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風險管理論文10篇
時間:2022-08-03 08:44:55
導語:護理風險管理論文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來我院急診科就診的32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2組,其中A組(164例)男性112例,女性52例,年齡范圍在3-89歲之間,平均年齡(42.6±7.4)歲,包括毆打傷56例,車禍傷49例,意外摔傷31例,其他28例;B組(164例)男性110例,女性54例,年齡范圍在4-90歲之間,平均年齡(43.1±8.6)歲,包括毆打傷54例,車禍傷51例,意外摔傷29例,其他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經濟水平、自身身體素質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兩組患者A組在給予常規護理服務的基礎上進行風險護理管理干預護理,而B組接受單純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
1.2.1常規護理方法
主要包括心血管的監測,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調節維持,呼吸管道通路的建立,營養液的供給護理以及其他的一些常規護理內容。
1.2.2風險護理管理干預
①護理制度的健全和規范。急診科護士長要在獲得護理部相關領導認可的前提下制定相關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具有針對性、全面性、服務性。通過規范護理制度,要求急診護士提高急診護士的風險意識,明確急診護理的操作目標,掌握在接待急診患者過程中與患者或家屬之間關于風險、治療等相關內容的溝通要求,對應性臨床操作要做好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簽署工作。同時,在制度內容中要設定關于突發狀況和救治程序規定,建立應急組合方案,從而使急診工作過程中的護理行為規范有序,降低不良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為保證護理工作安全有效的持續開展提供完善的規章制度。②急診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提高。加強急診相關護理培訓,對護理人員在急救設備操作、急救藥品使用以及針對性急救技能方面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并、講座以及座談會等。通過相關溝通和座談,了解本院急診科護理常見問題,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優化,建立具有急診針對性的風險護理培訓教案。③規范護理相關的病案文件管理。急診護理相關病案文件主要是指急診在接待患者及救治過程中,針對患者不同病情走向,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所采取的的相應急救措施記錄及相關護患、醫患溝通文書,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護理相關的病案文件的建立要建立在準確、嚴格、可觀、及時等原則基礎上,醫保證所有文件的真實有效。相關護理上級部門要定期對門診病案及住院部所有患者的病案記錄進行審查,針對相關問題采取及時糾正。④加強藥品和設備管理。提高對儀器設備和藥品的管理,針對急診設備要安排專業的專門的人進行負責,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和保養,記錄要準確明了,每天進行清點對異常現象一定要及時反映,以避免相關的手術器械滯留、操作缺失等現象的發生甚至處理延誤。⑤提高護患溝通。通過普及急診護理知識,強調人性化的護患溝通,加強急診護士在處理護患關系方面的人性化服務,在忙亂的急診救治分為中,急診護士更應該承擔起安撫病人和家屬情緒,給予耐心、周到的關懷態度,加強溝通,盡量減少嘈雜的爭論和沖突,同時提高對患者就醫和病情的保密工作,預防隱私外泄造成的事故發生。
1.3評價指標
①護理缺陷和搶救物品完好對比:對比兩組護理缺陷的發生率以及搶救物品的完好率;②護理合格情況的對比:對比兩組無菌物品滅菌合格率、導管護理合格率、護理病案文件記錄合格率、護理人員三基考試合格率、護士專業操作合格率、護士醫療考試合格率等;③護理質量對比:主要對比護理基礎水平、消毒隔離評分、護理病案文件書寫、護士違規操作等。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數據軟件SPSS18.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分析。設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合格情況、護理滿意度、缺陷和物品的完好性對比
研究結果顯示A組護理評價結果在護理缺陷發生率、搶救物品完好率、護理滿意度、無菌物品滅菌合格率、導管護理合格率、護理人員的三基考試合格率、專業水平合格率以及醫療考試合格率等方面的評分結果均顯著高于B組,兩組結果的組間差異P<0.05,有統計學差異。
2.2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結果顯示,A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結果在護理基礎水平、消毒隔離、病案文件書寫以及違規操作方面的評分結果均顯著高于B組,兩組結果組間差異P<0.05。
3討論
3.1風險護理管理對急診護理的護理服務效果改善
現在通過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在接受風險護理服務干預護理后,急診護理的服務效果在各方面結果和評價均有顯著改善,護理缺陷發生率顯著下降,急診搶救過程中避免了物品損壞的發生,而且避免了無菌物品消毒問題的存在。同時,通過風險護理管理干預護理,開展相關急診風險護理培訓,護士在專業技術,交流水平,醫療專業知識等方面的水平也顯著提高,在應用導管護理方面護理服務水平也有滿意的改善。同時,隨著現代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急診患者及家屬在對就要要求及相關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而急癥發作的突發性也造成患者的或家屬的焦躁心里,因此,提高護患溝通,加強了醫患了解和信任,使患者對急診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
3.2急診科開展風險護理管理干預的重要性
隨著醫療行業的發展,急診工作以其專業性強、動態性等特點,面臨并發癥、急性發作、具體重癥病發等實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給醫護人員造成了危險壓力的負擔。由于急診科工作中與患者接觸最多的始終是護士,因此他們面臨的職業風險更高一些。為了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改善急診護理服務質量,實施風險護理干預,不僅在護理質量上得到改善,對提高醫療機構的信譽水平,加強急診建設意義重大。同時,通過開展風險護理管理干預,急診護理工作流程得到系統化,避免了擁擠的急診救治過程中糟亂以為風險的發生。另外,通過加強呼喚溝通,急診醫療更加人性化,是患者或其家屬對急診過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療事故的發生。
作者:張洪露 趙金釗 李紅梅 單位:德州市中醫院
第二篇:監護室護理風險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浙江省舟山市中醫骨傷聯合醫院ICU于2013年1月開始將風險管理引入護理工作,將2013年1月~2014年9月風險管理實施后ICU收治的616例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337例,女279例;年齡13~87歲,平均(56.8±15.9)歲。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實施風險管理前ICU收治的572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20例,女252例;年齡15~85歲,平均(56.2±15.2)歲。研究期間,ICU兩組主要病種構成比相似,醫護人員及設施、設備等未發生顯著變化。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人數、性別、年齡、病種、醫護人力資源及設備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下的常規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包括:
(1)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組長,成員包括ICU全體護理人員,下設質控員和三級護理巡查、消毒隔離、護理文件檢查、病房管理、急救藥品及物品管理、綜合質量檢查、“三基”考核等各分組;制訂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包括小組及各分組的工作職責、護理風險管理預案等。
(2)識別護理風險:根據風險管理制度和程序有計劃地開展ICU護理質量檢查,檢查中重點收集影響護理安全的風險因素,每月召開1次護理風險管理小組例會,建立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和激勵機制,鼓勵護士自行上報護理臨界不良事件,分析上一月度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匯報檢查或護理中發現的系統和流程中存在的風險和缺點,應用失效模式找出系統和流程中存在的風險和缺點,對客觀存在的、潛在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系統、連續地識別和歸類。
(3)構建風險防范體系:針對已經識別或可能潛在的護理風險,組織科室全體護士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提出切實可行的防范對策,查閱文獻把握其最新研究進展,在循證護理證據的支持下,構建比較系統且有效的護理風險防范體系,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法律知識、溝通技巧等內容培訓,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建設,人力資源彈性調配,護理團結協作機制,低年資護士導師帶班指導制度,重點時段與重點環節管理,高危患者危險因素評估,高警訊藥品管理,營造安全病房,儀器設備維護,制定風險應急預案等,且該體系應該是動態管理和持續改進的,以保障防范體系的先進性和有效性。
(4)制定并實施干預措施:在護理風險防范體系下,制定針對風險因素的綜合干預措施,優化護理工作流程,對入住ICU的患者進行全程風險管理。在護理風險管理方面,實行“科室”三級質控體系:即管床護士一級質控,高年資當班護士二級質控,科室質控小組三級質控;強化護士“慎獨”精神,嚴格落實科室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操作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危重患者的搶救制度、護理文書制度等,提高護士風險意識,真正把干預措施和質量控制落到實處。
1.3評價指標
1.3.1護理負性事件
統計研究期間護理負性事件的發生率,包括護理缺陷、護理糾紛等負性事件。
1.3.2護理工作質量統計
護理工作質量評分,包括基礎護理、溝通能力、護理文書書寫等護理質量評分,滿分均為100分。
1.3.3護理滿意度調查
采用統一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或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分為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正態分布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的t檢驗,兩獨立樣本構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風險管理引入護理實踐后,經過一定時間的運行,表明普遍強化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和護理風險意識,提高了護士的業務水平和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基礎護理質量、護理文書書寫規范性及護士溝通技巧有效提升,護理缺陷和護理糾紛事件減少,兩組護理負性事件、護理質量及滿意度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缺陷、護理糾紛等負性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基礎護理、溝通能力、護理文書書寫等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
3討論
20世紀80年代,風險管理被歐美的管理者引入到醫院管理中,逐漸應用于醫療、護理及其他事項的管理。醫療風險管理專家認為,臨床活動都具有一定的風險,都具有風險與效益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而降低人為、組織、系統的風險是風險管理的主要任務。ICU患者常同時有多個系統、器官組織在原發病因作用下遭受創傷,病情錯綜復雜,各種侵入性操作治療繁多,需要應用多種監護、搶救儀器和設備,因此ICU患者護理具有更大的風險性。分析既往護理負性事件,并綜合文獻觀點,ICU患者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低年資護士對危重患者病情變化缺乏預見性、護理文書書寫不及時或不規范、護患間缺乏有效溝通、人力資源配置不當、重點時段管理松懈、設備缺乏維護、環境因素等。針對護理風險因素,本文觀察組在分析既往護理負性事件、護士自行上報風險因素及查閱文獻的基礎上,構建了比較系統、有效的護理風險防范體系。如針對ICU患者常見的胃內容物反流誤吸,本研究在循證證據的支持下建立了比較規范的護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①體位管理:抬高患者床頭30°~45°;②氣道管理:有創通氣壓力保持在25~30cmH2O,翻身叩背,清理氣囊上分泌物,吸痰(避免進食后30min內吸痰);③營養支持:延長胃管插入深度(8~10cm),腸內營養泵勻速緩慢輸注;④鎮靜管理;⑤及時清理口腔內分泌物。實踐表明有效降低了反流誤吸的發生率。另外,在體系構建、干預實施過程中,本研究還綜合運用了戴明環、持續質量管理等工具,有效保障了系統的及時更新,從而有效發揮降低護理風險因素的效果。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缺陷、護理糾紛等負性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而基礎護理、溝通能力、護理文書書寫等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可見經風險管理有效降低了ICU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滿意度,取得了較好的干預效果。這與類似文獻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如武淑敏報道通過落實三級護理質量控制、識別護理流程潛在危險因素、建立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和分享制度、加強護理記錄的管理與加強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等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結果表明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士操作熟練程度、護理文書書寫規范、服務態度、溝通能力、責任心、應急能力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實施前,有效降低了醫療風險和事故的發生。綜上所述,將風險管理引入ICU患者護理取得了良好的干預效果,有效降低了護理缺陷、護理糾紛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有效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進而保障了患者安全,對ICU及其他護理工作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作者:王飛芳 黃瑛 單位:浙江省舟山市中醫骨傷聯合醫院
第三篇:產科護理風險管理
1產科存在的主要危險因素
(1)產科環境復雜。產科人員流動量大,而且母嬰同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產科專業性強。產科綜合性強,技術要求高,產婦和新生兒極易發生多種危險事件,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術,尤其在判定胎位、接產手法、新生兒處理、產后觀察、應急搶救能力等方面要求更加嚴格。
(3)實習護生因素。實習護生是發生護理風險的高危人群,是由于護生對醫院環境以及工作程序不熟悉,違反了護理操作規程。臨床實踐發現,經驗不足和技術不熟練的護生處于是非和風險最頂端。實習護生缺乏有關的護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知識,好奇心較強,經常會不顧及患者的感受。實習護生心理素質較差,多以自我為中心,一旦受到挫折便會心理失衡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實習護生初入醫院對患者護理有著強烈的新鮮感和陌生感,想親手嘗試而又害怕出錯,導致操作成功率低下。實習護生很難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聯系起來,往往不按照護理操作規范操作,容易發生差錯。
(4)患者的不配合。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對實習護生缺乏信任與理解,不讓其給予護理,降低了實習護生的積極性。
2風險管理措施
(1)培養實習護生的風險意識。實習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前,護理部組織開展護理培訓,重點進行護理安全知識教育,學習醫院規章制度、護士職業道德、病歷書寫規范等規章制度。產科根據科室護理特點進行上崗前培訓,講解產科常見的護理風險和注意事項,讓實習護生參加科室差錯事故案例分析和討論,教育實習護生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規范和要求。
(2)嚴把帶教老師準入關。嚴格挑選熱愛教學工作,職業素質好,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有良好溝通表達能力,工作經驗豐富,本科以上學歷、專科學歷要工作5年以上,護師以上職稱的護士來擔任帶教工作。定期對帶教老師進行培訓,組織參加各種教學培訓班等,掌握教學技巧,積極開展差錯事故案例分析和討論,提高帶教過程中風險防范意識。
(3)實行護理風險分級管理。根據實綱要求,結合我院產科實際情況,將常見的臨床護理操作按照風險指數分為高、中、低、零風險四個等級。對于中高風險護理操作,帶教老師要評估實習護生的能力,詳細告知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親自指導操作;對于低或零風險的護理操作,帶教老師在旁邊指導,詳加觀察,讓實習護生多加練習。
(4)加強臨床帶教制度管理。建立臨床護理帶教的質控和督導制度,帶教老師密切注意帶教風險監控,不斷強化風險意識,善于發現問題,對各種違規、差錯現象,要及時進行反饋、查處,以防止類似情況發生。建立帶教風險應急處理預案,一旦發現風險,立即采用預案,將風險程度降到最低。
(5)加強技術和風險培訓。帶教老師要指導實習護生學會觀察和判斷病情,針對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護理要點、儀器使用、注意事項以及常見不良反應等,運用典型病例分析和現場模擬診療等多種教學形式指導護生。舉辦產科風險知識培訓,分析發生糾紛的護理風險案例,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責任意識。
(6)加強對專業工作的學習。指導護生和低年資護士學會對患者進行觀察、分析,從而判斷病情,利用多方位的教學資源,將典型病例與模擬治療結合在一起,幫助護士更靈活的掌握知識點。教授護生及低年資護士基本的臨床要領,加大理論指導及實踐操作的教學力度,告知用藥注意事項及常見的不良反應等。
3結果
我院自行設計護理風險知識、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考核表,各考核表滿分100分。本組護生護理風險知識的掌握水平較好,優秀人數(評分超過80分)60名,占95.24%;理論知識優秀人數(評分超過80分)58名,占92.06%;操作技能優秀人數(評分超過80分)50名,占79.37%。5小結在臨床護理帶教中針對危險因素實施風險管理措施,可以確保護理帶教過程的安全。為此,我科實施了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培養實習護生的風險意識,嚴把帶教老師準入關,加強臨床帶教制度管理,加強技術和風險培訓,風險管理實施后,護理風險知識、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掌握情況較好。
作者:胡巧 吳淑芬 洪士璇 單位:廣東省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
第五篇:產科護理風險安全管理
1.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1院方因素
(1)規章制度不夠完善。規章制度是工作規范化的基礎保障,是科學操作工作流程的重要依據,我國大多數醫院目前直接照搬國家的護理規章制度,遇到緊急情況不知變通,院方應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院的規程,并嚴格執行。
(2)缺乏相應的應急管理機制。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機制能夠有效的預防、控制醫療糾紛,但大多數醫院在此方面存在欠缺,一旦發生醫療事故,沒有相應的緊急處理方法,事故很容易進一步擴大。
(3)醫院設施設備不配套。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能夠更好的滿足產科護理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經費等原因,部分器械相對陳舊,再加上器械故障維修不及時等都會降低護理工作的水平,產生安全隱患。
(4)護理人員短缺。產科不僅要護理產婦,更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來照料新生嬰兒,面對什么都不懂的嬰兒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與時間,可是人員的短缺會造成現有護理人員工作量加大,工作時間延長,得不到適當的休息,疲勞工作容易出錯。
1.2護理人員因素
(1)技術不扎實
護理技術如產后觀察,乳房護理,新生兒觀察,嬰兒保暖、沐浴,嬰兒頭皮靜脈穿刺等都需要扎實的技術,需要通過長期的實際操作,經驗積累才能做到護理工作的及時準確,保證母嬰安全。
(2)個人素質不高
護理人員工作不夠仔細謹慎,責任心不足,對規章制度執行不嚴,如觀察不到位出現異常未能及時通知主治醫師;發放藥物錯誤或者未能按時發放;更有甚者報錯嬰兒等事故。
(3)記錄文書不夠仔細
產科的護理工作記錄常常會因為急診分娩或者搶救新生兒而耽誤,再加上護理工作繁瑣,基本的文書登記更加不受重視。但是文書是一項關鍵的評價依據,要做到字跡清晰、時間準確、記錄詳盡、責任到人,保持文書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一旦出現醫療糾紛,文書是最可靠的證據。
(4)醫患溝通不順暢
產科護理的特點不僅要護理產婦的身體健康,更要注重產婦的心理變化,產婦由于特殊時期,情緒相對不太穩定,家屬也處在焦慮狀態,如果此時的告知、解釋不及時準確,不能選取合適的溝通技巧,很容易引起產婦的緊張、恐懼,造成家屬誤解,一旦發生意外就會引起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1.3患者因素
部分產婦對于醫生的囑托不認真對待,不按時服藥,不遵醫囑,擅自外出,有可能會發生跌倒受傷等意外,有些產婦與家屬對醫院不信任,"宰客"心理時常存在,抗拒檢查,不配合治療;另外產婦與家屬對醫院護理人員的期望過高,覺得應該事無巨細、百般呵護,容易形成心理落差,產生不滿。
2.安全管理建議對策
護理安全工作直接影響著護患關系,對患者的人身安全以及醫院的經濟社會效益都至關重要,科學的管理方法能夠有效的規避護理風險,減少護理糾紛,防患于未然。
2.1加強醫院硬件設施建設,改善醫院就醫環境引進應用先進的設備儀器提高了孕產婦的就醫保障,同時要對現用設備定期檢查測試及時發現問題,以保證設備故障時能得到有效的維修,確保儀器設備數據的科學性,確保診斷無誤;孕婦行動不便,因此病房設置布局要合理,走廊過道中不得有障礙物,燈光光線應充足,地面保持干燥,可張貼一些生產相關小常識和鼓勵性言語,創造一個安全又溫馨的環境。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無規矩不成方圓,院方應挖掘本院體制中的漏洞與不足,加強相關護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完善規章制度和各崗位職責,規范護理操作與流程,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可以在產科設立安全管理小組,利用查房、例會、總結等時機展開討論,交流護理心得,并對護理中的違規操作及時通報,糾正偏差與錯誤,減少護理風險。
2.3展開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素質
(1)風險意識培訓通過講座、專家培訓、網絡平臺等對產科的護理人員包括實習人員和陪護員進行統一的護理安全、護理衛生法規的教育宣傳,制定相關危急重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流程,讓全體護理人員能夠自覺遵守規定,養成主動維護護理安全的思維模式,提高工作風險預見性。
(2)技術知識培訓專業的護理知識以及嫻熟的護理技術是護理工作的必備條件,可以組織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進行培訓、參觀,學習先進的護理技術,掌握豐富的護理知識和經驗,參加護理急救模擬訓練,開展教學分析探討患者病情,解析護理中的難題,防范護理缺陷。
(3)溝通技能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技能、說話技巧,時刻注意觀察產婦動態,多與產婦交流,緩解其緊張情緒,切實履行各項告知義務,做好健康宣傳教育,改善護患關系。
2.4合理調配人力資源,補充護理隊伍欠缺,科學安排班次,避免工作過勞。
2.5嚴格管理護理記錄,保證記錄清晰、及時、準確、真實、完整,避免隱匿、修改、銷毀記錄,提高記錄書寫質量。結語實行安全管理,能夠有效的降低護理風險,同時對護理人員自身也有一定的職業保護作用,減少護理差錯,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
作者:趙秀玲 單位:香河縣人民醫院產科
第六篇:包干責任制護理模式風險管理
1包干責任制護理模式方法及職責
通過認真學習三級甲等醫院等級評審標準第三章患者安全各項條款及第五章衛生部開展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要求,為進一步推動本科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切實保證急診普外科住院患者安全,我科實行包干責任制護理模式。
1.1方法
在護理能力分級管理和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分組管理,實行責任大包干。每名護士主管5~8名患者,負責該組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從基礎護理到專科護理的全部治療護理工作內容,避免因責任不明確造成疏漏影響護理質量。同時實行8小時在崗,24小時負責制,連續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
1.2職責
(1)根據三級甲等醫院等級評審要求修訂并完善本科室住院患者風險管理制度,風險評估標準,應急預案。(2)落實患者風險管理制度,對住院患者潛在的風險進行系統的動態的持續的評估,對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預防指導,對已發生的安全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3)對本科室全體護士進行風險管理相關知識培訓,由護士長及高年資護士進行指導及督查。
2包干責任制護士的工作內容
2.1評估住院患者存在的風險
認真填寫入院患者評估單,包括入院患者病情評估表、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記錄單、壓瘡發生危險因素量化評估-Braden評分簡表、住院病人營養風險篩查評估表,評估患者存在的潛在風險如跌倒、墜床、壓瘡、營養,感染、燙傷、低血糖、體位性低血壓、情緒改變等,對常規高危因素進行篩查。從患者入院到出院,隨患者病情變化,全面的動態的持續的進行評估。
2.2對高危患者進行系統干預
(1)監管病房安全設施定期檢查維修情況。(2)簽署護理安全告知書。(3)指導安全知識宣傳欄的使用。(4)告知患者及家屬有關跌倒、壓瘡、感染、燙傷等的預防知識。(5)將患者及家屬需要了解的知識以書面形式告知并讓其簽字,方便反復學習掌握。(6)每個病房的安全及注意事項以溫馨提示的形式上墻,以便患者及家屬隨時都能看到。(7)建立高危患者檔案,給予危險預警標示,做好交接班,讓科室所有人員都了解高危患者并重點觀察護理。(8)一旦發生安全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9)對低年資護士進行風險管理相關知識培訓并督導。
2.3加強關鍵期的安全護理
(1)患者術后由手術室返回病房時與手術室護士嚴格交接班,了患者術中的病情、體位、皮膚、血壓等情況。(2)妥善安置患者后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翻身活動(每2小時翻身)的必要性,指導其翻身活動及床檔的使用方法,并告知盡量不使用熱水袋,采取加蓋衣物開空調等保暖方式,取得配合,嚴格交接班。(3)病情穩定的患者術后第一天半臥位床上活動,第二天床邊活動,第三天病區內活動,循序漸進,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決定活動時間量力而行。(4)合理安排患者腸內外營養,保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低血糖;對于血壓不穩定的患者遵醫囑用藥監測血壓,指導其活動時動作緩慢避免體位性低血壓。(5)每天定時通風,減少探視人員,預防感染。
2.4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
(1)患者入院時即進行心理、認知、家庭、社會支持等的評估。(2)護士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疾病知識、圍手術護理、特殊檢查指導時同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再評估再疏導。(3)對可能發生心理問題的患者及家屬進行個性化疏導和護理,制定個性化的防范措施。2.5加強醫護溝通責任護士每天跟隨主管醫師查房,了解醫師的治療方案,護理需要重點觀察和護理的內容。同時及時將患者的病情變化、感受、要求等報告給主管醫師,達到醫護一致。
3包干責任制護理的作用
3.1減少了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
有研究顯示,在臨床實踐中,護士對患者評估不全面,遺漏一些有價值的護理資料形成護理安全隱患,同時醫院存在護士患者配比不足,護士工作量大,缺乏足夠的時間對患者進行細致的評估和溝通,是醫院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實行包干責任制后,責任護士對本組患者的病情、安全相關危險因素及心理狀況進行全面系統的動態的持續評估,全面了解,動態監測,預防在先,提早干預,減少了不良事件的發生,保證了護理安全和質量。加強與醫師的溝通后,達到醫護一致減少了因為不恰當的解釋產生的醫患糾紛。2012年我科壓瘡1例,跌倒2例,感染4例,低血糖2例,體位性低血壓2例,投訴3例。2013年感染2例,低血糖1例,壓瘡、跌倒、體位性低血壓、投訴均未發生,為提高科室的醫療護理質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3.2提高了護士的業務知識水平和處理風險事件的能力
實行包干責任制后,護士的責任心更強,許多工作做到細處,提高了預見性判斷能力和處理風險事件的能力。同時專業知識更加豐富牢固,提高了業務知識水平。
3.3達到了“三滿意”
包干責任制護理模式的實施順應了三級甲等醫院等級評審關于患者安全管理和優質護理服務的要求,減少了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保證了患者的安全和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醫師護士的滿意度,達到了三滿意。
作者:李俠 張洪微 顏廷花 單位:青島市中心醫院呼吸科
第七篇:門診輸液護理風險管理
一、資料與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門診輸液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17~49歲,平均(32.6±3.7)歲;按照RevMan5.0軟件生成的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輸液護理管理。觀察組則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內容如下:①加大護理業務學習力度:在護理安全管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是否扎實、操作技術水平是否過硬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參與業務操作示范以及理論知識學習,并及時抽查評估,確保護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學習并不斷強化所學知識,同時應由護理部主管領導負責工作質量評估,并組織年度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考核。②規范工作制度:針對門診輸液室各護理環節制定相應的安全控制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崗位職責、消毒隔離制度以及查對制度等。定期培訓以提升護理人員技能水平,并加強醫療安全教育;嚴格考核醫護人員工作質量,從嚴把關,及時查明工作錯漏并予以糾正。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應予以針對性總結,應善于汲取教訓,并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觀察指標:觀察兩組醫療投訴率以及護理滿意率,并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兩組護理人員焦慮情緒改善狀況。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并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討論
護理工作直接影響到患者病情恢復以及身心健康狀態,護理工作質量歷來是醫療工作中不容忽視的重點。而在門診輸液室護理工作中,其屬于最基礎的醫療護理工作服務,其病種復雜性較高,且多數患者為兒童和老年人,工作壓力較大,節奏較快,在輸液過程中一旦有所失誤,則會導致護理糾紛、護患沖突甚至醫療護理投訴。所以在門診輸液室護理過程中開展護理風險管理是極為必要的,其對于減少護患沖突,降低醫療投訴率具有積極的意義。通常情況下,門診輸液室護理工作中以護理知識匱乏以及護理人手不足為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對此,護理管理人員應針對門診輸液室護理工作中的影響因素以及安全隱患予以深刻剖析,并給出有效的管理對策,以有效協調護患關系,維護患者身心健康,最終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醫療投訴率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而護理工作人員焦慮評分也明顯更優,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輸液室護理工作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在門診輸液室日常護理工作中推行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輸液室護理工作質量,降低醫療投訴率,患者滿意度隨之提升,同時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使用。
作者:杜浩蕓 單位:江蘇省溧陽市戴埠中心衛生院
第八篇: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
1.精神科護理風險的相關因素
1.1家屬探視與環境因素
家屬探視時將危險物品帶入病房,如刀、剪、繩、打火機、玻璃瓶、有帶子的衣物(如鞋帶、褲帶、皮帶)等;或環境管理缺陷,如地面過滑而導致患者滑倒摔傷等不良后果。
1.2患者及特殊治療因素
1.2.1自知力的缺乏及精神癥狀的影響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否認有病,常常不配合醫護人員治療甚至對醫護人員產生抵觸情緒;精神疾病患者因受病情支配,常可出現沖動、傷人、毀物、自傷、外逸等特殊行為。
1.2.2特殊性治療如約束保護、改良電痙攣治療(MECT)和精神科藥物不良反應導致的肢體損傷、錐體外系反應或意識未完全恢復而出現摔傷、墜床等意外事件。
1.3管理因素
醫院規章制度不完善,制度執行不嚴格,或檢查、落實不到位,護士有章不循;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到位;護士長未根據護士的能力安排工作,未做到量體裁衣。
1.4護理人員因素
1.4.1護理人員年輕化年輕護士責任心不強,閱歷和工作經驗不足,安全意識不夠,粗心大意,對病情觀察不細致,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估計不足,不能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或在發現患者病情變化時沒能及時匯報醫生處理而發生護理不良事件。
1.4.2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理論知識且操作不夠熟練護士對潛在的安全隱患缺乏預見性,未能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專科理論知識欠缺或知識未能與時俱進,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缺乏對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情況,如自殺、外逸、噎食、沖動等的應急處置及護理;不熟悉內外科疾病的護理常規;工作中不認真執行技術操作規程,缺乏慎獨精神。
1.4.3法律知識缺乏,法律意識淡漠缺乏工作責任心和慎獨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未認識到每次護理記錄、每項護理操作、每份告知書的簽署都與法律密切相關。
1.4.4護理服務缺乏人文關懷護士服務態度不好,與患者或家屬交流時態度冷淡、言語不妥、動作粗魯、服務不周到,對患者或家屬的要求及建議不予理睬等。
2.精神科護理風險防范措施
2.1改善住院環境努力營造溫馨、安全的住院氛圍,為患者安排豐富多彩的工娛活動,如下棋、繪畫、影視欣賞、手工制作、卡拉OK、打籃球等,改善不良情緒,轉移其注意力,使其盡快融入到病房這個大家庭。同時,加強精神衛生知識的健康宣教,開展家屬開放日活動,講解有關疾病知識、探視注意事項及堅持服藥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使患者家屬能夠正確認識精神疾病,積極對待精神疾病患者,深刻認識堅持服藥的重要性,配合醫生治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2.2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順利開展護理工作的前提,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護士必須與患者做朋友,傾聽患者的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并給予適當的引導,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系,使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中配合各項工作的開展。在護理活動中還要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屬的知情同意權,提前向患者和家屬做好解釋,取得理解,使其主動配合護理操作,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
2.3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制定和完善精神專科護理風險防范措施,是預防各類護理風險的重要保證。建立危禁物品管理制度,加強危險物品、藥品、設備的管理,禁止一切危禁物品進入病房,并且在家屬探視完畢后立即檢查患者身上有無危險物品及做好病房內的安全檢查。同時應嚴格落實各項護理常規、操作技術,減少甚至消除護理安全隱患。
2.4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根據每位護士的工作經驗,工作能力,病人的數量,護理工作量,實行合理安排,彈性排班。依據病人病情輕重、護理技術難度分配責任護士,危重患者由操作技術強的高年資護士負責,體現能級對應的原則。
2.5提高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努力加強護理安全與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通過業務學習對護理人員進行全面培訓,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等,在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后及時開展不良事件討論,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整改,今后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2.6重視護理記錄書寫護理記錄作為醫療文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護理工作的客觀記錄。通過護理記錄書寫規范的培訓,糾正護理書寫常出現涂改、缺項漏填、護理措施及過程記錄不全等問題,同時成立病歷書寫質控小組,每月進行護理記錄點評。
2.7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強調應將患者視為"朋友",自然使其產生一種自由平等、被尊重的心理滿足感,使患者心情舒暢,樂于向醫護人員表達內心的想法,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3.討論
綜上所述,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突發性和難以預見性,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較大的護理風險,各種危險因素隨時存在,始終貫穿始終。因此,及時發現精神科護理風險的相關因素,分析原因,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體系,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有效減少甚至消除護理風險,保證醫療安全,切實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高效、滿意的護理服務。
作者:徐麗佳 單位:浙江省嘉善縣康慈醫院
第九篇: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本院呼吸內科近年來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風險管理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風險管理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18~60歲;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20~58歲。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風險管理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將其實施后的效果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風險管理組具體的護理風險管理方法為:
1.2.1加強對患者及其疾病的護理管理
(1)在患者的床邊按上護欄,以保證患者的安全;(2)將具有威脅性的器具放在患者摸不到的地方;(3)保持病房干凈、整潔;(4)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5)對家屬訪視時間加以控制;(6)結合患者自身的特點,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皮膚護理和康復護理等綜合護理。
1.2.2加強對藥品的管理
護理人員要根據醫囑,定時為患者提供準確劑量的藥品,囑咐患者要定時定量地服用藥物;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時,要核對患者的資料,以確保患者的用藥效果。
1.2.3其他
實行彈性排班制,夜間采用雙人值班,假期、周末增加早晚幫班,較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針對人為或自然突然事件,制訂相應應急措施,同時進行模擬演練,做到萬無一失。
1.3觀察指標
基礎護理的質量、病房消毒質量、患者滿意度、護理風險發生情況等。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若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風險管理組的基礎護理質量和病房消毒質量要更高,且風險管理組患者的滿意度更高,護理風險發生幾率更小,兩組之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小結
要想確保患者得到更好的護理效果,醫護人員就要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治療和護理環境。為此,醫護人員要結合本科室的特征,及時識別本科室的護理風險,并且采取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對本科室的護理風險加以管理和控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預后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為此,本科室結合本科的實際情況,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在呼吸內科的病房之中,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風險管理組的基礎護理質量和病房消毒質量要更高,且風險管理組患者的滿意度更高,護理風險發生幾率更小,兩組之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在呼吸內科病房當中,有助于減少護理風險,保證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安全,使其得到更好的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不斷應用和推廣。
作者:高嵐 單位: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呼吸內科
第十篇:骨科護理風險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男67例、女33例,年齡30~82(52.30±8.56)歲;疾病類型:創傷性骨折6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28例,頸椎病6例,骨髓炎2例。選取2012年1~12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31~85(53.50±8.12)歲;疾病類型:創傷性骨折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29例,頸椎病8例,骨髓炎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①基礎護理:保持病室干凈、整潔,空氣流通,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住院環境。②心理護理:與患者加強溝通,了解其負性情緒,主動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發生、轉歸、治療及患者配合對治療效果的重要性,以緩解患者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密切護患關系。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進食富含多聚不飽和脂肪酸及可溶性纖維的飲食,保證人體所需熱量的攝入,提高免疫力。④疼痛護理:指導患者遵醫囑按時按劑量服用鎮痛藥物。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及時評估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并實施相應防護措施,具體如下:①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建立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值班護士組成的護理風險管理體系,制定護理安全制度。同時,組織全科醫護人員進行討論,找出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隱患,并提出對應預防措施。對已經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找出事件發生的原因,制定防護措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每個月初對上月臨床護理風險管理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吸取經驗,以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②護理風險事件的防護措施:主要包括感染、便秘、跌倒等風險。a.感染:骨科患者多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創傷等侵入性操作易導致醫院感染率升高;進行細菌檢測,遵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保持病房空氣新鮮、流通;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對于需要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應經常幫助其翻身叩背,促進肺內分泌物和痰液排出,避免墜積性肺炎。b.便秘:部分患者活動量減少,加之手術禁飲食及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造成胃腸功能減退,腸蠕動較慢,引起排便困難;可以給予患者腹部按摩、配合服用藥物以達到潤腸通便的效果。c.跌倒:應加強環境管控,使用環境危險標識,如剛擦拭過的地板可能導致患者摔倒,應放置提示牌;告知家屬留陪人,必要時應抬起床擋,以免發生意外;夜間病房開地燈,走廊橫向扶手完整,衛生間增設防滑墊、扶手;患者的衣褲大小合適,鞋子應防滑、合腳;確保輪椅等輔助設備功能完好,定期檢查制動性能等。
1.3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護理風險事件包括感染、便秘、墜床、跌倒。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量表,總分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60~70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
2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持續的護理工作,是一個持續循環、不斷改進的過程。骨科患者由于治療方式及患者自身病情原因,發生護理風險的因素較多,因此,骨科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尤為重要。骨科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長期臥床往往是骨折術后必須經歷的漫長階段,而這個時期若護理不當,極易誘發一系列并發癥,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極大的影響。本研究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骨科患者進行詳細的護理風險評估,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提供安全、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可以減少護理風險事件,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隨著老年患者的增多,護理風險增大,要避免護理風險,減少差錯事故,防止護患糾紛,必須規范護理程序,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力度,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注重患者健康和生命。而積極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消除骨科老年患者安全隱患,防范護理差錯及糾紛,保證患者安全,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因此,應該制定嚴格的護理管理規章制度,改善病房環境,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風險評估及干預對策,力求不斷健全護理管理機制,為患者提供真正安全、科學、優質的護理。
作者:劉敏霞 單位:齊河縣中醫院
- 上一篇:食品安全法治建設實施方案
- 下一篇:教師教育工作計劃3篇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