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精神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11:25: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勞動精神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勞動精神教育

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摘要:通過分析職業精神的時代內涵,闡述了職業教育應重視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時代意義,并對高職護理專業職業精神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探究高職護理專業職業精神教育不盡人意的原因,分別從社會、學校、傳統教育理念、學生個體等方面進行了剖析,指出高職護理專業職業精神教育缺失的危害,提出了加強高職護理專業職業精神培養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護理學生;職業精神;培養

一、職業精神的時代內涵

職業精神指在長期的職業活動中人們所表現出來的特有的精神動力,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的行為表現。現代職業精神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范疇,是對職業道德內涵的升華。它不僅反映社會精神和職業要求,而且反映特定職業的具體性征和具體要求,即它不是在普遍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現代職業精神強調具體職業的特征,表現為從業人員對自身職業角色、職業道德的不斷認同,并用堅定的信念履行該職業義務。職業精神是指同一職業的從業人員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的且為大家共同認可的具有該職業自身特征的精神,主要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和職業作風,其核心是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與職業良心。職業精神的本質特點有多種理解和認知:它鮮明地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精神傳統和從業者特定的心理認同以及較為穩定的職業素養,它與人們的具體職業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自身職業特點的精神表象,它由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作風等基本要素組成,職業精神的實踐內涵體現在敬業、勤業、創業、立業四個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精神具有了新的時代特征和文化內涵,理論體系既具有共性化特征,又愈發彰顯各種專業文化的精神特質和職業訴求,職業精神在職業發展、職業成就與個人職業幸福感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精神特質和職業訴求在護理專業的職業精神教育中更加明顯。社會的發展對護理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護理教育不僅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護理技巧、技能,更需提升他們的職業文化修養和職業精神修養,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護理專業技術人才。下文將對高職護理職業精神的培養在護理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進行探析。

二、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精神教育的現狀

(一)高職護理院校普遍存在輕視職業精神教育的現象

查看全文

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路徑探討

摘要:培養醫學生職業精神既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事業核心構建模塊,也是幫助醫學生個人塑造積極正確的職業觀和人生觀,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的主要方式。醫學生作為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中流砥柱,職業精神的培養是確保醫學生發展成才的關鍵。本文基于現代教育理念下對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的困境進行梳理,探討行之有效的辦法,對推動高校醫學職業精神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教育理念;醫學生;職業精神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注重學生學習、做事、合作以及發展的能力,在現代教育理念下這種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理念將在很大程度上指導醫學生職業精神的構建。21世紀初,《新世紀的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由美國內科學基金、ACP基金和歐洲內科醫學聯盟共同發起和倡議,中國醫師協會也于2005年簽署該宣言。2011年本土化《中國醫師宣言》藍本發布,充分表明醫學職業精神雖然產生時間不長,但受到日益廣泛的認可。目前,醫學職業精神不僅涵蓋了醫學職業道德的精神內核,而且將其原有的哲學意蘊拓展到了一個新的維度。有學者認為,醫學職業精神是醫務工作者在醫學職業工作中應該具備的醫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統一。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要具備良好的醫學職業精神,就必須在學生時期接受良好的醫學職業精神教育,并不斷開展職業精神自我教育。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加強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現代教育理念與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關系

(一)注重探究式實踐教學理念

現代教育理念和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均注重探究式的實踐教學理念。現代教育理念中注重探究式的實踐教學理念,有利于從實踐層面指導醫學生職業精神的養成和貫徹。理念作為行動的先導,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醫學職業精神教育的成效。探究式的實踐教學理念有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覺實踐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已經將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納入醫學生培養體系,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存在重安排、輕落實、少反饋、缺實效的情境。究其根本,在現階段大多數高校對職業精神的認識仍然只停留在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層面,對于醫學職業精神的認知不足、重視度不夠,在課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仍然可以看出濃濃的“專業優先”的思維導向。因此,現代教育理念與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的融合在培養醫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的各種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從而精準對接醫學在職業化過程中面臨的優質化發展以及多元化發展需求。

查看全文

技校語文教學中的職業精神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編寫組提出了“構建以職業精神為核心的人文體系”的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充分考慮了職業學校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從培養對象的角度出發,從學生轉崗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出發,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職業精神教育。

一、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突出職業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一)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現狀和學生特點分析

現階段我國的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目前,就業形勢嚴峻,一些用人單位盲目追求高學歷,高校連年擴招,導致一些地方出現“普高熱”,而職業學校則出現生源質量下降,招生數量滑坡的現象;另外獨生子女家長有強烈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抱著“上職業學校學不到東西”的偏見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鄙薄職業教育思想,如此種種不良因素嚴重地阻礙了我國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

技工類學校的學生大多是“精英”教學的失敗者,基礎較差,厭學情緒較為嚴重,課堂上他們不想“吃”也“吃”不進,對語文課程缺乏興趣。職業教育一線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重視課堂教學中的過程管理,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從學生就業能力的需求分析

查看全文

高校人文科學教育思考3篇

一、高校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教育介紹

“所謂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3從這一介紹可以看出,人文教育在教育價值上強調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個人發展需要為中心,其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健全人格、促進人類精神的完善;所追求的目標以實現提升人性與提高人力為統一,培養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產技能的勞動者,既具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高尚的審美情趣,又能創造和懂得生活的人。高校語文學科在人文教育具有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主要是由高校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決定的、由高校語文學科審美功能與德育功能所決定的。通過高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功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透過書本的語言文字,既可以做到通古融今,又能夠放眼世界,涵養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靈魂、啟迪人的審美。人文教育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內涵,高校語文教育中正是包含了對學生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高校語文學科從這個層面來講,在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培養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他學科無可比擬。

二、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特點和功能分析

第一,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特點。首先,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具有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特點。人文教育只有建立在漸進性和持續性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實現人文積累、人文養育;也只有不斷的進行連續性、循序漸漸的人文教育的心靈滲透,才能將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功能更好的予以經驗解釋和經驗喚醒,達到對受教育者一種持久性的影響。如果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知識單純的為了教學而教學,不注重人文教育的持續性“灌輸”,或者按照學校課程安排僅僅在某個學期、某個時間段進行教育,那么高校語文課程自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則難以發揮其應用作用。其次,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具有強烈的創造性。高校語文通常是以語言的形式通過不同類型文章體現出來,所蘊含的人文教育意義更具有抽象性、隱喻性和耐人尋味性,尤其是對一些個別事物、具體事物、蘊含道理等深層面的邏輯,需要通過發揮受教育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抽象升華才能更好的予以體會,悟出從中的道理;高校語文人文教育重在激發想象和創造力,讓受教育者去找“感覺,不單純停留在記住一些概念和知識的層面上,具有強烈的創造性。

第二,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功能。1.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具有強烈的德育功能。高校教材所選文章都代表著作者的靈感、智慧、激情與思想,或揭示深刻人生哲理,或閃耀真理的光芒,或滲透著美好的人性,對受教育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旦高校語文作品深入到受教育者心靈深處,便會成為推動高校學生道德進步提升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構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道德情操,促使高校學生與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并積極思考、探究,從中獲得某種精神啟迪,樹立起高尚的人格。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也正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借鑒語文人文教育的最根本出發點,是高校語文人文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工作相結合的契合點。2.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具有濃厚的審美功能。在高校語文課程中,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的寶貴精神財富、濃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強烈的民族情感。高校語文人文教育濃厚的審美功能主要是通過作品進行人文教育中滲透感覺美、情感美體現出來的。當受教育者在享受與欣賞人文教育的同時,能夠得到心靈上的提升與凈化,得到一種精神層面的審美滿足。3.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培養創新思維功能。高校語文在進行人文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通過一些文學作品深刻領會到內在的感性與理性的交織、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碰撞;對于作品中所蘊含的本質規律,所蘊含的深層次道理,需要受教育者充分發揮自身創造性思維去發現、探索。高校語文通過作品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也正是高校學生不斷積極發揮創造性、將作品所蘊含的道理內化為自身情感、提升自身人文人文素養的過程。

三、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借鑒下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途徑

查看全文

中職車工課教學德育路徑探索

摘要:挖掘專業技能課德育因素,根據專業特點和崗位工作要求,將德育教育有機滲透到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去,是新時代職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把握中職車工課程特點,結合課堂教學、車間實訓和技能考核實際,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機制,引導學生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尚,筆者對中職車工教學中德育滲透問題進行了詳細研究,提出了車工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新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中職;車工教學;德育路徑

新時代對職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新要求。《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組織做好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通知》[1](職成司函〔2019〕61號)明確要求,專業技能課要結合課程特點,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機滲透德育內容,結合專業特點和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筆者長期從事中職機械加工制造類相關專業車工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專業特點,并依托教學實際,在教學相長中嘗試探索德育與車工教學有機融合的德育新路徑。

1把握專業特點,樹立立德樹人育人意識

根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要求,普通車工車削技術是機械加工技術、數控技術應用、模具制造技術等機械加工制造類專業的必修課。以《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教學標準(試行)》[2]為例,其培養目標要求:“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面向各類機械制造企業,培養在機械加工生產,服務一線工作及從事機械加工設備操作與營銷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職業學校教師既是知識傳授的傳授者,又是技能訓練的教練員,還是職業品質的塑造者。教師充分研讀專業教學標準,掌握技能操作的要領,錘煉職業的品質,是尊重職業教育規律體現,也是實施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不同專業有不同專業的特點,不同課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規格要求上,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創新精神和服務意識,具有人際交往與團隊協作能力,具有安全生產、節能環保和遵紀守規意識,具有企業主人翁意識等職業素養;在專業技能方面,要求學生熟悉普通車床的基本操作方法,能讀識零件加工工藝文件,會編制車削加工工藝規程,會選用刃磨刀具,會選用合適的夾具和切削用量,會操作車床對典型零件進行加工,并學會使用量具對工件進行檢測。教師需要根據專業的特點,結合課程的要求,提升自身在課程教學中的立德樹人育人意識,為德育在技能課中的滲透給養思想的保障。

2依托教學實際,提煉課程育人德育元素

查看全文

“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先進事跡材料

“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先進事跡材料

弘揚延安精神促進辦學育人

——楚雄農校“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先進事跡材料

延安精神是我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工作作風;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民族精神和共產黨人高尚品質與優良作風的體現。半個世紀以來,它教育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英勇奮斗。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實的思想基礎。我校歷來把對學生的延安精神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培育四有新人的一項有效途徑,利用自身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延安精神。

一、積極提高認識,加強工作領導。

自2000年5月我校成立州延安精神研究會楚雄農校分會之后,我校一直注重抓好對學生的延安精神教育。通常都由學校黨總支書記擔任分會會長,學校政教處負責人擔任秘書長。每年的學校都會將延安精神教育作為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項目進行專題研究和部署;有《中華精魂》(高中讀本)作教材,學校黨總支書記帶頭宣講,積極組織活動,落實經費,并于每年底進行總結反思。

查看全文

淺談中職護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摘要:在當今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社會大背景下,課程思政是一條實現中職護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徑。以課程思政理念為指導,結合護生認知規律和專業特點,從文化環境、課堂教學、崗位實習等方面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護理教育教學,以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職業素養更高、服務意識更強的護理人才。

關鍵詞:中職護生;工匠精神;課程思政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對于如何建設,報告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中職護理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優秀護理人才的任務。具有敬業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便是高素質優秀護理人才職業能力的體現[1]。

1問題提出

當前,我國中職護理教育發展迅速,但存在一個現實問題———重專業輕基礎、重實用輕人文。偏重專業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忽略綜合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陶冶[2],部分中職護生缺乏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缺失,思想上不求進取,學習上不努力,追求物質享樂,道德觀念極為淡漠[3],無法滿足社會對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職業素養培養方式陳舊是重要因素。傳統護理職業教育中,思想政治、人文課程教師單兵作戰,護理專業教師“只教書不育德”。在護理操作技能訓練中,一般先由教師演示一遍,學生分小組在模型上練習,教學方法單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職業認同感低,沒有形成嚴謹認真、追求卓越的態度,工匠精神教育難以開展,影響了護理職業素養培養[4]。因此,優化護理職業教育模式,加強對中職護生工匠精神培育,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護理人才迫在眉睫。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近年來,高校推行課程思政,便是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實踐探索。中職護理教育可以借鑒高校的做法,以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著力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體系,利用課程思政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護理專業教學,以提升護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相關概念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素養研究

摘要:新時代職業教育被賦予了立德樹人,技能培養,綜合素質提升的時代使命和歷史重任。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視域開展理論研究,從職業素養教育面臨的問題出發,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在理論溯源基礎上進行可行性分析,從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培養的角度探究其操作性。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職業教育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素養教育;職業價值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職業教育面臨著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挑戰和機遇。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因此,職業教育要更加注重具有良好職業精神品質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人才的培養。職業素養教育是除了職業技能培養外還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意識、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這部分是作為公民的職業人角色對思想道德素養中在職業范疇的部分要求,所以其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更顯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職業素養教育不僅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還能增強職業教育的時代擔當,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素養教育的必然性

目前職業教育領域面臨的諸多困境之一就是學生價值觀多元化,甚至價值觀功利化、虛無化或極端個人主義等價值觀危機。價值觀功利化指強調擁有物質財富就是人生的意義,不愿去探求人生的深刻意義。虛無化反映了在職場壓力和社會整體的焦慮氛圍面前的無奈和消極態度,反對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否認個人的歷史和社會責任感。極端個人主義是把個人的私利擺在第一位,不管他人的、社會的利益,甚至為了實現個人私利,可以不擇手段,無視最起碼的道德準則。這樣的價值觀問題結果導致學生在學習選擇上重實用知識與技能、輕基礎理論。職業選擇上重經濟收入與自我、輕社會需求。面對工作既不認同職場文化,又陷入盲從狀態;既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心態,又有對優良品質諷刺挖苦、圍觀打趣的閑情。部分學生懶得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目標,更不愿積極做出職業生涯規劃,不相信崇高的職業精神,更是對優良的職業道德嗤之以鼻。具體到個人職業發展來說,價值觀的虛無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對自我價值的關注,缺乏對他人的關心,缺乏對行業的認知和對國家社會的了解。這樣致使學生無法做出價值判斷,對自身思想和行為進行深刻反省深刻,從而喪失了職業發展動力。在科學技術高歌猛進的社會形態中,不僅部分學生奉行功利主義、推崇拜金主義,追求享樂主義。迫于招生的無奈,部分學校也出現辦學功利化現象,不顧師資力量和辦學能力盲目開始所謂熱門專業或者無原則擴招,教學過程中片面關注職業證書的獲取、專升本升學率或是就業率。教育價值觀的虛無導致職業素質教育日常工作中很多問題無法從價值觀的理論高度有效地引導學生,將高職院校異化成為職業技能訓練的機械化場所。所以,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素養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也強調,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就從根本上回答了辦什么樣的大學、培養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培養人的問題。“職業教育擔任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育教學全過程。職業素養教育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堅定走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素養教育的可行性

查看全文

教育局強化德育建設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教育優質均衡和諧發展總目標,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重點,以推進德育品牌群建設為抓手,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強化德育隊伍建設,加強德育研究,創新德育工作思路,不斷提高我區德育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長效性。

二、主要工作和舉措

(一)分級培訓,專業發展,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使全區中小學德育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并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就必須強化德育理論知識學習,高度重視德育隊伍建設。始終將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質作為保障德育在素質教育中地位與作用的核心工程。進一步增強全員育人意識,完善德育骨干分級培訓體系,探索德育工作者專業化發展途徑。

1、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心理素質培養,把師德、人文素養和心理素質教育納入新教師職前培訓和職后培訓體系,提高全體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水平。

查看全文

教育局強化德育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教育優質均衡和諧發展總目標,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重點,以推進德育品牌群建設為抓手,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強化德育隊伍建設,加強德育研究,創新德育工作思路,不斷提高我區德育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長效性。

二、主要工作和舉措

(一)分級培訓,專業發展,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使全區中小學德育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并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就必須強化德育理論知識學習,高度重視德育隊伍建設。始終將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質作為保障德育在素質教育中地位與作用的核心工程。進一步增強全員育人意識,完善德育骨干分級培訓體系,探索德育工作者專業化發展途徑。

1、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心理素質培養,把師德、人文素養和心理素質教育納入新教師職前培訓和職后培訓體系,提高全體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