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13:39: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職業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關于非職業性煤氣中毒預防方針
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部門關于開展預防和處置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工作的部署,有效預防和及時控制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導和規范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中毒事件的發生,有效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的穩定。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國發〔〕24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黔府〔〕2號)和衛生部等10部門制定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組織機構
為了做好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預防和救治工作,縣人民政府成立防控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二、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
(一)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各鄉(鎮)、部門要牢固樹立“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建立由防控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基層單位和企業具體實施、運轉高效有序的聯動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的發生及造成的危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二)明確職責,各司其職。預防和處置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職責,各司其職。
醫療機構職業性外照射計量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商丘市部分醫療機構放射學工作人員職業性外照射個人劑量以及與臨床工作量的關系。方法選取2019年商丘市部分醫療機構放射學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采用熱釋光法監測外照射個人劑量,對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并采用Pearson系數法分析個人劑量與臨床工作量的相關性。結果共調查773名醫療機構放射學工作人員,個人年有效劑量<1mSv/年共694名(占89.78%),1~<5mSv/年72名(占9.31%),5~<15mSv/年6名(占0.78%),≥15mSv/年1名(占0.13%);79名個人年有效劑量≥1mSv工作人員中,從事放射診斷45名,放射治療3名,介入放射學31名;個人年有效劑量≥5mSv工作人員,放射診斷4名,介入放射學3名;不同工種人均年有效劑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放射學最高為0.78mSv/年;不同工種人均年臨床工作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射診斷人員年臨床工作量和人均年臨床工作量均最高,分別為7842片次/年和16.61片次/年;職業性外照射個人劑量與臨床工作量呈正相關(r=0.98,P<0.05),不同工種兩者關系均呈正相關(P值均<0.05)。結論商丘市部分醫療機構放射學工作人員職業性外照射個人劑量保持較低水平,但外照射個人劑量與臨床工作量相關,工作中應加強防護。
關鍵詞:醫療機構;放射學;外照射劑量;臨床工作量
隨著放射醫學的快速發展,放射診療設備在檢查、診斷和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醫療機構放射學工作人員長期處于輻射環境中,對個人身體健康健康產生不利影響[1]。研究表明,電離輻射可損傷皮膚、神經系統、消化系統以及造血系統等,且外照射劑量越高,對機體傷害性越大[2-3]。監測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是保障其健康和安全的主要措施,有助于評價其受照水平,為工作場所防護效果提供評價依據[4-5]。現選取2019年商丘市部分醫療機構放射學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職業性外照射個人劑量以及與臨床工作量的關系,為制定保障其健康和安全措施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2019年商丘市部分醫療機構從事診斷放射學、放射治療、介入放射學3種類型工作人員,從中隨機抽取773人。納入標準:均為醫療機構放射學工作人員;監測頻次均達到4個周期;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監測周期不全者;工作時間不足1年者;不配合完成調查者。
思政職業性教育理念研究
1、思政教育目標的職業性
在大學的思政教育中,應該結合職業教育理念進行思政教育的目標確定,從而對學生的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自身的價值,從而在以后的職業中能夠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進行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時,需要從思政教育目標的職業性入手,使得思政教育的目標能夠符合學生的職業,并且建立一個相關的職業性思政團隊,在思政教育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職業思想政治素質。
2、思政教育內容的職業性
在大學教育中,思政教育需要教師根據社會的發展動態對學生進行積極健康思想觀念與政治觀念的教育。所以,必須對職業教育理念下的思政教育體系進行合理的構建,而思政教育內容的職業性是思政教育體系構建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對于思政教育內容的職業性而言,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成才價值觀”教育。學生在大學階段對自己的職業觀和價值觀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在進行成才價值觀的教育時,需要向學生明確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并且在思政教育中對學生的潛能與信心進行激發,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其次就是適應企業文化的特點需求提升學生職業素質,職業教育理念下的思政教育體系需要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構建,使得教學的內容要符合企業的文化特點,在企業的文化特點中不斷的挖掘和思政教育有關的知識內容,從而全面的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最后就是加強適應職業具體崗位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不同的專業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著不同的要求,思政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對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有利于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3、思政教育過程的職業性
在職業教育理念下進行大學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時,應該注重思政教育過程的職業性構建。所謂的思政教育過程職業性就是通過校企合作來體現思政教育的內涵。在思政教育中,工學結合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而開展該模式的前提就是校企合作。為了使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思政教育中得到不斷的加強,就需要從校企合作入手。首先,需要對學生的管理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對相應的管理資源進行整合,使得教育管理平臺能夠得到有效的建立。為了避免學生在實習階段發生“甩包袱”行為與思想,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管理,對其工作進行定期的檢查,這樣的管理有利于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其次,由于大學的思政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所以學校應該結合企業一起來進行思政教育的開展。學校不僅需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最后就是通過企業的介入來不斷的拓展思政教育的主體,使得思政教育的資源得到極大的豐富。因此,在職業教育理念下進行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時,必須重視思政教育過程的職業性的構建。
會計學科學術性與職業性的融合
摘要:會計學科的學術性和職業性不可偏頗,更不可或缺。首先,要重新認識會計學科的屬性,即學術性和職業性相結合的學科;其次,對現有會計教育資源進行職能劃分,重新界定其各自的目標;最后,在明晰各層次會計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分別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和不斷提高會計學科的學術性和職業性。以科研方法、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導向,強化會計學科的學術性;以技術和實際操作能力為核心導向,強化會計學科的職業性。
關鍵詞:會計學科;學術性;職業性;會計教育目標
一、會計學科的學術性與職業性特征
中文的“學術”在《辭海》中被解釋為“較為專門有系統的學問。”[1]而英文“academic”則被定義為“關于非職業或應用化方面的知識,如人文學科或純數學”。可見,“學術性”是指高等院校對高等教育中理性、學術與知識等目標追求的一種傾向,其價值取向著重于增進人類科學文化知識,進行高深學術研究,培養學生從事有關學術工作的能力。一個學科的學術性特征主要表現在:第一,屬于非應用性質的知識;第二,與職業不直接相關;第三,側重于原理性、歷史性和基礎性的研究,具有全面、系統、真理性等“理論”特征。“職業性”是指高等院校對高等教育職業功能偏好的一種傾向,其價值取向著重于為滿足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培養學生從事有關實際工作的能力,強調專業的應用性、技術性,推動了知識向生產力轉化,一般情況下,它以從事某一職業必需的專門技術為存在前提。而一般意義上的專門技術則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會計學科的學術性則是指高等教育以會計理論研究和會計知識創新為中心,通過會計理論知識傳播與會計研究方法的傳承,培養學生從事有關會計理論研究性工作的能力并承擔著會計理論知識創造和知識生產的社會責任。具體表現為會計學科教學內容的專門化水平和反映會計學科學術前沿的程度、學生從事學科研究的能力等等,強調的是會計學科的學術水平。會計學科的職業性旨在培養學生從事會計專業應用性、技術性、從事具體會計工作的能力,推動會計知識向生產力轉化,它以從事會計職業必需的專門技術為存在前提。會計學科的職業性幾乎具有顯而易見的內涵并得到普遍認同。而一般意義上的專門技術則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在這一點上,會計專業技術與電工技術、焊接技術、木工技術、激光技術、作物栽培技術、育種技術等是毫無二致的。會計產生、發展的過程也同時伴隨著職業化及其不斷完善的過程。從會計歷史進程來看,也是先有會計的職業化,繼而才使會計學科得到社會承認,至于會計學科取得“科學”的性質則是更晚的事情。
二、會計學科學術性與職業性的孤立化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會計學科的迅猛發展有目共睹,然而,如何處理會計學科的學術性與職業性之間的關系問題已然成為制約會計學科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無論從理論上講,或是在會計學科發展的理想層面上看,會計的學術性和職業性在會計學科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和相輔相成的。離開了職業性,會計學科將失去其生命力甚至不復存在,因為會計之產生和發展原本就源于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專門管理的需要;而沒有會計的學術性,會計學科就將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更談不上它在科學殿堂的地位和未來的進一步發展。2012年陳晶晶在《教育與職業》第26期中撰文分析了職業性和學術性的博弈關系,解釋了美國職業性教育的改革背景,深刻闡述了職業性和學術性綜合統一平衡發展的教育改革有效策略,提出了職業性與學術性同等重要的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有力保障措施。然而反觀我國高等院校會計學科發展的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一方面,現行會計教育的職業導向性不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時遭遇專業技術技能不濟和競爭力不足的尷尬;另一方面,會計學科的學術性明顯淡化,這將使會計學科的發展缺乏后勁繼而還會影響會計學科的“科學性”。JoelS.Demski,在《AccountingHorizons》2007年第7期上以“會計是一門學術性學科嗎?”為題,通過對“學術性”的詞義考證和他歸納出的會計現狀的10個主要方面得出了一個基本結論:現在的會計不是一門學術性學科,會計已經變成了一種不斷收縮的孤立的職業化的事業,對學術幾乎沒有什么貢獻。但是我們認為,會計能夠成為也應該成為一門學術性學科,這也是它對學術界的一種責任。因此,要促進會計學科的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會計學科的學術性與職業性之間的發展關系問題。
法學教育職業性走向
一、案例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理念
“教”與“學”是一門藝術,是兩大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圍繞知識的傳授和吸收,能力的培養和適用而展開的雙邊教學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教法,即“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案例教學之目的在于通過講述生動、活潑的案例,使相關的理論問題得以形象化闡釋。[2]讓學生在聆聽故事化的情節之中,將理論問題與現實生活對號入座。從而達到深入淺出、言之有物的教學效果。最終使學生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與掌握所講授的理論內容。
(二)案例教學的組織
在法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涉及到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問題。案例教學實際上是一個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要保證教學效果,課前準備相當重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
職業性別隔離影響婦女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職業性別隔離和就業市場歧視理論;勞動力市場結構理論和統計性歧視;職業性別歧視的成因;職業性別歧視的后果以及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婦女的就業狀況是婦女社會經濟地位高低的重要標志、盡管婦女就業率不斷上升,但并未改變其地位的性質、隔離與聚集是對應的、職業性別隔離分為水平隔離和垂直隔離兩種、就業市場歧視理論,也稱雇主歧視理論、勞動力市場歧視的定義隱含著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前的歧視、西方有一個著名的二元勞動市場理論、人力資本理論、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女性主義的“稟賦”理論、職業性別歧視的后果主要包括、消除職業性別歧視的對策主要包括等,具體請詳見。
婦女的就業狀況是婦女社會經濟地位高低的重要標志。我國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很高,但是,男女勞動力的職業分布卻存在著差異。本文在介紹職業性別隔離和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的基礎上,對我國職業性別隔離的現狀、后果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緩解職業性別隔離的對策。
許多國家的研究表明,20世紀以來,盡管婦女就業率不斷上升,但并未改變其地位的性質。職業與行業中的性別不平等狀況并未發生很大改變。由此導致了男女在報酬上的差異及貧困的女性化趨勢的加劇,這些都嚴重地影響到了婦女的發展。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職業或工作中的性別隔離現象的存在。這已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職業性別隔離和就業市場歧視理論
所謂職業性別隔離,主要是指某一性別的人口在某一些職業上的高度密集,形成與另一些人口職業的隔離狀態。正是由于這部分職業高度密集于某一性別的人口,所以才會有隔離情況。隔離與聚集是對應的,某些職業聚集了某一性別的職業者,所以才產生出與另一性別勞動者在不同職業之間的隔離狀況。在做職業隔離的時候,我們發現,女性在很多聲望低、工資少的職業高度密集,很多技能要求高、收入較高的職業將女性排除在外。
職業性別隔離分為水平隔離和垂直隔離兩種。水平隔離是指男女勞動力在社會聲望和地位等處于同一水平的不同職位、職業和行業的就業隔離分布狀況,而垂直隔離是指男女勞動力在社會聲望和地位等不同的職位、職業和行業間的隔離分布。除了人們在初始就業時由于就業范圍和就業領域不同會引起這兩種隔離外,職業的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也是隔離形成的重要途徑。
法律教學法職業性方向
一、案例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理念
“教”與“學”是一門藝術,是兩大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圍繞知識的傳授和吸收,能力的培養和適用而展開的雙邊教學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教法,即“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案例教學之目的在于通過講述生動、活潑的案例,使相關的理論問題得以形象化闡釋。[2]讓學生在聆聽故事化的情節之中,將理論問題與現實生活對號入座。從而達到深入淺出、言之有物的教學效果。最終使學生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與掌握所講授的理論內容。
(二)案例教學的組織
在法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涉及到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問題。案例教學實際上是一個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要保證教學效果,課前準備相當重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
高職專學校教學職業性傾斜創新商務英語課堂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特點;課程設置的基本架構與內容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當代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基本界定、國際商務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與技能素質要求、具有英語和國際商務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較強的英語和國際商務知識應用能力、聽懂有關國際經貿的英語報道、報告和國外商人的英語洽談、閱讀國內外經貿報刊的英語文章、用英語撰寫正確、地道的商務報告、準確、清楚地進行有關國際經貿方面各種題材、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源于《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具有多專多能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高職高專商務英語課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高職高專院校自身的生源結構與市場人才培養戰略決定了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向職業性傾斜,突出“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商務學科知識+商務操作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對基礎與應用、理論與實踐、選修與必修等課程進行優化組合,確保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具有多專多能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
關鍵詞:高職高專;商務英語;課程建設
一、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特點
商務英語專業到底要培養什么人才?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復合型人才”。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廣告要求應聘者“英語某級,電腦某級,專(本)科學歷,精通商務管理,有一定的公關能力”、“精通國際商務關系和運作程序,有較高的漢語知識和外語水平,并能熟練地操作電腦、使用網絡”等等,這可以說是對當代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基本界定。因此,一般本專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既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又掌握國際商務基本知識和技能,會計算機操作,能進行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應用型人才。程同春教授在《國際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研究》一文中對國際商務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與技能素質要求作出了具體的描述,即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和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求,對國際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畢業生應是外語與國際商務兩門學科有機融合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即英語+國際商務。具體而言就是:
(1)具有英語和國際商務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
工業企業噪聲危害調查分析
自身健康狀況的主觀評價與期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健康三個方面。SRH與個體生活質量、健康狀況,群體發病率、死亡率,地區醫療保健、醫療狀況均有密切相關,并且在各年齡段、種族的人群中廣泛適用。美國醫學研究所(IOM)建議,以SRH指標來監測人群的健康狀況[1]。存在危害健工業噪聲是常見的職業危害因素之一,其所導致的職業性聽力損失已成為繼塵肺病之后的第二位職業危害[1]。噪聲暴露不僅引起聽覺系統的直接損傷,也對非聽覺系統包括心血管、神經與精神、免疫、生殖等系統產生非特異性損害,對心理也產生重要影響[2]。為了解濮陽市工業企業噪聲危害的現狀,本文通過對2020年濮陽市工業企業噪聲危害申報、噪聲崗位檢測、接觸噪聲人員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性噪聲致聾診斷等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噪聲危害的主要行業、關鍵控制崗位分布和重點防護人群篩選,為有效預防控制職業噪聲的危害、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2020年濮陽市申報的存在噪聲危害的321家企業和進行噪聲檢測的140家企業資料,共8890名接觸噪聲人員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和1例職業性噪聲致聾病例資料。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從“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系統”中導出濮陽市用人單位申報信息表(從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提取各用人單位的企業規模、經濟類型、行業分類、接觸噪聲人數等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從“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系統”中導出企業噪聲崗位2020年度檢測結果;從“職業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信息系統”中收集的2020年濮陽市中接觸噪聲人員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個案資料和職業性噪聲聾診斷資料,按工齡分組分析。1.2.2企業分類企業規模按照《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的通知(國統字〔2017〕213號)[3]劃分,經濟類型按《關于劃分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的規定調整的通知》(國統字〔2011〕86號)[4]劃分,行業分類按照GB/T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5]劃分。1.2.3判定標準檢查項目及判斷標準按《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14)[6]的要求執行;職業性噪聲聾按照《職業性噪聲聾的診斷》(GBZ49-2014)[7]診斷;聽力檢查在受檢者脫離噪聲環境48h后進行,以純音氣導聽閾測試雙耳高頻(3000Hz、4000Hz、6000Hz)平均聽閾(校正值)≥40dB為異常;在靜息狀態下非同日三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為高血壓;心電圖異常包括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竇性心律不齊、束支傳導阻滯、ST-T改變和T波異常等。
社區教育與職業教育論文
一、社區教育的起源及其對人的“生涯性”的關注
盡管社區教育的概念是近幾十年才出現在西方教育界中,但是,歐洲古代教育家的理論和實踐早已蘊含著社區教育理念,例如,近代英國舉辦的教堂學校、“星期日學校”;瑞士裴斯泰洛齊創辦的“新莊”學校;美國教育家沃特的“二部制”,即“工讀游戲學校”;丹麥“成人學校之父”格朗德維奇建立的“屬于人民的學校,為人民服務的學校”。這些和社區教育有著相當程度聯系的教育雖然還沒有成體系,甚至以當今的眼光看還很不成熟,但是在崇尚貴族教育的西方社會已經難能可貴,它們是西方現代平民教育和社區教育的源泉。美國的社區教育最為發達,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克爾所提倡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礎的社會本位教育理念。真正的社區教育興起于20世紀初的初級學院運動,這也是美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這種全新的教育形式形成了后來的美國社區學院,它的出現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推動力量。起初,芝加哥大學校長哈珀提出把大學四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兩年的“初級學院”,第二階段為兩年的“高級學院”,規定學生取得第一階段的初級證書才能進入高級學院學習。初級學院是中學和大學之間的過渡,大部分初級學院由地方社區、私人團體和教會開辦,學生就近入學接受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方面的知識,畢業后可以直接就業,也可以升入高級學院繼續學習。“二戰”后,為了服務地方政治和經濟發展,公立的初級學院統一被改為社區學院。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社區教育都把人的發展作為主要職責,都十分關注人的基本知識的培養以及自身價值的實現。為了使個體教育生涯得到有效的補償,社區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良好公民、賦予個人生活的知識、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質。“在公立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幫助所有人熟悉以職業為導向的社會價值,把這些價值納入個人的價值體系中,并應用到生活中去,使職業對每一個人都變得有意義,并且讓每個人感到滿意”,[4]這充分體現了社區教育以人的生涯發展為中心的價值觀念。
二、社區教育的時代背景及其生涯意義
從改善人口素質的角度來看,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政治和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加之人口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西方社區教育主要承擔著專業技能和管理人材的培訓,以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而,改善社區生活條件和居民素質已成為社區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社會的高度發展、經濟和政治的現代化都需要人口素質的極大改善。關注“人”,了解“人”,重視人的“生涯性”,強調建立學習型社區,實現人的終身學習,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都是西方現代社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西方生涯教育的重要內容。從職業技術和現代化社區教育的角度來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西方社會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方方面面的變化,包括家庭觀念、教育、醫療、科技、法律等。人們對于舊有的教育體制、教育價值、功能結構和效率等都有著新的要求。如果說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關注的是人的全面發展,那么,從職業技術和現代化社區教育的本質來看,它應該是一種培養人、關注人的生涯發展的活動,這種生涯的發展是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人的價值追求的真正提高。職業技術和現代化社區教育必須具備一套完整的職業性和非職業性的教育培訓,以滿足人的發展的各方面需要,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不同需求。無論是職業性還是非職業性,都是人的生涯性的一部分,是教育與經濟相互補充的結果,也是社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從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終身教育發展的角度看,西方特別是美國的社區教育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產物,是適應西方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現實需要。西方傳統的升學教育已不能完全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大學的競爭力加大,加上四年制大學高昂的學費和較長的時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選擇社區教育提升自己的技能,通過學習和培訓,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大價值,還有一部分人選擇社區教育是為充實自我的閑暇時間。
三、西方社區教育“生涯性”的內涵和特點
不同的研究者對西方社區教育的“生涯性”認識不同,但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一是社區教育“生涯性”的外延從職業生涯拓展到人終生的歷程;二是社區教育“生涯性”的內容既包括職業性的活動,又包括非職業性的活動;三是社區教育“生涯性”是人對職業世界和非職業世界生活的價值追求;四是社區教育“生涯性”構成要素是全面的,包括職業生活、家庭、生活角色以及教育經歷與各種經驗。有研究者描述美國社區教育的特色時指出,社區教育具有多重目標,它集學術、文娛和職業教育為一體,既有職業性學科,也有非職業性學科,主要是為豐富地方居民生活,如插花和烹飪等學科。由此可見,西方社區教育的“生涯性”內容豐富,具有終身性、職業性、非職業性和發展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