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生隨班就讀回流現象的研究

時間:2023-03-03 10:19:06

導語:特殊學生隨班就讀回流現象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殊學生隨班就讀回流現象的研究

摘要:隨班就讀是我國解決特殊兒童教育安置、落實融合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文章探究特殊學生隨班就讀回流問題的研究現狀,采用文獻分析法,從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以及隨班就讀回流問題的策略等方面對近十年回流問題的相關研究進行回顧和梳理,發現已有關于回流問題的研究總體呈現出數量較少、維度單薄以及不夠深入等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增加研究方法、擴大研究對象、豐富研究維度、完善研究內容等建議,期望為未來隨班就讀相關研究提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隨班就讀;回流問題;研究建議

1研究背景

自融合教育(inclusiveeducation)(亦稱“全納教育”)于199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薩拉曼卡宣言》中提出,這一教育理念就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關注和重視。融合教育所倡導的零拒絕、為所有兒童創造能夠獲得成功、包容且公平的環境以及尊重每位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等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傳統教育的更新與變革。我國在1988年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隨班就讀”,隨班就讀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殘障學生的入學問題,是我國特有的融合教育本土化探索與實踐的成果。我國隨班就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形式上隨班就讀、社會融入式隨班就讀及教育效果式隨班就讀三個階段[1]。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隨班就讀為主體”的特殊教育格局,對隨班就讀的探索和實踐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但隨班就讀工作也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問題,如隨班就讀學生教育質量堪憂、教育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隨班就“混”、隨班就“坐”及學生“流失”等。根據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統計[2]結果顯示,我國隨班就讀學生比例從2001年的69.86%下滑到2020年的49.47%。相關數據和現實情況顯示殘障學生從原本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回到特殊學校就讀的現象客觀存在且逐漸增多,回流現象及回流背后的原因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因此,本文期望通過對隨班就讀回流問題已有文獻的梳理和總結,能夠進一步探尋隨班就讀回流問題的原因,從而為我國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以及對未來相關研究有所啟示。

2研究現狀

本研究以“隨班就讀”“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及“回流”為關鍵詞,在CNKI數據庫、萬方數據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中檢索相關文獻共20篇。其中以質性研究方法對回流原因進行探索的文章有11篇;回流兒童的類型主要集中在聽力障礙兒童,智力障礙僅2篇,其余障礙類型涉及較少;關于回流問題理論分析的文章2篇;對回流兒童的干預研究3篇。

2.1回流原因的探尋及其理論分析

現有關于隨班就讀回流問題的研究表明,回流原因受到學校、家庭、社會及特殊兒童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

①學校方面:學校作為影響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諸多影響隨班就讀兒童回流的因素。第一,學校的文化影響著隨班就讀兒童在校的學習生活體驗。目前,普通教育學校仍以傳統且固定的醫學模式觀看待特殊兒童,并未完全突破刻板印象去正確平等地看待特殊兒童,導致他們在普校沒有歸屬感[3]。第二,隨班就讀的政策和支持保障力度影響著隨班就讀工作的質量和方向。目前我國隨班就讀教育政策于普校而言更多是政策外力的推動,并非由教育系統內部生出的改革動力,缺乏應變性和可塑性[4]。普校缺乏規范化和制度化的特殊兒童招生標準和管理體系,隨班就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夠、精細化不足[5]。第三,普校教師隨班就讀的態度和素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隨班就讀工作的發展質量。目前普教教師大多存在融合教育專業素養不足,教學效率低等問題[6-7]。第四,考評體系很大程度影響著隨班就讀的質量評價和工作改進。呂鑫源[8]發現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無法使隨班就讀兒童獲得全面的發展,單一的教學評價使得教學反饋趨向無效,極大地影響了聽障學生的學習效果。第五,消極的同伴支持很大程度阻礙了隨班就讀兒童融入班級。回流兒童的同伴交往情況不樂觀,同伴接納度較低,常被忽視、孤立和排斥,特殊兒童的孤獨感極強,很難正常融入班級之中,導致其產生強烈的回流動機[9]。

②家庭方面:家庭對隨班就讀工作的認識、態度及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回流問題的發生。目前,特殊兒童家庭對隨班就讀工作認識模糊,支持力度不足,參與程度不深[10],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不合理的教育期望[11]導致家長逐漸降低參與的效能感[12-13],從而導致家庭教育質量低下,另一方面,周潤嬌發現特殊兒童家長承受著經濟、社會輿論等多方面的壓力[14],加上對孩子未來生活的考慮,會主動選擇將孩子回流[15]。

③社會文化方面:社會文化及其支持系統的不完善也在不斷影響著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社會大眾對于隨班就讀的認識和態度存在問題和偏差,社會輿論的壓力導致隨班就讀工作開展遇到較多阻礙。趙泓[16]在研究中重點提出社會對聽障的認識偏差是導致兒童回流的根源。

④特殊兒童方面:特殊兒童自身的障礙類別、自我認知、社交及情緒狀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溝通和理解能力,從而影響其隨班就讀學習和生活的質量。余小燕[17]在對聽障兒童回流的研究中發現,孩子由于聽不懂課程內容、跟不上普校節奏等情況多產生自卑、消極、無所適從和惶恐的心理,從而導致其學習動機的缺乏;朋文媛[18]等人也指出聽障兒童的語言障礙是導致其回流的客觀原因之一,常伴隨的自信心下降、孤獨自卑、習得性無助等心理狀態都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回流問題的發生;田林[19]發現智力障礙的學生大多因溝通交流困難、學習能力較弱及情緒控制能力較差等現實情況,很難達到普校的基本要求,最終被迫回流回特殊教育學校。

基于對回流原因的探尋,研究者們也結合多種理論對回流原因進行了深度分析和建構。王陽[20]等人基于布朗分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對回流問題進行了探索。研究結果所建構的回流兒童生態系統分別從學校、家庭和同伴關系構成的“微系統”、親子和師生構成的“中系統”、政府和教育部門構成的“外系統”三個方面綜合分析了隨班就讀兒童回流問題的生態系統原因。魏燕榮[21]等人以社會學中解釋人口遷移動因的推拉理論對隨班就讀回流問題進行了探索和分析,指出普校和特校均存在其各自獨有的針對回流問題以及開展隨班就讀事業的“推力”和“拉力”,該理論模型不僅全面系統地分析了回流問題以及隨班就讀工作的影響因素,還以逆向推拉的角度提出了幫助回流兒童高效、高質量復歸的路徑。

2.2回流發生時間段的特點

根據已有關于回流問題的調查研究可以發現,回流兒童的回流時間段基本集中在小學中后段、初中以及需要教育轉銜的階段。孫建國[22]在隨班就讀聽障學生的回流研究中發現回流問題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頻繁發生;傅王倩[23]等人發現隨班就讀兒童大多在學段變化時出現回流問題,在小升初階段尤其顯著;梁旭[24]在對長春市回流問題的調查中發現回流大多都發生在小學五六年級及初一年級,即教育轉銜的階段;趙泓也發現聽障兒童在升入一定年級之后(一般表現為四、五年級),會因為多種原因導致其不得不選擇回流至聾校或者特殊教育康復機構。

2.3隨班就讀兒童回流后的心理狀態

特殊兒童從原本隨班就讀的普通教育環境中回流到封閉隔離的特殊教育學校,客觀生活和學習環境的變化、人際交往范圍的變化等都會對特殊兒童的心理狀態造成一定影響。孫建國在對回流后聽障學生心理狀態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回流兒童對于自我的認知不準確,自我接納程度較低,存在自卑和自負的兩種心理,同時也發現回流學生極易產生疏離感;許貴芳[25]發現回流兒童在情緒、行為方面都存在較多共性的問題,其具體表現為具有攻擊性、存在偷竊行為、撒謊和惡意捉弄同學、情緒很容易煩躁及容易沖動等;杜明霞[26]在對聾校隨班就讀回流學生的心理輔導中發現回流兒童存在自卑、行為習慣差、社交困難、認知偏差及存在攻擊性行為等問題。

2.4回流兒童干預的策略探索

回流已經成為我國開展隨班就讀工作的一大現實問題,回流所導致的兒童發展問題也急需進一步研究和解決。曹慧[27]利用沙盤游戲治療法對隨班就讀回流學生的行為問題進行干預,研究結果發現沙盤游戲療法對回流學生的情緒和親社會行為都有積極的影響。同時該研究也發現沙盤游戲療法對不同障礙類型的回流學生干預效果存在差異,其表現為輕度智力障礙和聽力障礙回流學生的改善程度遠大于自閉癥回流學生;許貴芳在隨班就讀學生回流特殊學校的個案報告中提到,可以對回流兒童采取適當的座位調整、輔助建立積極的情緒情感及調整個別化教育計劃等教學干預策略。

3研究建議

3.1重視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的研究

研究者通過系統梳理現有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的研究發現,盡管目前整體上關于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的研究逐年增多,但在數量上關于回流問題的研究相較于隨班就讀領域其他主題的研究仍然不足。現有關于隨班就讀主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隨班就讀背景下特殊兒童學習和生活現狀、教師融合教育素養現狀、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家長對隨班就讀的接納態度、隨班就讀課程的設置、調整與評估等內容。對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的關注能夠幫助隨班就讀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新的視角,從特殊兒童回流原因及其影響因素的視角進行切入,能夠更好地幫助研究者和教育一線工作者發現隨班就讀工作存在的現實困境,從問題出發,更有助于找到高效支持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提升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在校生活和教育質量的方法。因此,研究者們要高度重視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的研究,從我國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出發,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有效提升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教育質量的同時,還能很大程度促進我國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層次發展,形成真正高質量的具有中國本土化特色的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模式。

3.2豐富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研究的方法

對教育現象的深入探尋離不開綜合且豐富的研究方法,通過量化和質性的綜合研究,能夠有效地從數據和理論層面對教育現象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提出高質量的對策和建議,從而有效地解決教育問題和提升教育質量。現有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來探尋回流個案背后的現實原因和深層次理論支撐,由于質性研究選取的對象有限,缺乏大樣本量的數據支撐,在回流問題上較難獲取全面、充實的數據資料。因此,未來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的研究可以進一步嘗試使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對大樣本的回流數據進行全面化、系統化的探索和理論分析,探尋隨班就讀特殊兒童回流現象的共性原因,并結合扎根理論研究法、訪談法等質性研究方法對特殊兒童回流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尋,將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相結合,從更豐富、全面和系統的視角為解決我國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回流問題,提升我國特殊兒童隨班就讀質量等任務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3.3關注不同障礙類型、不同學段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回流問題

現有研究已明確指出,不同類型的特殊兒童因其獨特的行為特征和教育需求導致其回流的原因各有差異。通過系統梳理現有關于特殊兒童回流現象的研究后,研究者發現目前有關回流問題的研究對象大多集中在小學階段的聽力障礙兒童,對其他學段、其他障礙類型的特殊兒童關注較少。因此,未來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相關的研究要更多關注到智力障礙、孤獨癥和多重障礙等其他障礙類型,學前階段、初中等不同學段的特殊兒童,探索不同學段、不同障礙類型特殊兒童的回流原因,綜合分析特殊兒童回流原因的共性和特性,為普通教育學校支持不同學段、不同障礙類型的特殊兒童提供可操作的指導,為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和質量提升提供更有針對的建議。

3.4擴展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回流問題的研究內容

現有回流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隨班就讀回流問題的原因探尋、特殊兒童回流前后的心理狀況等方面,對特殊兒童的回流歷程、回流前后個體體驗與感受情況以及回流后教育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等問題的關注較少,關于家長對孩子回流前后教育的滿意程度也少見報道。與此同時,特殊兒童回流后現實面臨著的教育、情緒情感及社交等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度的研究和干預策略的挖掘,但現有關于特殊兒童回流后教育干預策略的實踐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未來研究者需要進一步擴展有關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研究的范圍、層次和維度,對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回流問題做更為全面的探索和研究,深入分析特殊兒童回流問題產生的背景、特點和原因等內容,更多關注特殊兒童回流前后的心理支持、教育支持需求以及關注家長視角下特殊兒童的回流問題,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層面對改善特殊兒童回流問題、提升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教育質量提供具有較高指導性和實踐性的支持和建議。

4結語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項大工程,其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提高。隨班就讀工作的發展現狀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中國融合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隨班就讀回流問題客觀存在,是一個值得教育者深入探究的問題。研究者們有責任加大對此問題深入探索的力度,并嘗試找出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來降低隨班就讀回流比例,建構更加積極有效的中國本土化隨班就讀模式,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隨班就讀事業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李澤慧,周珉.對隨班就讀教師差異教學能力構成的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9(1):25-33.

[2]教育部.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8-27).

[3]王兆平,柳忠孝,張詠桂.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2(7):96-97.

[4]傅王倩,肖非.隨班就讀兒童回流現象的質性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6(3):3-9.

[5]柳國燕,儲匯.普通學校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班級管理策略探索[J].現代特殊教育,2022(11):62-64.

[6]關文軍,顏廷睿,鄧猛.隨班就讀學校教師對孤獨癥兒童教育安置的態度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7(4):85-90.

[7]張萬敏.我國普通教師對隨班就讀態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10):121-124.

[8]呂鑫源.從特殊兒童“回流”現象中思考我國隨班就讀的困境與出路[J].才智,2020(3):210.

[9]楊巖,趙瑞,關姿群.隨班就讀中聽障學生“回流”現象反思[J].新一代:理論版,2021(6):45-46.

[10]楊慧.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家長參與的視角[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11]劉全禮,王琦,葛康美,等.智力障礙兒童父母的特殊教育素養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21(8):38-43.

[12]邱小菊,王立新.北京市孤獨癥兒童早期干預中家長參與情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特殊教育,2010(4):37-41.

[13]盧瑛.學前聽障兒童家長教育期望的調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14]李莉,江琴娣.智力障礙兒童家庭生活質量研究現狀及啟示[J].現代特殊教育,2016(4):10-14.

[15]周潤嬌.隨班就讀學生回流歷程及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9.

[16]趙泓.融合教育中聽障兒童“回流”現象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8(1):21-23

[17]余小燕.隨班就讀聽障兒童“回流”的反思[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2007(1):44-46.

[18]朋文媛,雷江華.隨班就讀聽障兒童“回流”的原因與對策[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4(3):213-216.

[19]田林.輕度隨班就讀回流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個案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10):96-98.

[20]王陽,陳美琪.新疆隨班就讀兒童回流現象:困境與出路——基于8位回流兒童的訪談[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5):211-218.

[21]魏燕榮,張欣,張燕.推拉理論視角下隨班就讀兒童的回流與復歸[J].綏化學院學報,2020,40(1):24-29.

[22]孫建國.隨班就讀回流聽障學生心理問題及干預策略[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21,19(5):375-376.

[23]傅王倩,肖非.隨班就讀兒童回流現象的質性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6(3):3-9.

[24]梁旭.隨班就讀聽障兒童回流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25]許貴芳.一例隨班就讀學生回流特殊學校案例的個案報告[J].新課程(小學),2013(12):96-97.

[26]杜明霞.聾校隨班就讀回流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案例[J].速讀(下旬),2014(1):73-74.

[27]曹慧.沙盤游戲治療對隨班就讀回流學生行為問題的干預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作者:劉茜 余菊芬 單位:樂山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 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