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15:14: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前教育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專業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禮儀教育研究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教育對象祖國的未來,是可塑性極強的幼兒,所以她們除了要具備從事教育工作應有的教育和保育技能外,還要注重禮儀,掌握與周圍同事、領導、家長愉快交往交流的規范與法則,筆者根據多年教育研究的經驗,總結出學前教育專業開展禮儀教育應重視教師言傳身教、制定禮儀制度、學科教育滲透禮儀教育幾方面。

關鍵詞:學前教育;禮儀教育;禮儀課程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個人禮儀是一個人儀容、儀表、言談、行為舉止的綜合體現,是個人性格、品質、情趣、素養、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的外在表現。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教育對象祖國的未來,是可塑性極強的幼兒,幼兒教師是幼兒行為的引領者,我國兒童教育專家孫敬修說:“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都裝在計算機里,指導孩子的行為。”幼兒教師要用文明的語言,規范的舉止影響受教育者。因此,對學前教育的學生開展禮儀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筆者根據多年教育研究的經驗,總結出學前教育專業開展禮儀教育應重視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言傳身教潤如無聲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生的禮儀習慣除了來源與家庭與社會外,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都有很大的向師性,經常會有人說“什么樣的班主任會帶出什么樣的學生”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得體的著裝、儀態,幽默的談吐,積極向上的形象氣質,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方面,所以,我們作為未來教師的教師,應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禮貌待人,文明處事,率先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學生耳濡目染,必定對她的禮儀教育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人與人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師生之間也是一樣,師生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在新生入學報到的時候,作為班主任老師,應該穿著優雅職業但不過于沉悶嚴肅的服裝,面對家長的問題應面帶微笑、禮貌回應,即便遇到分歧或麻煩也應該做到耐心解釋,處處體現一種遇事不慌、積極向上、文明高雅的形象,這對于絕大部分是女生的學前教育學生來說一定是一個好的示范。

二、開設專門的禮儀課程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寫生教育分析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后的職業方向是針對幼兒教學。美術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或者是情緒的發泄,多以已知經驗或者現實體驗來體現美術作品的原創性。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是幼兒教師,他們一定要有足夠的發現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寫生則是鍛煉這種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關鍵詞:學前教育;寫生;鑒賞;方法及步驟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針對的是幼兒教學。目前幼兒園美術教學當中以簡筆畫形式的教學依然大量存在,導致幼兒作品千篇一律,同時制約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對他們身體和心理產生不良影響。目前可喜的是,幼兒寫生正在逐步受到重視,《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要關注幼兒本身的年齡特征所表達出來的美術作品稚拙,因此教學不應圖案化、成人化。寫生成為一個最為重要的改變手段,符合幼兒發現、探索世界的學習需求。生活給幼兒最直觀的感受與體驗,每個幼兒個體差異也會對不同的物象產生不同的角度理解。要把幼兒原創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去發掘,發現者和實施者毋庸置疑是幼兒教師,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寫生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

1寫生對于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影響

1.1幼兒原創美術的特點。美國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德1957年出版的著作《創作與心智成長》認為,孩子2~4歲是無形象的圖畫期,4~7歲是創造抽象符號表現期。幼兒原創美術是幼兒自身根據自身已知經驗和現實體驗,運用某些媒介,創作出區別于其他作品、擁有自己獨特思想情感或者美術形式的作品。幼兒美術作品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根據已知經驗通過想象來組織畫面。兒童將這種已知經驗轉化成獨創性場景體驗,通常指的是日記作品,但他們的表達又有合理的邏輯思維。[1]另一種是現實體驗或者也可以說是寫生。它是物象積累的有效方式,它將會給幼兒帶來直觀的視覺體驗。幼兒美術作品的典型特征就是事物與事物之間沒有明顯位置關系,它們相對都是獨立的個體,構圖以散點式構圖作為主要構圖方式,事物與事物進行多角度、自由空間組合。1.2寫生對于指導幼兒原創美術的作用。寫生是指將現實事物作為主要描繪對象,描繪當中加入個人對景物的認知、情感,通過主觀再現或者表現方式表達出來。寫生不是一種仿制客觀對象,寫生本身就是原創,尤其是幼兒在寫生過程中對于客觀事物的描繪帶有很強烈的年齡特征以及主觀意識的表達。寫生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在寫生過程中,幼兒可以更加直觀地觀察、體驗事物,從而認識物象基本特征。教師在幼兒寫生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提醒幼兒應該注意的細節、肌理、自己對表現對象以往的經驗等,同時可以讓幼兒主動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然后再通過寫生表現出來。最后教師補充,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經驗。[2]在表現過程中,幼兒將會根據對物體的觀察,經過自己夸張化、稚嫩化的筆觸表現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事物本質的奇妙,喜歡描繪事物主要特征,同時體會到了創造作品的快樂。

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寫生理論支撐點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反思

一、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

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相當重要,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高水平的聲樂能力,不斷進行深入且符合實際的聲樂教學改革,以應對學前教育對教師的高要求。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聲樂教學上存在著教學模式傳統化、內容和方法不符合當前學前教育要求以及缺乏廣泛的社會實踐等問題。這樣的學前教育現狀對幼兒教師的培養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現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都存在著重理論輕技能的問題,高校重視培養學生的教學科研能力,而忽視了學前教育需要的是聲樂能力與技巧過硬的老師。這種模式造成的結果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都存在著聲樂技能不過關的情況,無法勝任幼兒園聲樂課的教學工作。這樣的培養目標不利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更影響著學前教育的水平。因此,從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形勢來看,首先,教學目標不明確是影響學前專業教學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地影響著教學質量。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的是為國家在幼兒專業教育領域培養出合格的幼教人才。所以,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與普通高校的聲樂專業教學有著很大的區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實用性和急需性方面下功夫,采取有針對性的目標進行教學,不能互相照搬照抄。

(二)課程內容不合理

很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程內容設置單一、不合理以及創新性不足,在這些方面出現的問題較為突出。因為目標定位不明確,專業技能課很少,一些適合幼兒聲樂教育的課程沒法進行,如幼兒歌曲的欣賞、表演、編排。學生在聲樂教學基礎技能上有所欠缺就會無法勝任幼兒聲樂教學工作。還有一種情況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內容過于專業,有的幾乎與專業音樂院校相同,與學前教育專業的自身特點相悖,在教學中過于注重訓練嗓音,講究演唱技巧,卻對兒童歌唱的特點了解不夠,對兒歌掌握的量不足。所以,在教學中要優化課程設置,將單一的教學內容改為豐富并適合幼兒心理和生理等特定條件的教學內容。毋庸置疑,當前很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缺少社會實用性以及對幼兒教育的啟蒙性,很難使培養對象實現學以致用。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研究

摘要:在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展美術教學,可以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技能,并提高幼兒教師從事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實踐活動的專業素養。本文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本著“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以真正實現課程雙向滲透的目的。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思考

如今,幼兒師范專業即學前教育專業已成為許多技工院校的特色專業。在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體系中,幼兒美術欣賞與創作指導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應用型必修課程。由于當前技校生的特殊學情,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許多新問題、新課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最實用的美術技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為學生今后進入幼兒園任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目標定位

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和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掌握較系統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保育能力、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反思與自我發展能力,善于溝通與合作、勇于創新、身心健康的幼兒教師。同時其能力要求為能觀察分析幼兒生長、發育情況,獨立完成幼兒園保育工作,掌握幼兒心理特征,研究制訂幼兒園班級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活動并組織實施,能組織完成學齡前兒童體、音、美、舞等藝術活動,能進行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設計和玩具、教具設計與制作,具有與家長溝通和他人合作的協調能力。因此,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培養目標也必須與總目標相契合,即通過教學幫助幼兒教師正確認識和理解幼兒美術的特點、審美價值及評價標準,幫助幼兒教師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運用多種手段、形式指導幼兒進行繪畫創作,使幼兒教師掌握正確的教育觀點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而具備一定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技能,并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實踐活動的專業素養。

二、當前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現狀

查看全文

從雙語學前教育專業看舞蹈教學

新疆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長期世居于這片沃土上的有13個民族,為推動區域文化的積極發展,教育要先行,高校教育所肩負的責任就更加重要了。雙語學前教育教學是近幾年新疆文化戰略部署中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的積極措施,舞蹈作為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專業必修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他是不同于普通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它的內容設置、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都是有待探討的。

一、雙語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現狀

1、概念界定

雙語學前教育:本文雙語學前教育主要是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漢語或漢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少數民族語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是在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安排上與專業班舞蹈教學內容有所不同,她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各民族舞蹈動態元素之后,并會結合兒童動態元素進行兒童舞蹈的表演與編排,對元素的化簡及熟練運用相結合,更注重學生舞蹈綜合能力的培養。

2、雙語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現狀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在經過課程改革后,舞蹈教學課時由原來四年的教學課時量減為兩年完成,教學時數減少后教學內容隨之也發生較大的變化,很多內容因此刪去,如漢族民間舞蹈包括:陜北秧歌、東北秧歌、云南花燈、安徽花鼓燈、膠州秧歌五大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能有選擇地選擇1至2種進行教學。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由理論到實踐的環節明顯減少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一個民族的舞蹈動態元素的過程中,要快速地簡單講解該動態元素的基本特征及該動態元素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如何更準確的掌握,其重點是在動作的教授過程中,而對該民族的地域、文化、民俗部分的講解,該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被教師們所忽略。如在對今年學前教育專業直升本的學生進行專業加試的過程中,在學生做完一個舞蹈律動或一個片段后,與該學生進行交談,問學生該民族的舞蹈最典型的動態特征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這個動態元素,學生回答不上來,在對普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舞蹈教學過程中都忽略了文化的普及與傳播,在對雙語學前教育專業進行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更應加強該內容。例如在給學生進行哈薩克族舞蹈動態元素的教授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該民族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長年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舞蹈動態特征:動作樸素、活潑、瀟灑、豪放,上肢動態多于下肢動態,這些肢體動作的產生與哈薩克族人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其次,讓學生了解了該民族的民俗文化之后再加之動態元素的教授學生會領悟較快,模仿教師動態元素時,會顯現出該民族的生活環境,從而更輕松地完成教學內容。在有些高校對雙語學前專業的舞蹈教學減少了民族舞蹈動態元素的學習,只淺顯地學習了一點動態元素,就開始讓學生進行舞蹈視頻的成品模仿練習,這樣教學,學生即掌握不好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動態元素,也領悟不到成品作品中的動態元素的重組及技巧特征,從專業學習的角度來說,學生一無所獲,其實這是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置中出現的問題,這也是現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在有些院校對雙語學前專業的舞蹈教學中只注重給學生教授兒童舞的動態、手位、步伐,民族民間舞蹈動態元素則沒有涵蓋到教學內容中,這只重視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性而忽略了該課程的專業性,這種教學是對教學內容取舍不當造成的。由此可知,目前雙語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舞蹈教學中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如何去做,是很關鍵的。地區與地區的差異、學校與學校的不同,該內容的設置與安排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教學要求來制定,情況各異,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不能抹殺該專業的專業特色同時又要體現該課程的專業性。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研究

舞蹈作為一門常見的表現藝術活動,在培養人們的審美思想、審美價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活動,因為其教學對象是我國未來的幼兒教師,因此更受社會的關注。但是現階段,我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努力探求有效途徑加以解決與創新,從而確保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最終推動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我國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幼兒教育,整個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關注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與幼兒教師教學質量息息相關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發展狀況卻步步受限,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這些不足具體可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過于重專業的舞蹈教學理念。現階段,我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師一般是由專業的舞蹈教師兼任的,這些教師雖然在專業舞蹈教學上有優勢,但是他們卻很少能依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特點,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第二,缺乏統一的教學大綱。當前我國中職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基本上都是依倨舞蹈專業的學生制訂的,過于注重高難度舞蹈技巧的傳授,與我國幼兒舞蹈教學的特點關系不大,實用性不強,難以滿足我國幼兒教育的實際需要。第三,教材選擇不合理。舞蹈教材的好壞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有直接關系,影響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舞蹈理論知識的認識和對各類舞蹈技能的把握。現階段,我國中職學校并沒有統一的舞蹈教材,許多學校選擇的舞蹈教材局限性太大,實用性不強。有的中職學校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時,干脆不配備教材,由舞蹈教師自由發揮,這樣就很難保證舞蹈教學質量[1]。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創新途徑和創新方法

(一)積極革新舞蹈教學理念。受我國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不太關注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其教學觀念相對陳舊,仍然沿襲著原來的單向灌輸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舞蹈看作一系列動作的集合,過于注重學生對舞蹈動作的呆板模仿。這樣就忽略了舞蹈作為一門表現藝術形式所具有的內在審美屬性與審美情感,不利于學生舞蹈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中職學校必須積極革新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理念,充分發揮舞蹈在培養人們審美意識、陶冶人們心靈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舞蹈塑造學生的體形,完善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審美。(二)激發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取得明顯的舞蹈教學質量,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師必須堅持“趣味教學”的原則,努力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并配合現代多媒體技術,激發出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舞蹈教學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2]。(三)采用分層次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為自身的認識能力與受教育狀況不同,其舞蹈素質能力也有很大差異。在舞蹈教學實踐中,舞蹈教師必須從學生舞蹈素養的實際狀況出發,采用“分層次”教學方法,將舞蹈水平基本相似的學生歸為一組,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逐步提升全體學生的舞蹈能力。(四)創新舞蹈教學內容。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與專業的舞蹈教學不同,其教學目的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舞蹈家,而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這就決定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與舞蹈專業的教學內容相區別,不必過分注重高難度的舞蹈技巧的訓練,而應該傳授基本的舞蹈理論知識,打好學生的舞蹈基礎,然后再依據幼兒舞蹈教學的實際需要,科學設計舞蹈教學內容[3]。

綜上所述,舞蹈教育對于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思想、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現階段,我國眾多中職學校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這就需要相關的教學人員適時革新舞蹈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力求舞蹈教學能更好地滿足我國幼兒教育的實際需求,促進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幼兒園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傳統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已經滿足現代幼兒園教學要求,所以結合學生實際、教學要求進行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創新與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

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越來越重視,如何提升歌唱教學適應性與有效性是學前教育專業應長期努力的方向。傳統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如何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改善歌唱教學現狀,使之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是本文所探討的。

一、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現狀

幼兒園歌唱教學需要專業化師資隊伍的支撐,一方面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歌唱素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流暢表述情感的同時還要放聲地歌唱,做好范唱,許卓婭教授曾強調教師榜樣作用的重要性,即教師榜樣是提升歌唱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有效渠道,而要想實現這一目的,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素養,主要包括歌曲鑒賞能力、文化修養與生活感受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音樂綜合能力,幼兒園歌唱教學涉及多方面內容,是集歌曲教唱、舞蹈指導、樂器講解于一體的綜合活動,對教師音樂綜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相較于幼兒園教學而言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即:一是對幼兒歌曲有所忽視,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存在重民族、美聲歌曲輕幼兒歌曲教學的現象,幼兒歌曲僅僅體現于彈唱教學之中,不利于學生聲樂概念理解、歌曲文化認識、歌唱能力培養;二是對音樂綜合教育有所忽視,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過于注重聲樂課程教學,對綜合教育存在一定的忽視,不利于學生綜合音樂素養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改革與發展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教學探討

摘要:構建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有助于新時代學前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整體教育水平,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能力,優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質量、實現教學診斷科學化。借助系統科學中的層次分析法,從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建構三級評價體系,并根據學前教育專業不同課程對于融合式教學的需求黏性差異,構建不同課程類別的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

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乎幼兒后續學習、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奠基性教育。近年來,加強學前教育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點話題。教育部自2012年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起,連續10年發起“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意為在社會意識范圍內提高學前教育的科學化水平,使科學育兒和保教水平深入人心。在學前教育科學化的培育和傳播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實施者”角色。基于此,做好幼師培育工作是關乎學前教育質量的頭等大事。而當前存在的現實問題是,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總數約達370余所,就業率也在教育相關專業中位居前列,但從實際幼師輸出質量上看,高文化、高素質的幼師依舊稀缺,多數從教幼師在專業技術能力、藝術實踐能力、文化知識儲備、科研意識方面難以全能,短板效應比較突出。因此,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育人水平,從源頭把好幼師質量關成為當務之急。融合式教學的概念源自“Blendedlearning”(又譯為混合式學習),也就是對所有教學要素進行優化選擇和組合,以實現教學目標。隨著信息化技術和多媒體手段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線上線下教學方式、課內課外一體化育人手段的組合化使用,在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育人過程中,各類學習資源、學習環境、教學方法、教學媒體進一步整合,不論在學術界,還是在教育實踐界,對融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已經不是一個新的話題。而相對冷門的是,通過對中國知網數據庫文獻資料的逐條研究發現,學界和教育實踐界對融合式教學實際教學效果和質量的評價與關注甚少,可見以往的各類模式研究難以通過實踐的有效性檢驗;學前教育專業育人質量沒有科學化的評價標準,幼師開展育兒工作也沒有可行性抓手。據此,構建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成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討的重要話題。

二、構建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意義

關注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領域,構建標準化評價體系,對于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整體發展、提高教師工作質量、提升人才輸出水平,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助力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深化改革,提高整體教育水平縱觀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歷史,自1902年清政府頒布《欽定學堂章程》以來,大體經歷了“蒙養院”“幼稚園”“幼兒園”三個階段,教育任務從單純的照管向身心發育、智力發育轉變;高等教育專業也經歷了從“幼兒教育”向“學前教育”轉型的歷程,整體發展脈絡由籠統到聚焦,教育功能由單一到多元,學前教育被賦予了更多的新時代內涵,如教育權利平等、資源配置科學、教學效果優質,等等。而反觀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現狀,教師隊伍建設落后、教育保障質量體系不健全、評價標準不明確等問題依然突出,直接影響到新時代學前教育內涵的發展。學前教育專業是當前培養學前教育施教者的唯一平臺,理應在做好日常性、經常性人才培養的同時,將教育實踐活動放在國家整體學前教育發展的宏觀歷史脈絡和戰略高度考量,思考自身在保障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育人質量中的應有作為。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辦學水平,不僅要關注辦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更要關注辦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教學效果的優劣,這是促進學前教育改革走深走實的必經之路。綜上所述,立足學前教育現實問題,構建科學化的學前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既要在微觀上關注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又要在宏觀上關注新時代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突出問題的解決。2.優化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能力少年強則國強,要想實現幼有所教,關鍵要有足夠的教育資源,而在諸多教育資源中,教師資源尤為重要。這里所說的教師,對學前教育專業來說,既包括高校授課教師,也包括作為在讀學生、即將成為教師的“準幼師”。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融合式教學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只有真正通曉“什么是融合”“如何融合”,并對融合教學所能達成的效果進行合理預估,才能夠確保其教學模式符合時代背景和教育需要。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為培育高質量“準幼師”奠定基礎,需要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工具性和輔助性支持。同時,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前教育專業對施教者和受教育者的復合性能力、素質要求均較高,涉及思想道德、專業素養、身心素質的方方面面,而從專業素養看,又涉及文化、科學、藝術、心理、體育等諸領域,其授課內容的豐富性和授課范圍的廣泛性與其他教育類專業相比,更為繁復。這恰恰與融合式教學的“混合式”“組合式”“多樣性”特質不謀而合。因此,構建基于融合式教學和學前教育專業兩個關鍵詞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確保二者實現有機組合的有效手段,對于教師開展培養目標設定、培養方案設計、培養效果預估,確保教學模式、教學能力與教學目標之間無縫銜接具有不可替代的工具性意義。3.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質量,實現教學診斷科學化教學質量評價不僅包括學校對教學活動的正向評價,同樣也應當包括從學生主體出發的反向評價。只有從正反兩方面入手對教學質量進行全方位檢驗,才能夠借助教學質量評價常用手段,實現優化教學模式與提高教學能力、提高學生培養輸出質量的雙重目的。而從學生主體出發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質量反向評價,則可通過“學生—教師”互動、“學生—發展”關系、“學生—社會”反饋三個維度來實施和體現。具體來說:其一,通過學生關于教師教學行為“授課滿意度”的評價體現;其二,通過學生的就業率、升學率體現;其三,通過學生的社會認可度體現。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培養質量評估符合社會現實需要、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符合學校培養方案和預期教育目標要求。因此,構建包含以上三點在內的標準化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從學生主體維度確保教學質量評價和診斷結果更加真實可信,為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奠定基礎。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能力探討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存在基本功不夠扎實、舞蹈創編能力較弱、語言表達不夠明確、教學設計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就應該從舞蹈能力、教學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兩個方面來進行。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能力

隨著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的關注越來越高,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也開始受到關注,就人才培養目標而言,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一線幼兒園教師,要求畢業生具有基本的幼兒園教學能力,如舞蹈教學能力。[1]舞蹈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理論、基本的舞蹈動作,還要求學生應掌握基本的舞蹈動作示范能力、舞蹈訓練方法以及舞蹈教學基本方法。但在近幾年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見習、實習以及工作中,我們觀察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較為不如意,他們往往存在基本功不夠扎實、舞蹈創編能力較弱、語言表達不夠明確、教學設計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如何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是當前急需解決的課題。鑒于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問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就應該從舞蹈能力、教學能力兩個方面來進行培養。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能力的培養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基本功的培養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舞蹈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強調高技巧、高難度,而是舞蹈技能與教學能力相互整合發展的一個過程,重點是將舞蹈教育與幼兒教育相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幼兒園舞蹈教學實踐奠定基礎。本科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大多數是沒有舞蹈基礎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從基本的“站立”開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舞蹈站立姿勢;在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形體訓練,學習芭蕾手位、腳位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姿態和協調性。在進一步的舞蹈基本功訓練時,要以“培養舞蹈教學能力”為基本目標,從而進行基本的技能動作訓練,幫助學生積累基本的教學素材,如練習“小踢腿”、“大踢腿”、“小跳”等。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基本功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通常會學習藏族、漢族、蒙古族、傣族以及維吾爾族五大民族舞蹈,教師需要根據每種舞蹈民族特色和難度來選擇基本的訓練組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協調性,豐富學生的舞蹈知識,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為舞蹈教學做好鋪墊。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幼兒園教學實踐中的幼兒舞蹈為教學內容,融合專業舞蹈知識、舞蹈教學方法等,來讓學生逐步領悟到幼兒園舞蹈教學的特色所在。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思路

【摘要】歌唱教學既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內容也是其關鍵性內容,不過從實際情況上來說,當下一些傳統教學方法對于學前教育的發展有著較為不利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創新教學思路以及改革教學模式是我們教學工作者所亟需思考的問題,應當在審視目前歌唱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力求實現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的創新與改革。

【關鍵詞】學前教育;歌唱教學;思路創新;改革

一、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學前教育所面向的群體多是幼兒園的小兒,這些孩子們往往具備天真、活潑、可愛等性格特征,也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面對這樣一群教學對象,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唱歌、舞蹈以及樂器能力等。此外,教師務必具備高度的耐心與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育人能力,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對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予以及時糾正,在學習生活中做到尊重、熱愛學生,積極為他們創造愉快的學習空間。從實際情況來看,當下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問題,為數不少的教師完全不考慮實際的教學環境,單純依照自身的意愿教導一些美聲、民族之類的藝術歌曲,而此類歌曲大多不符合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的需求,僅僅只能節省教師自身的時間而已。而此類現象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走上幼兒園的教師崗位,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此類教學內容,將這些難度較高、對于幼兒來說實在無法理解的歌曲,生搬硬套地教給他們,而憑著幼兒園孩子的認知以及理解能力又如何能夠明白歌曲的意義呢?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幼兒園教師對于歌唱教學缺乏理解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難以進行有效的歌唱教學,而孩子們的學習效果自然十分低下。

二、學前教育專業歌唱教學步驟分析

首先,我們必須對于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糾正不科學的教學模式,擬定規范、標準的教學方法,遵循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將幼兒歌曲視為主要教學內容,以此展開教學改革。教師應當在審視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分步驟、分層次進行教學。第一步,應當以發聲練習為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發聲的音準、高度以及跳躍性等。在集體發聲練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單獨挑選幾名學生進行發聲練習的檢查,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投入度,同時也能增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單獨發聲檢查的過程中,教師務必對學生錯誤的發聲進行糾正,進一步加深其他同學對于發聲的理解,同時教師也應當主動詢問學生是否存在音準、氣息或是口型方面的問題,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均需予以耐心、細致的解答。其次則是歌曲演唱的階段,有了發聲練習的基礎,學生打開嗓子之后相對積極,較為適合進行演唱,而接下來的歌曲教學也會更加有效率,教師也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教學歌曲,在教學過程中也同樣可以采用集體練習以及單獨檢查的方式,營造一個積極、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