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價值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1 07:39: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學價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詩歌教學的價值
一、詩歌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新課標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新課標如此關注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這是由審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一方面學生作為完整的有機生命個體,審美是其感性生命的一種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實現學生的完滿人性,審美是最好的途徑之一,在競爭激烈、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審美有助于學生幸福地生活。此次新課標的一個最偉大之處,便是自始至終貫穿著人本理念。特別是當前學生的審美意識被應試的功利意識所屏蔽,呈潛在狀態;學生審美感知力和審美想象力的遲鈍和貧弱,審美能力還待提高,審美情趣有待提高。加強詩歌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詩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文學審美活動有一個規律:即閱讀是作家——作品——讀者雙向交流的一個動態過程,文學作品自身的藝術價值越高,就越能釋放更多的審美信息,對讀者形成的審美心理張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提高讀者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一種包括感知、想象、聯想、情感、理解等各心理因素在內的、對作品進行完形、對意味進行充分體驗的能力。審美能力與審美心理張力成正比,審美心理引起的張力越大,審美能力的提高幅度就越大。如同人的身體一樣,各心理因素如果能經常得到一定強度的實踐鍛煉就會增強素質和有所發展,反之就會衰老,會遲鈍或萎縮一樣,學生要切實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就必須接受一定強度的審美實踐活動,詩歌閱讀便是這樣的一種審美實踐活動,它為學生審美實踐的有效鍛煉提供了一個絕好機會。教師雖然也可以采用藝術方式請學生欣賞圖像文本提高審美能力,但是這些直觀性、淺白性、受控性很強的表現形式留給學生的感知、想象、理解、創造的空間明顯要小得多,主體審美能力提高的幅度也就要小得多。當電視屏幕直觀而又固定化地呈現于人們的面前之時,一種規定性的現實存在替代了無數個心靈的創造,審美能力的提高因而受限。盡管表面看來,聲、光、色、樂樣樣都有,似乎具有很豐富的審美信息,但它給予人的精神自由度是有限的、狹小的。詩歌以其淺白性、直觀性、受控性特點成為一種最高的藝術,而詩歌教學這一以最高藝術為教學內容的詩歌教學,無疑是切實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路徑。
(二)詩歌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審美意識與一般意識有很大的差別,它是人類在審美活動中形成的思想觀念,是一種自覺的審美需要。審美需要的客觀性,但是審美需要并不總是浮現于人的意識上層,很多時候人們關注的是實用、科學、倫理的領域,忽略了審美活動。詩歌幾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樂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夠強烈地喚起學生的審美需要,它所展現的美恰恰是通過學生的審美實踐付出一定的審美勞動得來的,所以會讓學生刻骨銘心,甚至終身難忘,從而使學生“嗜美上癮”,其審美意識由此得到了有力的強化。詩歌教學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詩是一種高雅的文學藝術,它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教精致。詩歌教學通過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愛上詩歌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學生的審美趣味由粗俗走向高雅、由低級走向高級、由麻木遲鈍引向敏銳豐富、由悅耳悅目的低級層次走向悅心悅意、悅志悅神的高級層次。所以,要養成和培養純正、高雅的審美趣味,詩歌教學是最好的途徑,詩歌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情景模擬教學在兒科教學的價值
【摘要】目的分析情景模擬教學在兒科教學中使用及與傳統教學的教學差異。方法選擇我院兒內科系統實習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采取傳統兒科學教學方法)與研究組(采取情景模擬教學)。對比兩組學生考試成績及老師教學滿意度問卷。結果通過對比兩組兒科學理論考試及操作考試成績,結果發現研究組兒科學理論考試及操作考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對教師教學中的上課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同時自我學習積極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于傳統兒科學教學方法,情景模擬教學更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利于老師和學生課堂上的溝通,同時提高對兒科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情景模擬教學;兒科;傳統教學;學生;知識;成績
隨著目前醫學教育模式的改變,以“勝任力為導向”的醫學人才培養目標成為眾多研究的重點[1]。同時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教育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個地區醫學院校均在積極開始教學改革試點,如西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啟動“卓越醫師教育培養計劃”、廣西師范大學大學加快"雙一流教育培養計劃”,目的均是讓一學生更好地適應醫學事業的發展需求。普通醫學高校具備教學、科研和臨床服務的三大職能,其中教學工作是基石[2]。情景模擬教學指的是根據教學目標內容設定好一些情景,以直觀的形式,使學生融入到該情景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3]。為此本文擬將情景模擬教學用于兒科教學中,分析情景模擬教學對學生學習成績、課題學習氛圍及學習積極性的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8年1—6月來我院兒內科系統實習的6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按學生學號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采取傳統兒科學教學方法),研究組(采取情景模擬教學)。研究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19~22歲,平均年齡(20.25±0.77)歲;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齡19~20歲,平均年齡(19.54±0.31)歲;兩組學生年齡、性別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傳統兒科學教學方法。教師以《兒科學》(第8版)教學大綱進行編寫課程計劃書,教學中以為板書為主,借助電腦投影儀及多媒體進行教學。1.3情景模擬教學。采取情景模擬管理教學。(1)首先將研究組學生分為兩組,每組各15人。預前對學生提供教學病例,病例資料有發病原因、發病后臨床表現、入院后查體、臨床表現、實驗室指標、影像學資料等。讓學生通過書本、網上查閱資料等方式在上課前進行提前預習。每組成員將整理后的材料匯總,由小組長制作成PPT,PPT中重點記錄學習難點和重點。(2)上課開始后,老師對兩組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具體角色有患者、醫生、家屬。患者輔助病史詢問中的匯報,家屬輔助補充說明。醫生主要任務為完成病史采集、進行體格檢查,向上級醫師匯報情況。老師在角色分配中主要讓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個角色,同時進行角色相互更換,以便得到不同體驗機會。(3)角色扮演完成后,老師讓每組學生輪流匯報學習內容,分享所獲得的新知識,提出自己處理意見,老師在此過程中做好記錄,分析各組學生臨床思維。(4)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進行深入分析解剖,給予總結肯定成果及總結不足。1.4觀察指標。在兩組患者完善兒科學教學任務后,進行兒科學理論考試(滿分100分)及操作考試(滿分100分),對比兩組學生考試成績,同時向學生發放老師教學滿意度問卷,詢問兩組學生對老師教學中的上課滿意度及自我學習積極性評分,滿分均為100分。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教學價值下的幼兒教學論文
一、實施幼兒有效教學的價值思考
在不少幼兒園聽課,以及在與幼兒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并不是所有的老師對有效教學都有準確到位的認識。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更多的往往是老師們對有效教學這一概念的直覺理解。他們認為有效教學就是“有效果的教學”,也就是說一節課多多少少總是有些效果的,因此可以說每節課都是有效教學。顯然,這一結論與有效教學提出的初衷似乎又是不一致的。于是,另外又尋找到了一個概念“高效教學”,以“高效果”區別于“有效果”。筆者以為,這樣的理解不具備應有的深刻性,是將新的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思想膚淺化的一種行為。在筆者看來,有效教學包括了高效的本義,有效教學既包括直觀意義上的有效果和高效果,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體現在我們的教學設計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這種有效性體現在我們的教學實施能夠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做出必要的調整。也就是說,有效應當是符合幼兒教學規律的有效。做出這一判斷,正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進一步闡釋。筆者反思自己的這段理解,感覺其實并非什么真知灼見。那為什么又要借拙作重作說明與重申呢?是因為多次的幼兒園教學調研結果表明,這一說明與重申具有必要性。是因為我們很多幼兒園的教師,甚至包括一些管理層的園長們對此認識都不盡到位,對有效教學的實施也只滿足于表面的熱鬧和結果的所謂有效。
二、實施幼兒有效教學的途徑探尋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很容易進一步提出新的問題:即在領略到了有效教學的本質理念之后,具體的實施有效的途徑應當是怎樣的?也就是說必須走什么樣的路,才能達到幼兒教學的真正有效?結合理論與一線幼兒教師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有效的幼兒教學途徑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學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性。即針對幼兒的教學活動設計在內容確定、策略選擇等問題上,教師心里要有明確的活動目的(保證自己明確知道通過教學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與活動程序(保證自己明確知道什么時候該做哪些事情)。一般說來教師在教學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關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針對這個教學活動,幼兒有什么樣的生活經驗;二是教師可以設計怎樣的活動來提升幼兒的生活體驗;三是在一節課或者一個教學內容(分幾課時完成)中的重點內容是否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四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以什么樣的方式介入到幼兒的活動中等。根據筆者這些年教研工作的經驗,我們有時發現不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出現程序混亂,以及遇到特殊的生成無法發揮即時智慧將幼兒的思維引向教學目標的情形,本質上講都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明確指向性的原因。二是在教學實施中要有適當的融合性。幼兒教學面對的對象比較特殊,概括地說就是面對的是缺少具體的生活經驗,但有著豐富的思想世界的兒童。在這個世界中有著兒童自身的認知規律,有著一個成人難以完全理解的生活世界。在對筆者所在地區的不同幼兒園進行調研并總結之后,在外出對一些優秀幼兒園考察并比較反思之后,我們發現一種有規律的現象,即有豐富經驗的幼兒教師總能巧妙地把握幼兒的認知特點,而且根據她們的把握也總能在課堂上恰當地引導幼兒進行學習活動;而像剛剛走上工作崗位這樣缺乏經驗的年輕幼兒教師,雖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優秀的教師,但他們在幼兒心理把握上總有所欠缺或把握時機有所滯后。通過對大量教師的口頭調查和比較分析,筆者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經驗的老師能夠掌握幼兒的心理規律,能夠與幼兒的活動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而教學新手缺少的正是這一點,那些優秀的年輕教師雖然也能夠對幼兒的即時表現有所反應,但她們多是利用間接經驗進行判斷,因而必然地出現反應滯后的情形。因此在我們對幼兒教師進行培訓,或者在對各幼兒園的校本培訓進行指導時,總是特別強調幼兒教師要注意一手資料的積累,注意自己與幼兒活動的融合性。我們認為,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幼兒教學才能真正地走在有效的道路上。三是在課后要進行必要的反思。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有效的幼兒教學的保障力量。事實上,在上面提到的有經驗的老師更多的是基于經驗的反思,而不僅僅是經驗的積累。因為在與各幼兒園長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聽說不少具有相當教齡的幼兒教師教學水平有停滯不前的情形。因此,在區域推進幼兒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把教學反思作為一個重要的抓手,通過搭建一些平臺,如通過教學反思設計比賽、教學觀摩后的即時反思比賽等,來促進面上的幼兒教師的成長,從而為有效的幼兒教學提供師資保證。
三、對推進有效教學的反思
在對有效教學進行反思的過程中,筆者提醒自己這一工作不能成為跟風性質的工作,不能為有效而有效。因此,在對園長和全市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筆者不斷強調這一觀點,并要求教師們要基于自己的直覺經驗進行思考。事實證明,這一思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當然,由于能力所限,我們在推進有效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欠缺,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
學前教育游戲教學價值分析
【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前教育的教育模式也從傳統的教育模式轉變為游戲教學的模式。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加入游戲,可以極大地吸引幼兒的興趣。把游戲引入到日常的上課中,讓幼兒真正地參與到游戲中,有效學習知識,同時培養自信心。游戲與課堂高度的契合,更加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游戲教學價值分析
一、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的意義
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應當從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出發,充分利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小趣聞,增加幼兒的樂趣,從幼兒日常生活中引申出一些小游戲為突破口,與幼兒園的課程相融合,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游戲化,趣味化。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進,最終目的是促進幼兒發展,同時提升教師課程建設的水平,我們通過提升課程建設水平和課程實踐水平,來提高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的質量。課程游戲化項目推進的過程就是教師成長的過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課程意識、教師的專業水平、專業能力提升的過程。游戲教學核心是能讓我們的幼兒園課程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以及貼近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因此,不是說幼兒園課程貼一個游戲教學的標簽,或者游戲活動多一點就是游戲教學了。課程游戲教學不是用游戲去替代其他課程實施活動。游戲教學即讓幼兒園課程更加適合幼兒,更生動、豐富、有趣。《指南》中強調,幼兒的學習應該以幼兒發展為基礎,是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學習不一定是游戲,但游戲一定是學習。所以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的發展雖然是門新課題,但它的發展是快速的,見效是顯著地,所以積極地推動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是任重而道遠的。
二、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的現狀
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學前教育的發展也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與重視,幼兒教師是學前教育過程中重要的引導者,也是組織者,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幼兒的學前發育,教師消極的表現對幼兒情感的影響尤為明顯,教師在游戲過程中過于教條,會直接導致幼兒厭惡游戲,體驗不到游戲的樂趣,對幼兒日后的學習還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由于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導致幼兒數量的激增,幼兒園的幼兒數量隨之加大,導致有些幼兒園過于擁擠。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很多游戲無法進行,制約著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的發展,只有不斷的有效利用幼兒園的園區面積,積極的擴建園區,增加幼兒園的數量,給幼兒一個寬敞的活動空間,再加上幼兒教師的正確引導,以身作則,才能使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得到有效的發展。
教師教學價值的意義及途徑綜述
摘要:教學價值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學主體與滿足教學主體某種需要的教學客體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的形成必須依賴于教學主體的實踐活動。教師教學價值的實現體現了人的價值,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有利于課程改革的推進;其實現的途徑是:樹立人本主義的教師觀、發展性的學生觀、自為的專業發展、適度改革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教學價值;專業發展;意義;途徑
教學是一種價值負載的活動,因此教學是事實存在與價值存在的統一,而不是與價值無涉的純粹事實。但對于教學價值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學生的價值實現,如學生的知識價值、能力價值、品格價值等,即使把教學價值與教學過程價值等同的學者也只關注教學中學生價值的實現問題,而對于教學過程的必然主體—教師的關注較少。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加強教師教學價值實現的研究對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價值不是一個實體范疇,而是反映主體人與客體物之間關系的范疇,是客體物的屬性與主體人的需要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客體價值的大小等于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要研究教學價值問題的思維切人點,就應該是首先要明確教學現象中的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找到價值關系的準確定位。價值主體可以從社會與個體兩個層次來加以分析。以社會為主體,教學價值是指相應層次有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對社會人才素質和人才種類需求的滿足程度,或者說是社會從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利益。從個體角度來說,“教學價值是指主體的教學需求通過教學過程得到滿足,而形成的主客體之間的一種利益關系”。而價值客體則包括教學環境、教學內容以及師生自身的內心客觀世界。因此,可以把教學價值定義為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學主體與滿足教學主體某種需要的教學客體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的形成必須依賴于教學主體的實踐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教學價值指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主體的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的關系,通過教師需要獲得滿足,從而使自我生成、自我發展,追尋生命價值實現與生命意義充盈。
一、教師教學價值實現的意義
1.體現了人的價值
教學價值下程序設計教育研究
摘要:教學價值分為社會和個體兩個層面,是一個多元的范疇。技術取向和大眾文化是程序設計教學價值的兩個方面,程序設計課程的愿景是如何更好地實現它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教學價值;程序設計;愿景
1引言
教學是一種具有價值負載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學價值可以從個體與社會兩個層面來進行分析:以個體為主體的教學價值是指主體的教學需求經過教學過程得到滿足,從而形成的主客體之間的一種利益關系,這里的客體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以及師生的內心世界等;以社會為主體的教學價值是指社會從教學活動中獲得的利益。多元性是教學價值的主要屬性,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教學主體、不同教學環境甚至教學主體的不同需求等都決定了這種多元性屬性。教學價值的任何一種取向都不能成為教學活動的唯一目的。
2程序設計的教學價值
1981年,在洛桑舉行的第3屆世界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A•P•Erhov(伊爾肖夫)在其報告“程序設計——人類的第二文化”中提出了“人類生活在一個程序設計的世界”的觀點。伊爾肖夫指出,在現代,人們除了“必須具有的讀、寫、算傳統意識和能力外,還應具有程序設計這種第二種文化”。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程序設計實質上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指計算機程序設計本身;第二層是指有序地安排現實生活。然而,人們對程序設計往往只有狹隘的第一種認識,并沒有真正意識到“人類生活在一個程序設計的世界中”:社會的組織結構、知識的學習方法、科學的探究發現等都是面向程序的,甚至平常我們做事時也不知不覺地把事情分成許多小步驟,然后再按步去完成,正如編程時總是將大問題分割成小問題,從而形成解決問題時相對獨立的模塊,然后一個模塊一個模塊地解決一樣。這種程序設計的結構化思維和方法可極大地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和生存能力。但是在程序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人們往往帶有強烈的唯技術中心為核心的傾向,更關注的是程序設計課程中復雜的知識與技能,這種唯技術中心的教學完全忽略了對主體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工作中,人們善不善于編排與執行自己的程序,是能否高速有效地完成任務之關鍵。我們理應將程序設計的結構化思想向人類生活作深層次的遷移。幫助學生培育一種程序設計意識與能力是程序設計課程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生活算法”應貫穿在程序設計教學的過程中。總之,程序設計的教學價值應該有兩個很重要的方面:技術取向的教學價值和大眾文化取向的教學價值。因此,程序設計課程應包含技術取向的內容和大眾文化取向的內容兩個方面,輕視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價值
摘要:好玩是幼兒的天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幼兒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外國的發達國家早已經開始在幼兒的教學中滲透進了游戲教學的元素,但在從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歷程出發,由于受到傳統的教育思想和經驗的束縛,使得游戲教學這一理念在幼兒教育中依然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而,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之下,怎樣有效將游戲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學前幼兒教育之中去,成為了眾多幼師們首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文章就將針對游戲教學法怎樣應用在學前幼兒教育之中的意義和方法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幼兒教育;應用價值
一、關于游戲教學方式有效運用在幼兒教育之中的價值體現
(一)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和數據顯示,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之中若有效應用到游戲教學的這一方法,其能夠將教育和游戲兩者之間的教育價值充分的挖掘出來,并在整合充分的基礎上,為優秀的幼兒教育的這一教學目標達到提供條件。
(二)由于教學同游戲相比,自身所具有的某些內涵價值是不相同,因此,可以說它們是分屬于兩種不同性質的項目表現,由此在幼兒整個的發展教育中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
(三)我們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將幼兒的教育活動主要劃分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典型特征:1.在傳統的幼兒教授過程之中,相關的教育工作是在國家出臺的有關幼兒教育大綱的總體要求下而實施的教學內容,這樣的一種教學內容均是在有計劃、有目的以及經過精心安排等情況下制定而成的,并沒有遵循幼兒自身的實際喜好表現進行,因而幼兒在傳統的教育中逐漸成為了被動方,他們被迫接受了各種形式的教育內容。2.幼兒教育的發起人主要是幼兒教師,其對于幼兒的功利性目標以及認知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傳統的教育活動便是教師將重要的教育知識和基本技能有效傳授給幼兒的過程。3.較強的強迫性是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大特征,教學過程中的紀律性是幼兒教師過于強調的話題。
研究大學教學價值定向的演變
關鍵詞:大學教學價值理智培育技術獲取欲望釋放
摘要:從影響當前大學教學方方面面的價值取向看,大學教學要堅守古代的“理智培育”價值取向,這是大學教學永葆魅力的根源所在。同時,大學教學要張揚現代的“技術獲取”價值取向,這是作為生活世界現象的大學教學的重要使命之一。第三,大學教學要倡導后現代的“欲望釋放”價值取向,這是大學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保證。因此,大學教學價值取向并非還原為欲、技、道中的某一維,而是這三者的有機統一。
在不同的時代,大學有不同的教學價值取向。具體來說,古代是“理智培育”價值取向,現代是“技術獲取”價值取向,后現代是“欲望釋放”價值取向。當前,這三種價值取向都潛在地影響著大學教學的方方面面。那么,大學應遵循什么樣的教學價值取向呢?
一、堅守古代大學教學的“理智培育”價值取向
自蘇格拉底以降,“理智培育”就貫通到大學教學價值取向中。這在于:大學教學是人性養習場而不是人力儲備場,不是創造物質財富的工廠,也不是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的智囊團,甚至也不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驗室,因為這樣的價值可由其他同樣的機構完成。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在于它的教學性,在于通過教學提升學習者的思想,教化其精神,陶冶其性情。
一般來說,一個有理智的人有兩個特點:第一,適應力強。受過理智培育的學習者,雖然不會一蹴而就成為律師、政治家、醫生、商人、工程師、教師等,但他能從事上述的所有職業,而且能夠泰然處之、應付自如。第二,氣質高雅。理智能讓學習者有教養的才智,有靈敏的鑒賞力,有率直、公正、冷靜的頭腦,待人接物有高貴、謙恭的風度,而且在克己自制中,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園。
苗族舞蹈教材教學價值與特點
【摘要】苗族舞蹈歷史悠久,有著“東方迪斯科”的美譽,不同地區的苗族舞蹈,其風格也有所不同,形式繁復多樣、風格各異。由于苗族人民艱辛而又悲壯的遷徙歷史,從而造就苗族舞蹈具有剛毅沉靜、粗獷豪邁的風格特征,致使苗族舞蹈作為教材具有獨特的教學價值與特點。自2003年苗族教材作為單元課內容,正式進入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本科進行教授后,苗族舞蹈進入專業舞蹈院校已是必然趨勢,2018年6月,苗族舞蹈女班教材正式出版。筆者將對該教材的教學價值與特點進行分析。
【關鍵詞】苗族舞蹈;教材建設;訓練性;胯
一、苗族舞蹈教材的教學價值
(一)身體的訓練性。通過此表格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訓練的重點,以漢族膠州秧歌、蒙古族、苗族三個民族的舞蹈運動方式來看,其訓練部位和運動方式各有側重,差異性明顯。苗族舞蹈具有很強的訓練性,可以彌補對胯部、腰部、膝部等部位的訓練,更全面地開發學生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控制和關節靈活能力。第一,胯部訓練。目前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以藏、蒙、朝、維、傣、漢等幾個民族中的教材為主要內容,但都缺乏針對胯部的訓練。苗族舞蹈以胯部運動為主要發力方式,以“頂胯”和“擰胯”為主要動律,恰恰能彌補這一空缺。例如橫擺韻律就是以頂胯為主進行的左右橫向運動,從而與雙手的擺動產生順邊或反向的韻律美;由拐腿帶出的擰胯動作,小腿向上踢至90度,同時上身俯身回旋后擰,腳下騰空而起,全身運動以胯為動力點,配合甩手、跳轉、翻身、跺腳等動作時需要速度和力度,動作變化多、關節運用多,動作之間的銜接轉換相當頻繁。可見,苗族舞蹈能對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的綜合協調配合能力和表演能力達到良好的訓練,同時將力量與速度有機結合在一起,需要極強的控制能力,還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肌肉控制性、爆發性、穩定性、協調性、靈活運用性等綜合素質能力。第二,肩部訓練。苗族舞蹈的肩部動律主要有擰擺和顫這兩種運動方式,“苗族舞蹈中肩部節奏性、多樣性的律動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教學中,通過對這個動律的練習,有利于訓練學生肩胛后背的靈活度,也能促進學生在做甩臂動作時更加具有美感,在放松與縮緊的轉換中鍛煉上肢肌肉的收縮性與延展性,使之配合踩踏步與腰胯的律動,在一順邊的不協調動作中尋找和諧。”①第三,一順邊的特點。“順邊”是指手和腳同出一側所形成的一邊順,在很多民族里都有,例如傣族、藏族、土家族等,但是苗族舞蹈中“順邊”的動律幾乎貫穿在每一個動作中,并且加入了“拐”的動律,即手肘關節和膝關節形成動勢做反向運動,手臂成“卐”或“卍”的反盤運行方式,同時以腰部為軸心帶動上肢和下肢同邊舞動,配合大腿外旋、小腿內收、腳背內扣的特殊形態,巧妙運用順邊的動作來保持平衡,使身體間的協調配合形成苗族特有的動律。此外苗族民間舞中有很多擰轉、翻身的動作,如側翻轉、回旋轉、擰轉身等,這些翻轉動作都是建立在“一順邊”的動勢基礎之上的。在學習這類動作時,能夠對身體擰轉、翻身的速度有所訓練,而且一順邊的動作、全身合力方向一致的發力方式,屬于民族民間舞蹈的典型動作技巧,具有較強的風格性。(二)節奏鼓點的掌握。苗族舞蹈獨特的節奏鼓點,能訓練學生對節奏的把握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苗族的節奏性樂器主要是木鼓和銅鼓,鼓點節拍均以4/4拍、2/4拍多見,也有少量的3/4拍、混合拍和變換節拍。相比之下木鼓鼓點節奏更為剛勁有力,節奏型也較豐富多變。銅鼓鼓點節奏雖不復雜,但因其雄渾悠遠的樂音以及強弱拍規律的倒置而產生的鼓點節奏,使其獨具特色。不同的苗族地區,鼓點節奏韻律不盡相同,其中貴州省黔東南苗族地區的鼓舞最具有特色。苗族舞蹈鼓點節奏的多變性以及敲什么鼓點就踩什么舞段的方式,可以充分訓練學生對節奏的反應能力,以便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十六拍踩鼓的鼓點打法:咚咚咚咚/嘎滴嘎滴咚/嘎嘎滴嘎咚/滴嘎咚/滴嘎嘎嘎咚咚。要求學生嘴里能數出鼓點,甚至要親自嘗試擊打。演奏手法有敲鼓心(“咚”,表述右手擊鼓)、敲鼓邊(“嘎”,表示左手擊鼓)、鼓棒互擊(“滴”,表示雙捶互擊)等,以獲取豐富的音色效果。這種以鼓導舞的表現方式,鼓點就是舞之音樂,舞之靈魂,舞隨鼓點變化而變化。在苗族音樂的鼓點中,優美獨特的鼓點使舞蹈動律更有節奏感,更具有民族的特色化。
二、苗族舞蹈教材的特點
(一)民族性與地域性。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黔、滇、渝、桂、湘、鄂、川、粵、瓊九省(市、區),其歷史悠久。由于苗族人民在歷史上頻繁遷徙,因此它的舞蹈種類也很繁多,“苗”只是這個民族的統稱,不同地域的苗族人民都有著自己的稱謂,如黔東南地區的苗族人總是包裹著黑色的頭巾、穿長袍,被稱為“黑苗”;格江縣周圍的苗族人由于衣領是白色的,因此被稱為“白領苗”。此外還有“高坡苗”“車江苗”等根據地域不同而劃分的苗人稱謂。苗族所處的位置大多在崇山峻嶺之間,正是因為這種交通閉塞、與世隔絕的地域環境,造就了苗族文化與藝術的封閉性和排他性。與很多山地文化的民族一樣,苗族也出現了群落式的文化斷裂,自身內部產生了異化,不過也正是如此,使得苗族的舞蹈派生出了很多“亞舞蹈形態”,即使在同一動作動律下也隱含了不同的有意味的形式。因此,苗族舞蹈中包含了很多反映農耕勞作以及跋山涉水的內容,還有與農耕文化相關的模仿動物、敬畏自然、生產勞動等內容的舞蹈形式,而恰恰是這種生活狀況才賦予了苗族舞蹈獨特的動作動律特點。苗族舞蹈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與民風民俗,受巫文化與信仰崇拜而產生的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點和地域文化色彩,使苗族舞蹈在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中成為具有特色的舞蹈之一。(二)針對性與適用性。苗族教材在不斷的實踐檢驗過程中,其教學功能得以延展,具備針對性與適用性的特點。“本科教育下的民族舞蹈教學及教材突出兩大特點:技能的深入與提高;知識結構系統化。從訓練角度的宏觀層面而言,技能的深入與提高就是通過民族民間舞教育這樣一個由眾多知識散點合成的教育體系,體現學生肢體綜合能力及情感表現。就微觀層面而言,通過民族舞教學及教材,使學生對民族舞蹈的舞蹈語匯以及特有表達方式具備廣度與深度的掌握。”②目前綜合性藝術院校或地方性藝術院校的民族民間舞教學,基本上是以“單元課”或“綜合課”的形式為主的教學模式。如延邊大學藝術學院的民族民間舞教學的設置與內容是針對自己的培養方案而建設的,其民族民間舞教學以朝鮮族舞蹈教學為主,補充苗族舞蹈這樣的教材進入課堂,不但能使少數民族學生了解其他地區舞蹈的風格特點,也能打破學生固有的身體發力方式,增強身體表現力,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有利于學生對苗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取向有一定的認知,并形成較好的身體與知識儲備,這對于本科知識結構系統化有很大幫助。同樣,中專教學主要側重于技能傳授,苗族舞蹈對于身體的訓練價值在上述中已例證,在此不過多贅述。由單一動作的解放肢體逐步過渡到對身體各部位的支配階段。此外,教材自身嚴密的邏輯架構和訓練難度的遞進,使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可根據教材的先后順序加以實施,并根據不同中專院校的學制、學時和學生程度靈活調整教材內容。(三)補充性與傳承性。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目前基本以藏、蒙、朝、維、漢等幾個民族的教材為主要內容,但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眾多舞種,僅僅用這幾個民族的舞蹈教材代表中國民族舞蹈教材是不夠全面的,因此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的構建還有很多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地方。明文軍教授也說:“對于中國民族民間舞教材的組織和編撰,一方面需要建設具有訓練性、代表性、系統性的實用教材,另一方面則需注重創新、體現特色,將學科、專業近期產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及時補充到已有的教材中,以滿足多樣化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的需求。此外,還要貫穿“上得去”“下得來”的教材建設理念,即教材建設內容不僅要充分體現舞蹈專業性、職業化特點的高水平、高質量、高規格,同時還需融合生態民族民間舞的民俗性、儀式感、多樣化,只有如此才能編寫出特色鮮明、風格獨特、目標明確、實用可行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材,使其成為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必要保證。”現今,苗族舞蹈作為舞蹈教材走出了苗寨,進入了專業舞蹈院校的教育體系中,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身體的運動,用肢體感受、領悟苗族傳統文化,對苗族傳統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繼承與弘揚。因此,苗族舞蹈教材的建設有利于完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材體系的構建,在對學生實施訓練價值的同時,還將散落在民間寶貴的舞蹈素材,經過搜集、提煉、加工和組織,在保存民族風格基礎上進行藝術化發展,使民族傳統文化、節慶活動、風土人情、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得以傳承和傳播,并能使人們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的良性循環,對苗族的傳統文化起到了極大的傳承價值和保護作用。
會計教學中德育教育價值研究
摘要: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明辨善惡及真偽,而道德就是一個人的行為準則。每個工作和行業都有他的道德標準。做老師的有師德,做醫生的有醫德,作為一個會計,也必須具備一定的道德標準。所以會計教學中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德育教育;會計教學
1.引言
看一個國家民族的民風如何,就要看人民的道德指標;每個人的道德觀都是和從小的教育息息相關的。雖然以后可能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但道德教育的影響還是更深刻。所以必須要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能影響一個社會的精神文明方向。我國要想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重點抓德育教育。
2.會計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對于會計這個職業來說必須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特別是現在社會的發展,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的職責也越來越重。會計在企業公司工作,不僅要負責憑證審核、賬簿登記和納稅稅審等工作,還要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人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現在的經濟活動都是通過會計工作來反映的。若會計人員的道德思想不夠端正,在職業道德上有缺陷,那么會產生多大的損失?會計信息一旦失真,不僅對企業產生影響,也會對社會甚至對國家造成重大損失。金錢的誘惑力是很大的。會計的工作無時無刻都在跟金錢打交道。在會計教學中就要加強德育教育。會計職業道德主要體現: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和強化服務等。現在社會的不良思潮很容易誤導在校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還未完全步入社會的學生來說,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定型,學校若是不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會很容易讓他們步入歧途,受到社會不文明現象的影響。一旦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影響,那么直接會損害人民利益,影響經濟發展。現如今的腐敗問題和一些會計信息失真的信息不計其數。貪污腐敗這都跟會計工作息息相關,也只有他們能在財會上作假造假。所以對于會計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