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道路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08:44: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型工業化道路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型工業化道路分析論文
一、什么是新型工業化道路
所謂工業化,一般認為工業化是指從傳統的以農業和手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系向以現代的以先進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系轉變的歷史過程。這一概念包含了工業化的三大特性:一是過程性,工業化不是一個時刻概念,而是一個時期概念;一個國家要基本實現工業化往往要化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比如英國從18世紀30年代工業革命發生到19世紀40年代它基本實現工業化經過了100多年的時間,比如我國從建國后即推進工業化的進程,經過50多年的努力,至今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艱巨的歷史任務;二是先進性,強調的是以先進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系的轉變,先進具有相對和動態的含義,相對是對傳統來講的,動態是說先進本身也具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比如機器化工業與手工業相比,是現代工業,而電氣化工業與機器化工業相比是現代工業等等;三是體系性,強調的是整個經濟體系的轉變,而不單單是工業的發展;不僅工業要用先進技術武裝,而且其他產業也要用先進的技術進行改造,從而實現整個經濟體系的的現代化,包括價值觀念的更新、生產方式的變遷、經濟組織方式的演變,經濟結構的演進、經濟體制、制度的改革等等,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工業化是一個歷史范疇,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不同歷史階段含義不同。
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由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這是生產力發展的一般規律,工業化作為承上啟下的階段不可逾躍。道理很簡單,只有工業化,才可能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知識經濟才能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比如信息產業、計算機產業、基因工程等產業的關鍵設備如芯片等都是工業經濟的產物。工業化也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現代化作為一個社會發展概念,內涵十分豐富,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人的發展等多方面的內容,工業化是一個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核心和前提,是經濟現代化的體現。道理同樣并不深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工業化,才能用先進的工業化去裝備和改造農業,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才能裝備和支撐強大的國防,實現國防現代化,才能推進技術的更大進步去實現工業化的升級,經濟的現代化才能建立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和這一基礎上,政治的現代化、文化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等才能最終建立起來,離開了經濟的現代化,一個社會的現代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正因為如此,我們黨早在1982年的十二大報告中就將工業現代化作為四個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并將此寫進了新的黨章之中。環顧宇內,當今世界,沒有一個農業國家可稱得上是現代化國家、強大國家、富裕國家。正如臺灣經濟界強人趙耀東在其《平凡的勇者》一書所指出的,“世界各國,除了資源特別豐富的沙特等國外,沒有任何高收入國家不是靠工業化的,——沒有工業就沒有前途”。此類國家清一色地都是工業國家,工業化水平都比較高。
工業化水平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指標體系,其中的核心指標有以下幾個: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際上比較權威的工業化階段劃分標準認為工業化初期人均GDP一般為1200美元—2400美元,(按1998年美元價值計算),中期2400—4800美元,高級階段為4800—9000美元;
2、制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生產增加值,國際上的劃分標準認為這一指標低于20%為非工業國,20—40%為正在工業化的國家,40—60%為半工業化國家,60%以上為工業國;
資源危機與新型工業化道路探究
【摘要】傳統的舊工業化之路已造成了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巨大的浪費,資源危機將迫使中國改變其固有的經濟增長方式,走一條更加科學、更加環保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作為市場的微觀主體和新型工業化載體的企業,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尋找和培育新的競爭力,是解決資源危機,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資源危機競爭力新型工業化
如果將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比作一列火車,那么這列“火車”無疑正面臨著煤、水、電、燃油等多項資源的緊缺。在目前國際能源價格居高不下,而中國正進入到大量需要能源的重工業化階段時,新型工業化道路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實現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無疑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一、資源不能承受之重——舊工業化
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完全排斥市場機制的作用,模仿蘇聯的工業化道路,走的是一條片面追求高速度、高產值的重工業化之路,實行的是高投入,不注重降低成本,忽視經濟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因此,建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時間里,中國的資源消耗一直都是比較大的,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雖然我國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有些資源總量名列世界前茅,但人均資源相對短缺,許多重要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人均耕地面積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水資源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主要礦產資源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森林面積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在此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仍然長期實行大量消耗資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致使資源消耗量不但大,而且利用效率十分低下。據統計,當前我國能源消耗分別占世界總消耗量的比例為:石油7%、煤31%、鐵21%、氧化鋁25%。中國目前每制造100元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甚至比印度還高。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耗率是日本的11.5倍、法國的7.4倍、美國的4.3倍。如果中國要在2020年實現GDP翻兩番的目標,則電力、石油、鋼鐵、煤炭消耗將分別達到6.47萬億千瓦、6.1億噸、3.61億噸、24.9億噸。
浙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思考
浙江在較長時期是輕型工業結構的典型省份。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變化,工業結構如何轉型和升級,事關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大局。一些人提出把發展重化工業作為結構轉型和升級的戰略取向。重化工業在整個工業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個趨勢但是不能簡單照套西方經濟學關于產業結構演進的傳統理論,把發展重化工業作為浙江工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心。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抓住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歷史機遇,著力發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業進一步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和動態比較優勢,實現發展路徑創新,應該成為新時期浙江工業的戰略追求。
一、工業結構調整戰略的選擇必須從浙江區域經濟實際出發
在探討浙江工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時,先要明確一個基本點,即浙江工業屬于主權國家內的區域經濟和轉型經濟(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其產業發展和結構演進有著與工業化國家顯然不同的發展特色和制度安排。這是浙江工業結構調整必須重視把握的現實基礎。
一工業結構調整戰略的選擇,不能輕視浙江現有的產業特色優勢
輕型主導,長期來一直是浙江工業結構的鮮明特色。輕型主導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輕工業比重高。輕工業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最高點為年的,年約。改革開放以來,輕工業對全部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二是“重工不重”。重工業中,基礎原材料工業比重較低,相當部分為輕小型的金屬、機電加工業和精細化工業。從本省資源稟賦和國際分工地位的實際出發,從推進農村工業化和發展輕型工業起步,逐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工業的成功實踐。輕型工業主導的省現只有個,即浙江、廣東、福建、云南和海南。其中浙江和廣東是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增長速度最快的兩個省。
“九五”中期以來,在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的長期支持下浙江重工業增長速度連年快于輕工業,重工業在整個工業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工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重工業占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年分別是和××年分別是和。
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分析論文
一、什么是新型工業化道路
所謂工業化,一般認為工業化是指從傳統的以農業和手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系向以現代的以先進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系轉變的歷史過程。這一概念包含了工業化的三大特性:一是過程性,工業化不是一個時刻概念,而是一個時期概念;一個國家要基本實現工業化往往要化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比如英國從18世紀30年代工業革命發生到19世紀40年代它基本實現工業化經過了100多年的時間,比如我國從建國后即推進工業化的進程,經過50多年的努力,至今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艱巨的歷史任務;二是先進性,強調的是以先進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系的轉變,先進具有相對和動態的含義,相對是對傳統來講的,動態是說先進本身也具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比如機器化工業與手工業相比,是現代工業,而電氣化工業與機器化工業相比是現代工業等等;三是體系性,強調的是整個經濟體系的轉變,而不單單是工業的發展;不僅工業要用先進技術武裝,而且其他產業也要用先進的技術進行改造,從而實現整個經濟體系的的現代化,包括價值觀念的更新、生產方式的變遷、經濟組織方式的演變,經濟結構的演進、經濟體制、制度的改革等等,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工業化是一個歷史范疇,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不同歷史階段含義不同。
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由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這是生產力發展的一般規律,工業化作為承上啟下的階段不可逾躍。道理很簡單,只有工業化,才可能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知識經濟才能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比如信息產業、計算機產業、基因工程等產業的關鍵設備如芯片等都是工業經濟的產物。工業化也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現代化作為一個社會發展概念,內涵十分豐富,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人的發展等多方面的內容,工業化是一個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核心和前提,是經濟現代化的體現。道理同樣并不深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工業化,才能用先進的工業化去裝備和改造農業,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才能裝備和支撐強大的國防,實現國防現代化,才能推進技術的更大進步去實現工業化的升級,經濟的現代化才能建立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和這一基礎上,政治的現代化、文化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等才能最終建立起來,離開了經濟的現代化,一個社會的現代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正因為如此,我們黨早在1982年的十二大報告中就將工業現代化作為四個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并將此寫進了新的黨章之中。環顧宇內,當今世界,沒有一個農業國家可稱得上是現代化國家、強大國家、富裕國家。正如臺灣經濟界強人趙耀東在其《平凡的勇者》一書所指出的,“世界各國,除了資源特別豐富的沙特等國外,沒有任何高收入國家不是靠工業化的,——沒有工業就沒有前途”。此類國家清一色地都是工業國家,工業化水平都比較高。
工業化水平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指標體系,其中的核心指標有以下幾個: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際上比較權威的工業化階段劃分標準認為工業化初期人均GDP一般為1200美元—2400美元,(按1998年美元價值計算),中期2400—4800美元,高級階段為4800—9000美元;
2、制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生產增加值,國際上的劃分標準認為這一指標低于20%為非工業國,20—40%為正在工業化的國家,40—60%為半工業化國家,60%以上為工業國;
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論文
摘要: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數量大、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加快推進中國工業化,既不能重復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傳統工業化道路,也不能走我們以往的重工業、輕農業的發展道路,而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走一條有時代特點、符合客觀規律和中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新型;工業化
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人口增長、資源消耗與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不斷加劇,如何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推進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至關重要。
一、科學發展觀與新型工業化的豐富內涵
(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第一,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里的發展,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發展,而是科學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著眼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食品有限公司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經驗材料
為建設新型工業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爭作新建設新型工業化,是黨中央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xx食品有限公司作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是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建設新型工業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道路上,怎樣爭作貢獻?能不能抓住這個機遇,加快發展自己?我作為企業界的代表,談談在建設新型工業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些感慨,跟大家交流,不足之處望各位指正。
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黨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之后,黨中央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決策,為我們推進新型工業化指明了方向。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發展觀。而新型工業化的目標,是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黨中央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是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潮流而采取的重大戰略決策。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戰略和布局,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步伐。
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企業獨特優勢
xx食品有限公司是在原xx縣xx食品廠基礎上于20**年擴建改制的中港合資企業。是一家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公司主要生產速凍食品、冰淇淋、糯米粉三大系列,其中,糯米粉加工填補了xx省內空白,速凍食品生產填補了湘南地區空白,冰淇淋生產填補了永州地區空白。由于技術設備先進,產品質量優良、信譽好、供不應求,目前產品除本省銷售外,現已暢銷廣西、*、江浙、河南等地。公司現擁有總資產8350萬元,固定資產凈值4700萬元,注冊資金為1000萬元,20**年銷售收入1.1億元,創國家稅收415萬元,現有員工560人。
特色新型城市工業化道路芻議論文
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市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是總結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長期實踐得出的重要結論,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會,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緊迫的現實意義。本文擬以矛盾論和系統論為指導,從歷史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進行探討和闡述。
從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看中國城市工業化。
什么是城市工業化?什么是城市現代化?現在說法很多,歸納起來,有兩種不同含義:一種是狹義的,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狀況的變化。城市工業化就是從手工勞動為主、農業經濟為主,向大機器生產為主、工業經濟為主的轉變過程。至于城市現代化,則指達到當今發達國家的水平,即開始以信息化為主、以知識經濟為主。另一種是廣義的,還包括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在內。本文只從狹義的角度來探討。
社會復雜系統的發展,主要是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兩對基本矛盾所推動的。所以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去探討一個國家的城市工業化,而應聯系社會的基本矛盾、聯系各個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聯系所處的環境、包括國際環境和自然環境來研究。中國的城市工業化,和其他國家的城市工業化比較起來,既有一般規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個性。既不同于十八世紀英國以紡織機和蒸汽機為代表的產業革命,也不同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和德國的重工業革命;既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城市工業化,又不同于日本二戰后的高度城市工業化,更不同于四小龍以外向型戰略為主的城市工業化。
我國是如何從傳統城市工業化的道路轉到中國特色新型城市工業化道路的呢?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經濟曾長期居于世界前列,1820年的gdp曾占世界總量的33%;鴉片戰爭以后,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飽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實現獨立解放,實現城市工業化,趕超發達國家,實現偉大復興,曾經是歷代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夢寐以求的夙愿。一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才獲得全面實行城市工業化的條件。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人口增長、資源消耗與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不斷加劇,如何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推進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對實現*在中部地區的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至關重要,也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需著重研究解決的一大課題。
一、科學發展觀與新型工業化的關系分析
(一)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與意義
1.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彰顯時代要求
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以下事例和數字:
事例1:中國已成為煤炭、鋼鐵、銅的世界第一消費大國,石油和電力消費的第二大國。以煤炭為例,*消耗15億噸,占世界的30%,但創造的GDP不到世界總量的4%。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努力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根據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最近,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就如何結合浦口工業發展的實際,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和分析。現簡要報告如下:
一、全區工業經濟現狀分析
近年來,特別是新區成立以來,全區上下緊緊圍繞“兩個率先”的戰略目標,全力實施工業第一方略,工業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了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1、發展速度較快。2003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2.6億元、銷售收入93億元、增加值21.8億元、利稅總額9.3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25.1%、24.3%、24.6%和41.5%。今年1-5月份,全區工業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工業總產值增幅達36.8%,其中規模工業增幅43.9%。在南京市十三個區縣中,我區的工業增幅已連續三年位居第三。
2、規模工業支撐作用日益明顯。2002年,規模工業產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為55.8%,2003年比重上升到64.4%,今年至5月末這一比重又上升了一個多百分點。2003年末,全區共有工業企業97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3家,當年實現產值或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33家,其中過億元的企業有16家。這33家重點規模企業數占全區的3.38%,當年實現產值49.7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4.2%;凈增產值16.4億元,占全區凈增產值的73.4%;實現利稅5.2億元,占全區工業利稅總額的55.7%。因此,無論是工業總量的增加,還是經濟效益的增長,規模企業均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3、初步形成了相對優勢產業。通過多年的扶持發展,我區工業已經形成了機電制造、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特種車輛等四大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機電制造業,企業總數近60家,已有大吉鐵塔制造、伊凱科技、電力變壓器廠等6家過億元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行業整體經濟效益較高,去年該行業實現工業產值20億元。生物醫藥業,主要集中在區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超過10家,高新技術產品集聚,發展潛力很大。紡織服裝業,這一行業企業數量眾多,容納勞動力多。經過持續多年的產品結構調整,紡織服裝業正向新的產業高度發展跨越,已經出現了象中脈科技、華脈保健品、道吉面料這樣的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強勢企業。特種車輛業,大多集中在頂山街道和珠江鎮,以浦鎮車輛廠的城市輕軌及天印公司的專用汽車為龍頭,企業數近90家,其中有10多家由鐵道部許可為定點生產企業。
工業化道路的認識與思考
黨的*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實現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則是經濟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對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浙江省來說,實現新時期的這個新任務,無疑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
一、正確認識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意義
*報告指出:“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學習*報告,我們可以領悟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實現工業化進而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步驟,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時代特點、符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為我國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性任務———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指明了方向,更是為承擔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任務的浙江的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1、從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點認知其實質內涵。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是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不斷進步的信息網絡技術,不僅使傳統產業迅速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服務效率,增加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而且有效地改進微觀經濟管理和宏觀經濟管理,催生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和新的業態。二是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的工業化。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實現工業化進而實現現代化,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著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三是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工業化。必須改變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四是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工業化必然伴隨大批農民轉移到非農產業和城鎮。同時,隨著工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資本有機構成和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同量資本將同更少的勞動力相結合。
2、從新型工業化道路與傳統工業化道路的區別把握其發展機遇。實現工業化是國人一百多年的夢想。我國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完成工業化任務的,國際環境和我國基本國情決定了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在我國已經走不通。以信息化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又使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可能。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在總結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國情出發,根據信息時代實現工業化的要求和有利條件提出的。因此對于我國實現工業化、加快現代化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們要從對比傳統工業化道路來準確把握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一是不走發達國家工業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路子,而是將信息化和工業化進程重合起來。二是在發展中就注意治理環境,保護環境,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而不是傳統的先發展然后被動的再治理。三是強調工業發展要有利于農業勞動力持續轉移和城鎮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發揮,而不是傳統的以資金密集型的重工業為主導。四是把握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環境,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在把握以上幾方面的同時,必須注意把握好新的歷史形勢,新的發展環境即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新情況對工業化提出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