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實訓基地建設
時間:2022-11-30 16:02:29
導語: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實訓基地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梳理我國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轉向,總結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以典型案例為突破口進行建設路徑的實證分析,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堅持產教融合導向、堅持生產過程驅動、堅持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堅持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建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希望為職業院校科學規范的建設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提供實踐依據,實現校企合作共享共贏。
關鍵詞: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校企合作
0引言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產教融合的發展,陸續出臺相關的政策,陜西省出臺《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陜政辦發〔2019〕26號)[1],將產教融合發展融入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發展、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提出在學校或企業內聯合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基地。實習實訓基地是實現校企深度融合,拓展產教融合的重要載體,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是推動產教融合型城市、企業、校園建設的重要“抓手”,是產教融合改革的實踐支撐[2]。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可完成學生技能提升,其完善程度間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深化產教融合要求現代職業教育必須解決現存問題,建成集教學、應用研究、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實訓基地,是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培養高水平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關鍵[3]。
1國內外研究進展
在國內,關于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的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建設路徑和建設模式。賈永軍[4]提出“共享經濟”背景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建設舉措;黃侃,聶慧芝[5]對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主要特征進行梳理,提出建設區域綜合性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路徑;石偉平,郝天聰[6]指出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是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思維轉向;劉琛,楊平[7]對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的現狀進行初步研究。在國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德國的“雙元制”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美國的“CBE”模式,日本的產學融合模式等,其建設管理得到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方的大力支持。國內外學者在分析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有關研究的基礎上,產教融合的發展思路已初步形成,但在實體打造實訓基地方面的研究尚薄弱,還沒有科學的建設標準和規范。
2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
2.1實訓基地功能單一
目前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以教學為主,重點包括實踐演練、儀器操作、虛擬仿真等模塊,部分學校開設科創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業實戰,提升創新創業思維為目標。但是實訓基地的功能較單一,承擔的培訓、科研等與企業相融合功能尚未完全開發[8]。
2.2實訓基地運行過程缺乏動態監控
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目前在運行過程中缺乏動態監控,校內基地由于有實訓指導教師定期管理,管理比較全面和完善,但是一些校外實訓基地管理模式較粗放,與校內實訓基地融合性不夠,結合度不高,互動性未達到多元化,有部分實訓基地承擔校內實習實訓,一般多為短期實訓或多以參觀學習為主,校外實訓基地缺乏專業管理團隊,再加上有些設備采購閑置,實驗實訓室未能按照要求進行合理布局,導致實訓室利用率較低[9]。
2.3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制度不完善建章立制是保證校企合作實訓基地長期穩定實施的根本保障。大部分學校一直堅持校企合作,雙向共贏的合作理念,多維度、多角度全方位開展校企
合作。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在就業創業、教育教學方面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均需要提升,從學校-行業企業、學校-行業管理部門、學校-教育實踐開發企業等還未做到多層次、多方面協同,存在各項規章制度不完善,規范運行機制不全面等問題[10]。
3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典型模式及分析
3.1產教園模式: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產教園是學校在校園內依托電子商務等優勢專業,與當地政府、協會、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形成了“職業主導、崗位需求、工學結合、互動融合”校企一體化育人模式,總體運行良好,各功能區成效顯現,取得了一定的示范輻射效應,為校企合作辦學保駕護航[11]。
3.2職教集團模式:以浙江省建設職業教育集團為例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浙江省建設職教集團,根據行企需要和職業崗位的要求,按照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創新提出“貫通式”質量監控體系,實行質量監控前移,協同開展技術推廣,提高教師整體社會服務能力[12]。
3.3“校中廠”“廠中校”模式: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基于“校企合作與工學交替”理念,以“校中廠”“廠中校”模式內在要求,探討新型實訓基地建設內涵,立足于“產教園、工作站”模式,在校內按照企業“工作場景”建立實訓基地,貼近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場景。在校外實現企業的文化、崗位職責、職業能力等方面“零距離”接觸,“無縫對接”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校企合作共享共贏的目標,利于實訓基地向教育化、產業化、市場化、效益化的可持續發展轉變[13]。
4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路徑分析———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4.1明確目標定位:堅持產教融合導向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與區內企業合作共建基地,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發揮,形成“政-行-企-校”的產教融合體,如圖1所示。面向科學生產、綠色安全、智慧高效等產業高端發展需求,成立了康振生院士植物生物技術工作室和張涌院士動物生物技術工程中心。按照院士領銜、領軍人才主導、骨干人才支撐、青年人才為基礎的思路,從作物遺傳改良和品種選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方向多維度組建技術創新團隊,建立了高端帶動、內外結合的專家智庫。在小麥種質資源品種選育、病蟲害綠色防控、農產品質量檢測以及動物繁殖調控等關鍵技術上,解決生產應用中的技術急需問題。
4.2明確過程定位:堅持生產過程驅動
聚焦楊凌產業集群,按照“共建、共享、共管”原則,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遴選、引進行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體系,明確發展功能定位、創新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實現校企人才培養、職工培訓、技術服務精準對接。成立了蜂產業研究院、北方草莓產業研發中心、秦嶺食用菌產業研發中心、山茱萸產業研發中心、無花果產業研發中心、火龍果產業研發中心“1院5中心”,如圖2所示。堅持生產過程驅動,打造學校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的高原和高峰。
4.3明確主體定位:堅持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充分整合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不同主體的顯性優勢,通過統籌管理、制度約束和機制激勵等多種方式,在試驗實訓、技能競賽、科技培訓、創新創業等方面,為學生提供集“訓-賽-培-創”為一體的育人氛圍。在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標準和新規范引領下,按照崗位要求,采取校內以課堂教學、理實一體教學為主,基地進行專業認識與實踐、崗位實訓、頂崗實習等環節。并以技能競賽、行業認證、創新創業教育等多形式展開。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和陜西石羊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校企強強合作、產教融合,實行“雙主體”管理、“雙循環”育人、“雙指導”教學、“雙標準”指導、“雙考核”機制,如圖3所示。“雙主體”即校企兩個育人主體,設置校企兩個班主任共同管理,學生入學就按企業員工標準組班,統一著裝培養企業氣質和企業文化。“雙循環”育人就是采用“1+0.5+0.5+1”校企兩個輪回的工學交替和頂崗實習機制,即入學第一學年在學校進行通識課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第二學年的前半學期進入企業進行跟崗及認知實習,第二學年的后半學期在前半學期實習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又返回學校回爐進行專業技能強化訓練;第三學年又進入企業工學交替和頂崗實習。“雙指導”就是學校與企業組成“雙師結構”團隊共同指導學生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企業選派跟班班主任常駐學校,培養學生企業素養。“雙標準”指導就是教學內容基于企業工作過程安排;教材內容基于企業實際崗位流程;課程教學融合企業崗位工作標準。“雙考核”機制就是學校、企業共同制定考核標準考核學生。實現了學生的“課堂教學-實踐實訓-技能競賽-企業考證”的相通培養。
4.4明確主導定位:堅持教師實踐能力提升
以服務崗位需求和提高職業能力為導向,實施校政行企“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實施教學→共同進行教學評價”的協同育人機制。積極實施“現代學徒制”,開展訂單培養,建立“企業技能導師”聘任與“技能大師工作室”制度。現代農業生產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立了“示范基地+科研項目+特色產業”脫貧攻堅模式,構建了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基地扶貧“三位一體”教育扶貧體系,形成了“理論教學+現場教學+研討交流+服務跟蹤”四位一體的扶貧特色培訓模式。生物制藥生產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動跨專業課程融合,融合“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的理念,建立3~5門專業資源共享課,發揮資源共建共享優勢,創新“三階四崗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德才.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多重角色模型構建研究[J].江蘇高職教育,2020,20(4):36-42.
[2]殷紅衛,胡樸.“本科職業教育”的發展路徑:基于“本科職業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對比分析[J].江蘇高職教育,2020,20(4):1-6.
[3]呂元新.網絡新時代職業院校教育模式的探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6):21-22.
[4]何巧云.國內外學習成果導向高等教育專業與課程新范式———評《學習成果導向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開發指南》[J].社會科學家,2021(04):168.
[5]夏飛.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之責任主體芻議[J].江蘇高職教育,2020,20(3):22-26.
[6]吳瓊香.“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智慧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6):151-152.
[7]蔣麗華,丁永久.高職學習共同體:基于概念演變、內涵特質及其構建策略的分析[J].江蘇高職教育,2020,20(3):17-21,44.
[8]王夢.會計實踐教學需要靈活考評方法[J].北方經貿,2012(03):144-145.
[9]陳杰,王淼.美國職業教育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及啟示[J].成人教育,2021,41(06):90-93.
[10]韓新娟.高職院校考試考評方法探索[J].丹東師專學報,2003(02):90-91.
作者:鄭愛泉 劉穎沙 周磊 張振倉 龍鳳來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本科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
- 下一篇:中小學教學變革的風險成因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