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問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15:57: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貿易問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貿易問題

農產品貿易問題

一、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1.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的反傾銷訴訟增多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的反傾銷訴訟越來越多,已成為阻礙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非關稅壁壘之一。截止目前,我國所遭遇的各種反傾銷已經達到了500多起,我國已連續7年成為世界頭號反傾銷目標國。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件給我國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嚴重萎縮,有些甚至已經被迫退出市場,構成了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巨大障礙。

2.人民幣匯率變化對出口的影響

短期內來看,由于價格上升,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成本會加大,這樣在國際市場上,我國農產品的價格將會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會下降,這對于我國的弱勢農業來說無疑是不利的;目前在我國農業出口商品中,初級農產品占80%,傳統農產品和大宗農副產品占40%以上,而這都是對價格變化的敏感度較低,需求彈性較小的產品。

3.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

查看全文

國際貿易融資問題思考

一、我國中小型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問題

1、企業貸款困難。擔保和抵押成了中小型企業貸款困難的主要原因,也成為了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最基本的問題。在辦理中小型企業抵押貸款過程中,要對抵押物進行有價值的資產評估,這樣貸款才能生效。目前我國并沒有較為系統全面的評估部門,產生的問題也較為繁多,如繁雜的評估程序、收費的高標準、評估結果與市場調研結果及其價值差距較大等等。

2、金融市場存在問題,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首先,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空間局限,平臺較為狹窄。如股票、保險、基金、債券以及其他金融附屬均沒有開放給中小型企業,銀行提供的貸款無法滿足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的發展前景,中小型企業大部分來源依賴于商業銀行貸款,貸款中心偏向于大企業的發展,對中小企業重視度相對較低。其次,國際融資方式少、功能單一。金融市場上貿易融資方式在國際上較多,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依舊是傳統借貸方式。最后,辦理企業融資程序繁瑣復雜。辦理程序復雜、辦理周期冗長、市場價值率低等諸多因素造成損失,導致成本的累加、對融資需求降低。

3、缺少有效防護擔保風險措施,準入門檻較高。銀行幫助企業進行貸款必須要滿足兩個因素,即信用擔保和評價體系,由于銀行信貸政策不完善而導致大量壞賬出現,致使信貸業務發展更為謹慎。我國擔保機構較少且缺乏較高信譽度,投資擔保機構的專業人才欠缺且沒有制定切實完善的風險分擔機制,導致無法評估風險產生。商業銀行雖然降低了對中小型投資企業的要求,但是于國際貿易融資差別仍然顯著,這并沒有解決實際問題,中小型國際貿易融資準入門檻依舊很高。

4、同國際上其他國家發生法律糾紛。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的轉變,逐漸將融資方式變得更為規范和實用,適應了當今社會環境和世界格局。在我國,與國際慣例和通行手法相違背的事件很多,發生沖突現象也并不少見,法律紛爭持續不斷。

5、少數中小型企業信用觀念單薄。誠信度高的中小型企業是擔保機構愿意承擔代償和資金損失風險的企業,否則將會給擔保機構帶來經濟、名譽等諸多方面損失。根據調查發現,發生信貸關系后,并且達到合約期時,中小型企業愿意主動負起還款責任的幾乎為零,欠款、欠息現象每每發生,影響了擔保機構對中小型企業的可信度,從而帶來較為嚴重負面影響。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問題及策略

加工貿易是一國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進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國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從而獲得以外匯體現的附加價值。加工貿易是以加工為特征的再出口業務,開展加工貿易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也是建立國際銷售新渠道的重要方式。

一、珠海市加工貿易發展的現狀

珠海市加工貿易發展之路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一步慢慢發展起來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以迅猛的發展速度馳騁在中國加工貿易市場上。珠海市加工貿易呈現了穩步、迅速的特點。從整體格局來看,珠海市加工貿易總體上呈良好的發展趨勢,2010年珠海的外貿總值重新沖上400億美元大關,而加工貿易占半壁江山。加工貿易已成為珠海市經濟飛速發展的亮點之一。但由于國內國際市場千變萬化,珠海市的加工貿易也面臨著重重困境,國際市場信用風險持續上升,外貿出口的壞賬越來越多,這些都使對外依賴度較高的珠海市加工貿易發展道路異常坎坷。改革開放后初期,珠海市的加工貿易以服裝、紡織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后,珠海市的加工貿易開始向科學技術電子、電氣設備、電子、辦公用品、生物制藥、計算機以及通信等高科技產業的中間品生產以及制成品的組裝轉化。進入21世紀之后,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加工貿易快速增長,珠海市也進一步調整加工貿易產品結構,不斷提升機電產品中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但是依然存在著加工類型單一,加工粗糙的問題。此外,珠海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身處于特區,加工貿易仍以外商投資為主。這就導致了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為外商所控制,中方只能參與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大的簡單加工裝配環節,嚴重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珠海市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

1、加工貿易的低技術含量、低層次加工,低產品增值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工貿易一直扮演著來料加工、進料加工和來件裝配角色。雖然珠海市加工貿易企業生產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不斷上升,但缺乏技術、先進設備以及重要的中間投資產品,珠海市加工貿易只能屈居于產業鏈低端的非核心部分,處于簡單加工和組裝型階段。不僅如此,珠海市加工貿易存在著技術水平低、企業規模小、初加工比重高,缺乏產品開發能力等勞動密集型環節。這種格局下,加工貿易規模越大,非但沒有促進貿易收益的增加,反而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和迫害。加工貿易企業只滿足于賺取微薄的廉價利潤,忽視技術開發和改造,最終造成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低,進而壓低勞動力成本的惡性循環中。

查看全文

影視貿易發展問題

一、中國影視貿易的發展歷程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影視貿易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市場化起步階段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陳凱歌、張藝謀以其《黃土地》、《霸王別姬》及《紅高粱》、《活著》等一系列反映民俗的影視作品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中國電影業發展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但這一時期的中國電視市場多被日本,美國等一些國家的譯制片所充斥,電視業的發展仍在萌芽階段。

(二)低谷階段

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這一階段是近代中國電影業的低潮時期,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機制甚為嚴格,同時,電影業和電視業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矛盾。主要表現在,電影娛樂業受到了電視文化的強烈沖擊。伴隨著電視機在中國的迅速普及,大批量的,形式多樣的電視作品應運而生。與此同時,中國影視業與外界的交流減少,體制落后,影視貿易發展履步維艱。

查看全文

論海運貿易務實實踐問題

摘要:海運單作為一種新的運輸機制,具有提貨簡便快捷的特點,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近洋貿易中提單晚于貨物到港的問題,但由于海運單出現的時間與提單相比十分短暫,在實際業務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貿易實物界人士要充分了解海運單的優點和問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權衡利弊有選擇地運用。

關鍵詞:海運單提單UCP600

海運單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造船技術的提高與航海速度的加快而產生的一種運輸單證。它雖然已產生有30余年,但是與海運提單數百年歷史相比,年輪實在短淺。由于人們對其認識生疏,加之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十分完備,因此在國際貿易實踐中海運單未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我國,對海運單的使用率極低,我們應該了解它的特點、相關的法規以及在貿易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于我們在貿易實踐中正確地運用海運單會有很大幫助,進而促進進出口貿易的蓬勃發展。

一、海運單的產生背景

1.運輸技術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新科技被廣泛地應用于航海領域,使船舶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航海的速度大大地加快。集裝箱運輸方式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大港口裝卸設備的現代化,使得港口的裝卸效率提高,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所需的時間大大縮短。因而經常會出現代表貨物的提單晚于貨物到達目的港的情況,尤其是在近洋貿易當中,這種現象就更加普遍。由于提單的制作流程冗長而復雜,造成貨到而提單未到的情況,使得買方無法及時提貨。這不僅給港口造成貨物滯留的情況,而且也給買方增加了額外的費用和風險。為了解決這種難題,貿易界出現了銀行擔保提貨、電放等“偏方”,這種方式不僅違反了提單“見單交貨”的原則,而且還會造成在發生貿易糾紛時,當事人得不到法律保護的嚴重后果。海運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它的出現在緩解了提單晚于貨物到港的問題。

查看全文

淺探貿易環境問題

環境和貿易一直有著密切的聯系,環境保護政策和措施對貿易的影響在過去并未構成問題。近十多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趨于惡化,人類的生存空間受到威脅。公眾對環境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環境的關注程度甚至超過了對經濟增長的關注。各國開始對環境嚴加管理,并將環保措施波及到國際貿易領域,許多貿易政策正日益成為服務于環境目標的工具。因此,深入地研究貿易與環境的關系,思考采取的對策,這不僅是個學術問題,更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

一、貿易帶來的環境問題

1.貿易使環境問題地區化

簡單地說,環境問題的地區性有兩個基本起因。首先是,發生在一個地區的活動可能會影響另一個地區的環境。其次是,對環境有損害作用的活動可能會再轉移到另一個地區或國家。

貿易引起的環境問題可以分成如下幾類: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問題,產品被消費或成為廢棄物時發生的環境問題。以石化工業為例,在中間階段,該工業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可被認為來自石油消費或塑料制品。消費與生產的影響可以使局部性的,也可以是越境性的。

當污染及其產生的環境污染跨越國界時,或者當環境影響的誘因-某種產品或某個生產者,跨越國界時,環境問題就被國際化了。貿易同人類影響自然界生命支持系統之間的聯系可按以下方式來歸納:

查看全文

服務貿易現存的問題與對策

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發達的程度成為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服務貿易以高于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也從商品貿易轉向服務貿易。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跨越國界進行的服務交易,即通過提供服務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涉及行業多達150多個,主要為運輸、旅游、通信、建筑、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特許權使用和許可費用、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等11個類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貿易有了較大的發展,服務貿易的年增長高于國民經濟的增長,也高于國內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對推動國內服務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WTO2001年年度報告》,1990年我國占世界服務貿易份額為0.73%,2000年則為2.1%。與此同時,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領域也逐步擴大,通信、金融、保險、技術貿易、經營管理咨詢、人員培養等服務進出口隨之迅速發展。通過這些服務貿易的發展,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和經驗,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初期,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目前國際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服務、咨詢服務、信息服務、通訊服務、計算機軟件服務等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方面,而我國在這些領域起步較晚,尚處于萌芽或較不發達階段,尚未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站穩腳跟。我國服務貿易的輸出,主要集中在勞務工程承包、遠洋運輸、旅游等勞動密集型部門和資源稟賦優越的部門,而在大量專業服務和高技術領域,則處于凈進口的狀態。

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滯后。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管理方面仍有許多缺陷。中央和地方在服務業國際貿易存在政策和規章存在差異性,缺乏統一的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協調管理部門。服務貿易發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關職能部門在服務貿易方面上實行多頭管理,容易造成責任不明確、交叉和條塊分割、經營秩序混亂以及行業壟斷。

服務貿易方面的人才缺乏。服務貿易本身就是一種智力密集型產業,服務行業大多都是通過人的智力完成服務的過程,有的行業還需要專門的科學技術和專有知識。在服務貿易領域里,近年來就業人數增長迅速,但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的人員所占比例極低。在我國熟悉服務貿易的研究人員、工商企業家、金融家、會計師、審計師、律師和工程承包商等大量缺乏。

查看全文

國際貿易公正倫理問題探討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的經濟交流越來越多。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國際貿易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由于政治、經濟以及歷史等問題,許多國家在國際貿易過程中沒有受到公正的待遇,甚至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犧牲品。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整體處于停滯不前的困境,貿易公正失缺的問題無疑會給經濟發展滯慢現象雪上加霜。長久下去,會影響世界經濟的長遠發展與和平穩定。處理好國際貿易公正失缺問題,建立合理、新型的國際貿易體系成為了推進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深度剖析了國際貿易公正的現狀,從根源入手,分析了政治、經濟與環境三個方面國際貿易公正失缺的現象,希望能為建立新型國際貿易公正體系提供可行的建議,促進國際貿易公正與世界經濟的發展,縮小國與國間的經濟鴻溝,讓世界上的欠發達國家快速擺脫貧困,以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一、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公正內涵及其倫理價值

(一)國際貿易的內涵及其發展意義

國際貿易由各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是各個國家經濟間的交換活動,也是各個國家間經濟依賴關系的體現。由于某些國家生產力的增大,國內出現大量的剩余產品,而其他國家對某些國家的剩余產品有需求,雙方達成了進出易需求,因此便出現了國際貿易。航海業的發展加速了國際間的來往,也使得國際貿易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里程。以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為例(見圖1),第三產業產值所占比例逐年提升,說明我國人民恩格爾系數逐年降低,人們更加注重精神享受,生活質量有所提升。

(二)國際貿易公正內涵及其基本原則

公正是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道德原則,是國際貿易各項原則指定的首要前提。公正是國際貿易想健康有序方向發展的準則。堅持貿易公正,及時參與貿易的各個國家間遵循公開透明的貿易制度,堅持公平自由的準則。首先,在貿易起點上做到決策公正,消滅貿易保護主義;其次,在貿易過程中保證利益分配的公正;最后,在貿易完成后,保證在自然環境處理問題上的公正。

查看全文

WTO標準與貿易保護問題

WTO《農業協議》是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確立的關于農產品貿易的協定。在農產品貿易中,每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都要在遵守這一貿易規則的前提下對本國的農業進行保護,本文主要針對WTO規則相關規定以及其中的“綠箱”、“藍箱”以及“黃箱”規則對我國的國內支持策略進行探討。

一、認清中國國情,充分利用“綠箱政策”

所謂“綠箱政策”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費用不會轉嫁給消費者且對生產者不具有價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務計劃和措施。主要包括由公共基金提供的一般性農業服務支出、為保障糧食安全而提供的儲備補貼以及收入保險計劃、落后地區援助補貼等十一項內容。由此可見此項政策運用起來有很強的伸縮性和靈活性,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我國只是實施了其中的六項來進行國內支持,還有著很大的執行空間。

1、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推廣力度,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帶動農業發展。經費投入多少,資助強度低、科研條件差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科技性限制因素。世界各國政府用于農業科技推廣經費的支持力度一般為其本國用于農業科研經費力度的3倍之多,而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傳統的農業大國其投入量遠遠低于這一水平。建立完善相應的農業科研推廣機構,定期組織專門技術人員到農村宣講農業科研知識,并對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解決和指導;定期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發展無土栽培、新型灌溉等生產方式。

2、“先品牌之憂而憂”,順應國際發展局勢,延長農產品加工鏈,提高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目前,國際市場上主要是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具有競爭力,因此要將綠色、有機、無公害理念融入農產品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注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關注土壤破壞的災難性后果,并通過支付綜合保護農業環境補貼予以保護;注重農業生產閑置資源補貼、落后地區援助補貼以及科技補貼的綜合運用;在加強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的同時合理規劃有限耕地的使用。

3、綜合運用農業保險補貼和農民直接補貼,擴大農業保險補貼范圍,建立更多的農業保險試點基地。近些年的農業發展證明,農業保險補貼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因此,對糧、棉、油等國際競爭激烈的敏感性大宗產品,以及畜禽、蔬菜水果等出口創匯產品進行保險補貼,即使國內農業生產受到自然災害仍然可以保證農業的抗風險能力以及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目前,我國對糧棉油的補貼主要集中在流通領域,不得否認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通貨膨脹,而且補貼費用真正到農民手里的是也是極為有限。

查看全文

國內貿易問題探析

一、我國國內貿易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居民消費和工農業生產需求得到了保障。在“十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0年的3.9萬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6.7萬億元,年均增長11.4%,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11.1%;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由2000年的5.3萬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4.3萬億元,年均遞增21.9%,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16%。

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快速推進,新型業態不斷出現并迅速發展。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銜接更加緊密,國內貿易市場主體更加多元化,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充分競爭、競相發展的格局。國內貿易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大。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0.96萬億元增加到2005年1.7萬億元,占GDP的比重保持在9%以上;創造的稅收占稅收總額的比重保持20%左右;從業人員由2000年的4686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6054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6%。國內貿易的發展還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創造了較好的市場條件。

盡管我國國內貿易在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從宏觀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國內貿易的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過程中,總體發展水平離社會需要仍有較大差距等。具體問題如下:

1.政府自身管理體系仍不統一

目前國內市場中,糧、棉、油、煙、藥、鹽等重要商品市場流通管理尚未統一,而是分散在各個部門,工商、質監、農業、衛生等部門都在參與市場流通的管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