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18:07: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詩歌鑒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詩歌鑒賞之形象綜述
一、詩歌鑒賞之人物形象
1.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人物形象鑒賞的思維切入點和答案組織落腳點。(1)明確詩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
2.常見詩歌人物形象類舉。①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李白淡于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杜甫并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③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晚秋時節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陶淵明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
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⑤矢志報國、慷慨憤世。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示兒》、《破陣子》。⑥友人送別、思念故鄉。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⑦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爭。⑧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⑨孤寂、落寞(惆悵),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齡的《閨怨》。⑩積極樂觀,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蘇軾的《定風波》。
二、詩歌鑒賞之景物形象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寫景詩歌鑒賞的思維切入點和答案組織落腳點。
詩歌鑒賞聯想運用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詩歌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富,思維跳躍而含義雋永。但由于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遠,在領會文字內容和意蘊方面有些難度,這使精神營養的吸收大打折扣。在欣賞詩歌時如果能運用聯想法“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會有更加全面、準確、透徹的理解,而且經久難忘。聯想是事物之間聯系和關系的反應。在學習的過程中,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連結起來,記憶效果就很好。就詩歌欣賞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聯想想象閱讀。
一、了解詩歌發展史,確定詩歌大方向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詩人,一個朝代大的背景,決定那個朝代詩歌創作大的方向,因此,適時聯想到詩人所處的時代,對宏觀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主旨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詩經》是我國古典詩歌的濫觴,其所錄之詩大多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樸素的生活,最真摯的情感,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這是由那個時代的生產力狀況和淳樸的民風決定的。唐代君主和人民群眾愛好詩歌成為普遍風氣,整個時代的創作主流是表現昂揚的精神,李白的樂觀,杜甫的壯志自不必說。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而在唐代,我們聽到的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自信和“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豁達。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北方少數名族的入侵,多出現渴望建功立業但報國無門的豪放大家,“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蘇軾無奈的感傷;“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辛棄疾熱切的呼喊;連婉約派的李清照也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沉重嘆息。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握各個時代詩歌創作的主流,據此,掌握鑒賞詩歌情感主旨的路子。
二、了解個體差異,確切地解讀詩歌
時代是詩歌創作的大背景,創作主體因個人的身世際遇,所處環境等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創作風格,也就是說詩歌還有其小背景。如出身官僚地主家庭的王維,早年曾具有一定的向往開明政治的熱情,但由于政局變化讓他覺得仕途生活只會違背自己性情,成為累贅,于是就開始了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亦官亦隱的生活。因此我們大致可以看出他前后期詩風的不同,前期多寫一些關于游俠、邊塞的詩篇,表現那個時代人們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熱情。而他后期的詩主要是寫隱居終南、輞川的閑情逸致。聯想寫作背景,關鍵是要能夠設置一種可以進行想象的具體情境,使自己身處其中,能夠仔細品味和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作到細致入微,透徹深刻。
詩歌鑒賞復習教案
學案一:讀懂詩歌要注意方法
1、分清題材類別
①送別詩一般是按照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懷古詩主題不外乎有兩大類,一類是通過昔盛今衰,來借古諷今;一類是通過贊揚古人建功立業的事跡,表達自己渴望建立功業的心情,同時,委婉地對現實進行批評。
③邊塞詩大都以描寫邊塞景色或戰爭為主題,或表現戰士們奮勇殺敵建功立業,或者揭露戰爭的殘酷性非正義性以反對戰爭呼喚和平,或思念親人,或抒發報國無門的感慨。
④思鄉詩往往和戰爭聯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厭倦戰爭,渴望安寧的平靜生活。
詩歌鑒賞指導教案
第九節古典詩歌鑒賞題的十大置疑角度
詩歌的鑒賞資1988年以來,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題。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對偶、煉字、背誦、用典、文學常識等,94年以后,則重在對詩歌進行鑒賞評價。而真正側重從形象、語言、表達等方面來考查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的是從1999年。自2002年起,則由客觀題轉變為主觀形試題。題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下面結合相關試題,淺談幾點古典詩歌鑒賞題的置疑角度,以期為考生提供幫助。
一、從重點詞語處置疑
理解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才能較為準確地鑒賞詩歌。因而,理解重點詞語便成為古典詩歌鑒賞題的置疑角度。
例如: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詩后的試題。
暮江吟白居易
詩歌鑒賞技巧分析論文
一、怎樣快速把握一首詩歌的基本內容
在考場上,一道詩歌鑒賞題留給考生的時間僅有六七分鐘,快速把握詩歌的基本內容是考生做題的關鍵,也是鑒賞的基礎。方法有以下三點:
(一)關注詩題、詩眼、詩注
在詩歌閱讀中,我們觸目所及的首先是詩題,詩題往往體現了一首詩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見之景,是一首寫景抒情詩。2007年全國高考題詩歌鑒賞題是王維的《新晴野望》,標題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遠望村野之景是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從題目中得知,這是一首抒離愁別恨的送別詩,賀知章的《詠柳》是一首詠物抒懷詩,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標題的一個“問”和正文相互照應,更是意趣橫生,親切自然。讀詩時,一定要細品標題,把詩歌標題中隱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繞道而行,舍近求遠。
詩眼是一首詩中能體現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趨向,抓住了詩歌的主題。詩眼可以在詩歌標題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個“喜”字直接表達了作者對夜晚一場春雨的喜悅之情;詩眼可以在詩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稱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詩中“眼難苦恨繁霜鬢”一句,把國家民族命運的艱難和個人前途命運的傷感濃縮在一個“恨”字中,家國之恨讓人感到無盡的沉重與辛酸!宋之問《渡漢江》中有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怯”字真切表達了作者由貶所還歸家鄉,既渴望了解家中近況,又害怕聽到家中近況的矛盾心情。
詩注是在一首詩后命題人所給的補注,可能是對作者寫這首詩時相關的時代背景的介紹,也可能是詩中難讀字句的解釋,還可能是詩中涉及的典故等,對閱讀整首詩和后面的答題都至關重要,切不可輕易放過。
詩歌鑒賞能力提高分析論文
一、通過篩選意象初步感知詩歌
所謂意象,指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詩中熔鑄了詩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詩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來表情達意的。
情景交融是詩人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一切景語即情語”,分析詩中之情自然離不開所描寫的景物——意象。讀詩先觀意象,即可初步明確詩歌的抒情指向?!昂赀B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保ㄍ醪g《芙蓉樓送辛漸》)前兩句,秋雨連江,客隱楚山,渲染離別之愁苦。后兩句筆鋒一轉,以“冰心玉壺”自喻來告慰洛陽親友,自然是情蘊景中。
在我國詩歌中,有些意象本身又具有特定的意義,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為高潔、不畏嚴寒的象征,桃花隱喻美人,牡丹是富貴吉祥的象征,柳為傷離別,流水隱喻凡事聽其自逝等等。通過篩選、分析詩中所用意象及詩中某些特定意象,自然會有助于我們解讀詩歌。晚唐詩人薛瑩《秋日湖上》:“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滾滾東逝之水,加之以“落日”、“煙波”等意象,充分渲染一個“愁”字,懷古傷今之情溢于筆端。
二、由詩的意象推及詩的意境
所謂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具有虛實相生、意與境諧、深邃幽遠的審美特征,能使讀者產生想像和聯想,如身臨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意境由意象構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因此,分析意境自然也就離不開意象。
古典詩歌鑒賞管理論文
詩歌鑒賞自1988年以來,一直都是高考的重要考題,2002年以前一直以單選題的題型出現,考查的一般也只是單項評價,2002年全國卷參照上海卷,改為文字表述題,對詩歌的考查也由單項評價提高到了總體把握,分值也由原來的3分提高到6分,加大了解答的難度,再加上古詩自身語言凝練,表意委婉含蓄的特點,往往導致考生在分析鑒賞詩歌時感到無從下手。其實只要選準了鑒賞的切入角度,詩歌的主旨思想就會一目了然?,F就簡單介紹鑒賞詩歌應注意的幾個反面:
一、抓住詩歌的題目
一首詩的題目往往就是這首詩的核心,一般都能體現詩歌的寫作緣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體現了詩人的情感。如:韋應易的《賦得暮雨送李胄》題中“送李胄:且在暮雨中,很明顯這首詩表現了作者送別友人時依依不舍的心情。再如讀唐人朱慶余的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吧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單看這首詩的內容好像是寫一個新媳婦準備第一次見公婆時精心打扮的心理狀態的,只有看了題目——《近試上張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慶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張水部,表現自己在試前內心不安的心情的。再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二、了解寫作詩歌的背景
詩人在詩里所寄寓的情感往往是詩作者內心的外露,真情的表白。詩的主旨思想與詩人的經歷有著密切關系,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背景下,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也不同。如;杜甫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但是他在35歲以前是接觸到的是我國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壯麗河山,這一時期的詩歌含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望岳》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35歲以后,由于詩人親自經歷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整個過程,以及自身受到的生活的折磨,詩人被礪煉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用杜甫自己的話就是“窮年憂黎元”“三吏三別”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前期在作品中多是流露出對愛情生活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喜愛,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等。從靖康元年起,李清照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苦難,而導致這一詞時期的詞主要表達她個人的不幸遭遇和國破家亡的悲哀,情緒比較消沉,寫出的詩也比較凄婉,如《菩薩蠻》《含奴嬌》《聲聲慢》等。
三、準確把握“詩眼”
高中的詩歌鑒賞教案
詩歌鑒賞高考要求:鑒賞評價E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目標:
1、弄清高考要求,闡釋考點
2、鑒賞用詞之妙、思想情感、表達技巧
詩歌鑒賞指導語文教案
第九節古典詩歌鑒賞題的十大置疑角度
詩歌的鑒賞資1988年以來,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題。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對偶、煉字、背誦、用典、文學常識等,94年以后,則重在對詩歌進行鑒賞評價。而真正側重從形象、語言、表達等方面來考查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的是從1999年。自2002年起,則由客觀題轉變為主觀形試題。題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下面結合相關試題,淺談幾點古典詩歌鑒賞題的置疑角度,以期為考生提供幫助。
一、從重點詞語處置疑
理解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才能較為準確地鑒賞詩歌。因而,理解重點詞語便成為古典詩歌鑒賞題的置疑角度。
例如: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詩后的試題。
暮江吟白居易
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探究論文
一、怎樣快速把握一首詩歌的基本內容
在考場上,一道詩歌鑒賞題留給考生的時間僅有六七分鐘,快速把握詩歌的基本內容是考生做題的關鍵,也是鑒賞的基礎。方法有以下三點:
(一)關注詩題、詩眼、詩注
在詩歌閱讀中,我們觸目所及的首先是詩題,詩題往往體現了一首詩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見之景,是一首寫景抒情詩。2007年全國高考題詩歌鑒賞題是王維的《新晴野望》,標題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遠望村野之景是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從題目中得知,這是一首抒離愁別恨的送別詩,賀知章的《詠柳》是一首詠物抒懷詩,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標題的一個“問”和正文相互照應,更是意趣橫生,親切自然。讀詩時,一定要細品標題,把詩歌標題中隱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繞道而行,舍近求遠。
詩眼是一首詩中能體現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趨向,抓住了詩歌的主題。詩眼可以在詩歌標題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個“喜”字直接表達了作者對夜晚一場春雨的喜悅之情;詩眼可以在詩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稱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詩中“眼難苦恨繁霜鬢”一句,把國家民族命運的艱難和個人前途命運的傷感濃縮在一個“恨”字中,家國之恨讓人感到無盡的沉重與辛酸!宋之問《渡漢江》中有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怯”字真切表達了作者由貶所還歸家鄉,既渴望了解家中近況,又害怕聽到家中近況的矛盾心情。
詩注是在一首詩后命題人所給的補注,可能是對作者寫這首詩時相關的時代背景的介紹,也可能是詩中難讀字句的解釋,還可能是詩中涉及的典故等,對閱讀整首詩和后面的答題都至關重要,切不可輕易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