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16:22: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生創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生創業

學生創業論文:食品專業學生的創業透析

本文作者:黃小波李秀灣黃世雄工作單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2009級畢業生已有3人獨立開設了西點房,延續自己的創業之路。利用系部的“勤工助學亭”,2011級食品專業學生模擬成立了“長沙湘今餐飲發展有限公司”,從事教師科研產品系列方便菜的生產與銷售。這些平臺的建立,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機會,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創業能力。

優秀的指導老師

學生創業實踐的指導,離不開高水平的導師。在學校,這種導師往往比較缺乏,解決的辦法之一是引入企業導師,企業導師具有豐富的市場經驗和寬廣的人脈,這些在指導學生創業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了指導食品專業學生進行焙烤食品的創業,系部從外部企業請來了資深從業師傅對其進行產品制作和銷售的指導,幫助他們很快就制作出優質適銷的產品,并走上了良性發展之路。解決辦法之二是學校的政策鼓勵老師做“雙師型”老師,不僅僅是拿個證就可以,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可以勝任的企業家,企業職場人之類的老師。

恰當的鍛煉機會

學生創業不能盲目進行,創業之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鍛煉,這種鍛煉在開始就應該視為一生的能力投資,而不是目光短淺的眼前利益。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在寒暑假、周末、實訓課程、頂崗實習等期間進行與其未來事業有關的鍛煉,這種鍛煉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創業思維的發展。如,2011年假期組織學生赴東莞、南京某果凍公司進行暑期實踐,了解到飲料類產品的利潤和公司運作特點后,有一位學生畢業后即在家鄉開設了飲料店,并逐步醞釀利用當地豐富的椪柑資源開設飲料廠。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對學生也是一種鍛煉,這種機會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鍛煉是非常寶貴的。對于創業而言,這只是所需能力的一種。在實踐過程中,注意采用與創業掛鉤的方式去進行,方可達到培養創業能力的效果。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創業項目“長沙湘今餐飲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在參與老師科研工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在看好方便菜產品的新穎性與市場的廣闊性之后,自主進行了創業。

查看全文

女學生創業調查與思考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比20*年增加82萬,增幅達20%,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559萬,比20*年增加64萬,增幅達14%。高校畢業生數量連年創出新高,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女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尤為嚴重。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65%的高校女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礙是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高校女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只有男畢業生的87.7%。女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社會問題。而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正當眾多畢業生為謀求一個理想的工作崗位四處奔波時,有些同學卻另辟蹊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自主創業,成為畢業生流向社會的一種全新的就業方式。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到:“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鼓勵和扶持女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創新就業機制,拓寬就業渠道的重要措施。

創業教育是教育與經濟的結合點,是為市場經濟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女性學者袁瀟說過“每個了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沒有婦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衡量”。女性占人口的一半,是社會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的素質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其發展水平直接牽連國家的綜合實力。可是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卻由于缺乏工作的機會從而不能真正學有所用,為社會的全面發展作出一份貢獻,從而也使得中國的高等教育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大打折扣,而婦女的真正解放也將大受阻礙。女大學生通過提高創業意識和能力,加入到創業的行列中去,不僅對社會作出貢獻,也為自己贏得地位、榮譽和尊嚴。

一、現狀分析

我們在本學院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女大學生群體中抽取了300份樣本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同時選擇了100份男性問卷作為比較組。調查的具體內容包括女大學生的基本特征、自我創業狀況、創業意愿、創業計劃、創業基礎、創業困難等,對她們的創業特點和規律性進行了調查、統計和簡要分析。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把男、女大學生對待自主創業的共同點概括成五個方面:擁有創業夢想,認同大學生創業,解決就業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回家或到大城市創業,缺乏系統規劃。而在創業動機、創業領域、創業基礎、創業政策方面,男、女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還有很大差別。

(一)女大學生的創業動機弱于男大學生

從調查結果看,女大學生創業動機水平得分顯著低于男大學生。傳統女性角色被定位是賢妻良母、賢內助,社會對女性的家庭期待大大高于對其社會角色的期待。這樣的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學生的創業動機,也嚴重影響了其女性潛能和效用的發揮,從而導致了她們創業意識較低。但是作為年輕人,她們也有著理想和激情,對于創業有著積極樂觀的態度,雖然多數由于缺乏經濟條件和實踐經驗而暫時擱置創業計劃,一畢業就打算創業的人不多,但她們仍然抱有未來在創業的打算。此外,創業動機也存在著城鄉差異、專業差異、年級差異等。

查看全文

高職學生創業優勢

一、高職學生創業具有職業技能優勢 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職的學科應用性強,高職學生創業具有較明顯的職業技能優勢。 1.高職開設的專業其職業指向明確,注重技能性。如計算機應用與維護、服裝設計與制作等。高職是以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強調操作技能的訓練。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重視專業技能課程的開設,在教學中強調實用性、技能性,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注重實踐課程的開設及實習基地的建立,保持與市場、企業的聯系。因此,學生畢業后,大多學有一技之長。這就使高職學生具備了創業的基本技能。 2.高職院校一般市場意識較強,開設的專業多為市場熱門專業,迎合了市場需求。如學習計算機維護專業的,雖然社會上這類公司是有限的,其難以接納所有的畢業生,但如果學生自己創業,這個專業是有市場空間的。 3.高職開設的專業中,有許多專業的市場創業門坎不高,適合小規模的自主創業。如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學生,幾臺縫紉機就可以創業,其開辦一個小企業的投資成本不太高;計算機應用與維護專業,只要有技能,再租一個門面就可以創業,創業門坎也不高。創業成本對于缺乏啟動資金的畢業生是一道坎,而能以較低成本啟動創業,是高職學生創業的重要的可行性條件。 除了具有職業優勢外,高職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普遍較好。高職學生大多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基礎不夠好,一般常受批評,受挫折,因此,大多數高職學生具有較強的抗挫能力。而創業是一項風險較高的工作,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不容易堅持下來的。因此,高職學生的抗挫折心理素質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創業心態。 二、高職學生創業的軟肋在素質 高職學生整體素質普遍不高,這是其創業的軟肋。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基本素質不高。學習基礎差、自制能力差,是高職學生最明顯的群體特征之一。特別是有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學習習慣差、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這與當今社會是格格不入的。當今世界正在努力構建一個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以適應科技飛速發展的要求,現在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它要求每個成員,都要以不間斷的學習和努力去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一個人如果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想要成就創業大業是很難的。其二,創業素質低下。創業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事業,是一種高水平的就業,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據統計,整個大學生群體的創業成功率僅僅只有2%~3%[3]。創業不是僅憑一腔熱血就能順利到達勝利彼岸的,個人創業更多的是要通過科學的前期規劃,多角度的觀察和理性分析,有效的資源整合,成熟高效的運作技能,良好的商業心態等重要的環節與因素作為支撐才能成功。事實上,大多數學生僅局限于本專業知識中,缺乏財務、稅法和市場經濟等相關知識和經驗,缺乏成熟的企業模式和管理經驗,最終導致許多學生創業項目失敗。高職學生的這兩方面的素質缺陷都可能會影響其創業的成功。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高職教育不管從學生自身還是從學校方面都表現得急功近利,雙方都只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技能培養上,完全沒有耐心來提高素質。具體表現如下:一方面,高職學生的學習急功近利,大多希望能擁有一技之長,找到一份工作,因而往往對能立桿見影的專業課程就樂意學,而對其他課程比較排斥,從而影響了綜合素質的提高。如學服裝設計與制作的學生,一般樂意學服裝設計課程,而對其他課程如文藝賞析課、經濟法等課程是敷衍過關。其實,一個服裝設計師如果缺少文化底蘊,是難以成就事業的。而經濟法律問題也是在市場經濟中必然會遇到的,如果創業,更是會涉及到諸如簽訂合同,設計商標、創立公司、市場競爭等法律問題。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教育也急功近利,學校只考慮眼前的就業效應,迎合學生當前的就業需求,往往只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素質培養,對學生的發展后勁考慮甚少。為此,許多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往往大砍一些不能立桿見影而有利于提高素質的課程,基本上是以后做什么,就教什么,實施快餐式教育、快餐式就業。這雖然順應了學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但卻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學生也許學到了一些專業技能,但由于基本素質不高,沒有發展后勁,如果要想自主創業,在素質和能力上就會受到抑制,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由此可見,提高高職 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其創業成功的關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而素質是具備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并可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轉化為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應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給予充分重視,并作為一項重點工程來抓。只有努力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降低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 三、揚長克短,提升創業素質和能力 (一)學校層面:職教、素質兩手抓,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業素質和能力 1.多方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要貼近市場,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要通過思想教育、制度規章等方式,努力規范學生行為,強制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2.調整課程設置,將創業教育融入職教體系。開設課程的基本原則是,以職業教育為中心,全面滲透創業教育,在這個原則下,合理開設相關課程,全面提高學生創業素質與能力。 (1)開設創業課程。具體可以三種做法:一是作為一門課程開設;二是在就業指導課程中,作為一個重要專題來教學;三是開設專題系列講座,如怎樣在網上開店、如何創立公司等,還應給學生介紹一些成功創業事例的書籍,開啟學生的心智。在各類創業課程中,除了教給學生相關的創業知識外,特別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所學專業的創業方向,如何尋找商機。 (2)在其他課程中,強化創業所需的相關知識的教學,將創業指導與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如在經濟法教學中,要特別強調公司法、合同法、商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學生創業儲備必要的知識。 (3)將創業教育與職教實踐環節結合起來。學校應大力開展第二課堂,加大學生實習、實訓的力度,使學生增強對市場的感性認識,縮短與市場的距離,為以后創業打下基礎。 (4)可在校園網上開辟一個創業欄目。既可介紹大量成功創業事例,又可提供一些創業信息,還可聘請一批專家,在網上與有意創業的學生互動,給創業者答疑解難,指引道路。 (二)學生個人層面:早作規劃,努力積累創業經驗 高職學生除了在學校認真規范自己的行為、勤奮學習知識技能以外,還應早作職業規劃,抓住機會積累創業經驗。在很多成功的創業案例中反映了這樣一個規律:往往第一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而第二次創業才成功。這說明創業前的積累很重要。對此,學校應積極引導。積累創業經驗主要有以下途徑: 1.學生在校時可試行創業,為正式創業熱身。如服裝專業的學生不妨在網上開個店,或創辦一個設計工作室,一頭聯結學校,一頭聯結市場。在學校試行創業,既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將知識用于實踐,又可以積累創業經驗。 2.學生應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實習積累創業經驗。特別是畢業實習時間相對較長,學生應虛心學習、豐富自身,并積極尋找創業商機。 創業是拓寬就業渠道的重要形式,既有利于高職學生個人價值的實現,又有利于高職教育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但創業又是就業的高級形式,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高職學生的優勢和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業引導,為學生創業積蓄足夠的能量。

查看全文

微創業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多元推動

[摘要]微創業是拓展大學生就業空間的有益探索和嘗試。本文從微創業的產生及發展入手,分析得出微創業是契合大學生需求的創業方式。在基于對大學生微創業情況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政府、學校、學生三個層面提出推動微創業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微創業;對策

一、微創業的產生背景和發展

大學生是就業需求相當大的群體,同樣也是最具有創新與創造活力的群體。但由于經驗不足、資金短缺等原因,創業成功率還比較低。據統計,“2013屆江蘇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僅為2.8%,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僅為1.6%”。探尋適合大學生的創業新模式,突破大學生創業瓶頸顯得尤為關鍵,而微創業的到來,正是契合時代需求和大學生特點的創業模式,是有效提高創業成功率、拓展就業渠道的有益嘗試。2011年,創業網站“創業邦”啟動“中國互聯網微創業計劃”,首次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微創業概念,并推出了所有項目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和營銷手段相結合以實現成效最大化的“微創業”原則。近年來,國家對創業工作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創新創業環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完善和優化。江蘇省舉辦的“創業微計劃大賽”、湖南省舉辦的“大學生微創業大賽”、吉林省舉辦的“全省首屆大學生微商創業大賽”、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舉辦的“2015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等各類微創業比賽層出不窮。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雙引擎”之一,凸顯了政府對創業工作愈來愈重視和支持。微創業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規模微小、成本微小的創業,或是指在細微的領域開展的創業活動。它包括創辦小微企業、利用網絡平臺、微平臺如微博、微信平臺進行的創業活動、個體經營或兼職經營。它有著投資小、規模小、風險低、見效快、靈活性強等特點。隨著社會經濟和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如今微創業多被特指為利用網絡進行的新項目開發的創業活動,其主要以網絡為平臺,與實體相結合,可移動性地實現銷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個體行為。

二、微創業是契合大學生需求的創業方式

微創業作為新型創業模式,有其自身優勢,和大學生缺乏創業資金、社會實踐少但創新能力強的特點非常契合,是最適合大學生的創業模式之一。

查看全文

創業實踐基地及大學生創業能力研究

【摘要】高職院校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對學生步入社會進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針對在校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如何利用好學校的創業實踐基地進行實踐創業,需要培養哪些創業能力,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來進行論述,并闡述在創業實踐基地中進行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及建議。

【關鍵詞】高職生;實踐基地;創業;能力培養

1前言

高職院校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是高職院校辦學的重要宗旨,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校提出的人才培養要求[1]。創業實踐基地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實踐基地,更應注重學生實踐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為培養創業人才的需要,高職院校應大力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確保有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創業實踐中,為今后走上社會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

創業實踐基地,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有重大的作用。作為一名創業的大學生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創業能力,才有機會創業成功。在實踐創業中,課題組經過研究探討,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應注重以下相關方面能力的培養。

查看全文

創業經濟下大學生創業模式研究

摘要:在創業經濟的帶動下,大學生創業蔚然興起。創業經濟對大學生的創業觀念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平臺支持。大學生創業大致形成了“追隨模式”、“開拓模式”和“開辟模式”三種模式,未來還將向“創業社區模式”發展。

關鍵詞:創業經濟;大學生;創業模式

2015年6月

16日國務院頒布《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措施的意見》,進一步做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具體部署,掀起了我國創新創業的新浪潮。一批有代表性的創業企業、創新技術在互聯網、物聯網等平臺的促進下更激發了創業經濟的興起。有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新增企業約498.3萬戶,日均新增約1.49萬戶,相當于每分鐘就有10家企業誕生,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1]創業經濟不僅使得民眾投入實體經濟熱情高漲,更催生一大批“創業服務業態”快速成長,專業的“創客經濟”服務業態還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及運營。以前由政府“上陣”提供的創業服務逐漸轉變為由市場提供。在創業經濟的帶動下,大學生創業蔚然興起,并探索出一些創業模式。

1創業經濟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1.1創業經濟對大學生的創業觀念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

查看全文

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論文

1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的基本理念

1.1市場理念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市場理念主要體現在孵化對象的選擇上,一般的研究機構只是單純的注重技術水平而忽略市場要求,而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則將技術發展與市場要求全面融合,避免了出現以營銷為主要業務類型的企業和注重信息處理的企業,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孵化的成功率,為大學生成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1.2企業化理念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具備的企業化理念主要是用來服務創業孵化基地的中心任務,在運作機制上則是選擇已經發展成熟的市場企業,并將其運行機制引入到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運行機制中,為開展創業活動的大學生提供新的企業發展之源。因此,對創業孵化基地的職能定位就不能緊緊限制在政府機構上,而應該將它視為一個發展的企業,而它所創造的產品是不同的新企業,不同于市場上的一般產品。接受創業孵化基地培訓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足夠的創業精神,用于抵御市場環境變換給自身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以此來確保創業項目的順利實施。

2創業孵化基地在大學生創業中的作用研究

2.1實現創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以上海市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例,該基地在創建之初就確立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創業理念,將提高創業能力和培養創業人才作為服務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內容。創業孵化基地服務的主要對象是高校大學生的創業項目,而針對學生自己提出的創新性項目而言,則是提供一定的預孵化功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篩選出優秀的創業種子并加大培養力度,最終完成創業項目輸出的任務。該基地成立于2012年10月,在經過了2年的努力之后為社會培養了65個完整的創業團隊,其中有56名成員在畢業之后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各方的幫助,創辦了自己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創建也為社會提供了無數的工作崗位,為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該公司在2年間不斷為高校和社會培養綜合性人才,響應了國家倡導的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號召,構建了國家、社會、學校和學生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工作能力,實現了創業教育和社會需求的完整對接。

2.2啟發大學生創業思想,轉化大學生創業成果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落實大學生創業思想和轉化大學生創業成果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寧波市博遠大學生創業基地立足于高校創業教育成果的基礎上,對其中的創業成果進行嚴格的篩選,將其作為公司的種子進行培養,并將成果輸出作為發展的主線,為高校的創業教育和社會創業之間搭建了一座穩固的橋梁。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與地方多個高校緊密合作,協同運行,在落實創業思想和轉化創業成果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結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緊密了社會和高校之間的聯系,極大的推動了學、研、產的結合。

查看全文

創業教育下的大學生創業論文

一、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

1.創業教育師資匱乏在國外,一般都是聘用有創業投資的經歷的教師進行創業教育課程的講解,由于他們對企業的運營以及創業理念有了較深的理解以及實踐,因此在給學生灌輸思想時能更能深刻地講解創業型企業的運作以及經歷的問題,這種講解不僅理念性強,更能夠結合教師的實際企業進行案例分析,有較強的實踐性。但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雖然有許多高校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授課教師多是學術專家,以至于在課堂中缺乏對于創業經歷和實踐能力的講解。使得創業教育僅局限于理論指導層次,缺少了真正的實際操作感悟,對于實際問題的具體解決能力有了很大的欠缺,最終導致學生們也都是紙上談兵或者在真正創業時走很多彎路。

2.高校創業教育課程不完善部分高校根本沒有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一些學校僅僅通過專題講座或者職業生涯規劃簡單講授,還有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相應的創業教育課程,但是教學方式落后,方法單一,重講授輕指導,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內容,教學效果不佳,學生不滿意。

3.大學生創業成活率較低大學生創業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就大學教育而言,在大學生創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前提下,很多高等學校置辦了對于大學生創業有著推動作用的孵化園、模擬公司等硬件設施來幫助大學生進行創業,在大學生中進行創業團隊的組建,進駐孵化園、進行準公司化的管理和運營。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學校的創業教育都沒有形成系統的管控,一部分企業家有利可圖,導致大學生團隊成為了企業賺取利潤的,一部分則是得不到真正的創業技能以及經驗的知識,這也最終導致大學生創業團隊只能流于公司形式,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大學生創業成活率低也致使很多大學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不敢進行嘗試,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大學生創業的積極熱情,影響了新生代創業者的創業信心,影響了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

二、如何加強大學生創業指導教育

1.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和理念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推動作用的個性心理傾向。它支配著創業者的創業態度和創業行為,是創業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意識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培養,高職院校創業意識的培養要要灌輸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激發自主創業的獨立意識。與此同時,在對高職院校創業意識的培養教育要貫穿到高職院校教育的全過程中,讓學生全面認識創業教育。

查看全文

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研究

一、中國高等教育的創業教育發展

在西方的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直接驅動力和提高國民素質的系統工程,如美國的硅谷。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高等院校如果僅只靠培養學生單純地去競爭現有的就業崗位,已經無法應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轉型所帶來的挑戰。從中國未來幾年的總體就業形勢來看,中國未來3~5年,每年城鎮需安排2200萬~2300萬人就業,即使經濟保持7%~8%的增長率,仍會出現每年上千萬的“工作缺口”。2013年預計全國新增就業人數900萬,高校畢業生就接近700萬,從這個數字對比就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是相當嚴峻的。因此,廣大的高等院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適應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然手段。

(一)中國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基本概況創業是一個創造增長的財富的動態過程,創業的核心要素包括創業者、商業機會、組織和資源等要素。創業與創新不同,創業本身是一種帶有主體性的活動和過程,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伴隨著一定的創新,是創業者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并組織各種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能給自己或者更多人謀取工作機會的價值創造活動。創業教育是20世紀以后所出現的新課題,從1947年哈佛大學開設了第一門創業課程至今,世界上許多院校都已經開設了與創業有關的各種課程,創業教育隨著經濟發展成了當前重要的課題。[1]創業教育主要是針對受教育者進行的有關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等教育活動,以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包括創業理念、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等的培養。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最早興起于美國,目前,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2200多門創業課程,44種創業教育相關學術刊物以及100多個創業教育中

(三)創業教育實踐模式的構建創業教育除了要在創業教育理論體系研究上有所突破外,還要進行創業實踐體系的研究,將創業理論付之于實踐。政府和高校應該出臺一些鼓勵有能力的大學生積極創業的有關支持政策,如建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開展創業培訓、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等,用于指導大學生創業。配合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環境,有條件的學校及政府還可以建設大學生創業科技園,經常開展創業教育講座和舉辦創業設計大賽,以此來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實踐環境。

二、中國大學創業實踐能力培育與基本模式選擇

從2011年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來看,在90.2%的就業大學生中只有47%對自己的就業現狀表示滿意。就業率與滿意度之間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暴露出當前中國高校在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缺失。同時,我國正處于轉型期,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轉軌迫使國有單位的吸納能力大幅下降,導致出現民工荒、技工荒、大學生群體就業困難等突出問題。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并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和實踐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創業實踐是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知識深化、素質提升和能力強化的重要途徑。麥可思研究院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研究表明,本科畢業生三年后自主創業的人群認為,創業最重要的五項基本工作能力依次是: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談判技能、協調安排和時間管理。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后自主創業的人群認為,創業最重要的五項基本工作能力依次是: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談判技能、學習方法和理解他人。大學生自主創業實踐的教育模式選擇必須與大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相匹配,這樣才能增加大學生在今后自主創業成功的概率。就目前的創業實踐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基本模式。

查看全文

創業示范基地大學生創業探索

摘要:不同的高校依托創業示范基地讓大學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本文通過梳理保障、人才培養和實踐平臺三大體系,并結合基于校內和校外兩種創業基地的實際案例,總結了部分高校取得的成果,并發現存在的問題用于指導今后的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基地;制度保障

如何能讓高校優勢資源充分發揮,使創業配套基金使用率最大,形成更濃郁的大學生創業氛圍?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推動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要求高校開辟專門場地用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不同的高校依托創業示范基地讓大學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一、培養思路

1.完善保障體系。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領導小組,制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總體目標和主要舉措,確保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的“機構、人員、場地、資金”到位。二是推動協同發展。加強與政府、企業、高校及產業園區的合作交流,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眾創空間等。如重慶某高校創新創業工作已形成與當地區政府、某創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學城高校、高新區-英特爾聯合眾創空間和微電子產業園區共建、互聯、互助的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三是優化管理制度。很多高校探索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業,設立創新創業獎勵資金。紛紛出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入駐與退出管理制度》、《學生獎學金實施辦法》、《入駐大學生創新創業園項目團隊考核辦法》、《眾創空間運營管理辦法》、《做好困難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工作的通知》等管理保障制度,激發學生參與創業激情,加強對創業過程的指導。設立創新創業獎勵基金和獎學金,獎勵創新創業工作貢獻突出的個人和創業團隊,并增加評獎評優比例用于表彰創新創業優秀學生。四是加強師資建設。為加強在創新創業課程和實踐是的授課及指導,學校成立了授課教師、指導教師和企業家三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2.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一是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將創業精神教育和創新創業素質教育納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化、體系化;完善了創新創業課程設置,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必修學分。根據創新創業教育要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為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制訂個性化成才方案,以現代學徒制個性化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獲得專利、獲得創新創業獎項、參與眾創空間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并建立學分累積制度,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情況認定為課堂學習;改革考核考試內容和方式,筆試面試、理論實踐、日常期末考核結合,加重過程考核權重,增加非標準答案試題比例;建立學生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將學生參加各類型、各層次競賽活動結果折算為學分,倒逼學生參與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破除高分低能積弊;完善學分制教學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參與創新創業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制度,學生休學創業,可保留3年學籍。二是健全融通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有的高校將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覆蓋。加快完善創新創業課程設置,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納入必修學分,增加實踐課時比例,且學分是從教師指導設計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將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大力推進慕課、微課教學,利用學校虛擬社區互動交流平臺推出創新創業在線開放課程,實現兄弟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學分互認;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研究方法、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互聯網+等方面的創新創業選修課程供學生選修;舉辦創業講座、沙龍、創業沙盤模擬,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方式有機結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覆蓋。3.健全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體系。一是模擬平臺和實踐平臺結合。首先在創新創業課程中安排創業模擬沙盤實訓和在校園內開辟大學生創客空間、普創咖啡以及創客體驗營,通過虛擬經營企業和親身體驗,熟悉創業流程,體驗經營活動,參與團隊建設,提高創新創業感知。然后建設校內的學生發展與協同創新創業基地,推進創業訓練營、孵化基地建設,完善設施功能,扶持優秀學生企業成長壯大。最后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設校外的創新創業基地,讓畢業的學生有校外創業的土壤和通道。二是競賽平臺和交流平臺結合。定期舉辦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和各級層面的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創業訓練營、創業問診、一對一輔導和項目路演等活動。通過比賽和交流活動,打造基于創業群里的校內外資源共享專區,進一步提升學生創業能力。

二、基于創業基地的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