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00:03: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混合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1現代遠程教育概述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跨入二十一世紀,已成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現代遠程教育是以信息技術為教學手段,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在遠程教育的應用而興起。“現代遠程教育是基于現代信息和教育技術的遠程教育,更確切的說,現代遠程教育是在衛星電視網絡、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這世界上的三大通信網絡環境下開展的遠程教育,它具有數字化、多媒體和交互式等顯著的技術和教學特征”。定義表明了現代遠程教育是以三大通信網絡為技術特征發展的教學方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新型教育形態,是人們構建學習體系的重要手段。現代遠程教育理念實現了對現代教育方式的突破,對現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對現代教育目標的重新審視。現代遠程教育是一個系統體系,探索出一套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開展教學的教學模式,以適應人才教育對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要求。
2混合式教學模式理論建構
2.1定義
“混合式教學”的定義是由斯密斯•J與艾勒特•馬西埃將傳統學習理念與E-learning純技術學習理念相結合提出的。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結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其中混合式教學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很大。布魯納的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主動地接受知識,是接受信息的加工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調動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習者能夠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和發現。這也與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特點極為符合。混合式教學是對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兩種教學方式的混合,以其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混合式教學模式引起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國內首次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概念的是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他的觀點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2.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網絡資源建設
雙線混合式課程思政路徑
摘要:文章是對商務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視聽說課程開展的教學改革實踐研究,旨在探討基于項目驅動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雙線并舉、德技并修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路徑。文章以“商務英語新聞評論”主題項目教學案例設計為例,詳細闡述如何將項目教學模式引入商務英語課程教學,通過雙線混合的教學方法、專題切入的方式,于潤物無聲中把英語語言技能訓練、商務知識傳授以及價值觀、人格塑造融為一體,希望不僅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且對其它商務英語類課程具有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雙線混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所謂“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1],即大學課堂不應僅僅是傳播知識的場所,也當是人類思想文化的精神家園。新頒發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外語類專業學生的素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外語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意義重大。線上線下雙線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是適應新世紀外語人才培養的新的教學理念與路徑。基于雙線混合模式構建起的“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學習共同體,其本質內涵與課程思政內涵,即團隊精神、共享思想、人類共同體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契合,同時,它能夠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比如,傳統課程教學中,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獲得語言商務知識以及技能操練的途徑十分有限,所獲資源的質量難以把控,無法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線上線下雙線并舉的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課程教學時空的拓展以及學習資源支持的針對性和使用問題。該教學模式本質是為學生創建一種高度參與性、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更追求創造性知識的自我建構與生成[2]。此外,該模式能夠拓展課程教學的時空,幫助實現深度學習,即在雙線模式下,教師課前投入更多指導,對學生之間的互動監督增加,生生互動行為意識得以強化[3],并可實現課程的思想性和價值觀引領作用不斷線;同時,也能夠促進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多元化設計。項目教學模式最早由美國效能專家于20世紀初提出,后經Dewey和Kilpatrick等人不斷加以豐富后被正式提出,隨后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4]。該教學模式提倡“做中學,學中做”,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即學生在老師指導幫助下,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主體項目來實現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相關職業技能的實踐。20世紀90年代起,該模式得到外語教學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更有實證研究表明[5],項目教學使得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提高其自助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基于項目教學法,構建思政視域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發揮全課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潤物無聲中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不僅具有理論依據也具有實踐價值。
一課程設計思路
《商務英語視聽說》是商務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應用性特點。依據最新出臺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外語類學生“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傳統的商務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社會需求,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了提高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的時效性,筆者嘗試將項目教學模式引入商務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用專題切入的方式,開展“商務英語新聞評論”專題項目口頭展示活動,并通過線上線下雙線并舉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實施課程思政,以此培養學生具備相當的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實踐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五大技能。本課程以三個原則開展課程設計:一是因材施教原則。按照校情、學情,合理分配線上線上的課時安排、線上任務點設置、話題討論,提供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難易度不等、開放式的作業或項目。使得每個個體都可以各個環節中學有所得,學有所長。二是資源的廣度深度。課程以實體課堂面授為主,積極應用信息技術,輔以部分線上教學,賦能教學實效。課程教學內容分普通英語和商務英語語言知識與聽說技能訓練兩部分,分二個學期,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安排如下:第一學期為考查課,主要教材是《新視野商務英語視聽說》(上冊),教學重點一是培養學生商務環境下的高級聽力策略的有效運用,包括辨音、預測、抓主旨大意、通過修辭問句抓句子大意,運用縮略語或符號作筆記等;二是聽懂商務工作場合英語交際對話,并回答具有一定認知挑戰度的商務問題。第二學期為考試課,主要教材是《新視野商務英語視聽說》(下冊),教學重點一是培養學生更復雜商務環境下的聽力技能,如學會復雜數字的快速辨析、因果關系的判斷、推測話者的意圖以及做筆記等;二是聽懂中等長度有關討論公司運營情況,對產品銷售期待和對公司年運營情況的商務討論,能就所討論的內容做選擇或判斷。除上述基本課堂組織,我們引入項目教學模式,即采用專題切入的方式,開展挑戰認知高度的專題口語展示項目:即主題項目“商務英語新聞評論”,以此作為線上線下雙線混合式課程思政以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思辨能力培養的載體。
二“商務英語新聞評論”項目教學設計案例
高職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策略
摘要:分析高職院校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意義、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構成要素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建立團隊,帶動引領;分類培訓,加強指導;開展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測評;完善制度機制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教師能力;構成要素;培養路徑
教師是教學活動諸要素中起決定性和關鍵性作用的因素,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是新時期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新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新內涵和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所提的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是指教師運用線上和線下兩個情境和環節進行混合教學的能力。當前,混合式教學以其兼容傳統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教育的優勢和具有線上學習與線下教學混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結合[1]、做學融合和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監控指導相結合等特點,非常適用于職業教育的課程教學,因此,備受眾多高職院校的大力推行。但根據我們對部分高職院校調研了解,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普遍欠缺,影響了混合式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這已成為制約推行混合式教學的瓶頸問題,也是高職教育教學管理者和研究者亟需研究和解決的課題。本文從分析高職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構成要素和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提高高職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混合式課程教學的內涵及其意義
本文所提的混合式課程教學是指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也就是目前學界普遍統稱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綜合有關專家和學者的研究,我們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要內涵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為目的,融合傳統教學和網絡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而構建起來的可隨時隨地進行“泛在學習”的環境和條件的教學模式。其基本做法和步驟是依托相關混合式教學平臺,教師必須提前將精心設計的教學資源,包括學習任務書、導學說明書、教學課件、微課視頻和動畫、測試題、拓展訓練等課程教學資源上傳到課程平臺上,學生按照有關要求課前登錄課程教學平臺,在線上學習觀看有關教學資源,完成相關任務,教師在線上實時監控、答疑和指導,學生完成在線測試和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線下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步驟,一般包括讓學生展示線上學習的成果、組織學生點評總結、生成和梳理相應的知識點、布置新的難度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檢驗學生對有關知識學習和掌握的情況、學生分組討論實施并進行展示、再組織點評總結、如此逐層訓練、“螺旋式”提升學生的認知和能力、最后布置新的學習任務。高職教育是以培養滿足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需要的生產一線建設、管理、服務等崗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任務的教育,其教育教學的主要特點是突出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高職教育教學的這些特點要求。因此,在高職教育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
二、高職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的構成要素的分析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探討
摘要:職業教育的教學生態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發生體系性的變革,并且正在形成職業教育特有的教育信息化特色。隨著精品在線課程的完善,師生也逐漸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常規教育教學中,并且利用在線課程的在線資源、在線評價優勢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搭建了教學實施平臺。本研究在分析“電工電子技術”在線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從課程、專業、專業群的角度闡述了應用在線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在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境搭建、考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整合、教學團隊建設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增強了課程的適應性,提出了一種職業院校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建設思路,僅供參考。
關鍵詞:人才培養;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線課程;教育教學改革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在今后一段時間內,職業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包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完善質量保證體系五個方面內容,其中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是改革的實施手段,更是整合其他改革內容的任務載體。教學模式的改革在順應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順勢而生的是通過在線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且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正在逐步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教學改革方向。本研究以職業院校“電工電子技術”精品在線課程為載體,全面論述了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思路框架、教學環境搭建、教學模式實施,提供了一種職業院校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案例。
1高職教育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1.1網絡媒體技術的普及帶來了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應用到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了生產力改革的重要驅動力。信息化對教育行業的影響尤為重大,尤其在職業教育領域,國家相繼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和教育現代化2035計劃,計劃中明確列出教學信息化改革的方向和具體內容。《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文件中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傳統的教學課堂基本上都是教師用語言和圖片描述生產生活畫面,傳授起來抽象,學員需要領會,在腦中努力拼湊,去重現客觀存在,這是相當困難的過程,而有了信息化技術,就可直接把現實世界表現出來。例如,宏觀的宇宙世界、微觀的粒子形態,若僅用語言描述教學,理解正確的概念是非常困難的。在網絡多媒體時代,可以模擬仿真,使內容、結構變得非常直觀,容易理解。
主義學習混合式教學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混合式學習的提出及其內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混合式學習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學習的含義、學習的方法、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混合式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一、混合式學習幫助教育界重新認識建構主義、混合式學習豐富了以建構主義為主的多元化教育理論觀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摘要:近年來。在教育技術領域乃至整個教育領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混合式學習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逐步成為研究熱點。闡述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混合式學習產生的背景及其內涵,并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混合式學習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混合式學習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學習理論.來源于兒童的認知發展理論,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亞杰。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切密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們從學習的含義與學習的方法兩方面來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
1.1學習的含義
混合式教學設計與資源開發研究
摘要:混合式教學結合了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是高職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清混合式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基于ADDIE教學設計模型,從教學分析、教學設計、資源開發、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五個方面闡述了動車組機械裝置檢修課程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以期為其他研究者開展混合式教學實踐和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動車組
目前學校教育中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以講解的方式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引導可以快速、集中、系統地獲得大量知識。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參與教學過程,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崗位技能人才,動車組機械裝置檢修課程開展了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改革。
1混合式教學和翻轉課堂的內涵
混合式教學是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既能避免傳統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不強又能解決網絡化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缺失的問題[1]。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概念和知識點,課后布置作業學生練習,知識的學習在課內,知識的內化在課外,學生遇到疑難問題往往孤立無援。翻轉課堂就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學生課前在線上進行知識的學習,課堂上通過答疑解惑、匯報交流等師生互動的方式完成知識的內化,建立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并達到深度學習的根本目的[2]。ADDIE模型是教學設計者和培訓開發人員的通用教學設計模型,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有必要以ADDIE模型為指導,保證教學設計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整體性,ADDIE模型包括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五個階段。
2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分析
網絡編程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究
摘要:根據網絡編程課程特點與教學目標,提出項目驅動下的網絡編程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從課程規劃、教學設計、在線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深化、課程考核與評價等方面介紹項目驅動下的網絡編程課程混合式教學構建與實施過程,最后通過教學評估數據說明教學效果。
關鍵詞:項目驅動;網絡編程課程;混合式教學;在線教學
網絡編程課程是網絡工程、軟件工程等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在理解先前學習的計算機網絡原理、TCP/IP協議和程序設計基本思想的基礎上,通過學習網絡程序的結構框架、套接字編程等網絡編程技術,實現網絡中不同主機之間的通信,培養學生網絡編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4]。目前網絡編程課程的教學大都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雖然有助于教師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和教師的言傳身教,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在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由于網絡編程課程的內容涉及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理論,知識面寬,邏輯性強,在學習過程中又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編程能力。因而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集理論性、實踐性與能力培養于一體的網絡編程課程的教學要求。混合式教學可理解為一種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這種理念要求綜合地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技術和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5-7]。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熟,慕課、微課等在線教學得到迅速發展。在線教學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但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監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利于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于是把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融為一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8]。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發揮了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而且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9]。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學不是教師一味的“教”,而主要在于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借助于教師提供的資料或各種網絡資源課前自主學習基礎知識,在線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與測試,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化自己的知識與拓展自己的能力。學習也不只是學生單方面的“學”,更需要教師的“導”。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提供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線學習,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但在混合式教學中,如何把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有效結合,使得兩者的優勢相得益彰,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項目驅動下的網絡編程混合式教學構建與實施
混合式教學的構建與實施,教師必須在分析課程的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以及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基礎上,合理設計線上線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加強教師的“引”,深化學生的“學”,從而達到線上線下的協調、教與學的平衡統一。根據混合式教學的特點與網絡編程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在線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深化、課程考核與評價等方面出發構建項目驅動下的網絡編程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1.1課前教師課程規劃。雖然網絡編程的基本原理與選用具體編程語言沒有關系,但是其教學必須依托一門具體的程序設計語言實現其功能。由于Java語言是一種具有較好的分布式特性與跨平臺性的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可以為網絡程序設計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而且網絡編程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四的第一學期,此前學生已經學過Java程序設計課程,因此可以選用Java語言來講授網絡編程課程。網絡編程課程是一門知識點多,具有較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專業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因此確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在理解與掌握計算機網絡原理等基礎理論的基礎上,了解網絡程序設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其設計模型和開發流程,熟悉常用開發工具和網絡編程接口與類,理解與掌握套接字編程技術與思想,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和開發觀念,能夠學以致用,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良好的網絡編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教學目標,教師還需制訂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根據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認識學習的規律,應將教學內容進行層次劃分,對于易于理解掌握的知識安排在在線學習階段完成,對于重點、難點以及需要靈活掌握應用的內容放在面對面的課堂教學中進行。網絡編程課程的教學內容具體安排及相應的項目[10-12]見表1。1.2項目驅動式教學設計。網絡編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讓學生在教、學、做中培養自己的實踐編程能力,教師以項目的形式來組織安排教學。對每一個教學單元,教師應設計安排相應的項目。在教學前,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項目小組2~3人,每個人在項目中分擔不同的角色。每個項目貫穿相應教學單元的整個教學過程,由每個項目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完成。每個項目可以劃分成很多的模塊,這些模塊又可以用教學單元中相應的知識點來完成實現。這樣教師就可以設計與模塊相似的案例來講解相應的知識點,即通過案例化教學來講解知識點,使學生學完教學單元的內容后,就能在具體的工程環境中實現項目的功能,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師在確定了每個教學單元的內容及其相應的項目后,就可以根據項目模塊設計相應教學知識點的教學案例,進行教學設計。收集或設計相應的教學資源,制作課件,錄制視頻,準備相應的項目任務書及一些教學相關的文檔,并把這些資源到學院的在線教學平臺。1.3課前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課前,學生進入學院在線教學平臺,根據教師的學習目標、任務與學習建議以及自身的情況等,自主地學習平臺中的視頻、課件、文檔等,也可以自己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學習。如果學生自己覺得有更好的學習資源,也可以到教學平臺共享區,供教師與學生參考。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平臺留言或通過微信、QQ等與教師聯系,以便及時得到教師幫助。如果學生對教學有更好的建議或思考,也可及時聯系教師進行反饋,以便教師進一步完善教學。當學生學完在線教學的內容后,就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習題對自己進行測試,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最后,學生根據項目任務書,明確項目要求。在線下與項目小組其他成員一起查閱資料,共同完成項目的需求分析與方案設計,并及時反饋給教師,審核其合理性與可行性。1.4課堂師生多樣化教學。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提問的形式檢查和加深學生在線學習的知識點,可以集中講授重點和需要拓展補充的知識,可以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難點、疑點知識,可以用匯報答辯的形式介紹項目的完成情況及遇到的困難,也可以采用練習的形式來鞏固學習成果。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混合式教學中,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教師在課前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精心設計好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選用合適的教學形式,加強與學生交流互動,控制好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思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1.5課后鞏固深化。課后,學生要及時地完成教師課堂布置的作業,對學習的知識進行總結與反思,并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拓展與深化學習的知識。對于項目,學生應該與項目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合作,實現與完善項目。項目完成后,教師組織各項目組對項目進行匯報、答辯和評估。在課后,學生遇到的各種情況要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能得到教師更好的指導,也有助于教師更進一步地完善教學。1.6課程考核評價與反饋。在網絡編程的混合式教學中,學生的成績由平時成績(40%)、項目成績(30%)和期末考試成績(30%)3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主要由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的測試和完成學習的情況,以及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考勤與課堂表現等方面打分確定,用來衡量學生能力形成過程。項目成績由教師、學生和項目組分別打分給予評價。項目成績包括學生自評(20%),項目組對成員的組評(40%),其他項目組對項目的他評(20%)和教師對學生的在項目中的表現評價(20%)。項目成績主要評價學生的專業技能、團隊協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期末成績通過考試來確定,主要評價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情況。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分析,對課程教學進行總結反思,提出對下一次的教學改進意見。
2教學效果評估
應用文寫作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合了傳統教學方式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給高職院校應用文寫》的教學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研究應用文寫作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實踐,包括網絡教學平臺的資源建設、線下翻轉課堂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及教學效果。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實踐
應用文寫作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基礎課,它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提高綜合素質,適應今后的就職崗位需要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方法單調、教學組織與設計缺乏科學性、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等。因此,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給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
混合式教學是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兩種教學方式的混合,國內首次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概念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抗教授,“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通過教師的精心策劃,運用線上講解重點,線下啟發引導、集體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樂于接受,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二、應用文寫作網絡教學平臺的資源建設
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著眼于整合不同的學習理論、技術手段以及應用方式,實現優勢互補,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養。本研究通過分析問卷調查數據,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出了開展有效的混合式教學的建議,以期為促進混合式教學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有效性
信息時代網絡技術的空前發展將整個社會置于大數據背景之下。“互聯網+”的新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在線資源的豐富多樣性,在線學習方式的靈活個性化,并非是傳統課堂的對立物,而應被視為傳統課堂的擴充與延伸。由此,把面授的傳統課堂與自主的在線學習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產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契合了“教育為先”的要求。作為一種實施教學的策略,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綜合不同學習理論,運用不同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將面授的傳統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優化互補。然而,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一、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即Blended-learning,或Blending-learning。學界對混合式教學有不同的界定和闡釋。Collis和Moonen(2001)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了傳統的面授學習和網上學習,教師的授課既在教室也在網上進行,網上授課是傳統的教室授課的自然延伸”。李克東(2004)把混合式教學定義為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的混合。表面上看是兩種教學形式的混合,更深層次的是基于不同理論的教學模式的混合,教師主導活動與學生主體參與的混合,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環境的混合,不同教學媒體的混合,課堂教授與虛擬教授或虛擬社區的混合。何克抗(2005)基于新型建構主義的觀點,將混合式教學描述為“把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即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只有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結合教學設計的分析、設計、開發、應用和評價,通多調動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學習雙邊互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掌握知識體系、形成技能和促進身心的發展。并且從學習工具、學習環境、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學習內容和學習步調的制定等方面,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以及較強的信息素養,幫助其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郭丹,2011)。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地體現了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把學生看作是能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客體,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促使學生掌握知識、獲取技能。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水環境保護混合式教學研究
摘要:混合式教學結合了線上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被認為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針對高校工科專業課線下傳統教學普遍存在的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等特點,以水文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水環境保護》為例,依托愛課程線上平臺,為該課程進行了混合式教學設計并展開了實踐。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適用于該課程,該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從教師授課為主向師生充分互動、學生主動提問、學生主動學習的轉變,獲得學生好評;同時,學生期末成績也顯著高于前一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成績。該教學實踐可為今后水文相關專業課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依據。
關鍵詞:愛課程;線上線下;水環境保護;教學實踐
本科教育是高校的核心和基礎工作,也是衡量高校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要優化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比例結構,實施國家級和省級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著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金課”。近年來,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愛課程”“網易云課程”等網絡課程共享平臺相繼進入高校師生的視野,為高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個性的教學服務。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這一創新型教學方式也應運而生,結合了線上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打破了地域限制,有益于進一步激發課堂趣味性和參與度,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水環境保護》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必修課,是為適應水利事業從傳統水利向現代化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實現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設立的一門課程,亟需向教育信息化的新需求靠攏。作為一門典型的工科專業課程,《水環境保護》專業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學科交叉性強、知識面廣、公式多、內容枯燥等特點[1]。為積極響應教育部啟動的課程“雙萬計劃”,順應新信息技術時代的發展潮流,同時也適應新一代“95”后、“00”后大學生的學習個性,鄭州大學水文與水環境研究所教學團隊在水環境保護課程中,結合“愛課程”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以期改善工科專業課的教學質量。
1“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的提出
1.1傳統線下教學模式的弊端
我校水文專業(特指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下同)的水環境保護課程通常采用大班授課,由兩個自然班組成,授課人數在60~70人左右。傳統的線下教學過程中,由于生師比較大,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很難產生有效的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很多學生學習興趣寥寥,多半成為“低頭族”。教師在課上運用多媒體以講授PPT為主,采用單向的“教師講→學生聽”授課模式,向學生傳輸大量的專業課程知識點,以期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充分掌握水環境保護的基本概念、工作內容、模型方法和工程措施等等。但從學生考試成績反饋來看,這一模式并未取得良好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單向的教學模式并不能使學生在單節課45分鐘內保持高度專注,盡管教師知識點教授較多,但并不能被學生有效轉化吸收。課后作業在傳統線下教學中,通常采用教師批改后將作業返回給學生的模式,同樣由于生師比較大,教師在完成作業批改的過程中很難對每一位學生的作業問題作出詳細反饋。這也是為什么在結課考試中即使是與作業相似的考題,學生仍然出現較多答題錯誤的另一個原因。鑒于上述情況,筆者所在教學團隊開啟了水環境保護課程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