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2:20:00

導語: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論文

摘要: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數量大、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加快推進中國工業化,既不能重復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傳統工業化道路,也不能走我們以往的重工業、輕農業的發展道路,而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走一條有時代特點、符合客觀規律和中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新型;工業化

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人口增長、資源消耗與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不斷加劇,如何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推進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至關重要。

一、科學發展觀與新型工業化的豐富內涵

(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第一,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里的發展,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發展,而是科學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著眼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第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把人作為社會主體和中心,一切以人為目的,摒棄傳統的把人作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義傾向,在社會發展中以滿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

第三,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包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主體;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綜合要求。

第四,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它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思想方法。即總攬全局、科學籌劃、協調發展、兼顧各方,全面地協調各種利益群體和各方面利益關系,使之能達到相對平衡。

(二)新型工業化的內涵

一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而不是先工業化后信息化;二是強調科技含量和集約發展,而不是不計代價的粗放型發展;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先發展后治理;四是充分發揮中國人力資源優勢,不過度追求產業鏈高端和自動化。由此可見,新型工業化道路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具體到工業領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重要的內容。

二、科學發展觀與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聯系

(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加速發展的階段,人口增長、資源消耗與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不斷加劇,我們必須繼續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切實把經濟工作的重點,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轉到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促進集約化的經營,改變粗放型的經營方式,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

而科學發展觀是在是中國30年發展提供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新階段和世界潮流的要求,為適應體制環境的變化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努力把握發展的客觀規律,汲取人類關于發展的有益成果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蘊涵著深遠的理性思考,彰顯出鮮明的時代特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循環經濟,其核心就在于要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實踐,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科學發展觀的落實關鍵在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其著眼點在于糾正一些地方和領域出現的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的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福祉的偏頗。但是,提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并不意味著發展經濟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著經濟建設不重要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昭示我們:經濟發展雖然不是發展的全部內涵,卻是發展的核心內涵。總理曾指出,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財富的增長,始終是發展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沒有物質的快速增長,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目標就難以實現。

而在中國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存在、區域經濟不協調、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矛盾突出、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等約束條件下,如果仍然是以現在的發展方式去實現這個目標,不僅自身難以支撐,而且也會受到世界市場的更大制約。出路就在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循環經濟,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速科技的進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環境與資源對經濟建設的持續支撐。可以說,科學發展觀的落實關鍵在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三、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政策措施

(一)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依靠科技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發展

當前,盡管中國不少工業品產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但絕大多數產品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整體科技水平還較低。中國技術創新主體不到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技術產權市場功能缺陷以及國家創新體系的不完善,致使中國技術創新能力還相當低下。為此,首先要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加大投入,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實現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在一些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實現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并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新的成長鏈。二是以先進適用技術、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全面振興制造業,增加科技含量,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大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現代管理經驗和高級人才的力度,同時還要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的競爭優勢,提高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二)要盡快促進工業結構由重化工向高加工度的演變和升級

目前,理論界都認為我們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工業化中期階段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重化工,再往下發展就是向高加工度轉化,也就是提高工業水平。因此,要把振興裝備制造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裝備制造業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可以有效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可以有效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為重化工的優化升級提供先進的技術保障和設備。

(三)大力發展服務業,促進三次產業相協調

新型工業化道路與傳統工業化的一個重大區別就是要積極全面地發展服務業。新型工業化道路,強調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世界經濟發展表明,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和支持服務業的發展,并促進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發展工業是發展服務業的重要基礎,工業的發展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上帶動服務業的發展。這是因為大量的工業產品帶動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商品物資流通業、交通運輸通訊業、信息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同時增加了勞動就業,提高了勞動者收入,拉動了消費需求,有利于促進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轉(四)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提高發展的可持續性

世界多數發達國家在早期工業化進程中,尤其在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包括中國建國后幾十年時間,資源開發和利用帶有一定的掠奪性,大多以大量消耗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走的是“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或“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建設”的路子。實踐證明,這條傳統工業化老路造成了嚴重資源浪費、不僅代價很高,難以持久,而且還給子孫后代留下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工業化進程中,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注重資源節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工業產品科技含量,努力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型的工業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實現新型工業化與可持續發展的良性互動。

(五)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促進和擴大就業

新型工業化最大難題就是解決勞動力就業的問題。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為此,中國工業化過程必須妥善處理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擴大勞動就業的關系,充分發揮中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在工業化過程中不斷創造新的更多的就業崗位,不斷拓展新的就業渠道和開辟新的就業領域,而不能造成大量勞動者失業。因此,在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中,必須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并結合中國國情,正確處理好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既要大力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又要積極發展那些能大量安置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使二者密切結合。

(六)化解三農問題,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新型工業化道路與傳統工業化道路有一個顯著不同是,在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中來完成工業化任務,不是孤立地推進工業化,使工業化包括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成為農業現代化和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應更加重視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全面繁榮農村經濟,把工業化與城鎮化結合起來,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使工業化成為破解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參考文獻:

[1]李秀芝.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J].集團經濟研究,2006,(4).

[2]胡培兆.科學發展觀與中國新型工業化——理論問題與對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3]趙新娟.以科學發展觀引領新型工業化道路[J].商場現代化,2008,(9).

[4]洪銀興.實現科學發展觀與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有機銜接[J].西北大學學報,2006,(1).

[5]裴竹梅.堅持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J].學習論壇,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