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內涵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13:04: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學發展觀內涵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內涵

科學發展觀內涵

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觀為我們解決復雜的國際國內矛盾,應對各種風險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和實踐方法。學習貫徹*精神,踐行*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內涵。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對科學發展觀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其中的每一點都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思想內涵,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構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在這幾個維度中,筆者認為要特別著重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內涵。以人為本是發展的目的和最終歸宿,是核心和本質。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1]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口號,而是有著堅實的哲學基礎和深厚的歷史、現實背景,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我們黨深刻的執政理念。

一、“以人為本”的理念有著堅實的哲學基礎

無論是中國古代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還是西方古希臘時期普羅太拉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都蘊含著樸素的“以人為本”的思想。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以來,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提出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維護人的尊嚴,肯定人的現世幸福生活,真正開始了人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發現,形成了后來的人道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人類存在的真實本質,對以人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規定和最有力的說明。馬克思在《黑格爾的法哲學批判》中寫道,“人并不是抽象的棲息在世界之外的東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是“歷史的劇作者和劇中人。”社會的一切發展,離開人就無從談起,社會的一切進步,離開人都無法實現,“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規定。馬克思創立的唯物史觀,本質上就是“以人為本”的歷史觀和發展觀,在唯物史觀的科學體系中,人的發展是其理論的核心,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歷史發展進步的標志,只有從現實的人及其自主活動、實踐出發,才能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諦。以人的發展為尺度考察社會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者為之奮斗的崇高理想。所以,“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2]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系統地闡述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同志告誡我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3],他在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黨的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視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他多次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4]“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5]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有利于”重要標準,就是著眼于人民群眾的利益,把有利于生產力發展同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高度統一起來,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標準的具體落實;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創造性地提出了“*”重要思想,強調“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6]同志指出,“黨的領導、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創造,接受人民的監督。這里既有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有共產黨人的工作方法”[7]。

由此可見,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一脈相承,有著堅實的哲學理論基礎,同時又是與時俱進地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時代的新高度,確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現代社會主義的新觀念。

查看全文

認識科學發展觀內涵努力踐行發展觀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十七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作了最全面、最深刻、最鮮明的闡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自覺將科學發展觀貫穿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全過程,增強政治、學習、效率、責任、服務五種意識,做好自己的工作,盡自己的責任。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的思維理念。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它的基本內涵是:一是堅持發展這個主題;二是全面發展;三是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所謂堅持發展,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著眼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所謂協調發展,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

1、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來的。首先,我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圍繞的中心就是要滿足人民的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只是經濟的量的增長,還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會的全面進步,歸根到底,是為了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最后,注重以人為本,也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實了,我們就能凝聚起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2、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心。從根本上說,樹立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是體制、制度問題。中央是在《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科學發展觀問題的,它表明,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科學的改革觀。因此問題不僅在于我們“要”以人為本,“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必須著眼于“怎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要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就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許多現實問題與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關鍵的一點還是市場經濟體制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在于按“五個統籌”的發展要求來深化改革,致力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公務員之家:

3、“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這五個統籌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其實質,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如何發展得更好的問題。

高校后勤飲食工作的開展,必須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精神。作為一名后勤工作人員,應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認真負責,嚴謹慎微,從而出色的完成好本職工作,做事情應有頭有尾,不能只見上文不見下文。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以高度的責任感嚴格要求自己。

查看全文

在工作中實踐科學發展觀凸顯科學發展觀內涵

深入在我校開展以來,本人通過學習和討論,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重新思考學校和院系如何發展、怎樣發展的千載難逢的機遇,對建設合格本科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

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立足現實,總結過去,面向未來,與時俱進,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全面揭示了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手段和基本要求,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如何發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發展觀是把握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基準,它既可以統領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全局,也可以指導各層次的微觀工作,關鍵是要在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問題創造性地應用科學發展觀提供的思維基準,即要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本土化”。

二、高校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對科學發展觀有了一定的認識,在科學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中央和黨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還不高,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還不深;思想、作風和能力素質與科學發展的要求還不適應。這次在我校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可以使全體黨員把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提到新的高度,進一步形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共識,有效地解決那些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認識問題和實際問題,把科學發展推向新的階段,提高到新的水平。

查看全文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他指出,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句話是對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要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領會和把握。

一、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

發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是我們黨執政興國必須始終牢牢把握的中心問題,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要義。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刻理解第一要義,始終貫穿第一要義,切實抓好第一要義。

一是要把握發展的中心地位。*報告強調,“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只有把握發展這個主題,才能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問題。早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我們黨就把經濟建設確定為黨執政后的中心任務。黨的八大全面分析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強調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鄧小平同志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同志反復強調:“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戰略思想。”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展現出蓬勃生機,是與我們黨始終扭住發展不放松、始終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義分不開的。科學發展觀繼承我們黨關于發展問題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著眼于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深化了對發展這個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根本性問題的認識。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把發展放在中心位置。

二要把握發展首先是發展經濟。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志強調,“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的生產力基礎上。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始終是我們的中心任務。我們黨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首要任務是要發展經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具體運用,而且符合歷史進步和我國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三要把握發展要尊重規律、講究效益。科學發展觀強調,要從社會生產各個部類、各個地域、各個方面的聯系,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當代與后代等的聯系中把握發展。發展既包括物質也包括精神,既包括經濟也包括社會,既包括人也包括自然,既要看局部和眼前也要看全面、看長遠。發展要遵循發展的客觀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國際經濟正處在產業結構朝著技術、知識、服務密集的方向發展的新的調整時期。只有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能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確保實現黨的*提出的發展目標。只有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能切實推動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確保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只有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能應對激烈的國際經濟、科技競爭,切實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在國際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

查看全文

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內涵

科學發展觀看似簡簡單單五個字,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它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著眼現實,又展望未來;既是深刻的理論問題,又是可行性的實踐問題。要全面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充分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立一盞指引明燈。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當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段話言簡意賅地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首先,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始終堅持發展的理論。鄧小平認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而同志認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新時期新環境下,我們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但發展的道理不能丟。沒有發展,其它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是為發展服務的。離開發展,也就談不上發展觀。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我們都要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不放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其次,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言以概之,就是人民謀發展,發展為人民。而以胡景濤為首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在雪災、震災、礦難等天災人禍面前,我們的總書記和總理不顧個人安危,慰問受災的群眾。因為他們的心里一直裝著人民。尤其總理在汶川地震的那一次怒吼:“人民養活了你們,你們看著辦。”我們能夠讀懂他的焦急。

再有,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就是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確保各方面的發展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可持續,就是要大力加強自主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依托人力資本的經濟增長方式,采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子孫后代著想,不能斷子孫發展的后路。而我們不少地方的工業生產力主要是靠消耗自然資源,技術含量比較低,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低回收的“3高3低”。屬于以物為本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這種發展方式使我們付出了極大的資源、環境代價。以我所在小鎮的鄰鎮為例。小鎮四面環水,人稱“魚米之鄉”。近兩年,不銹鋼產業興起,農田被占,大興土木,污水橫流,那都是帶有重金屬的污水呀。好好的河水越發地散著惡臭味。因此,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是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統一,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

最后,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過程中一條行之有效的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進一步堅持的戰略方針。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五個統籌”,構成我們在發展中需要把握好的幾個大的關系,是對統籌兼顧方針的發展和深化。統籌就是為了兼顧,兼顧才能統籌。這是為了不同方面、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不同利益,發展觀給出的根本方法。中國有13億人口,在戰爭時期人多好辦事,但在和平時期,人多事情雜。面對方方面面的矛盾和沖突,我們黨必須調節并處理好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整個社會比較協調地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公務員之家:

查看全文

學生科學發展觀學習內涵

為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使廣大學生黨員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學生黨小組于2009年5月13日晚19:30在學生公寓自習室舉行“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輔導(二),本次輔導主講為學生工作處白海文老師。

本次輔導內容為:

第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

發展就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主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以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的“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顧不同群體利益,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同時要關心每一個人的利益要求,關心人的價值、尊嚴和權益,滿足人的發展愿望和多樣性的需求。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努力把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工作落到實處。

查看全文

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內涵

一、主要觀點

科學發展觀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指明了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科學道路,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成功運用,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堅持求真務實,掌握并運用好發展規律;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正確處理“好”與“快”的辯證關系,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期。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指明了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科學道路,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成功運用,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只有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才能更好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二、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科學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體現在發展問題上,就是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體現了我們黨對當今世界和時代主題的深刻把握、對發展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的集中體現。

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把經濟發展作為一切發展的前提,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的觀點。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發展的主體和基本力量,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主體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發展,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強調協調發展,注重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事物之間普遍聯系、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科學發展觀強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同時,科學發展觀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看成相互聯系的整體,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看成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社會生產各個部類、各個地域、各個方面以及人與社會、當代與后代等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過程,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

查看全文

學習科學發展觀內涵

科學發展觀反映了時代進步的要求,體現了實踐發展的需要,順應了廣大人民的心愿,是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同志指出:“我們要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全面把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目標要求,建立健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1.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是要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使科學發展觀真正為全黨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強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宣傳和研究,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進一步明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新世紀新階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進一步明確科學發展觀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進一步明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從而切實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

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黨的中高級干部是關鍵。要堅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推動全黨理論學習。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學在前面、用在前面,堅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真正起到示范和推動作用。要把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同深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結合起來,把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引向深入。

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發展觀,使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是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性工作。只有使廣大人民群眾都學習科學發展觀、掌握科學發展觀,才能使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才能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要廣泛開展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大力普及以人為本的觀念、全面發展的觀念、協調發展的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大力宣傳從領導干部到普通群眾、從黨內到社會各界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認識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典型經驗,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生產觀、生活觀,推動形成科學發展、文明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針對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出現的思想認識問題,針對干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解疑釋惑,統一認識,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責任感、緊迫感。

科學發展觀內涵十分豐富,要從理論上研究透徹、闡釋明白,幫助人們深刻理解和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的發展實踐。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明確研究方向,突出研究重點,深入研究和解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克服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問題,深入研究和解決統籌發展、逐步改變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深入研究和解決推進改革攻堅、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問題,深入研究和解決關心群眾生產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的問題。要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方法、手段協調和集成起來,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不斷推出有深度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為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緊密聯系當今世界發展變化的新情況,聯系我國社會生產力最新發展和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的客觀實際,聯系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善于從時代的發展進步中開闊視野,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新鮮經驗,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

查看全文

學結科學發展觀內涵

09年是特殊的一年。有國慶60的喜悅,也有甲流肆虐的后怕。然而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在現在的新黨章中,我國一項項具體政策,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個領域,再一次給全國的人民,億萬農民帶來新的喜悅,新的希望。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決定提煉的這3個“最需要”,振聾發聵、令人警醒。這一個個字中,包含了整個民族對子民們的關注,關心以及關懷。這讓我的心靈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黨的影響力,以及號召力。

作為一個中國公民,一位大學生,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認真地學習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實”是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最大的感受。堅決落實農村改革方案,扎實推進農業發展。說實話,做實事,把一切落到實處。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我會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把用黨的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提高自己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黨的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了黨章。這是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和我國國情出發,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實踐經驗得出的重要啟示。科學發展觀是針對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市場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也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進一步深化認識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學發展觀作為兵團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

查看全文

學習掌握科學發展觀深刻內涵

一、科學發展觀的產生及時代背景

(一)科學發展觀的產生。一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中華民族相繼面臨著“革命”和“建設”這兩個歷史性課題。相繼產生了兩個方面的理論成果:(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思想);(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中國共產黨人迄今為止的理論創新猶如四級“火箭”。就是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二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看。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二)科學發展觀產生的時代背景。一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大增強,這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條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我國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1萬億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超過了2000美元。在這個新起點,人民群眾產生了新期待,對建設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二是提出科學發展觀并以此統領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是應對和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必然要求。根據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在人均GDP處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關鍵階段,也往往對應著社會矛盾最為嚴重的時期。這個時期,是一個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的關鍵時期,我國從20*年起進入這個時期。這個規律在我國當前主要表現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三農問題十分突出;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東西部地區差距仍在繼續拉大;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協調,在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不和諧因素大量增加;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突出;經濟發展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特別是生產、食品、金融、糧食等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二、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總書記在*報告中作了精辟概括:“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為了全體人民,發展依靠全體人民,發展的成果為全體人民共享。通過發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與社會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一是統籌各種利益關系,即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二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爭取又好又快的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關系,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的發展道路。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明確重慶民宗工作新變化,找準民宗工作切入點,助推重慶經濟新跨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