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評價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6 00:32: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評價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創新效益評價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理論模型與數據來源;實證研究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數據包絡分析法、Tobit回歸分析模型、我國區域創新效率的基本評價、我國科技創新效率的區域差異分析、我國區域科技創新效率的改進、地區科技活動投入經費和地區科技活動人員數量是從投入的角度考察其對區域創新活動的影響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區域創新效率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DEA模型
論文摘要:以DEA模型為理論工具對我國31個省(直轄市)的區域科技創新效率進行總體評價,并利用Tobit模型對區域創新無效率的影響因素予以識別,最后對研究結論的相關政策含義予以闡釋。
在全球化的競爭新時代,區域正以多種復雜的方式進行著全球的資源、市場、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的爭奪和較量,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化特征,區域層面的競爭力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現。隨著區域競爭的不斷升級,目前區域競爭模式已經從資源、資本要素導向型轉變為科技創新導向型。無論是區域內產業所形成的核心競爭力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是長期創新累積的結果。區域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影響一個地區核心競爭力乃至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重要驅動力。因此,區域創新績效評價顯得非常重要。
區域創新效率是區域科技創新活動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對比關系,反映了區域創新系統對資源的配置能力與使用效率,是形成區域創新能力的關鍵要素。對于效率研究而言,Coelli(1996)指出兩種方法最具代表性,一種是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另外一種就是隨機邊界法(StochasticFrontierAnalysis;SFA)。與SFA相比,DEA方法無需指定生產函數形態,更加適用于評價具有多投入、多產出的決策單位的生產效率。區域創新活動錯綜復雜,具有典型的多投入一多產出生產關系特性,因此本文將選擇DEA方法對我國區域創新效率予以定量評價。
1理論模型與數據來源
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論文
科技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SMART準則及分類評價原則
SMART是被世界銀行及許多國家政府部門和組織作為在評價工作中所普遍遵循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準則。SMART是特定的(Specific)、可測量的(Measurable)、可得到的(Attainable)、相關的(Rel-evant)、可跟蹤的(Trackable)5個單詞詞首字母組成的縮寫。SMART對一般評價指標設計的基本要求給予了描述,結合已開展的績效評價的原則,本項研究將SMART準則具體應用于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績效評價原則中。評價應以解決經濟社會以及科學自身發展中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為導向,突出自治區總體目標與科技發展目標的有機結合,以科學前沿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對自治區重大需求的潛在貢獻以及優秀人才、創新團隊培養為評價重點。績效評價應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技術推動為導向,以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及其體系的創新與集成水平、自主知識產權的獲取、技術標準的研制、潛在的經濟社會效益為評價重點。績效評價應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技術升級實現產業化規模效應為導向,以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導形成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為評價重點,要注重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促進。績效評價應以研究解決自治區公益事業發展的共性科學技術問題、增強科學技術為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提供支撐的服務的能力,為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技術保障為導向,以技術支撐及服務體系的先進有效性、潛在的經濟社會效益為評價重點。績效評價應注重以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提供科技條件支撐和公共服務為導向,以科技基礎條件和資源的準確性、完整性、共享性、技術的先進有效性、平臺運行與維護的高效性、提供服務的開放度、集成度與滿意度為評價重點。一般針對跨年度項目,重點考察項目合同或任務書所確立的目標實現情況和潛在應用價值;項目運行中期評估報告將對項目的下一階段運行提出指導性意見,對可能出現的停止撥款、追加撥款、調整項目目標等情況提出建議。后期績效評價應在對項目跟蹤考察的基礎上,從創新水平、關鍵技術的突破與掌握、經濟與社會效益等方面做出評價。后期績效評價項目報告結論將對項目承擔單位的運行績效評價、項目的延伸研究及項目組成員的其他申報課題、申報獎勵產生決定性影響。采用層次分析法可以滿足科技計劃項目難于完全量化分析的復雜系統問題的求解。把科技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所包含的復雜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要素,按照各要素間的相互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將要素按不同層次聚類組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并最終把模型分析歸結為最低層(指標層)相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權值的確定或相對優劣次序的排序問題。表1為科技計劃項目中期運行評估層次分析模型,分為3層。表2~表4為科技項目支出后期績效評價層次分析模型,共分3類,分別為創新性項目、產業化項目和平臺建設類項目,每一類模型均分為4層,與中期模型不同的是,后期模型對指標層進一步做了細化。以創新性研究類項目為例做以下說明:①目標層:本套模型的總目標,對科技項目支出可以以指標度量的計劃完成程度以及所產生的對經濟社會發展有推動作用的預期成果的總和;②準則層:科技項目支出績效主要從項目執行結果的效率及產生的持續影響來評價,這種方法可使不同類型的項目站在同一基點上實現可比,通過個性指標的微調達到無類型因素影響的評價結果;③指標層:將準則層分解出12項指標(C1-C12),相對于該層指標諸因素,繼續細化出40項具體評價指標(D1-D40)。
計算方法的特征及應用結果說明
“十五”以來,自治區科技計劃體系進行了調整,按照“5226框架”分別對重大科技發展問題和關鍵技術領域的重點項目、主攻方向進行了決策研究,著力體現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增長點的引領作用,各類計劃逐步形成創新類、產業化類和能力建設類3種類型。按照這種三元配置結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充分考慮各類計劃的共性指標的前提下,注意突出3類項目的個性指標,體現在四級指標即C級指標的區別上。觀察表2和表3,項目的經濟效益(C5)、項目的社會效益(C6)、項目的可持續影響(C7)的四級指標表述是不同的,我們將其定義為個性指標。如C6“項目的社會效益”,創新性項目重點考察技術受益范圍、生產工藝提高、人才培養情況等指標,而產業化項目考察的則是保障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帶動區域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等指標。實用而簡捷,將指標間的重要程度及相互關聯影響在專家評判基礎上量化處理進入模型,給出層次總排序和各項指標的評價標準,待評項目的績效考評報告中相應欄目由專家組給出具體數值。最終分值由計算機運算得出。本方法的最大特點是把專家的主觀判斷以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并可提出專家組對某類問題的主觀判斷是否存在矛盾。數學模型為N=ΣWiPi。其取值范圍介于100~684之間,如需轉化成百分制計分法,只需乘以系數0.1462即可。本方法特別適于對若干待評項目進行相對比較。第一步,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第二步,采用德爾菲法對評價指標權重進行修正或調整,進而給出每項評價指標分值的具體取值范圍,建立數學模型N=ΣPi。本方法的優點是評分標準直觀易懂,適于專家現場打分,且與財政部給出的參考格式相銜接。
至此,本文系統地設計了內蒙古財政科技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計算模型,期望它能有助于向社會各界提供科技計劃項目運作信息,有助于各類機構或組織增強計劃實施的績效理念,有助于優化配置科技資金,有助于適時調整科技計劃的支持領域;期待它在未來的應用中逐步得到補充和完善。
本文作者:高寶森工作單位:內蒙古科技信息研究所
科技期刊內在質量特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只有不斷改革與創新,持續穩定地提高科技期刊的質量,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由于期刊既是精神產品又是物質產品這一特性,所以期刊的質量分為內在質量和外在質量,科技期刊也不例外。內在質量主要指期刊的實質性內容,期刊的文字以及所提供的信息。衡量期刊內在質量主要是看所要研究的科技期刊的內容是否豐富,該期刊的信息量的大小,文章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可信度,發表文章的速度,特別是對屬于本專業的重大事件的首次報道率的高低。外在質量主要是指期刊的四封設計、版面設計、印刷質量、照片與插圖等期刊包括的所有物質屬性。在期刊的質量中內在質量是核心,外在質量要服務于內在質量,二者的完美統一[1],即秀外慧中是期刊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一、科技期刊的內在質量特性
1.相對不穩定性期刊是由許多作者的不同作品匯編而成的。由于種種不確定的原因,期刊每一期的質量是不相同的[2]。在某一期中,可能由于稿件的來源很好,或者由于所探討的問題的時效性很高,或者編輯人員對文章審稿比較嚴格等許多因素使這一期刊物的文章水平均較高。每一期的期刊質量是有所波動的,因此,我們對科技期刊質量高低的判斷是運用期刊的一些評價指標經過較長時間的綜合考察來確定的。
2.衡量的多角度性期刊是一種具有精神與物質雙重性質的產品,所以對一個期刊的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首先,要從期刊的內容入手,對于科技期刊要看其內容是否準確真實,作者對某一觀點的論述是否全面,是否具有前沿性,是否有創新點,是否運用交叉學科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該期刊中是否有很大的信息含量。其次,要從讀者的角度看,讀者能從閱讀的期刊中獲得多大的效益,期刊中的信息能否給讀者帶來幫助,期刊能否在他所研究的領域推動理論的繼續發展,能否將理論轉化成經濟效益或社會生產力。第三,還要衡量該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衡量期刊的國際地位等。由于期刊本身的特點,期刊的質量不能簡單的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來衡量,而應該從多個角度不同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長期的動態的衡量。
3.期刊內在質量的功能性期刊的功能性是指期刊發揮的作用和效能,滿足顧客需要的程度。期刊的所有功能都由期刊的內容來體現,期刊有傳播知識傳遞信息的功能,有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的功能,還具有導向功能,可以對某一學科的理論知識進行前沿研究。期刊為學者、科學工作者和理論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一些高質量的期刊還有推動社會進步的功能,其刊載的前沿理論可以運用到實際生產、管理、醫療等社會的方方面面,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4.經濟性期刊內在質量的經濟性是指讀者讀到不同質量的期刊所需支付的費用是不同的。期刊同其他的商品一樣,都包含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高質量的期刊要比低質量的期刊投入更多的時間、人力、資金。不僅如此,對于好的科技期刊來說,一項前沿科技理論的研究不是短期的加工和制造就可以生產出來的,而是眾多學者在不斷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其中所包含的內在價值和潛在價值都是極大的。期刊內在質量上的差別顯示在出售價格上,那些信息量大、時效性和可用性強、具有權威性的科技期刊的價格就會高于普通的科技期刊。
石油天然氣學科核心期刊發展現狀
科技期刊評價體系已成為衡量期刊出版質量的重要手段,并得到社會廣泛認同,本文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0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為參考,對其所收錄的38種石油天然氣學科期刊及期刊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將各指標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作為指標單元數,加權后得到各指標單元對期刊總分的貢獻排名;引入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對各指標進行橫向比較。結果表明:他引率貢獻最大,其次為影響因子和平均引文數,因此,在不考慮各指標單元提升難度的情況下,提升他引率、影響因子和平均引文數能提升較大的總分。他引率變異系數最小,其次為基金論文比和平均引文數,不考慮指標權重的情況下,他引率對總分的提升效果最佳。目前,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單位普遍以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為參考,對職稱、科研項目等開展評定、評審等相關工作。科技期刊評價體系已成為衡量期刊出版質量的重要手段,各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0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對其所收錄的38種石油天然氣學科期刊及期刊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分析評價體系構成以及各指標的提升難易程度,以期指導期刊出版單位利用有限資源快速提升指標分數,為進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提供參考。
一、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簡介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評價由中信所主辦,其分析數據由萬方數據提供,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每年更新一次,此外,每年評選百杰科技期刊,每3年評選科技精品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共收錄18種科技核心期刊,在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時,大致遵循三條基本原則:1.中國科技期刊的評價要與國際期刊評價在方法和理論上保持一致,為中國科技期刊走上國際舞臺奠定基礎。2.要結合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具體實際,確定反映我國科技期刊學術水平和發展狀況的指標。3.要突出可操作性,統計數據要易于采集和方便計算。(一)指標得分及總分計算方法。1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國內首先提出了中國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幾個主要學術指標,通過隸屬度轉換、加權評分,最終得出每一種期刊的綜合指標排序值。式中:S為期刊綜合評價總分;μi為評價指標i所對應的權重,i=1,2,…,n;ki為評價指標i的值歸一化結果;x為評價指標i的值;xmin為本學科內評價指標i的最小值;xmax為本學科內評價指標i的最大值。(二)評價體系及其指標。由于學科的差異,指標數字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評價以學科劃分單元,單元內綜合評價,各期刊總分的計算是分學科進行的。不同年度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評價體系中考核的指標及權重也有所不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評價體系在列次的指標調整過程中,一直采用的指標有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和他引率,并且以上指標所占權重占絕對主導(5年0%;8年0%;年0%;6年80%)。從指標及其權重的變動,可以隱約看到評價機構對國內科技期刊的發展建議。近年來,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對相關指標及其權重進行了調整,調整后的評價體系共包含6個指標: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他引總引比、基金論文比、開放因子和平均引文數,并對各指標賦予不用的權重。相較于以往的評價體系版本,最新版最大的變化就是削弱了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的比重(但仍然是主導指標);增加了開放因子評價指標。(三)評價指標特點。從微觀角度出發,某一刊物各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隨著平均引文數的提升,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也相應提升;隨著他引率的提升,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相應下降,開放因子相應提升;總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正相關;基金論文比與其他指標無關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所制定的評價體系帶有強烈的指導,其總體目標為:通過平均引文數,提升國內科技期刊整體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通過基金論文比,提升國內科技論文的整體學術水平。通過構建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他引率、基金論文比、開放因子和平均引文數6大指標的評價體系:①鼓勵期刊增加平均引文數,提升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②鼓勵期刊增加基金論文數量,提升論文整體學術水平;③為了避免因自引過高而影響國內期刊聲譽,鼓勵通過他引的方式提升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④通過開放因子,遏制期刊小范圍內的暗箱互引。
二、石油天然氣學科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發展現狀
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0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對石油天然氣學科期刊及期刊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計量指標均較往年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石油天然氣學科主要計量指標較往年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影響因子明顯高于國內整體水平,但他引率與篇均引文數均低于國內整體水平。(一)期刊總分。對38種期刊總分進行統計,其中種期刊總分高于平均值,占34.2%,中間段期刊較多,兩端期刊較少,幾種優秀期刊優勢比較明顯,說明優秀期刊總體發展比較均衡,各項指標均位于學科前列。與往年相比,學科綜合評價總分平均值變化不大,12種期刊總分大于40,占31.6%。(二)期刊總被引頻次。對38種期刊總被引頻次進行統計,種期刊總被引高于平均值,占34.2%,中間段期刊較多,兩端期刊較少,3種期刊優勢明顯。總被引頻次最大值為最小值的.08倍,差距較往年被進一步拉大,因此,導致學科內絕大多數的期刊在該指標上表現不良。種期刊總被引大于10,但在計算得分時,《新疆石油地質》(第名,總被引12,比學科內73.7%的期刊優異)得分卻只是《石油學報》(第一名,總被引08)的32.3%。(三)期刊影響因子。對38種期刊影響因子進行統計,12種期刊影響因子高于平均值,占31.6%,6種期刊優勢明顯,多數期刊在平均值附近,幾種優秀期刊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因子的優勢。影響因子最大值為最小值的43.2倍,差距較往年被進一步拉大,《石油勘探與開發》近年來影響因子在不斷提升,但絕大多數期刊的影響因子卻停滯不前。由于《石油勘探與開發》影響因子全國排名第一,導致部分期刊在指標數值實現較大提升的情況下,得分卻較往年下降。種期刊影響因子大于1,《石油鉆探技術》(第名,影響因子1.2,比學科內76.3%的期刊優異)得分卻只是《石油勘探與開發》(第一名,影響因子)的26.8%,同時,第二名得分僅為第一名的65.4%。(四)期刊他引率。對38種期刊他引率進行統計,1種期刊他引率高于平均值,占%,他引率分布區間較小[0.4,0.5],主要是受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選刊原則中一票否決的影響。綜合評價總分靠前的幾種期刊他引率均較高,有可能是他們已感知到他引率對總分的影響,在辦刊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減少自引,他引率最大值為最小值的1.06倍,比值在進一步縮小。11種期刊他引率大于0.85,絕大多數期刊的他引率得分基本與指標數值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斷塊油氣田》因他引率低于40%而被一票否決,以上兩刊物的其他指標均在學科內排名靠前。該項指標得分中,指標數值高于平均值即可得11.74分。(五)期刊基金論文比。對38種期刊基金論文比進行統計,23種期刊基金論文比高于平均值,占.5%,各期刊基金論文比自上而下基本呈直線排列。基金論文比最大值為最小值的.1倍,比值在進一步縮小,且最大值有下降的趨勢,主要是受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于基金論文審核越來越嚴格有關。12種期刊基金論文比大于0.8,越來越多的期刊已注意到基金論文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適當地增加了基金論文的數量。該項指標得分中,指標數值高于平均值即可得6.分。(六)期刊篇均引文數。對38種期刊篇均引文數進行統計,17種期刊平均引文數高于平均值,占44.7%,總分排名靠前的期刊平均引文數也排名靠前,近年的數據顯示,優秀刊物在不斷加大篇均引文的工作力度,但有少數期刊并沒有重視該項指標。篇均引文數最大值為最小值的15.68倍,第一名數值在不斷上升,而最后一名卻在不斷下降,導致比值在不斷拉大,同時,也存在與影響因子相類似的問題,即學科內整體發展不均衡。種期刊平均引文數大于17。(七)期刊開放因子。對38種期刊開放因子進行統計,15種期刊開放因子高于平均值,占3.5%,學報、勘探類、化工類期刊排名靠前。開放因子最大值為最小值的25倍。分析認為:指標大小與同專業方向期刊數量多有關;最高分可提升空間不大,而最低分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在1分,因此該指標歸一化時,分母將維持在24的水平。15種期刊開放因子大于。統計石油天然氣學科核心期刊各指標的平均值及得分情況,考查學科主要指標平均值的得分情況:他引率得分最高,其次為總被引頻次、基金論文比、影響因子、開放因子,篇均引文數得分最低。假設各指標從某一水平提升至平均水平的難度系數相同,施加權重后的得分情況即為相關指標的貢獻水平。但是,實際工作中,各指標從某一水平提升至平均水平的難度系數不可能是一致的。
三、指標分析
政策導向對科技期刊的影響
2016年,主席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1]這使得我們將目光聚焦到科技論文的外流現象上來,更有學者很早就開始研究科技論文外流現象的原因。如,劉麗英等認為我國110個學科論文外流造成的文獻經濟總損失量為7.33億元,其中農業工程領域論文外流導致文獻經濟損失總計為667萬元[2]。董建軍對我國學術論文的流失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優質稿源流失問題的根源,并提出了對策[3]。王澤蘅研究發現中國論文外流數量比日本多、兩國間數量差異逐年增大[4]。劉彩娥研究分析了我國科研論文外流的數量、質量和學科分布,并提出了防止科研成果外流的措施[5]。本文簡要分析科技論文的外流現象的原因,并分析政策導向對科技期刊發展的影響。
一、科技論文外流現象及損失
截至2019年底,我國科技期刊總量為4958種,僅次于美國和英國。但是,中國SCI收錄期刊僅占全球SCI論文總數的1.72%。2010—2019年間,中國作者發表了SCI論文275.5萬余篇,其中只有2.2萬余篇發表在中國SCI收錄期刊上,僅占8.10%[6]。科技論文的外流不僅僅體現在數量上,論文質量也都較高。中國作者發表SCI論文引文影響力為12.83,同期全球SCI論文引文影響力為14.11[6]。其中被SCI收錄論文數量最多的學科分類為:基礎學科、應用科學等,而這些學科大多數涉及我國的高尖端技術領域,國家在這些領域往往都投入了大量的科研成本、科研經費,這不僅可能危害到科技信息安全問題,還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國有資源外流。
二、科技論文外流的原因
國內大量優質論文外流的原因大致有兩點。
(一)學術評價導向
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學術論文評價方法淺探
摘要:評價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學術論文質量的方式應為:1)堅持成果形式評價和成果實質評價相結合、2)學者評定和期刊評定相結合、3)數量評定和質量評定相結合的“三結合”方式制定評價標準。個人認為這是針對不成熟學科的學術成果的暫時性的但不失其合理性的短期評價標準所應當堅持的原則
關鍵詞:體育人文社會學學術論文評價質量方式方法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的政治,經濟及人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變,如首次成功取得奧運會的主辦權,物質文明的提升,余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加快,大規模多渠道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都無時不刺激廣大民眾根據自身需要,同時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投身于全民健身的熱潮之中。由于這種需要的普遍存在自然促進了體育理論界的空前繁榮,據調查自2001年以來我國大陸地區圍繞這個主題的論文平均以每年18.3%的速度遞增,2004年我國大陸地區體育方面的論文約794xxx篇,其中人文社會學方向約63%。這樣看來作為我們體育人對能取得這樣成果是有理由驕傲的,可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三個問題。1.論文質量不高2.論文格式很不規范。很多教師缺乏對論文寫作標準的認識。3.論文中論據的闡述說服力不強,引用的數據少,實例不充分。以上問題在人文社會學方向尤為突出。筆者認為存在以上問題和我們這個學科發展較快且不夠成熟有很大關系,但同時認為因沒有較權威的學術論文評價體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特撰寫此文以探討此方面的問題,以期拋磚引玉為本學科發展貢獻一份薄力。
1:概念界定
概念是對莫一事物本質屬性的高度概括。由其外延和內涵兩部分組成。個人認為入一個事物沒有確定概念或概念不明確都會影響到學科的正常發展,因此有必要再此重提一下相關概念。
1.1學術論文
透析如何提高學生的科研寫作能力
摘要: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是充分體現學科的特點、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1]。而實驗報告是實驗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衡量實驗效果的重要依據,它不僅能綜合反映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和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也能及時得到學生對實驗提出的改進意見[2]。我們認為,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實驗報告的書寫,把科技寫作的基本要素融入其中,使學生從中得到科研寫作能力的訓練,進一步提高科研寫作能力。
關鍵詞:學生醫科實驗報告寫作能力培養
1傳統實驗報告的弊病
人體生理學的實驗報告,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①一般項目:如學生姓名、班級和組別、實驗日期等;②實驗名稱(即實驗題目);③實驗目的;④實驗對象;⑤實驗步驟(可以省略);⑥實驗結果;⑦結果討論與分析;⑧結論。在以往的實驗報告中,實驗題目、目的、對象、步驟基本上是機械性照搬實驗指導書上的內容,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實驗結果、討論和結論,往往是由教師于實驗操作結束后進行總結、分析,并把每一項實驗結果的分析事先系統、全面地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明白,以便課后完成實驗報告的書寫。這種實驗報告,已經形成一種“格式化”的模式[3],全班同學的實驗報告千篇一律,分析觀點統一,均來自同一教師的觀點,缺乏個性,教師的解答形成了權威性,學生擔心評分不高而不敢超越,也不敢違背,導致學生的創新精神受到約束。多數學生書寫實驗報告只是流于形式,不重視,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書寫實驗報告。有的學生為了完成實驗報告任務,而相互借閱、抄襲,教師批改實驗報告時難辨真偽。甚至有的學生沒有進行實驗操作,也能通過抄襲其他同學的實驗報告而獲取高分。書寫這樣的實驗報告,不僅挫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挫傷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轉變教學觀念
科技期刊學術水平研究
1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存在的問題
1.1學術評價單一,學術導向有待完善。2006—2016年我國作者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SCI論文統計(見圖1)[2],可見我國作者在SCI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把在SCI、EI等上增加了我國科研成果的國際顯示度和影響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國科學技術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在目前的學術評價中,存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學術機構唯SCI、EI馬首是瞻的局面,把是否在SCI、EI上發表過論文作為績效考核、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甚至“一刀切”式的對發表SCI、EI論文做硬性要求,這就造成大量優秀論文流失和科研經費浪費,威脅中文期刊的生存。在國內學術期刊評價體系中,過分依賴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等指標,以影響因子論英雄,評價體系單一,忽略期刊自身學科屬性和社會效益,導致大量辦刊人忘記辦刊初心,把提高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等指標作為辦刊指南,被學術評價機制牽著鼻子走。圖12006—2016年SCI收錄中國論文統計1.2大而不強,辦刊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17年,我國出版的科技期刊已達5000余種,期刊規模在不斷擴大,已是名副其實的期刊大國,但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我國2008種科技核心期刊的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628;在2007—2017發表國際論文累計超過20萬篇以上的國家(地區)共有21個,按平均每篇論文被引次數排序,中國僅排在第15位,面臨數量多,但學術水平和整體實力與世界水平有較大差距的問題。而且,我國科技期刊多附屬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多處于本系統中的邊緣地位,在資金扶持、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和發展規劃上不夠重視,分散、弱小、實力不強、集群化發展和規模化經營程度不夠是當前的現狀。1.3刊網融合不深入,轉型升級有待提升。2015年3月5日,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使信息傳播更快捷、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為期刊業帶來了理念更新、技術革新與模式創新,也為期刊融合創新帶來了蓬勃的動力。期刊從業者也紛紛通過開通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通過期刊+電商、期刊+旅游、期刊+教育、期刊+會展等一系列的“期刊+”模式加入“互聯網+”的浪潮,但成功的案例不多,大多淺嘗輒止,在內容資源的動態聚合、實時分發、精準投送、互動分享等上還存在較多問題,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融合深度還不夠,利用新興媒體帶動期刊轉型升級的路還很長。
2提升學術期刊水平途徑
2.1樹立文化自信,不斷提升整體實力。我國的科技期刊是隨著西學東漸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它并不是西方科技期刊的附屬品。在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上,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把論文寫在祖國建設的大地上,這是總書記的期待,也是人民的期待。我國科技期刊在發展中雖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整體向好,不斷前進。在頂層設計上,國家在不斷加大對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加強科技期刊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動學術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作為科研工作者,應樹立文化自信,堅持科技期刊對科研成果的首發作用,把科研成果優先發表在祖國大地上,不斷提高我國期刊的整體實力,提升我國期刊在國際交流中的參與權、話語權、評價權以及主導權,推動中國期刊傳播好中國聲音。2.2注重內容和質量,不斷提高學術水平。期刊質量=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傳播質量[3]。要做好內容質量關鍵是要做好選題策劃和組稿工作,可通過研究行業熱點策劃專題,采取跟蹤基金項目、參加行業學術會議或直接向行業專家約稿等方式約取高水平稿件,同時注重同行評審,不斷提高期刊內容質量和學術水平,建立優質品牌,樹立良好口碑,從而帶動更多、更優秀的稿源;編校質量是構成出版物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內容質量的載體和保證。在編輯隊伍上,可通過采取樹立精品意識、發揚韜奮精神、加強培訓和學習等手段來不斷提高編輯綜合素質和編校水平。在編校方法上,除采用常規編輯加工和“三校一讀”等方法外,還可采用分項校對、量化校對及文字校對軟件校對相結合的方法,保證編校質量;傳播質量是擴大影響力、吸引優秀稿源、增加經營收入、提高期刊知名度的保證,對期刊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數期刊采取自建網站、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與知網萬方等數據庫合作進行傳播,采取自辦、與郵局或第三方合作進行發行,取得了一些成績,不過在互聯網快速發展今天,可繼續深化刊網融合,推進期刊融合創新,建構期刊多元傳播渠道,不斷提質增效。2.3加強學術期刊集群化建設,不斷提高競爭力。集群化是國際學術期刊的發展趨勢,現階段我國期刊社絕大多數小且分散,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程度低,經濟效益低。由于產業化規模不大,導致難以挖掘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消費潛力,且在與國際學術出版機構爭奪優質期刊資源面前缺少競爭力,發展期刊集群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科技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出版社以及一些行業協會在期刊集群化建設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刊群在學術水平、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等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只有繼續推進期刊集群化發展和管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期刊分散、弱小、實力不強的問題。通過優化期刊出版配置,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期刊群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培育一批期刊產業的龍頭骨干,推動期刊業做大做強,才能不斷提高我國期刊的競爭力。
得益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國科技期刊在在過去的幾十年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儼然已是期刊大國,現階段處于向期刊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隨著文化自信、書香中國、走出去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和項目的實施和推進,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學術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這也讓我們對期刊強國充滿了期待和憧憬!
淺談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
科技期刊既是學術信息和學術成果主要的交流與平臺,更是引導學術研究方向、培育學術新人、促進科技進步、引領行業發展的重要媒介。因此,作為學術期刊的編輯,擔負著對國家與社會的責任、對學術與文化的責任、對讀者與作者的責任,只有充分、正確地認識和理解這些責任,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才能更好地履行這些職責。
1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1.1恪守職業道德
學術期刊在申報課題與結題、職稱評聘以及單位要求完成科研目標考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編輯自身必須自律,“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無視學術文章發表的原則,發表一些關系稿、人情稿,從而影響期刊的整體質量,弱化作為科技期刊的社會功能與職責。因此,期刊編輯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恪守職業道德,倡導學術正氣,對那些功利主義及實用主義的人予以抵制,做一名合格的把關人。
1.2努力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需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以及廣博的相關知識為基礎,因此,編輯要不間斷學習各類新技術、新知識,才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要做到:遇到問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不盲從;培養自信心,認為對的要堅持,反之堅決反對;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力,為實現目標不懈努力;勇于開拓創新,保持強烈的進取心。編輯要努力做到并踐行,才會有助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期刊獨特風格的形成。
論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
收藏到網摘:添加到百度搜藏收藏到雅虎收藏到QQ書簽收藏到新浪ViVi
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流星畢業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而的,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是篇高質量的論文,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對您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為免費畢業論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摘要]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涉及眾多指標,利用多指標評價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復雜問題。本文構建了技術創新指標體系,利用多元統計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原理,結合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對溫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綜合評價。
[關鍵詞]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在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中,“創新”是經濟增長與發展的“主發動機”,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經典的創新測度把創新與發展理解為一種線性關系,即科學研究是創新的起始點,增加科學研究的投入將導致下游的創新與新技術的增加。
一、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