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價值下程序設計教育研究
時間:2022-12-25 03:50:45
導語:教學價值下程序設計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學價值分為社會和個體兩個層面,是一個多元的范疇。技術取向和大眾文化是程序設計教學價值的兩個方面,程序設計課程的愿景是如何更好地實現它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教學價值;程序設計;愿景
1引言
教學是一種具有價值負載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學價值可以從個體與社會兩個層面來進行分析:以個體為主體的教學價值是指主體的教學需求經過教學過程得到滿足,從而形成的主客體之間的一種利益關系,這里的客體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以及師生的內心世界等;以社會為主體的教學價值是指社會從教學活動中獲得的利益。多元性是教學價值的主要屬性,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教學主體、不同教學環境甚至教學主體的不同需求等都決定了這種多元性屬性。教學價值的任何一種取向都不能成為教學活動的唯一目的。
2程序設計的教學價值
1981年,在洛桑舉行的第3屆世界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A•P•Erhov(伊爾肖夫)在其報告“程序設計——人類的第二文化”中提出了“人類生活在一個程序設計的世界”的觀點。伊爾肖夫指出,在現代,人們除了“必須具有的讀、寫、算傳統意識和能力外,還應具有程序設計這種第二種文化”。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程序設計實質上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指計算機程序設計本身;第二層是指有序地安排現實生活。然而,人們對程序設計往往只有狹隘的第一種認識,并沒有真正意識到“人類生活在一個程序設計的世界中”:社會的組織結構、知識的學習方法、科學的探究發現等都是面向程序的,甚至平常我們做事時也不知不覺地把事情分成許多小步驟,然后再按步去完成,正如編程時總是將大問題分割成小問題,從而形成解決問題時相對獨立的模塊,然后一個模塊一個模塊地解決一樣。這種程序設計的結構化思維和方法可極大地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和生存能力。但是在程序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人們往往帶有強烈的唯技術中心為核心的傾向,更關注的是程序設計課程中復雜的知識與技能,這種唯技術中心的教學完全忽略了對主體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工作中,人們善不善于編排與執行自己的程序,是能否高速有效地完成任務之關鍵。我們理應將程序設計的結構化思想向人類生活作深層次的遷移。幫助學生培育一種程序設計意識與能力是程序設計課程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生活算法”應貫穿在程序設計教學的過程中。總之,程序設計的教學價值應該有兩個很重要的方面:技術取向的教學價值和大眾文化取向的教學價值。因此,程序設計課程應包含技術取向的內容和大眾文化取向的內容兩個方面,輕視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3程序設計課程愿景
課程愿景代表了課程想要達到的目標。程序設計課程的愿景是這門課程教學價值的實現。引入愿景式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實現程序設計的教學價值。3.1人文愿景。課程的人文愿景是指知識要擺脫技術的約束,在對課程知識的領悟、課程評價手段等方面,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感受到課程知識的生動與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到遨游在課程知識海洋中的自由與幸福。當確立了這樣一種主體與課程之間的關系時,課程才能真正地成為師生共同創造生活的資源。程序設計課程的人文愿景要求我們應不受限于編程語言和高質量的程序,償試讓學生表述自己的語言,努力挖掘程序設計知識內在的思維與美學價值以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同時感受到程序設計的美,體驗到學習程序設計時的愉悅。3.2文化愿景。任何教育總是在追尋一定的文化愿景。課程與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一方面是文化造就了課程,因為文化作為課程的母體決定了課程的品性,如果拋開文化,課程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另一方面是課程在形成、精煉著文化,因為課程作為文化發展的媒體或手段為文化的創新與增殖提供了機制,若離開課程,文化會成為一潭死水而最終枯竭。程序設計課程的文化愿景第一要關注優秀文化的發揚光大和傳承;其次要加大各國計算機的先進技術文化之間的交流。3.3生態愿景。課程的生態愿景包含兩層含義:一個是各種資源之間的交融;其次是資源種類的多元共存。程序設計課程中,資源的供給不能單一化,要做到:基礎與高深兼顧、重點與邊緣交融,要充分利用超媒體技術形成課程資源多元共存的局面,通過資源的交融,使程序設計課程更為豐富且有價值。
4結語
課程愿景昭示了人們對于美好課程的殷切期望。美好的課程愿景應充分體現課程與社會、課程與學生、課程與文化、課程與課程、課程與國家等諸多矛盾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美好的課程愿景不僅要從廣度上更應從深度上豐富課程、解放課程、創新課程。
參考文獻:
[1]小威廉姆E.多爾等主編,張文軍,張華等譯.課程愿景[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賀斌,夏燕,周彩英.文化哲學視野下的信息教育之透視[J].教育探索,2006,(12).
作者:周彩英 單位: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 上一篇:裝飾專業造型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 下一篇:中俄藝術設計教育共享型平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