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4:21: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子政務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設計論文
內容摘要:電子政務的頂層設計應該是就電子政務建設的基本問題進行總體的、全面的設計,不僅應該包括網絡建設、安全管理、信息資源建設等諸多技術層面的內容,也應該包括行政管理體制、政府職能、政府績效管理及具體業務類型之間的關系。我國地方電子政務頂層設計的基本內容是建立電子政務前臺-后臺服務體系。
關鍵詞:電子政務,頂層設計,地方政府,前臺-后臺服務體系
一、背景
近兩年來,有關電子政務或信息化的“頂層設計”這個概念用得非常頻繁;但是,時至今日,人們對此卻仍然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與說法。其實,簡單地說,所謂頂層設計即是就某個對象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從起源上看,頂層設計這個概念最初來自自然科學或大型技術工程領域,如人類基因組工程研究、航天工程研究等。例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王禮恒院士在談到我國載人航天與繞月探測工程時,就先后多次提到要進行頂層設計,“加強航天發展的頂層設計,從國家和全局的高度來統籌安排航天發展”(王禮恒:“載人航天繞月探測同步推進時機成熟”,/home/news/Inland/200403/08/214153.html。)。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杰曾在2003年6月11日表示,中國航天需要政府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調整結構、整合資源(“專家認為:中國航天需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news.xinh/st/2003-06/12/content_917436.htm。)。再比如,《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航天》白皮書,/GB/channel1/10/20001122/322455.html。)提到“建設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化系列”,其中的“型譜”即是產品設計方面的頂層設計。從這些自然科學與大型技術工程領域的案例來看,頂層設計的基本內容是指,為完成某一大型科技項目,必須實現理論上一致、功能上協調、結構上統一、資源共享、部件標準化。
但是,就電子政務來說,要“實現理論上一致、功能上協調、結構上統一、資源共享、部件標準化”,卻不是件那么容易和簡單的事情,因為科技項目與工程的頂層設計與作為政策體系的電子政務頂層設計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基本內容來看,電子政務的頂層設計應該是就電子政務建設的基本問題進行總體的、全面的設計,不僅應該包括網絡建設、安全管理、信息資源建設等諸多技術層面的內容,也應該包括行政管理體制、政府職能、政府績效管理及具體業務類型之間的關系。
時至今日,尚沒有哪個國家以頂層設計來命名自己的電子政務政策或文件。不過,就基本內容來看,美國聯邦政府的“聯邦政府組織架構(FEA)”和英國政府的“電子政務互操作模型(e-GIF)”可以看作是他們本國的電子政務頂層設計。例如,就FEA來說,美國政府將電子政務的主要問題都納入其五個參考模型,即績效參考模型(PRM)、業務參考模型(BRM)、服務構件參考模型(SRM)、數據參考模型(DRM)、技術參考模型(TRM),從而使其對電子政務的管理由原先的注重具體項目、業務細節與資金配給的特別管理轉向基于績效評估、業務規范與技術標準的制度化的例行管理。可見,頂層設計正在成為一些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方向。
電子政務效益設計論文
精細的設計會大大減少不必要的高成本,少做很多無用功。而粗放的設計會使以后的工作狼狽不堪,并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信息系統的應用是一種再設計
人類發明了許多工具,只要學會了就能使用,它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唯有電腦不同,必須要再設計才能使用。電腦是消極的。也正因如此,電子政務的負責人一定要擔負起設計的責任,要把如何工作、如何處理問題的機理想清楚。什么情況該如何處理的機理,被計算機專家稱之為算法,是系統的靈魂。要將這種事務處理的原則規范化、形式化,才好交程序設計人負責做進一步的處理。因此沒有精通業務的人員來主導設計,系統是設計不好的。計算機只會重復、放大你的思想,如果我們想法有漏洞,系統就會失控。
計算機的消極性,使我們在應用中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不能期望它會實現任何一件我們未想好的功能,也不要期望它能幫助我們彌補任何一項失誤。小失誤未必不引起大惡果。我們反復強調計算機應用對設計質量的依賴主要是提醒電子政務項目的負責人,一定要深入到設計之中。系統最終還是在放大主導人的思想,你想清楚了,系統就成功,你若沒有想清楚,系統就會放大你的糊涂。
"想的要大,起步要小,擴展要快"
想得大,起步小,擴展快是提高信息系統應用成功率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電子政務系統論文
摘要:本文在闡述電子政務系統運行信用重要性的基礎上,分別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出發,制定了相應的應對策略,為電子政務系統運行信用提供了一定的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電子政務運行信用具體策略
Abstract:Basedonthee-governmentsystemisrunningontheimportanceofcreditonthebasisof,respectively,fromatechnicalandmanagementaspectsofstartingtodevelop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fore-governmentsystemisrunningtoprovideacertainamountofcreditproposalsandviews.
Keywords:e-governmentruncreditspecificstrategies
前言21世紀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以網絡為標志的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飛速發展拉開了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序幕。目前,電子政務運行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迎接信息時代潮流的現實選擇,并且日益彰顯出勃勃生機。面對各國日趨高漲的電子政務建設浪潮,面對大量社會資源的投入,公民、企業、各級政府及部門都不約而同地對本國政府提出了信用要求,各國政府也都主動地將電子政務運行作為改善政府與公眾之間信用關系的有效途徑。雖然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但我國公民、企業、各級政府及部門也紛紛提出了適合于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信用要求,即要求電子政務提供優質的服務,又要求其實現政府的在線信用管理,從而帶動整個政府信用管理體系的建設[1]。為此,我國電子政務運行務必積極回應公民、企業、各級政府及部門所提出的要求,切實做好我國政府的在線信用管理,從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竭盡全力。
在近20個發達國家所進行的民意測驗表明,有相當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公民,對黨派、政府、議會、高層行政機構、院軍隊、警察、工會等政府主要職能部門和組織機構“完全不信任”或“不太信任”[2][3]。這一點也被其他民意測驗所證實。由此可見,滿足公民、企業、各級政府及部門所提出的要求,是電子政務提供優質服務的必要條件。在借鑒發達國家的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電子政務運行的實際狀況,利用我國電子政務運行的后發優勢,吸收保證電子商務運行信用的成功經驗,應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制定應對策略,以保證我國電子政務運行信用。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論文
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概況
在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政府工作中的應用是作為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目標提出來的。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開展辦公自動化工程,建立了各種縱向和橫向內部信息辦公網絡。
中國電子政務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內工程”。當時的建設目標為:在中央政府開展辦公自動化建設,逐步實現決策與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網絡化。
1993年底,為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國正式啟動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國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征的系統工程,是我國電子政務的雛形。
1999年1月,由我國40多家部委(局、辦)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發起的“政府上網工程”,旨在推動各級政府部門為社會服務的公眾信息資源匯集和應用上網。在政府上網工程的推動下,我國政府站點迅速增加,網頁內容日益豐富,在政策傳遞、網上服務等電子政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展。
從1993年開始的“三金”工程建設,到2002年的“中辦發17號”文件中提出的“十二金”工程,我國進入了重點以提高行政監管能力為目標的電子政務建設階段,特別在“十五”期間有了較大發展。
電子政務評估論文
電子政務是國家各級政府部門綜合運用現代信息網絡與現代數字技術,將其內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務職能通過精簡、優化、整合、重組后到網上實現,徹底轉變傳統工作模式,打破時間、空間以及部門分隔的制約,為社會公眾以及自身提供一體化的高效、優質、廉潔的管理和服務。電子政務作為一種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其本質、內涵、宗旨與我們傳統的政務管理模式沒有本質的差別,唯一的不同只是方法、手段不同。電子政務建設,離不開大量來自納稅人交納的稅費,同時與一般的建設項目相比,電子政務具有高投資、高收益、高風險、運營周期長以及投資不完全可逆的特點,因此對其進行相應的評估是各級政府進行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隨著電子政務的全球化推進,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也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許多研究機構、咨詢公司和學者對其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根本目的就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電子政務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全面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是以政府經濟學、公共管理學、信息技術、投資均衡理論和資產評估、網絡評估等為基礎,對電子政務一切投入和產出的過程評估。這種過程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既包括電子政務“硬件”建設,又包括電子政務“軟件”發展的政務活動過程,二者不可偏廢。通過運用數理統計、運籌學原理和特定指標體系,對照統一的標準,按照一定的程序,通過定量定性對比分析,對電子政務的實施或者實施過程中的某一具體項目,作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判。從控制理論的角度來看,績效評估就是系統中最關鍵的反饋環節,通過不斷地反饋和校正,實現理想的電子政務治理理念。
一、我國開展電子政務評估的必要性分析
電子政務評估是從多個角度對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狀況進行評估,內容可包括從電子政務的發展環境到投資,從規劃、設計、實施到維護的全過程的一切投入和產出的評估,本質是謀求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績效。歸納起來,建立電子政務評估制度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
(一)電子政務評估有助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電子政務深化論文
所謂政府門戶網站,是指在各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基礎上,建立起跨部門的、綜合的業務應用系統,使公民、企業與政府工作人員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關政府部門的業務應用、組織內容與信息,并獲得個性化的服務,使合適的人能夠在恰當的時間獲得恰當的服務。
在認識“政府門戶網站”這個概念時,必須明確下列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政府門戶網站有賴于各政府部門已有的信息化基礎條件。但是,這種基礎條件并不一定要求各政府部門已經實現了網絡化辦公,政府部門只要具備完善的內部辦公與業務信息化管理應用系統即可。
第二,政府門戶網站不僅是政務信息平臺和業務處理平臺,而且也是知識加工平臺、知識決策平臺、知識獲取平臺的集成,它使政府各部門辦公人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暢,通過數據挖掘、數據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為知識,使相關人員能夠在恰當的時間使用恰當的知識,為行政決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知識支持。
第三,后臺整合是政府門戶網站區別于其他網站的關鍵所在。
一、政府門戶網站的“前臺———后臺”關系
國內當前電子政務論文
摘要: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從1999年開始,連續兩年都把通過信息化改進發展中國家的政府組織、重組公共管理、最終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作為其工作重點。在世界各國積極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個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發展中國家列為第一位。《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又明確了“以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的主張。今后我國應該進一步明確電子政務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通過電子政務促進電子商務和家庭上網工程的發展,“以電子政務帶動信息化”應當被看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一項基本策略。
關鍵詞: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上網工程
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概況
我國電子政務可以分為初期的緩慢發展和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兩個階段。初期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所開展的辦公自動化(OA)工程,建立了各種縱向和橫向內部信息辦公網絡,為利用計算機和通信網絡技術奠定了基礎。二是1993年底啟動的“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這是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征的系統工程,重點是建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為重點行業和部門傳輸數據和信息。但是,這些都還只是電子政務發展的雛形,是電子政務發展的最初級階段。
到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電子政務的發展進入快車道,突破了部門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聯網方向發展。1998年4月,青島市在互聯網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政府網站“青島政務信息公眾網”。1999年1月,40多個部委(局、辦)的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其目標是在1999年實現60%以上的部委和各級政府部門上網,在2000年實現80%以上的部委和各級政府部門上網。1999年5月,下注冊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個。截止到2001年1月底,以為結尾注冊的域名總數達到4722個,占國內域名總數的4%;已經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網站達3200多個,70%以上的地市級政府在網上設立了辦事窗口。
最近一兩年來,電子政務開始向更高層次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電子政務對政府職能的影響論文
【論文關鍵詞】電子政務,政府職能,影響
【論文摘要】電子政務對政府職能形式、職能結構以及職能履行能力都有重要影響。電子政務豐富了政府職能的實現形式,使政府職能由管理轉向服務,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政府職能,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政府職能,電子政務通過提高政府能力增強了政府職能履行能力。
1電子政務豐富了政府職能形式
電子政務對政府最顯而易見的影響莫過于豐富了政府職能的實現形式,電子政務為實現由傳統政府的管理職能向現代政府的管理與服務職能轉變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使政府能以各種現代手段實現政府職能。
1.1政府職能上網政府職能上網幾乎成為政府上網的唯一重要的指標,政府上網主要是指政府職能上網,政府職能上網在電子政務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單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政府職能都可以在網上實現,而從政務公開的原則來看,不是所有的政府職能都能在網上實現。
1.2呼叫中心的建立電子政務的主要實現手段是計算機和網絡,但是電話的作用也不可小視,熱線電話與呼叫中心在電子政務建設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政府面向公眾服務的各類應用系統都是基于互聯網進行的,而我國的電話普及率相對是很高的,電話無疑具有最大的受眾面。所以建設公共服務管理系統(PSM),既利用網絡,又利用電話,并將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就成為推動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我國電子政務現狀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電子政務發展概況問題策略發展前景
論文摘要:電子政務近些年來隨著信息化的進程在我國蓬勃發展。在電子政府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梳理了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狀況,探討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一些潛在問題,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應對策略,并對我國電子政務的未來發展作出了展望。
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從1999年開始,連續兩年都把通過信息化改進發展中國家的政府組織、重組公共管理、最終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作為其工作重點。在世界各國積極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個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發展中國家列為第一位。《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明確了“以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的主張。
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概況
在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政府工作中的應用是作為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目標提出來的。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開展辦公自動化工程,建立了各種縱向和橫向內部信息辦公網絡。
中國電子政務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內工程”。當時的建設目標為:在中央政府開展辦公自動化建設,逐步實現決策與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網絡化。
電子政務挑戰論文
電子政務涉及對國家秘密信息和高敏感度核心政務的保護,設計維護公共秩序和行政監管的準確實施,涉及到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保證。電子政務是黨委、政府、人大、政協有效決策、管理、服務的重要手段,必然會遇到各種敵對勢力、恐怖集團、搗亂分子的破壞和攻擊。尤其電子政務是搭建在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平臺上,包括政務內網、政務外網和互聯網,而互聯網的安全先天不足,互聯網是一個無行政主管的全球網絡,自身缺少設防和安全隱患很多,對互聯網犯罪尚缺乏足夠的法律威懾,大量的跨國網絡犯罪給執法帶來很大的難度。所有上述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犯罪則有機可乘,使基于互聯網開展的電子政務應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對電子政務的安全威脅,包括網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網上病毒泛濫和蔓延、信息間諜的潛入和竊密、網絡恐怖集團的攻擊和破壞、內部人員的違規和違法操作、網絡系統的脆弱和癱瘓、信息產品的失控等,應引起足夠警惕,采取安全措施,應對這種挑戰。
電子政務的安全目標和安全策略
電子政務的安全目標是,保護政務信息資源價值不受侵犯,保證信息資產的擁有者面臨最小的風險和獲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務的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應用服務和信息內容為抵御上述威脅而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標應采取積極的安全策略:
國家主導、社會參與。電子政務安全關系到政府的辦公決策、行政監管和公共服務的高質量和可信實施的大事,必須由國家統籌規劃、社會積極參與,才能有效保障電子政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