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道路的認識與思考

時間:2022-06-19 09:28:00

導語:工業化道路的認識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化道路的認識與思考

黨的*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實現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則是經濟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對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浙江省來說,實現新時期的這個新任務,無疑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

一、正確認識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意義

*報告指出:“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學習*報告,我們可以領悟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實現工業化進而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步驟,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時代特點、符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為我國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性任務———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指明了方向,更是為承擔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任務的浙江的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1、從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點認知其實質內涵。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是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不斷進步的信息網絡技術,不僅使傳統產業迅速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服務效率,增加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而且有效地改進微觀經濟管理和宏觀經濟管理,催生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和新的業態。二是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的工業化。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實現工業化進而實現現代化,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著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三是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工業化。必須改變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四是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工業化必然伴隨大批農民轉移到非農產業和城鎮。同時,隨著工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資本有機構成和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同量資本將同更少的勞動力相結合。

2、從新型工業化道路與傳統工業化道路的區別把握其發展機遇。實現工業化是國人一百多年的夢想。我國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完成工業化任務的,國際環境和我國基本國情決定了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在我國已經走不通。以信息化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又使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可能。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在總結世界各國工業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國情出發,根據信息時代實現工業化的要求和有利條件提出的。因此對于我國實現工業化、加快現代化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們要從對比傳統工業化道路來準確把握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一是不走發達國家工業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路子,而是將信息化和工業化進程重合起來。二是在發展中就注意治理環境,保護環境,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而不是傳統的先發展然后被動的再治理。三是強調工業發展要有利于農業勞動力持續轉移和城鎮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發揮,而不是傳統的以資金密集型的重工業為主導。四是把握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環境,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在把握以上幾方面的同時,必須注意把握好新的歷史形勢,新的發展環境即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新情況對工業化提出的客觀要求。

3、從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和新的國際國內環境明確其戰略選擇。工業化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不同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標準,和道路都有所不同。我國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完成工業化任務的,國際環境和我國基本國情決定了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在我國已經走不通,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又使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可能。新的歷史時期,國力的競爭就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要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關鍵,而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則是戰略選擇。換言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選擇,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目的是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手段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路徑選擇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顯然,歷史和現實都已經表明,不走新型工業化,就不能加快發展步伐,就不能把握機會,就要落后。因此走這條路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浙江有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優勢,因此強調這方面顯得也更重要。

二、準確理解浙江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決策

1、浙江經濟社會的機遇和挑戰對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出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從農村工業化起步,堅持市場取向改革,積極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大力開拓國內市場,著力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主要體現在:大力推進市場取向改革,形成了體制和機制的先發優勢;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和產品;大力推進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形成了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特色經濟;大力推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形成了外向發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大力推進軟硬環境建設,形成了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但是另一方面,據有關專題調研資料表明,浙江經濟運行也呈現了一些問題,其基本特征:一是國民經濟超高速增長格局已經難以持續,二是產業升級壓力增大,三是資本積累相對豐厚,資本效益需要提高,四是消費需求已經達到新的高度。目前影響浙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主要是:資源壓力難以在短期緩解;生存環境壓力不斷增大;人口壓力尚在延續。

2、浙江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加快浙江工業現代化進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決策。浙江盡管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起就從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進入到了工業化階段,但是由于受市場、資源、生產要素以及科學技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至今尚未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擁有現代化工業生產技術的工業體系。無論是工業結構、還是工業生產體系,抑或企業制度等方面,浙江工業主要還是以傳統工業為主體。工業現代化是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因此加快工業現代化進程,特別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浙江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史性的必然選擇,這一點是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3、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是浙江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舉措。省委書記去年在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專題調研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制造業快速增長,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相當一批產業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出口規模居全國前列,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一批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塊狀經濟,一批機制靈活、創新能力較強的骨干企業、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的優勢品牌產品,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省委提出今后五年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主要目標是:到2007年,規模以上制造業銷售收入占全國的比重以及工業制成品出口占全國比重均達到10%以上;繼續保持和不斷強化紡織、服裝、機械等產業的競爭優勢,加快發展電子、醫藥、環保等產業,努力在重化工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高附加值特色產業為支柱,高度國際化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是適應我省工業化發展階段變化,走有浙江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舉措,我們必須牢牢抓緊抓好這個重要舉措。

三、理性把握浙江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點方面

在省委提出了今后五年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去年召開的全省工業大會又對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走浙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出了具體部署。筆者認為,在落實全省工業大會精神的同時,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以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為載體,堅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的結合。制造業處于工業中心地位,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國家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可以說,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造業提供的技術裝備的性能和水平。沒有制造業的發展,不用制造業武裝、改造各個產業,提升它們的裝備和生產技術水平,要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實現現代化是不可能的。

2、堅持浙江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的重要作用。民營企業是浙江經濟發展的亮點,也是我們浙江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特別重視把握的重點。浙江有一大批實力強勁的民營企業家群體。1999年度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占了112家,總量位居全國第一。情況表明,民營經濟仍然要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要在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使之優勢和獨特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3、準確把握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本質,注重產業均衡,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工業化不僅僅是要使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更重要的是要將大工業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快速發展工業的同時,對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模式實行脫胎換骨的改造,使農業和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得到迅速提高。工業化的目標確實要提高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但這只是衡量工業化水平的重要外在指標之一,內在指標則應包括工業結構、整體技術水平、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社會化專業組織程度等。除此之外,看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還應看在農業、第三產業的生產經營中和政府管理中多大程度上運用了工業化的組織方式,如專業分工協作、規模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等。這些才是工業化的本質。

4、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步伐,努力解決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必定會影響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進程。八五以來,浙東北與浙西南之間經濟差距加劇,貧富差距也不斷擴大。在買方市場的經濟規律的作用下,大量商品供過于求現象的持續導致浙西南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受到抑制,區域優勢產業發展受阻。隨著全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發展的門檻會趨高,而對于尚未完成資本積累得欠發達地區來說,工業化起步困難重重。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單純以資源導向為出發的工業發展戰略已難以持續。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步伐,有利于社會穩定,也能夠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的整體推進,為全省經濟的高速增長創造增長空間。

5、重視努力推進城市化進程,不斷增強城市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力。城市化和工業化是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方面,推進城市化進程是與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規模小,對生產要素的集聚能力就顯得薄弱,對區域經濟輻射力就會不強,就會導致產業升級不快,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6、正確樹立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就是注重協調經濟、社會與生態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發展傳統產業的關系。正確處理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實現社會公平和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