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發展動力論文

時間:2022-01-28 05:58:00

導語:鄉村旅游發展動力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發展動力論文

一、推力因子

(一)經濟收入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迅速。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4661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4%。通過調研我們可以發現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呈上升趨勢,2007年達到了2360美元。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人們的經濟能力也大大加強。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長17.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2%,加快1.8個百分點。我國居民在滿足了家庭的衣、食、住等基本需求和教育、家庭生活設施等的投資以后,仍然有可支配的收入用于其他方面,說明我國居民有外出旅游的經濟能力。因此,在這樣比較寬裕的經濟條件下,人們具備了實現鄉村旅游的經濟能力,即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二)閑暇時間

閑暇時間是旅游產生的基本條件之一。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重新修改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將每周工作時間改為40小時,即實行雙休日工時制,并規定有長短不一的帶薪假期。1999年9月1日,國務院實施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形成了“五一”、“十一”和春節三大長假。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于2007年12月7日通過了《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國家制定了新的放假方案,五一長假法定假日從過去的3天變為了1天,勻出假期給清明、端午、中秋三大傳統節日;春節放假7天。這些休假制度,使人們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旅游者心理需求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對鄉村旅游的推動作用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第一,逃避心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長期處于緊張、重壓的狀態,承受著環境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迫使城市居民產生逃離這種環境的心里,迫切尋求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而鄉村擁有恬靜的田園風光、自然生活方式、質樸的民風民情,這些都迎合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第二,探新求異和挑戰自然的心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人們產生探新求異和挑戰自然的心理,希望獲得個性的肯定和自我價值的滿足。而由于鄉村旅游具有集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獨特優勢,因此滿足了人們這一心理需求。這兩種心里需求促使旅游者到鄉村進行旅游,是推動了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四)政府政策

鄉村旅游的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及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同時我國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農村脫貧奔小康的新引擎,并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三農”問題和扶貧緊密結合起來,作為改造農村、使農民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2006年國家旅游局確定的旅游主題是“中國鄉村游”在全國范圍內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宣傳口號為“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2007年國家旅游局又將全國旅游宣傳主題確定為“中國和諧城鄉游”,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鄉村旅游業”。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這些都表明鄉村旅游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備良好的宏觀環境。政府政策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為鄉村旅游帶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

二、吸力因子

(一)鄉村風光

在中國旅游業中,鄉村是構成整個文化的宏大地理背景,是發展旅游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使中國旅游更具有魅力。由于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鄉村有著豐富的、天然的旅游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峰異嶺、河流水庫、特色村寨、耕作農業景觀、林業景觀等。由于我國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在鄉村自然景觀表現上也更加豐富,如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的果鄉,長江中、下游的竹鄉,江、浙、皖、閩的茶鄉,華北平原的棉鄉,新疆吐魯番的瓜果之鄉等都以鄉村風光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中外游人[1]。鄉村風光會使旅游者產生新奇感,并為之吸引,可以使旅游者暫時忘掉城市的喧囂和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呼吸到清新的空氣,親身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因此鄉村的風光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吸力因子。

(二)鄉村文化

我國農村幅員廣闊,歷史悠久,文化呈現多樣性。鄉村文化包括鄉村民俗風情、鄉村民居古建筑、鄉村農耕文化。

1.鄉村民俗風情

由于我國民族眾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在幾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各地的鄉村形成了獨具當地特色的民俗風情。如遼寧的滿鄉、云南的傣鄉、西藏的藏鄉等都有引人入勝的民俗風情景觀。這些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有的熱情奔放、有的含蓄內在;有的以種植為主,有的以游牧為生;有的過著漁獵采集生活,有的以獨特的生活習慣世代繁衍生存。我國各民族的鄉村傳統的節日也大為不同,如漢族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等;彝族有火把;傣族有潑水節;另外,盛行于我國農村的游春踏青、龍舟競渡、摔跤、賽馬、射箭、斗牛、蕩秋千等各種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2]。我國農村幾千年來形成的民俗文化還包括地方上的歷史人物和現當代知名人士,有特色的鄉村聚落、民俗活動和宗教信仰活動、當地傳統手工藝、特色產品,還有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以及目的地舉辦的一系列游樂活動和特殊節日活動等,是鄉村旅游資源中最富魅力的成分,這些豐富的源泉吸引著旅游者的眼球。

2.鄉村民居古建筑

我國鄉村地區擁有眾多古代民居與特色建筑,鄉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給游人新奇的感覺,而且還可以為游客提供休息的場所。由于受地形、氣候、建筑材料、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鄉村民居風格迥異。例如黃土高原的窯洞,東北林區的板屋等以其獨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不同風格的民居,給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我國農村還有許多古代工程、古老莊院、橋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富有民族特色[3]。這些民居與鄉村建筑等體現了當地的文化藝術特點,吸引著國內外的游客。

3.農耕文化

農業生產雖然是一種經濟活動,但其中卻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南方的水稻梯田,反映了南方農民精耕習作的耕作文化,以及對丘陵山地土地資源充分利用的經營思想。目前,桂林龍勝地區就成功地開發了龍脊“梯田文化”旅游,將壯、苗族山寨與農耕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湖南省洞庭湖的大水面養殖和捕撈、大面積的糧、棉、桑、麻種植等,均體現了魚米之鄉的色彩。農耕文化顯示了山鄉的古土山野風情,是我國古老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鄉村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三)鄉村生產、生活

當今社會都市的人們長期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缺乏對于農村、農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并且由于農村與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差異性使他們希望能夠參與農業生產的過程,體驗鄉村的生活方式,以求擴大知識視野和陶冶情操。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大吸引力。現今鄉村旅游中使游客參與到農事生產中的一種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租賃農園,其主要目的是讓市民體驗農業生產過程,享受耕作的樂趣。并且由于市民在鄉村擁有自己的農園,會使市民的重游率大大提高,有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城市居民除了希望可以參與農業生產以外,還希望能夠體驗鄉村的生活方式,品嘗鄉村的野味飲食。城市居民在飲食方面有特異“求鮮”的習慣,加上交通的便捷,鄉村的鮮活野味如鮮蛋、鮮魚、鮮蔬菜、土雞、土狗、土山羊、野兔、野豬、野山雞還有農民自家釀制的美酒等,成為雙休日、節假日城市居民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鄉村極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促使許多都市居民參與到鄉村旅游的隊伍中來,這成為吸引城市居民到鄉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參考文獻:

[1]王娜,魯峰.鄉村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探討[J].桂林旅游專科學校學報,2006,(6):706.

[2]王云才,郭煥城,徐輝林.鄉村旅游規劃原理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易金,鄉村旅游資源評價與產品開發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二、吸力因子

(一)鄉村風光

在中國旅游業中,鄉村是構成整個文化的宏大地理背景,是發展旅游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使中國旅游更具有魅力。由于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鄉村有著豐富的、天然的旅游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峰異嶺、河流水庫、特色村寨、耕作農業景觀、林業景觀等。由于我國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在鄉村自然景觀表現上也更加豐富,如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的果鄉,長江中、下游的竹鄉,江、浙、皖、閩的茶鄉,華北平原的棉鄉,新疆吐魯番的瓜果之鄉等都以鄉村風光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中外游人[1]。鄉村風光會使旅游者產生新奇感,并為之吸引,可以使旅游者暫時忘掉城市的喧囂和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呼吸到清新的空氣,親身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因此鄉村的風光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吸力因子。

(二)鄉村文化

我國農村幅員廣闊,歷史悠久,文化呈現多樣性。鄉村文化包括鄉村民俗風情、鄉村民居古建筑、鄉村農耕文化。

1.鄉村民俗風情

由于我國民族眾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在幾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各地的鄉村形成了獨具當地特色的民俗風情。如遼寧的滿鄉、云南的傣鄉、西藏的藏鄉等都有引人入勝的民俗風情景觀。這些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有的熱情奔放、有的含蓄內在;有的以種植為主,有的以游牧為生;有的過著漁獵采集生活,有的以獨特的生活習慣世代繁衍生存。我國各民族的鄉村傳統的節日也大為不同,如漢族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等;彝族有火把;傣族有潑水節;另外,盛行于我國農村的游春踏青、龍舟競渡、摔跤、賽馬、射箭、斗牛、蕩秋千等各種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2]。我國農村幾千年來形成的民俗文化還包括地方上的歷史人物和現當代知名人士,有特色的鄉村聚落、民俗活動和宗教信仰活動、當地傳統手工藝、特色產品,還有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以及目的地舉辦的一系列游樂活動和特殊節日活動等,是鄉村旅游資源中最富魅力的成分,這些豐富的源泉吸引著旅游者的眼球。

2.鄉村民居古建筑

我國鄉村地區擁有眾多古代民居與特色建筑,鄉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給游人新奇的感覺,而且還可以為游客提供休息的場所。由于受地形、氣候、建筑材料、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鄉村民居風格迥異。例如黃土高原的窯洞,東北林區的板屋等以其獨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不同風格的民居,給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我國農村還有許多古代工程、古老莊院、橋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富有民族特色[3]。這些民居與鄉村建筑等體現了當地的文化藝術特點,吸引著國內外的游客。

3.農耕文化

農業生產雖然是一種經濟活動,但其中卻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南方的水稻梯田,反映了南方農民精耕習作的耕作文化,以及對丘陵山地土地資源充分利用的經營思想。目前,桂林龍勝地區就成功地開發了龍脊“梯田文化”旅游,將壯、苗族山寨與農耕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湖南省洞庭湖的大水面養殖和捕撈、大面積的糧、棉、桑、麻種植等,均體現了魚米之鄉的色彩。農耕文化顯示了山鄉的古土山野風情,是我國古老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鄉村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三)鄉村生產、生活

當今社會都市的人們長期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缺乏對于農村、農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并且由于農村與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差異性使他們希望能夠參與農業生產的過程,體驗鄉村的生活方式,以求擴大知識視野和陶冶情操。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大吸引力。現今鄉村旅游中使游客參與到農事生產中的一種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租賃農園,其主要目的是讓市民體驗農業生產過程,享受耕作的樂趣。并且由于市民在鄉村擁有自己的農園,會使市民的重游率大大提高,有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城市居民除了希望可以參與農業生產以外,還希望能夠體驗鄉村的生活方式,品嘗鄉村的野味飲食。城市居民在飲食方面有特異“求鮮”的習慣,加上交通的便捷,鄉村的鮮活野味如鮮蛋、鮮魚、鮮蔬菜、土雞、土狗、土山羊、野兔、野豬、野山雞還有農民自家釀制的美酒等,成為雙休日、節假日城市居民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鄉村極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促使許多都市居民參與到鄉村旅游的隊伍中來,這成為吸引城市居民到鄉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參考文獻:

[1]王娜,魯峰.鄉村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探討[J].桂林旅游專科學校學報,2006,(6):706.

[2]王云才,郭煥城,徐輝林.鄉村旅游規劃原理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易金,鄉村旅游資源評價與產品開發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摘要:鄉村旅游是鄉村發展的“助推器”,能夠發揮其他產業不能替代的多重功能。為使鄉村旅游能夠發揮其預期功能和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源頭探討誘導鄉村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以推拉理論為基礎,從推力和拉力兩個方面分析我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驅動力,以此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動力機制;推力因子;吸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