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系統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1 15:26: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交易系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交易系統

交易系統在證券交易市場的作用

摘要:本文描述了交易系統的特征,并且論述了交易系統在交易結果的投資預期值、交易風險的控制、交易心理弱點的克服等三個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交易系統;投資預期值;交易風險;交易心理

一般而言,許多投資者剛踏入證券交易市場時,沒有成熟的交易系統。經過一段時間的投資以后,就會逐步認識到建立一個交易系統的重要性。一個成熟的交易系統包括以下四個特征:(1)操作者的交易方法的定性化;(2)交易方法的條理化;(3)交易系統的完整性;(4)交易結果的數理統計下的理性總結。交易系統在投資決策的很多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本文僅從投資預期、風險控制、交易心理等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設定了交易結果的投資預期值

在證券市場上,對交易系統而言,一般都設定了投資預期值,它反映的就是分析者所研究的價格變化中的非隨機因素。若預期值為正,數值越大,則表明分析者對非隨機因素的變化認知度越高。與之相反,若預期值為負,則表明分析者對非隨機性價格變化的規律還認識不夠,系統要加以完善。很多情況下,投資者根據對以往經驗的總結和對交易市場的某部分的認識,就誤以為找到了投資獲利的秘訣。然而,任何方法如果不進行統計的研究,就只能在某些時候、某些局部的獲利,而無法長期可靠地獲取收益。投資者經常錯誤地認為,在投資決策中,最重要的問題是能夠預測到市場價格的走勢。然而,當他們具備了有關交易系統的基本理念后,就會發現走勢預測在整個操作中只占不那么重要的地位,某些成熟的交易系統甚至可以不包括對未來價格走勢分析的因素。實際上,如果要設計一個可靠的交易系統,僅僅依靠走勢預測進行的市場交易,操作起來會遇到很大困難。在進行投資之前,交易系統就可以用比較客觀的方法來檢測投資者的操作策略,沒有必要用真實的操作資金來揮霍。這個過程類似于流水線生產汽車,大項目的流程是先在實驗室里設計和實驗,然后進行中試,最后才能大規模生產,規模生產以后就很少反復改動最開始的設計思想了。交易系統如果要設計合理的正預期值,就應該進行測試和檢驗,市場就是最好的檢驗員。在進行數據測試時,不要用近幾年的和一個市場的數據,要盡可能用更長時間和多個市場的數據;或者用專門的軟件生成隨機波動特征的數據檢驗。經過多次檢驗和修改,交易系統可以被投資者用來描述一個不確定的環境,就符合交易市場的特征了。

二、對交易市場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查看全文

交易系統創建必要性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證券投資有多種方式,而利用交易系統進行證券投資很早之前就出現了,它的目的是降低風險、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獲得許多投資者的青睞。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系統交易與分系統交易對投資者效用帶來的變化,得出資金收益不能作為衡量投資成功與否的標準、投資者利用交易系統可以更好的控制情感等因素的結論,由此推論:在證券交易中創建交易系統可以顯著提升投資者效用,因此是必要的。

關鍵詞:交易系統投資者效用投資策略系統投資

從人類文明歷史出現第一次證券交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早期證券交易主要采取現貨交易方式,但隨著商品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交易形式呈現出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單一向復合的發展趨勢。各國證券交易方式的分類標準出現多元化趨勢,既可按單一標準分類,也可兼采多種標準分類,并形成了現貨交易、信用交易、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等并存的交易形式。

以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為例,截至2008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過3900家,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超過30.4萬億美元。另外,美國政府、公司和外國政府、公司及國際銀行的數千種債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如今這樣一個證券交易高度發達的世界,各國上萬種股票,各個公司、各國政府數千種債券,一起構成了龐大的證券投資市場,其總市場價值約為20.9萬億歐元,日均交易額為1029億歐元。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證券交易確實是當今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全世界有數以萬計的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中博弈,他們的投資行為是主觀收益的,然而客觀上卻影響了這個世界的進程。

證券投資有證券套利、證券包銷、證券發行等多種形式,其中,證券套利有許多種分析方法,主要是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多種組合。在證券套利投資中,很多投資者堅持一套成型的投資系統,希望將降低風險、擴大收益。然而相對于不采用固定系統的投資者,這種做法是否真的可以達到其預期的效果?如果可以,究竟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效果?本文通過對證券投資者的效用的研究,結合證券交易系統進行分析,對比兩種投資方式對投資者產生的效用不同,分析得出創建交易系統與投資者效用的結論,并提出相關投資建議。

研究假設

查看全文

交易系統創建必要性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證券投資有多種方式,而利用交易系統進行證券投資很早之前就出現了,它的目的是降低風險、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獲得許多投資者的青睞。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系統交易與分系統交易對投資者效用帶來的變化,得出資金收益不能作為衡量投資成功與否的標準、投資者利用交易系統可以更好的控制情感等因素的結論,由此推論:在證券交易中創建交易系統可以顯著提升投資者效用,因此是必要的。

關鍵詞:交易系統投資者效用投資策略系統投資

從人類文明歷史出現第一次證券交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早期證券交易主要采取現貨交易方式,但隨著商品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交易形式呈現出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單一向復合的發展趨勢。各國證券交易方式的分類標準出現多元化趨勢,既可按單一標準分類,也可兼采多種標準分類,并形成了現貨交易、信用交易、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等并存的交易形式。

以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為例,截至2008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過3900家,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超過30.4萬億美元。另外,美國政府、公司和外國政府、公司及國際銀行的數千種債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如今這樣一個證券交易高度發達的世界,各國上萬種股票,各個公司、各國政府數千種債券,一起構成了龐大的證券投資市場,其總市場價值約為20.9萬億歐元,日均交易額為1029億歐元。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證券交易確實是當今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全世界有數以萬計的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中博弈,他們的投資行為是主觀收益的,然而客觀上卻影響了這個世界的進程。

證券投資有證券套利、證券包銷、證券發行等多種形式,其中,證券套利有許多種分析方法,主要是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多種組合。在證券套利投資中,很多投資者堅持一套成型的投資系統,希望將降低風險、擴大收益。然而相對于不采用固定系統的投資者,這種做法是否真的可以達到其預期的效果?如果可以,究竟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效果?本文通過對證券投資者的效用的研究,結合證券交易系統進行分析,對比兩種投資方式對投資者產生的效用不同,分析得出創建交易系統與投資者效用的結論,并提出相關投資建議。

研究假設

查看全文

交易系統創建分析論文

研究假設

根據損失厭惡(LossAversion)理論,人類對諸多風險進行選擇時,對損失存在著必然的厭惡感,具體來說,損失造成的效用損失程度是等幅收益的2.5倍。所以,在對比分析交易系統的作用時,筆者認為應該以投資者效用為比較標準,而不是直接的數字收益。這樣才能更真實的反映交易系統對投資者的實際作用。

假設1:投資者對損失的厭惡程度是等幅收益效用的2.5倍。

投資者效用,衡量投資者從投資組合中獲得的心理滿足程度。根據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偏好,投資者效用可以分為三類:風險喜好、風險厭惡和風險中性。

即使經濟學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但是由于人類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所以風險中性的情況在真實的市場中是不存在的,投資者一般也只分為兩類,積極型和保守型,即分別對應風險喜好和風險厭惡。本文將對這兩類投資者的效用分別進行系統與無規則的對比分析,探究創建交易系統的必要性。

假設2:投資者分為兩種,風險厭惡與風險喜好,并且二者對風險的厭惡與喜好程度相同。

查看全文

碳排放快速認證及交易系統研究

【摘要】為緩解整個碳排放的認證與交易系統帶來的壓力困境,本文對區塊鏈技術融合碳排放交易進行研究,提出以聯盟鏈技術為基礎,初步探索建立碳排放的快速認證及交易系統,改善現有碳排放所帶來的壓力,以此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碳排放交易;快速認證;區塊鏈技術

1國內碳減排認證和交易現狀

1.1概述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確定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特區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由每個試點省市發改委的組織下,以產權交易所和能源類央企為主牽頭設立了交易所。我國主要是控制碳排放交易體系配額總量(含直接發放配額和儲備配額)附加自愿減排(CCRE),根據各試點市場的交易規則,可在一定額度內抵消碳排放配額。

1.2配額分配

查看全文

碳排放交易系統建設研究

碳排放交易體系構建的經驗

(一)碳排放交易機制的設置當前我國規劃中的碳交易機制包括兩類試點,一是國家層面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一是地方層面的強制減排交易機制。經驗證明,要使碳交易機制在一定經濟范圍內發揮激勵減排作用,必須建立強制減排交易體系。而強制減排交易體系可以采取碳排放的總量限制交易或基準信用交易兩種形式。總量限制交易指政府對排放量規定一個上限,然后在該上限之下確定額度分配,當這些額度分配完畢就可以自由交易了。[1]現有的國際碳交易市場中,以歐盟的碳交易體系為代表的絕大多數碳交易市場采用的是總量限制交易。一個經濟體無法實現全局總量限制時,則可采用基準信用交易方式進行。[2]基準信用交易是總量限制交易的一個變種,它指政府根據個體的排放水平劃定一個特定的碳排放基線,并按特定程序進行監測和計算參與方的實際碳排放量,在履行期限屆滿時,若企業實際碳排放低于碳排放基線,可以將剩余碳信用額度進行交易獲取收益;若企業實際碳排放超過設定碳排放基線,就必須購買缺口的碳排放量,以保證履行政府設定的碳減排目標。[3]當前,但凡采取碳強度指標的國家和地區,采用的都是基準信用交易,如瑞士、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和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碳強度是指每一美元經濟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國目前采取的是碳強度指標,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方法與經驗值得我們在設置碳排放交易機制時借鑒。(二)區域間市場銜接2011年中國確定的首批七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省市目前已經或正在啟動成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以區域為單位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時,因為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情況差別很大,必然會出現交易機制的差異,碳排放標準的差異,核實、監督、處罰機制的差異,以及對產業的配額分配的差異等等。目前各省區市均是本著本區域的實際情況探索建立區域內碳排放交易市場,這就意味著未來中國在形成全國性大市場時必然會出現矛盾和糾紛,因此在當前各省區市的交易機制及相關制度建設過程中是否需要有中央制定的統一的指導原則值得關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采用分權化治理模式,成員國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體制制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排放交易體系中如設定排放總量、分配排放權、監督交易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這是歐盟排放交易體系與其他總量交易體系的最大不同。其他總量交易體系如美國的二氧化硫排放交易體系,都是集中決策的治理模式。采用分權化治理模式,歐盟既可以實現總體上的減排計劃目標,同時又能考慮各成員國的差異,從而有效地平衡了各成員國和歐盟的利益。歐盟交易體系的分權化治理思想,體現在排放總量的設置、分配、排放權交易的登記等各個方面,這種在集中和分散之間進行平衡的能力,使其成為排放交易體系的典范。[4]

甘肅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的構建

甘肅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需要在市場制度框架構建,該體系主要包括市場核心區、監管措施和獎懲措施三個方面。在交易市場核心區,主要是交易機制的選擇和價格形成機制的構建。對甘肅省而言,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偏向于重工業化,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選擇總量控制的交易機制會影響甘肅經濟總量的發展。因此交易機制選擇基準信用交易機制是甘肅目前的必然選擇,也就是根據不同的行業制定各行業每單位經濟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標準,通過限制單位經濟活動的碳排放量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各企業根據自愿減排和強制減排原則以及自身條件進行選擇,并在碳排放市場進行交易。碳排放交易市場是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的核心,企業和項目在這個平臺上進行自主交易,碳排放權的交易價格可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下競爭定價,在這方面可借鑒國外如歐盟一些國家和我國北京、上海等地區的碳排放交易試點的經驗。我國因為碳交易時間不長,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交易體系,企業不具備完全依靠市場進行自主交易的能力,政府相關部門不具備市場有效監管的能力,因此甘肅在碳市場建立初期不可能一步到位,形成有效的市場運行機制,建設之初不可能實行完全的市場化,相關部門需要協調、控制碳價格的劇烈波動,將企業的減排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區間。當市場發展、發育到一定階段,企業熟悉和適應了碳交易,相關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比較完善時,才可進一步推動價格市場化,相關部門對價格由控制轉變為監管,將價格波動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即可。此外,在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中,監管措施和獎懲措施是保障基準信用交易機制順利、有效實施的條件。監管措施一方面需要對碳排放交易市場各交易主體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保證依法交易。另一方面對碳排放要進行科學的檢測,建立碳測量中心,提高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支持更好的碳排放監測,以確保一個公平的碳市場。而且有效的監督、檢測、核實是實行獎懲措施的依據。獎懲措施包括處罰制度和激勵制度的設置與實施,對于達到碳排放標準或超標的企業或項目,可按照交易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對于不能達標的企業或項目進行必要的處罰。

甘肅碳排放交易的約束條件

(一)實行碳排放交易對經濟發展的約束目前實行碳排放總量控制對甘肅的經濟總量、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外貿出口和就業方面將產生負面影響。多年來,甘肅經濟主要依靠采礦業和制造業兩大傳統工業,根據2011年《甘肅發展年鑒》統計數據整理知,采礦業和制造業兩大傳統產業2010年就業人口434061人,占在崗職工總數的23.09%;城鎮項目固定資產投資6377830萬元,占城鎮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的25.09%,同時外商投資126262萬美元,占外商投資總額的20.08%;生產總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36%左右。可以看出傳統工業對甘肅經濟發展和就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但與此同時,采礦業和制造業等傳統工業的能源消費總量、煤炭、焦炭、原油及電力等主要能源品種的消費量約占總量的75%,因此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地方和企業對經濟發展目標的追求會阻礙低碳政策的執行,而如果簡單地強制實行碳排放總量控制或基準與信用額度交易在當前發展水平下又會約束經濟的發展。(二)資金與技術的約束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京都議定書》附件中強調除二氧化碳外,還有甲烷、氧化亞氯、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5種溫室氣體。對于碳排放的控制,從資金和技術方面看,甘肅的政府和相關行業還存在很大的難度。對政府而言,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核算、跟蹤企業的碳排放量以確定企業的碳排放配額是建立公正、開放的碳交易市場的前提條件。對于甘肅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方面都難以達到。對高耗能企業而言,節能減排的實施、技術創新同樣離不開資金和技術的大量投入。目前,中國的節能環保產業還在起步階段,歐美國家在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環保產業的技術轉讓中設置眾多的技術壁壘。因此,資金和技術的約束將成為甘肅相關部門和企業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瓶頸。(三)目標與適應性的約束作為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產業,采礦業和制造業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工業一直對甘肅經濟產生重要的作用。雖然近年來甘肅工業固體廢物、廢水、廢氣及主要污染物處理量逐年增加。但如果目前強制實施碳排放總量限制或單位經濟活動排放量,部分企業因為資金和技術的制約將很難達到要求的標準,并且當前法律、法規制度的欠缺也不能很好地支持碳交易的實施。2010年9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中國實現減緩溫室氣體增加的目標將很難并且成本高昂,將設定絕對排放上限和碳交易市場列為遠期計劃。對于甘肅這樣的落后地區,企業、社會、政府各方面的適應性要在一段時間后才可能出現。

查看全文

外匯交易市場發展趨勢論文

一、概述

在過去的30年里,建立于全球貨幣交易市場基礎之上的各國政府債券市場、區域貨幣市場和全球股票市場日趨繁榮,成為債務和股票資本的重要來源。

外匯市場所具有的深度、流動性和透明度使得投資者能夠在外匯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發現眾多的跨境投資機會,政府和企業則能夠以合理的成本舉債和獲得權益資本,這促進了尚處于早期階段的國際投資的繁榮。

除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外,各類全球性投資者諸如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個人投資者和公司的財務部門也已成為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內的各交易所的客戶。這些客戶業已成為外匯市場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并將繼續決定全球外匯市場的發展趨勢。

二、客戶是創新的驅動者

20世紀70~80年代,外匯市場客戶對于交易的三大要求是:價格的品質(買賣價差小和流動性高)、價格的連續性(在市場劇烈波動時仍保持價格品質),以及定價的速度(客戶希望在30秒內即通過電話獲得銀行或經紀人的報價)。

查看全文

期貨交易所治理結構演變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在對國外期貨交易所治理結構變革背景、原因分析的基礎上,考察了我國期貨交易所的演化歷史,指出現有行政主導下的期貨交易所治理結構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政府加強對期貨交易所行政監管的結果。隨著期貨交易法律、法規的完善和交易所面臨競爭的加劇,我國期貨交易所會員制治理結構存在基礎已經發生改變,因此有必要對我期貨交易所治理結構進行公司制改造。

關鍵詞:期貨交易所治理結構電子交易系統法律非完備性

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我國的期貨交易所也應順應國外的潮流,把期貨交易所改造成公司制交易;但另外一些學者認為,期貨交易所公司制改造的條件尚不成熟,當前應進一步完善其治理結構,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會員制交易所。本文將對國外期貨交易所治理結構變革的背景、原因以及我國期貨交易所治理結構演化進行系統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期貨交易所進一步改革的方向。

國外期貨交易所治理結構變革的背景

電子交易系統的引入是必要條件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上的期貨交易所陸續開始采用電子交易系統。在電子交易系統下,交易指令的下達、交易的撮合都是由計算機完成的,打破了傳統交易系統的空間約束,對交易者數量的限制也不復存在。在引入電子交易系統后,電子交易網絡上增加一個新會員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所以交易所就失去了向新加入會員收取會員費的基礎;同時,交易所增加新會員的空間和數量約束被打破,外部的競爭就會更激烈,交易所放棄收取會員費,而只能收取基于交易的可變費用,即手續費。此時的交易者更象交易所的客戶,而不是會員。由于電子交易系統是一個獨立的、有價值的私人物品,交易者不能無成本的“克隆”,所以它的所有者可以象普通的贏利性公司一樣,通過向交易者提供交易服務來獲取收入。

查看全文

深究國內醫藥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醫藥電子商務主要是指以醫療機構、醫藥公司、銀行、藥品生產商、醫藥信息服務提供商以及保險公司等為網絡成員,通過Internet網絡應用平臺,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開放并易于維護的醫藥貿易電子商務平臺。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藥品采購的透明度,減少購銷環節,降低藥品流通的成本,而且對規范我國藥品生產、流通、銷售中的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提高我國醫藥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1醫藥電子商務模式

電子商務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消費者、制造商、零售商、中間商、銀行、稅務、政府部門等從事商業活動的每一個領域。按照電子商務服務的對象范圍可以分為最常見的企業對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或稱B2C模式)、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或稱B2B模式)、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或稱C2C模式)。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還出現了諸如企業與政府間的電子商務、消費者與政府間、政府與政府間、企業與企業和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

醫藥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B2B模式,是醫藥企業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交換。以本企業為中心主導,把藥品批發價格在自己開設的網站上供下游客戶瀏覽,并接受客戶的在線訂單,收益主要來源于客戶的服務費和交易中介費,如原料藥生產廠家將原料賣給成品藥生產廠家。這是醫藥電子商務的主流模式,占整個醫藥電子商務交易額的85%。第二類是B2C模式,網上藥店對終端消費者的交易,網上銷售隨著網絡的出現而迅速發展,已經有了專門銷售藥品和保健品的網站。這種占整個醫藥電子商務交易額的5%左右的模式就是B2C模式。

2我國醫藥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現狀

醫藥行業推行電子商務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在發達國家,制藥企業和藥品批發企業采用電子商務已是普遍現象。數據顯示:全球最大的20家制藥企業已開展電子商務,歐洲藥劑師協會下屬的藥店,90%以上都開展網上藥品預訂服務,美國有1000多家網上藥店,市場規模將近1700億美元。而在中國,由于網絡藥品交易剛剛放開,醫藥企業還處于猶豫不決階段。2006年,中國醫藥B2C開始出現,北京京衛大藥房第一家獲得了網上藥店的資格。截至2007年年底,經審核批準,可提供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網站全國一共有1257家,其中提供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網站有406家;可以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的服務網站有14家,其中針對消費者的網上藥店只有7家。我國醫藥電子商務發展尚屬起步階段,但其中也蘊藏了巨大的商機,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醫藥業采購市場總額為280億美元,到2010年將會達到600億美元。

查看全文

國際證券交易所組織特性論文

以哈佛大學的梅森(Mason)和貝恩(Bain)為代表的現代產業組織理論把產業分解成由眾多企業組成的特定市場,構造了市場結構(Structure)——市場行為(Conduct)——市場績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簡稱SCP框架)。本文在證券交易所企業屬性的基礎上,以產業組織理論所提供的理論基礎和研究路徑,分析全球各主要國際性證券交易所的市場結構、競爭與合作行為和交易所運作效率的關聯性,得出國際證券交易所的產業組織特性的規律性認識,以期為我國證券交易所的發展有所借鑒。

二、國際證券交易所的市場結構:是壟斷還是競爭

所謂市場結構,是指在特定市場內企業與企業之間在數量和規模上的關系,以及由此決定的競爭形式和競爭程度,并對價格形成等產生戰略性影響的市場組織特征。描述市場結構的指標很多,本文考慮市場集中度、規模經濟、進入壁壘等。

表1近年來國際證券交易所的市場集中度(%)

附圖

數據來源:根據FIBV網站(www.world-)年度數據中公布的1999年57家,2000家53家,2001年51家國際證券交易所的數據整理、計算得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