配企業及其員工從事商品生產、經營管理和社會交往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亦即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在從事商品生產、經營與銷售以及管理活動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進一步分析,企業文化的要義是,組織在商業活動和管理過程中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有了這種理念和精神,分散的組織個體就會產生精神崇拜,價值認可,最終達到行為趨同。這樣,零散的個體行為就會產生聚合效應,這是威廉•大內在其著作《Z理論》中所特別看重和強調的,也是企業文化質的規定。
企業文化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漸凸現出來,成為企業經營管理最深厚的基礎和最持久的影響因素。有無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否擁有博采眾長又獨具特色、富有個性化魅力的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海爾企業文化概述
如今,我國企業界對海爾模式的推崇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連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都稱贊張瑞敏“張是位很優秀的中國企業英雄,海爾是一個創新的品牌”,海爾集團成功的管理模式被哈佛大學商學院作為案例教材使用,可以看出全球商界對海爾模式的肯定。
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小企業,成長為享有世界聲譽的企業集團,海爾的產品行銷五洲,海爾的員工來自世界各地。是什么讓海爾創造出一個個驕人業績?是什么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3萬海爾員工,聚合在藍色的海爾旗下,忘我工作,協力進取?張瑞敏說:“企業文化是海爾的核心競爭力”。在海爾,到處可見的一條標語給人印象深刻:“迅速反應,馬上行動”。這是海爾要求每一位員工必須具備的工作作風。海爾員工們認為,這八個字體現了海爾的市場觀和服務觀,也濃縮了海爾企業文化的力量。海爾很看重的一件事,就是“觀念革命”。這種觀念革命,滲透到海爾的方方面面,被海爾人形象地凝煉為富有哲理的理念。雖然這些理念大都是出自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口中,但它們無疑都在員工的精神世界中產生了強烈的回應。
海爾的文化和理念,是用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進入每個海爾員工心中的。在海爾園區里,員工們胸牌上寫意地畫著一張微笑的臉。“我是海爾,我微笑”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海爾人的微笑更是讓人感到親切和溫暖。
很多企業把海爾的規章制度拿回去以后發現,海爾的辦法好是好,卻是學不了。張瑞敏的回答是:海爾企業文化分三個層次,最外層是物質文化,看得見,摸得著;中間層是制度行為文化,如規章制度等;最深層的是海爾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而海爾的價值觀就是兩個字:創新。確實,制度的東西可以學,但創新卻無法模仿。
美國優秀企業文化的成功經驗
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的企業文化為我國企業文化構建提供了最好參考與立足之處。毋庸質疑,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進入文化經營、文化管理、文化競爭階段。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軌跡從早期的產品經營逐漸發展到資本經營,最終將匯集到如今的文化經營與管理,而其實質就是不斷地通過文化認同滲透,進而創造持久的信任。本文認為美國的企業文化構建為我國提供了參考。
麥當勞從1955年在美國開設其第一家快餐店到現在,其難以置信的發展速度和驕人的經營業績令世人刮目相看。到目前為止,麥當勞已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幾萬家分店,成為譽滿全球的快餐業巨無霸。它的驕人業績取決于其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在于其“品質、服務、清潔和物有所值”的經營理念和“以人為本,顧客第一”的管理模式。全心全意推崇快捷、友善、可靠的服務,在遍布全球各地的麥當勞餐廳,只要你推開那一扇金黃色的雙拱門,感受的便是服務員的燦爛微笑,干凈、愉悅的用餐環境。
沃爾瑪的經營奇跡同樣源于其企業文化。沃爾瑪將其企業文化簡練地概括為8個字:“天天平價、滿意服務”。短短兩句話,囊括了沃爾瑪的全部經營哲學,成為沃爾瑪人潛心經營,馳騁市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沃爾瑪人稱,“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您省錢”。在沃爾瑪,“顧客永遠是對的”,滿足顧客需要是其永遠追求的目標。“滿意服務”意味著向顧客提供優質優價的商品,友善的服務和一流的購物場所,沃爾瑪采用最先進的電腦管理系統保證服務能夠迅捷到位,擁有強大的采購部門保證質優價廉和個性化商品的及時提供,與供應商建立伙伴關系組織貨源或與供應商合作生產沃爾瑪自己的品牌,沃爾瑪往往能夠創造“超越顧客期望”的優質服務。其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要求他的員工在推行“微笑服務”中必須堅持“十英尺”、“八顆牙齒”的準則,其文化導向是十分細致的。
我國企業對國外優秀企業文化的學習和借鑒
美國模式、德國制造抑或是日本與韓國的方法,都是我國企業創造性借鑒的學習對象。在尋找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模式的過程中,我國也許會更傾向于日本與韓國的方法,日本與韓國的企業領袖們都僅僅利用了幾十年時間就創造了商業奇跡,他們建立了三星、現代、索尼等國際知名企業,他們也經歷了東方傳統的斷裂與西方勢力的介入,但是他們的弊端在成功之后也暴露無遺,政府對公司行為的過度介入,造就了龐大的企業帝國,也造就了裙帶關系背后的腐敗。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理論,是美國的一些管理學家通過比較日、美兩國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來的,從而帶來了一場管理新革命,其理論和實踐給當代企業管理以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理論,顯然是舶來品。日本企業界的一些管理者承認,他們企業管理中一些人文觀念是向中國人學的。比如從我國孔孟中學去了仁者親和的思想,還從《鞍鋼憲法》中學去了兩參三結合的思想等。可見,日本的企業文化也是在引用與借鑒中培植的,這種吸收別國先進文化,為自己所用的“拿來主義”對我們如今以美國、日本為學習對象的企業界是有所啟示的。
顯然,我國企業界,對于企業文化目前迫切的不僅僅是毫無新意的學習與模仿,更重要的是如何立足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與本土文化,來考察美國、日本等企業的文化建構,我國企業不能沒有自己的東西,必須迅速領會走在前面的跨國企業的文化構建的核心與淵源,并學會創新。正如張瑞敏所言“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而海爾的價值觀就是兩個字—創新”。
張瑞敏曾感悟道:“海爾過去的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企業發展的靈魂是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價值觀”,并稱張瑞敏本人在海爾企業文化建設中扮演了牧師的角色,“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由此可見,海爾的創造主要是企業文化的創造;海爾的擴張,主要是企業文化的擴張。海爾的企業文化是什么呢?張瑞敏說:我的管理模式的公式是,日本模式(團隊意識和吃苦精神)+美國模式(個性舒展和創新競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爾管理模式。
我國企業學習借鑒國外優秀企業文化的誤區
中國很少有企業成功依托企業文化而建立長遠的發展前景。很多企業在導入企業文化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短視現象,沒有真正領會其深意與內核,仍然存在著一些誤區。
(一)學習中的“崇洋”傾向
對于舶來品的企業文化,不假思索的照搬國外,尤其是美國和日本的企業文化理論,顯然是行不通的。完全忽略了文化的地域性與本土性,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產生、發展、演變,都與社會文化及其他文化,諸如民族文化,社區文化有密切的聯系。比如美國文化中強調個人主義精神,以個人為本位的人權、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個人權利,十分強調個人成就和個性至上的精神,這在美國企業文化中很明顯地體現出來,這顯然與我國的文化有所差別,如果無視我們自己的本土文化,那么對于任何一種企業文化模式的移植都是很難有生存的可能性。就是同出東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與我國有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滯后型”與“兼容并蓄型”。日本以“人”為本,美國以“科學”為本,中國以“精神”為本,這是一種差異。因此,實現國際化首先必須本土化。
(二)“形式化”現象嚴重
把理論簡單化,表現為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各項活動,顛倒了部分和全部的關系。各項活動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但決不是全部。開展各項活動,歌詠會、運動會等對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參與企業的熱情是必須的。但沒有統一理念的指導下,往往流于形式。如廠歌、廠訓,大同小異,自以為便是企業文化,造成企業文化建設無謂的資金浪費和人力浪費。企業文化成為僅具蠱惑力的口號,是不可能領導企業長久穩定發展的。“企業文化意識”遠沒有形成企業的管理氣氛。
海爾對文化理念內核的深入顯然是走在國內企業前列的,其源自“生于憂患”的樸素哲理牢牢地根植于海爾文化構建的初始—在海爾向全體員工灌輸的“全員SBU理念”上清晰地寫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等待無序競爭的消亡,其結果只能是你與無序競爭一起消亡。“把所有海爾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發出海一樣的力量,這就要靠一種精神,一種我們一貫倡導的‘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
(三)企業化不同于CIS
雖然企業文化一詞隨處可見,但很多人對企業文化的真正含義還是沒有理解。國人誤認企業文化就是CIS。建設企業文化就是導入CI戰略,但企業文化決不等同于CI理論。企業文化在于企業精神等的塑造,形成企業的一種共識。靠“炒作”與“包裝”是不能建設好企業文化的。社會各界紛紛炒作CI,然而,其后使企業背上沉重的負擔。在區分企業文化與CIS理論時,我們要明確把握兩方面的關系。一方面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外化形式,是企業經營理論及價值觀在理念(MI)、視覺(CI)、行為(BI)方面的體現,企業文化決定企業形象,企業形象也影響著企業文化,因此,對于企業形象設計的理解不僅僅是美術和廣告的設計,還必須在對企業經營理論、核心價值觀有深刻認識的前提下進行。另一方面因為MI(理念識別系統)是CIS最抽象、最深層的組成部分,其核心內容是企業精神,亦即企業經營活動中長期形成的、并為員工所認同的價值觀念和群體意識,包括經營信條、精神標語、企業風格、經營哲學和方針策略等,這些內容正是企業文化的精髓。由此,企業文化是企業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的基石。
結論
海爾文化的最外層是物質文化,中間是制度行為文化,最里面的才是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就是鼓勵創新,就是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儒教倫理”的“真”和現代商業進行融合,海爾提倡“儒商精神”,強調在市場經濟面前不能丟掉儒家的“真、善、美”。因此,它的“真誠到永遠”深入人心,海爾不僅領悟了企業文化,也參悟到了傳統文化的根。
參考文獻:
1.谷照明,閆紅玉.海爾:中國的世界名牌[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2.孫健.海爾的管理模式[M].企業管理出版社,2002
3.羅長海.企業文化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孫健.海爾的企業戰略[M].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
5.趙曙明.中日美歐企業文化比較及跨文化管理[J].管理世界,1993
6.魏杰.企業文化塑造:企業生命常青藤[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
7.秦在東.現代企業管理新方略[M].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8.威廉•大內[美].Z理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 上一篇:服務行業的企業文化特征論文
- 下一篇:縣長在工業經濟和環保工作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