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投資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15:02: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區域投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區域投資

上海區域投資現狀與前景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正式啟動。在實現區域經濟合作的近期發展目標,即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進程中,各成員國基于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對區域內投資給予了極大關注。近年來,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投資逐漸成為成員國合作的重要方向,既而區域內投資呈現出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吸引外資的特點

(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投資環境逐漸改善

1各成員國投資的社會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明顯好轉

近年來,在國際社會打擊恐怖勢力的幫助下,中亞地區的社會環境逐漸改善。各國在經歷了2005-2007年的總統換屆之后,基本實現了政權的平穩過渡。論文百事通盡管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國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動蕩,但除吉爾吉斯斯坦外,各國的政治環境并未受到太大影響。中亞各國政局趨于穩定,為各國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各成員國還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聯系,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使該地區成為世界大國和區域組織關注的焦點。

在國際市場能源和原材料商品價格不斷攀升的有利條件下,俄、哈、塔、烏等國憑借大量出口資源實現了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俄羅斯GDP增幅連續六年保持在7-8%,中亞國家(除吉爾吉斯外)的GDP增幅已連續六年保持在9%以上。近年來,中國的GDP也實現了年均8—10%的高速增長。上合組織已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

查看全文

區域電網投資效益分析

一、某市新城區電網規劃

1.變電站選址定容變電站是電網中的中樞部分,它承載著變換電壓、集中分配在網電能的任務。根據當地電網結構和電力用戶的分布,合理的確定變電站的位置、參數對電網的規劃合理性有重要的意義。電力系統的投資建設以電網的建設為主,電網建成后經濟收益的高低對電網的經濟性有重大影響。變電站因其特殊的總用在整個電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上游系統來說,變電站屬于負荷點,它消耗了由電廠發出的電能,而對于下級用戶,變電站又是直接電源,為電力用戶源源不斷的提供著電能,所以變電站的布局直接影響著電網的運行效率以及上游電站的輸電效率。本次規劃依據某市新城區區域發展的定位和區域總體規劃的實際情況,對新城遠期的變電站布點和主變壓器容量進行規劃。變電站選址的總體規劃思路如下:

1.1變電站選址及定容的相關原則

1)變電站選址變電站的選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各種因素,比如所選取位置的地價因素,如果選取的變電站廠址地價過高,這對變電站造價有一定影響,再次要考慮到變電站位置的可行性,有些地區是不適宜建造變電站的,比如河流湖泊旁邊。根據以上因素就能夠大概判斷出變電站選址的位置,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對變電站選址的具體方案進行決策。

2)變電容載比根據《中國南方電網城市配電網技術導則》,并考慮到新城區地區的實際情況及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要求,110kV電網變電容載比應在1.9~2范圍內。3)電力平衡如果變電站總容積不能夠滿足負荷所需電容量,就會發生電力事故,根據歷年負荷變化規律預測,預計遠期新城區范圍內10kV負荷總計430.01MW,按照110kV等級容載比1.9~2計算,需110kV(含220kV)變電容量817.0~946.0MVA。

1.2規劃結果新城區遠期負荷預測結果為430.01MW,取容載比0,計算得到本區共需供10kV電源容量約為860MW。目前規劃區范圍內有1座220kV變電站,該變電站主要為某市地區輻射供電,僅向規劃區配出2回線路供區內的農用負荷。這2回線路為臨時供電性質的線路,在規劃區各建設項目開始后可作為施工供電線路,規劃區建成后將進行拆除。該變電站遠期將配出10kV線路,為新城區10kV側的負荷供電。結合某市地區電網建設安排考慮,區內新增1座220kV變電站,遠期容量構成為4×180MVA;考慮區內220kV變電站供10kV能力及線路供電半徑要求,需新建110/10kV變電站2座,容量均為3×63MVA。規劃后的新城區遠期將由2座220kV變電站及2座110kV變電站共同為10kV負荷供電。遠期變電站選址定容結果及各變電站供電范圍見附圖四。變電站規劃結果見下表1。“十二五”期間,規劃區內電力負荷增長主要來自施工設備。根據2014年負荷預測結果,同時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規劃“十二五”后期在規劃區東南側新增110kV曲西站布點,一期容量為1×63MVA,則2014年規劃區供10kV側容量為213MVA,容載比達到18。

查看全文

長三角區域貿易投資聯動建設探究

論文關健詞:長三南區域貿易投資一體化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

論文摘要:上海浦東開發開放以來,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服務全國大局,帶動周邊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積累了豐富的經臉。在區域經濟貿易發展的過程中,長三角始終堅持國家政策指導方針,建立區域合作機制,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投資一體化發展。建設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是我國跨世紀發展的重大戰略,籍要實現長三角貿易投資的聯動發展,依托長三角腹地,實現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對接,對長三角聯動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長三角區域賈易投資一體化的發展又將推動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

一、長三角區域貿易投資一體化與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概述

貿易投資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貿易與投資的一體化結合不僅可以對貿易波動產生的風險的進行分散,而且FDI通過其出口導向與進口替代作用,可以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的增長。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是四大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現代國際貿易中心對上海城市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服務長三角和服務全國,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長三角區域貿易投資一體化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服務全國,帶動周邊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長三角地區己成為世界所承認的全球第六大都市圈,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領軍區域。近年來,長三角地區16城市繼續克服人民幣升值、國際金融危機和國際貿易摩擦升溫等不利因素,積極應對挑戰,對外貿易繼續保持高位增長的良好態勢,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外商直接投資數量劇增,區域貿易投資發展迅猛。

查看全文

交通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摘要:經濟增長被看作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影響深遠。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加大交通投資,有利于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增加企業經濟利潤,刺激經濟迅速增長。為此,在全面了解交通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加大交通投資,推進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交通投資;區域經濟;影響

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的短期需求拉動效應,是指國家對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早期,財政支出會影響地區經濟,也就是說,作為財政政策的重要一部分,交通投資對于有效需求的短期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比如一旦交通投資后,最先受到影響的應該是其上下游的產業,尤其是建筑業,可以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施工材料,與此同時,上下游產業也會帶來一定勞動力需求,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進而對其他產業起到短期需求拉動效應。一般來講,一個交通項目的建設周期并不長,最多就是3~4年,在這期間,必定會帶動區域經濟增長。也就是說,在項目前期建設階段,投資會通過一些影響路徑對區域經濟增長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整體來講,這種影響是短期的,而想要產生長遠的影響,一般是在項目建設后,因此,交通投資還會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長期供給的推動效應。為此,開展交通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交通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交通投資不僅會影響區域經濟增長,還會給當地人們的出行帶來很多便利,并為區域內社會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加大交通投資力度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很大,具體影響效果如下。

1.1帶動區域內相關行業發展

查看全文

上海合作組織區域投資現狀分析論文

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吸引外資的特點

(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投資環境逐漸改善

1各成員國投資的社會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明顯好轉

近年來,在國際社會打擊恐怖勢力的幫助下,中亞地區的社會環境逐漸改善。各國在經歷了2005-2007年的總統換屆之后,基本實現了政權的平穩過渡。盡管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國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動蕩,但除吉爾吉斯斯坦外,各國的政治環境并未受到太大影響。中亞各國政局趨于穩定,為各國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各成員國還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聯系,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使該地區成為世界大國和區域組織關注的焦點。

在國際市場能源和原材料商品價格不斷攀升的有利條件下,俄、哈、塔、烏等國憑借大量出口資源實現了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俄羅斯GDP增幅連續六年保持在7-8%,中亞國家(除吉爾吉斯外)的GDP增幅已連續六年保持在9%以上。近年來,中國的GDP也實現了年均8—10%的高速增長。上合組織已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

2各成員國調整了與投資相關的各項政策法規

查看全文

區域投資環境評估指標系統論文

一、引言

投資環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資對象在進行投資時所面臨的、影響投資行為的自然、經濟、科技、管理、社會、法規和政治的各種條件和因素的總稱。實際上,投資環境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非常豐富的系統。它包含了對投資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區域范圍內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原材料供應、市場化程度、競爭狀況、人力資源、信息渠道、資金融通、納稅負擔、社會服務、經濟政策、法律法規、社會秩序、政治形勢等這些有利或不利的條件與因素涵蓋了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礎設施、信息、服務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資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區域吸引外資的強大“磁場”。因此,自從世界各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利用各種指標對其投資環境的優劣和吸引投資者的力度進行評估、監測以來,采用評估指標及評估方法進行投資環境評價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區域吸引資金流入、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建國5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展速度之快,成就之高,有目共睹。進入新世紀,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增長,通貨膨脹率較低,貨幣堅挺,外債結構合理,國際收支平衡有余,進口類關稅不斷降低,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最近中國已經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加上國家已經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將更進一步促使投資環境的改善,中國可望成為世界各國投資者青睞的比較理想的投資場所。

中國及其大陸31個省級區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國家穩定的改革開放政策、經濟持續增長過程中的要素稟賦、制度變遷、技術條件、產業結構、市場環境、法律法規外,還與良好的投資環境、投資效果、外部國際大環境等因素關聯密切。面對新世紀和新一輪的全球資源重組,研究如何構建衡量投資環境優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標體系,并研究如何選擇適當的方法對投資環境進行定量評估,為我國及各個區域評價投資環境質量的好壞、吸引力的大小,及為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的制訂和決策的實施,提供一個科學有效的定量化的參考依據,意義非同尋常。

國外關于通過統計指標或建立指標體系評價投資環境優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這些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投資冷熱圖法(冷熱圖法)、投資環境評分法(等級尺度法)、道氏評估法、關鍵因素評估法、相似度法、國家風險評級法、綜合評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評估法等。中國關于投資環境評價的研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才開始的。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對大陸各個省市區的投資環境的分析評價,不少學者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主要歸功于統計資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術的支撐。王慧炯、閔建蜀[1]采用關鍵因素評估法(又叫體制評估法,專門為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設計)主要從體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發展當地市場、獲得原料供應、分散投資風險、追逐競爭者、獲得當地生產和管理技術等6種投資動機出發,選擇若干關鍵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評估法計算總分來評價投資環境;魯明泓[2][3]先后分別選擇了11項和10項指標對中國大陸29個省市區(不包括西藏)和45個主要城市的投資環境作了綜合分析和評估;郭信昌[4]、張敦富[5]等人也對中國的投資環境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描述、分析和評價。不可否認,上述研究對中國區域投資環境的研究作了較大貢獻,但也有不少不足之處:或者單從宏觀方面來闡述,對中國區域投資環境考查與定量評估做的還不夠;或者只分析硬環境而忽視軟環境;或者選擇的因素指標雖然包括了投資環境的幾個方面,但其使用的統計資料相對單一,而且總量指標(絕對)指標過多而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嫌少,未能全面地涵蓋投資環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雖然比較科學,但結論卻前后相差太大,使得這些評估結果未能科學而準確地衡量和反映中國各個區域投資環境的實際情況,有些結論也與人們通常的看法相差較大,令人難以接受或讓人信服。為什么這些研究的結論差別如此大呢?筆者認為關于中國投資環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不足之處在于,以往研究選擇的指標太少,更沒有能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指標系統,從而致使在指標體系選擇方面有一個共同缺點,即沒有或很少涉及各個評價指標之間的關聯性和協調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標過多,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評估之外。另外,評價方法也顯得較為單一。

然而時過境遷,中國及各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變化,隨著由傳統的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換,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要從現在起到下個世紀頭十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國際貿易(包括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化,貿易關稅的降低,WTO已經順利加入,我國整體及大陸各個區域的投資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且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但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因此,筆者以為很有必要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構建一個更為全面、科學的評估指標系統,并研究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以便在新世紀和新環境背景下,對中國各區域之投資環境狀況的優劣進行全面、科學而準確的度量和評價,揭示各個區域投資環境實際水平的優劣和吸引外商投資的能力,以期給國家、各個區域及各級部門一個比較清晰和科學正確的認識,并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查看全文

小議利率投資效應區域差異成因

所謂利率投資效應是指利率變動對投資作用的效應,或者說投資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無論是脈沖響應中投資變量對利率沖擊的響應和累積響應,還是方差分解中利率對投資變量的貢獻率,都可以得出我國利率投資效應在東、中、西、東北部存在較為顯著的區域差異這一結論。根據利率投資效應作用機理,該效應在現實經濟社會中的表現有三個因素必須考慮,一是產業構成因素,也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整個產業中的比例情況,不同產業對資金需求有著很大差別,其對利率的敏感性也不相同;二是企業性質因素,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對于融資成本的反應是有差別的;三是金融格局因素,不同的金融格局決定了企業的融資渠道,它具體包括銀行結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結構。

一、產業組成結構

我國產業組成結構存在較大的區域差異,從我國各區域三次產業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在該區域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看,第一產業在西部地區占比最高,中部其次,東北部第三,東部地區最低;第二產業占比情況剛好相反,從高到低依次是東部、東北部、中部、西部;其中中部和西部第二產業在該區域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低于50%。

從產業組成結構的另一方面主導產業狀況來看,我國東西部情況也存在明顯的不同。主導產業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或者工業化不同發展階段中出現的影響全局的、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居主導地位的、能通過其前后相關聯與旁側關聯帶動整個經濟增長的產業部門。一般把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的產業視為主導產業。我國東部地區的主導工業狀況與西部有著明顯的不同。西部的主導產業類型偏向于基礎性的產業,特別是能源、冶金和化工產業,其特征是對資源的高度依賴。東部的主導工業類型則更為豐富,偏向于各類裝備制造業,對資源的依賴程度比較小。

在分析區域產業組成結構差異是否是利率投資效應區域差異產生原因之一時,必須先明確不同的產業其利率投資效應的表現情況是否不同,對這一問題,可通過建立VAR模型,利用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研究利率投資效應在三次產業間是否存在差異。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以“金融機構短期農業貸款余額”作為第一產業投資情況的考察變量,以“金融機構短期工業貸款余額”與“金融機構短期建筑業貸款余額”的加總來考察第二產業的投資情況,以“金融機構短期商業貸款余額”代表第三產業的投資情況。選取1983-2007年相關數據為樣本。為剔除價格影響,將這三組數據除以1983年為基期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得到實際貸款額的時間序列變量,記為第一產業RL01,第二產業RL02,第三產業RL03。為避免波動,將這些數據進行對數調整,將對數變換后的時間序列變量記為第一產業LNRL01,第二產業LNRL02,第三產業LNRL03。選取與前文相同的“實際貸款利率”作為利率變量,記為RR,形成利率的時間序列變量。

查看全文

上海合作組織區域投資研究論文

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吸引外資的特點

(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投資環境逐漸改善

1各成員國投資的社會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明顯好轉

近年來,在國際社會打擊恐怖勢力的幫助下,中亞地區的社會環境逐漸改善。各國在經歷了2005-2007年的總統換屆之后,基本實現了政權的平穩過渡。盡管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國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動蕩,但除吉爾吉斯斯坦外,各國的政治環境并未受到太大影響。中亞各國政局趨于穩定,為各國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各成員國還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聯系,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使該地區成為世界大國和區域組織關注的焦點。

在國際市場能源和原材料商品價格不斷攀升的有利條件下,俄、哈、塔、烏等國憑借大量出口資源實現了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俄羅斯GDP增幅連續六年保持在7-8%,中亞國家(除吉爾吉斯外)的GDP增幅已連續六年保持在9%以上。近年來,中國的GDP也實現了年均8—10%的高速增長。上合組織已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

2各成員國調整了與投資相關的各項政策法規

查看全文

區域高等教育投資博弈探析論文

摘要:區域高等教育的發展是多元投資主體共同作用的結果,各投資主體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厘清這些關系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文章首先介紹了博弈論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分析了高等教育的經濟屬性及區域高等教育投資主體的構成及其利益關系,在此基礎上對高等教育投資主體進行了博弈分析,最后,提出了高等教育投資合理化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高等教育投資主體博弈分析

一、博弈論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博弈論(GameTheory)又稱對策論或游戲論,是研究多人謀略和決策問題的理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1)一個博弈問題必須至少有兩個或多個參與博弈的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團體),這些主體在博弈過程中都有各自的切身利益。由于利益的驅動,他們在作出自己的決策時,總想選取最優戰略。(2)博弈中的各個主體之間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競爭,競爭貫穿博弈的全過程,同時競爭又將博弈的主體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較量。(3)主體之間要進行較量,每一個博弈主體就要盡量掌握博弈中對手的特點和已經采取或可能采取的行動的知識和信息。(4)各個博弈主體都十分關心博弈結果。博弈結果通俗地說就是輸贏大小,博弈論用收益(或效用)來描述博弈結果。

博弈論的基本要素包括:(1)參與者(Players):指的是一個博弈中的決策主體,通常又稱為參與人或局中人。參與者參加博弈的目的是通過合理地選擇自己的行動,以期使自己的收益(或效用)水平最大化。(2)行動(Actions):是指參與人在博弈的某一時刻作出的戰略選擇。(3)信息(Information):指的是參與者在博弈過程中能了解到和觀察到的知識。信息對參與者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每一個參與者在每一次進行決策之前,他必須根據觀察到其它參與者的行動和了解到的有關情況作出自己的最佳選擇。(4)戰略(Strategies):是參與者如何對其它參與者的行動作出反應的行動規則,它規定參與者在什么時候應該選擇什么行動。(5)收益(pay):指的是在一個特定的戰略組合下參與者得到的確定的效用或期望效用。效用通常表現為博弈結果中的贏輸、得失、盈虧。效用必須能用數值刻畫其大小。博弈論的一個基本特征是一個參與者的收益不僅取決于自己的戰略選擇,而且取決于所有參與者的戰略選擇。或者說,收益是所有參與者各選定一個戰略形成的戰略組合的函數。(6)結果(outcome):是博弈分析者最為感興趣的要素的集合,是他認為最有可能的行動或戰略組合。

二、高等教育多元投資主體的利益關系

查看全文

直接投資區域戰略論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國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域結構特點和形成原因的基礎上,探討了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目標取向及總體戰略和區域戰略,并提出了優化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地域結構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地域結構;戰略

二戰后,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和科技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異軍突起,成為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力量。特別是2O世紀8O年代之后,隨著全球化的加強,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在國際直接投資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改變了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格局,也證明了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已經成為國家參與國際分工、推行全球戰略的重要手段和動用全球資源、啟用全球投資回報最高區位、獲得國際經濟競爭能力、控制能力的關鍵。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可分為貿易性和非貿易性兩種,其中非貿易性對外直接投資是企業最主要的對外投資形式,也是企業大力推行R&D、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驅動企業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力源泉。

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起步較晚。1979年8月13日,國務院提出“出國辦企業”,第一次把發展對外投資作為國家政策,從而拉開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序幕。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對外非貿易直接投資發展速度加快,但仍顯不足。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遵循世界對外直接投資規律,適度發展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是中國廣泛參與國際競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而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區位是企業投資階段的重要表征和取得投資成功的關鍵,加強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在全球空間分布和變化趨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中國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域結構特點

1.地區集中性。中國企業對外非貿易直接投資在區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北美(僅指墨西哥以北的美洲,下同)、大洋洲、亞洲等地區。截止1997年,累計在上述三洲的投資分別占總投資的22.08%、31.45%、18.05%,共計71.58%;而在拉美、非洲、歐洲分別僅為10%、11.07%和7.35%。從國別分布看,投資主要集中在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的工業國及少數石油、鐵礦等自然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如到1997年底,我國企業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累計投資超過2000萬美元的有19個,累計存量投資占到總投資的9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