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評估論文
時間:2022-02-23 10:44:00
導語:電子政務評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是國家各級政府部門綜合運用現代信息網絡與現代數字技術,將其內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務職能通過精簡、優化、整合、重組后到網上實現,徹底轉變傳統工作模式,打破時間、空間以及部門分隔的制約,為社會公眾以及自身提供一體化的高效、優質、廉潔的管理和服務。電子政務作為一種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其本質、內涵、宗旨與我們傳統的政務管理模式沒有本質的差別,唯一的不同只是方法、手段不同。電子政務建設,離不開大量來自納稅人交納的稅費,同時與一般的建設項目相比,電子政務具有高投資、高收益、高風險、運營周期長以及投資不完全可逆的特點,因此對其進行相應的評估是各級政府進行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隨著電子政務的全球化推進,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也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許多研究機構、咨詢公司和學者對其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根本目的就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電子政務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全面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是以政府經濟學、公共管理學、信息技術、投資均衡理論和資產評估、網絡評估等為基礎,對電子政務一切投入和產出的過程評估。這種過程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既包括電子政務“硬件”建設,又包括電子政務“軟件”發展的政務活動過程,二者不可偏廢。通過運用數理統計、運籌學原理和特定指標體系,對照統一的標準,按照一定的程序,通過定量定性對比分析,對電子政務的實施或者實施過程中的某一具體項目,作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判。從控制理論的角度來看,績效評估就是系統中最關鍵的反饋環節,通過不斷地反饋和校正,實現理想的電子政務治理理念。
一、我國開展電子政務評估的必要性分析
電子政務評估是從多個角度對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狀況進行評估,內容可包括從電子政務的發展環境到投資,從規劃、設計、實施到維護的全過程的一切投入和產出的評估,本質是謀求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績效。歸納起來,建立電子政務評估制度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
(一)電子政務評估有助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匿名性特點,在網上傳播信息不分民族、種族和國家。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與土地密切相連的國家疆界和國家主權行使空間被打破,沒有空間的限制和國界的壁壘,各國被愈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電子政務的開展離不開互聯網這個支撐平臺,隨著各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逐步開展和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國政府對互聯網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大。電子政務信息涉及大量的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政務信息的社會化、公開化同時也為不法之徒開啟了“入侵之門”,如黑客、間諜、好事之徒都對政府的資料虎視眈眈。如果電子政務不能保證政務信息免受病毒侵害、黑客攻擊,則談不上電子政務的使用與推廣。因此各國要維護國家主權、信息安全和自身利益,就必須加強電子政務安全建設,這就需要政府堅持對涉及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各個環節進行評估,以便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盡可能地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
(二)電子政務評估有助于衡量巨大資金投入后的效益回報
電子政務的資金多來源于政府財政,相對于電子商務而言,電子政務在資金投入方面所受到的約束要少得多。其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使用、推廣、維護、更新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從2002年開始,國家用5年時間全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全國電子政務市場達2000億元左右,其中軟件市場將達300億元以上[1];另外我國在政府上網工程建設中,至少需要建設6000個網站,如果每個網站的建設費用按平均50萬元計算,每年運營費用按平均10萬元計算,此項工程將至少帶來30億元投資和每年6億元的費用開支。對于政府管理者而言,任何的投入必須產生回報,否則就是財政的損失。因此降低電子政務運營成本是實施電子政務的重要目標之一,如果大量針對電子政務的投資,產生不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那就失去了建立電子政務的實際意義。對于電子政務的投入到底能給政府、企業和公眾帶來什么回報是政府決策者必須關心的問題。政府財政來源于納稅人對國家的貢獻,政府機構在實施電子政務時,應以效益為本,開源節流,充分利用現有線路和網絡資源,不要使電子政務成為增加政府預算開支的又一負擔。因此,必須對電子政務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進行最終的實施效益評估。
(三)電子政務評估有助于電子政務統籌規劃與統一標準
1993年底,為了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國政府正式啟動了“三金工程”,這是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征的系統工程,重點是建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目前我國電子政務已建設了基本架構為“三網一庫”體系。以往的信息建設不重關聯,自成體系,各自為政,信息資源分散,共享程度低,形成了一個又一個“信息孤島”,以致影響了電子政務的整體應用。同時,在目前缺乏統一規劃和統一技術標準的情況下,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有一哄而上,大而全,小而全,盲目重復建設的跡象。如果這種勢頭得不到及時制止,可能會給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要推動政府信息化和電子政務,關鍵要搞好整體規劃,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避免出現各地區、各部門、各層級自成體系、各自為戰的狀態。由于我國與發達國家政體、政府職能、城市功能及文化背景差異較大,其做法無法照搬。進行電子政務評估可以使政府和廣大公眾了解我國各級政府電子政務運作和發展狀況,找出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促使政府盡快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電子政務發展戰略與對策,從而趨利避害,建設好中國的電子政務。
(四)電子政務評估有利于政府信譽和形象的提高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實際上是一種信息活動,其特點是評估過程透明和信息公開,對電子政務的表現情況作出全面、科學的描述并公布于眾,無疑有助于廣大群眾了解、監督和參與電子政務的工作。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是政府向公眾展示工作效果的機會,展示成果能贏得公眾對政府的支持。同時,展示電子政務績效狀況,能推動公眾對新型的電子政務的監督。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還有利于提高公眾對電子政務的認識,擴大電子政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建立和鞏固對電子政務乃至整個政府系統的信任。為我國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電子政務發展計劃的決策者和實施者們提供參鑒比較的機會,優化和改進方案。
二、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對提高政府績效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國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上都不成熟,主要表現在:
(一)缺乏科學、正確的評估理念
不少政府部門對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沒有足夠重視,認識不清,沒有意識到進行績效評價的意義。有的地方電子政務評估只是源起于個別政府領導人的一時興起,并依賴于領導者的個人認識和品質,其實踐缺乏持久的生命力。有的地方認為電子政務評估就是對政府部門的內部審計,認為它是由項目實施單位或其上級主管單位主導的,以加強內部管理與控制為宗旨的內部評估。這種評估主要考察資金投入與實際產出,并不重視項目本身的使用效果與政務價值,所使用的指標與方法也比較簡單。這種評估通常是伴隨著項目驗收進行的,一旦驗收完畢,評估也就結束了。(二)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
電子政務所追求的經濟、效率、效益、服務質量、公民滿意程度等都應從公民的立場和角度來衡量。由于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相應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沒有權威和標準,沒有公認的評價方法和過程,導致部分項目實施績效評價無據可依,無章可循,難于操作。從國內的研究成果來看,對于電子政務評估理論的研究,并不成熟,往往局限于網站的技術性評估,而對電子政務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內部運作效率的評估研究卻很少見到。
(三)評估指標不統一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所涉及的內容是很廣泛的,既包括評估“電子”的指標,也包括評估“政務”的指標;還涉及政府績效評估的價值取向、理念和設計模式等。目前我國對電子政務的評估還缺少系統、科學和全面的方法,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差異非常大,根本分歧表現在究竟是評價其是否改進了政府管理還是改進了對公眾的服務。國內的評估關注的是電子政務工程做了哪些工作,而國外的評估則是電子政務為公眾提供了哪些更方便的服務。像布朗大學、愛森哲公司等也是基于政府網站的評估,但也存在著大量的關于電子政務影響的評估,因此,可以認為國內側重于電子政務產出的評估,而國外不僅注重電子政務產出的評估,也注重電子政務影響的評估。
三、對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對策建議
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目前還只能說處于初級階段,有很多理論、實踐問題需要分析研究,也有很多實際困難需要去面對和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科學合理評估體系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可以有不同的評估方法和采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但是必須具有統一的評估理念和準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急需制定出一個公開的、科學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通用框架和標準,包括指標體系、評估模型、評估方法、績效確定方法。在設計電子政務評估指標時,可采用定性和定量兩種指標,盡量做到在定性的基礎上用定量的方式來衡量電子政務的運作狀況。應充分考慮所用指標的可操作性,在采集過程中的可獲得性;評估模型主要包括評估對象及其范疇,有綜合評估模型和項目評估模型;指標體系是對評估模型的具體細化;評估方法包括一套最佳實踐的調查問卷、現場考察、專家評估法、綜合評估法等方式來獲取具體指標值的數據采集方法。
(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
電子政務的高投入理應帶來高產出,但是由于電子政務項目所具有的政治性、行政性、公共性等特征,并不能完全按照一個市場化項目的評估標準來衡量電子政務的投入與產出,而需要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綜合考慮電子政務的績效問題。電子政務的社會效益的可衡量性本來就弱,很難對其社會效益進行客觀、準確地測量,很可能成為有些政府部門掩蓋其低效益和粉飾其政績的借口。因此,政府在設定電子政務目標時就應該考慮目標的評測標準,把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結合起來,以提高目標的可測量性。對于不直觀的電子政務的社會效益,應該提出一些直接或間接的統計與調查辦法,通過某些正面、側面的方法測出效果,使電子政務走上既重視經濟效益又重視社會效益的正確軌道。
(三)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
目前我國電子政務評估以官方自身為主,缺乏專家的參與評估,也缺乏社會公眾對政府的評估。由于政府也是“理性人”,在自身組織績效評估中常常會從政府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使評估結果失去公正性與客觀性。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主體除了政府之外,還應該包括第三方機構和社會公眾。任何一個業已確定的評估主體都有自身特定的評估角度,有不可替代的比較優勢,同時,具有特定身份的評估主體亦有自身難以克服的評估局限[2]。選擇第三方機構作為績效評估主體的好處是其具有明顯的智力優勢,并能夠保證評估的公正性[3];選擇社會公眾作為績效評估主體的好處是社會公眾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可以按照社會公眾的主觀需求、愿望、價值觀,并根據社會公眾對電子政務效果的滿意度來進行評估,以充分衡量電子政務對公眾需求的滿足程度和公眾對電子政務的滿意度,體現電子政務“以民為本”、“便民”、“利民”的理念。
(四)加強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制度建設與人才培養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能否順利運行不能僅依賴于領導者的一時心血來潮或個人認識,必須通過一系列正式的政府文件和規章制度來確定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地位,為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提供制度基礎。
同時,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是一項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工作,需要相應的評估技術人員。由于電子政務評估績效工作是由評估人員具體操作的,評估風險、評估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估人員本身的素質、立場與責任心。因此,加強電子政務評估人員隊伍建設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評估人員應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原則,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完全按照評估的目的,遵循法定標準和操作規范,獨立地進行評估估算和判斷。其次,評估人員必須掌握必備的知識、專業技術和方法,特別要注重評估人員的后續教育,通過進行相應的專業培訓,努力提高評估人員素質水平。
四、結束語
電子政務在世界各國的失敗率相當高,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是保證電子政務質量,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仍然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問題。為此,我們在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中必須建立統一、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把電子政務建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并在評估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同時加強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制度建設與人才培養。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發展我國電子政務,使其步入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