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科學教育思考3篇

時間:2022-04-04 05:10:54

導語:高校人文科學教育思考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人文科學教育思考3篇

一、高校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教育介紹

“所謂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3從這一介紹可以看出,人文教育在教育價值上強調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個人發展需要為中心,其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健全人格、促進人類精神的完善;所追求的目標以實現提升人性與提高人力為統一,培養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產技能的勞動者,既具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高尚的審美情趣,又能創造和懂得生活的人。高校語文學科在人文教育具有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主要是由高校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決定的、由高校語文學科審美功能與德育功能所決定的。通過高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功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透過書本的語言文字,既可以做到通古融今,又能夠放眼世界,涵養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靈魂、啟迪人的審美。人文教育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內涵,高校語文教育中正是包含了對學生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高校語文學科從這個層面來講,在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培養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他學科無可比擬。

二、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特點和功能分析

第一,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特點。首先,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具有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特點。人文教育只有建立在漸進性和持續性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實現人文積累、人文養育;也只有不斷的進行連續性、循序漸漸的人文教育的心靈滲透,才能將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功能更好的予以經驗解釋和經驗喚醒,達到對受教育者一種持久性的影響。如果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知識單純的為了教學而教學,不注重人文教育的持續性“灌輸”,或者按照學校課程安排僅僅在某個學期、某個時間段進行教育,那么高校語文課程自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則難以發揮其應用作用。其次,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具有強烈的創造性。高校語文通常是以語言的形式通過不同類型文章體現出來,所蘊含的人文教育意義更具有抽象性、隱喻性和耐人尋味性,尤其是對一些個別事物、具體事物、蘊含道理等深層面的邏輯,需要通過發揮受教育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抽象升華才能更好的予以體會,悟出從中的道理;高校語文人文教育重在激發想象和創造力,讓受教育者去找“感覺,不單純停留在記住一些概念和知識的層面上,具有強烈的創造性。

第二,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功能。1.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具有強烈的德育功能。高校教材所選文章都代表著作者的靈感、智慧、激情與思想,或揭示深刻人生哲理,或閃耀真理的光芒,或滲透著美好的人性,對受教育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旦高校語文作品深入到受教育者心靈深處,便會成為推動高校學生道德進步提升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構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道德情操,促使高校學生與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并積極思考、探究,從中獲得某種精神啟迪,樹立起高尚的人格。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也正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借鑒語文人文教育的最根本出發點,是高校語文人文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工作相結合的契合點。2.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具有濃厚的審美功能。在高校語文課程中,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的寶貴精神財富、濃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強烈的民族情感。高校語文人文教育濃厚的審美功能主要是通過作品進行人文教育中滲透感覺美、情感美體現出來的。當受教育者在享受與欣賞人文教育的同時,能夠得到心靈上的提升與凈化,得到一種精神層面的審美滿足。3.高校語文人文教育的培養創新思維功能。高校語文在進行人文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通過一些文學作品深刻領會到內在的感性與理性的交織、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碰撞;對于作品中所蘊含的本質規律,所蘊含的深層次道理,需要受教育者充分發揮自身創造性思維去發現、探索。高校語文通過作品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也正是高校學生不斷積極發揮創造性、將作品所蘊含的道理內化為自身情感、提升自身人文人文素養的過程。

三、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借鑒下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途徑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要借鑒高校語文人文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借鑒高校語文人文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為重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語文人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主要涵蓋了涵養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靈魂、啟迪人的審美等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為重點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以提升人文精神為重點開展人文教育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通過人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能夠不斷規范高校學生自身日常行為規范,不斷培養高校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讓大學生時刻以提高時代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為自身約束力;人文精神能夠通過文化熏陶提升大學生的文化修養,不斷激發學生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時刻以良好的人文素養與人文知識有效結合,讓大學生時刻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己任、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投身到學習文化知識中。

(二)借鑒高校語文人文教育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時刻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充實人文教育的內涵。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最根本的目標在于通過提升大學生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更好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積極借鑒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正確、客觀認識和看待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在特殊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及規律,深刻體會到高校大學生在人文關懷方面尤為渴求得到周圍人群的尊重與認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時刻堅持以學生為根本,不斷充實人文教育的內涵,主動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從不同學生群體現有的心理需求和個體差異開展具有層次性的人文教育和人文關懷。

(三)借鑒高校語文人文教育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不斷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高校語文人文教育過程中,包含了對學生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等豐富內容,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鑒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必須要不斷夯實基礎,讓高校語文人文教育所包含的豐富內容能夠深刻體現。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需要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及實踐工作的教師隊伍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為鮮活的人文教育源泉;需要高度重視高校學生思想動態、心理動態,建立科學規范的心理及思想動態干預機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輕松、積極的心理氛圍和思想環境;不斷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形式和活動途徑,拓寬人文教育的渠道。

(四)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要借鑒高校語文人文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不斷塑造大學生的崇高理想人格。高校語文人文精神教育注重引導學生學習人文藝術學科、不斷汲取人類優秀的文化精髓、濡染與涵化人文精神;獲得人文知識的基礎上更能夠認識人的本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借鑒人文精神教育來塑造大學生的崇高理想人格,要按照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功能重點塑造學生的理想人格。借鑒高校語文人文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要以傳授人文知識為主,引導學生用人文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正確認識和處理人己關系、社會關系、物我關系,培育學生對自然、人類社會普遍的關懷之情,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四、結語

人文教育包涵著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人生實踐體驗。高校語文在培養當代大學生認知能力、溝通能力、寫作能力、思維素養以及人文精神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自身獨特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獨特的人文教育功能,使高校語文在實施人文教育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根本保證;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如此重要的社會地位,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要積極借鑒高校語文人文教育優勢,在實踐中借鑒人文精神教育、時刻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充實人文教育的內涵,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作者:張春梅工作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