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方案范文
時間:2024-02-01 18:08: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此前的6月30日,中石化公告說,銷售公司經重組后,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從油品供應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
雖未列入國務院國資委首批“混改”名單,但中石化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混合所有制領域有實質性動作的首家央企,2014年3月便列出了“混改”時間表。
此外,中石油、國家電網也早早釋放出“混改”信號。
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看來,石油巨頭混合所有制改革動作與其說是經濟行為,倒不如說是一種“政治表態”。
石油巨頭所處的壟斷地位,長期為外界所爭議,2013年中石油腐敗窩案爆發后,更加劇了社會對其的負面看法。“兩家石油巨頭率先發出改革信號,主要是希望贏得‘主動’改革的姿態。”李錦說。
從競爭性領域開始
打響“混改”第一槍的石油巨頭,落選“四項改革”名單,有些出乎外界意料。
“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家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此輪改革的標桿,也不會是主流。”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按先易后難原則,目前改革的重點是建材這樣的競爭性行業。周曾擔任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也認為,壟斷企業涉及壟斷利益,無論是搞混合所有制試點還是搞員工持股,在沒有破除壟斷前,都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因此,壟斷性行業企業納入試點,“應該放在后面一點”。
周放生認為,“混改”首先要將國有企業分為競爭型、壟斷型、公益型三類。競爭性行業,對國有股份的比例不設限;在壟斷性行業,國資可以相對控股;在公益性行業,國資則要絕對控股。改革的步驟則是,先進行試點,摸一下經驗和問題,再在試點的基礎上出文件,最后再大面積推出。
周放生表示,國資委2014年的工作重點是制定具體方案,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還處在剛剛公布試點企業的階段,方案估計要到年底才能出來。
目前在國有企業分類方面,占據國有企業數量20%的壟斷型和公益型企業的具體分法還有頗多爭議。周放生認為,可以先把沒有爭議的競爭型企業先分出來,剩下的慢慢討論。
對于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壟斷央企,上游勘探、中游煉化、下游銷售,如何區分類型,頗為復雜,如何拆分,爭議更大。
搶跑者眾
擁有全國最大成品油銷售網絡的中石化,拿出了自己的優質資產――油品銷售業務的股權進行出讓,中石油則拿出了核心管道資產進行股改,改革決心不可謂不大。
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在2014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向媒體透露,中石油共搭建了六個合作平臺,即未動用儲量、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管道、海外業務、金融板塊和煉化,并將采用產品分成的模式引入民資,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不久,中石油公布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即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中石油股份公司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股權,轉讓后將不再持有東部管道公司任何股權。
公告一出,市場嘩然,“中石油的動作太大了”。出售油氣管道資產,而且是100%剝離,不啻為平地驚雷。中石油內部一位中層管理者也頗感驚訝。一位接近國資委的人士透露,彼時國資委也被中石油的公告著實“嚇了一跳”,立刻召來中石油的負責人詢問情況。
不過,未來的操作仍具相當大的變數。“最有可能的就是由中石油旗下其他企業接盤,國有持絕對股的現狀不會改變。”一位接近國資委的人士說。
相對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紛紛搶在中央出政策前推出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最早的是上海,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不久就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
7月7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試行)》,計劃在3~5年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除國家政策明確必須保持國有獨資外,其余實現股權多元化。
重慶、廣東、山東、浙江等多省市也都出臺了針對地方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貴州改革方案還明確提出“不設天花板”。
李錦分析,一些地方政府積極“搶跑”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吸引投資的動機。這些地方政府拿出來進行“混改”的大都是虧損國企,“放在那里就是等著賠錢,還不如拿出來吸引投資”。
同時,有的地方政府也想借此釋放壓力,希望通過重組過剩產能,形成并做大新興產業。上海、貴州、重慶、廣東等希望將煤炭、鋼鐵、輪胎等行業的國有股份轉給民營企業去做,并通過引資做大旅游等新興產業。
接盤者隱憂
中石化銷售版塊的“混改”,規定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視市場情況確定,上限為30%。
一位接近中石化的人士表示,股權的三個檻51%、67%及100%,分別對應著超過半數、超過三分之二和全部股權,“只要中石化還保持國有絕對控股,那30%的股權在董事會中的作用不會太大”。
不僅如此,中石化在引資方案中對投資者的選擇確定了“三個優先”原則,即產業投資者優先、國內投資者優先、惠及廣大人民的投資者優先,并明確要求潛在投資者業務或其主要投資領域不得與其存在明顯利益沖突。
設限的“混改”方案,仍然為研究機構所看好。申國萬銀在其7月1日的研究報告中預測,到2016年,中石化股價將上漲16%左右。申國萬銀的此番樂觀表態來自對非油業務的潛力預估。
目前,中石化加油站非油業務收入占比不足其總收入的1%,縱觀歐美成品油零售市場,加油站非油業務收入占其總收入的10%-30%。因此未來非油品業務的發展空間巨大,未來五年,中國的單店非油品年收入可增長四倍以上。
如此前景讓人垂涎。7月,中石化啟動了首輪針對銷售業務的競投,超過20家民資企業響應,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阿里巴巴和騰訊。
一位在石油央企從事多年銷售業務的中層管理人士表示,中石化早已與阿里等企業充分接觸,但后者是否接盤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股權偏小。
另外,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油品銷售。但是從全球成品油銷售的大趨勢看,成品油零售市場已經進入下行通道。
根據6月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由于全球能源結構的不斷調整,2013年全球范圍內石油的市場份額降至32.9%,延續了1973年首次石油危機以來連續40年的下降趨勢。
篇2
現在國企經濟形勢向好。先從國有企業運行狀況看,6月份以來,主要指標呈現回暖跡象。上半年交通、化工、電子和電力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而曾經嚴重虧損的煤炭、鋼鐵行業開始扭虧為盈。
反腐敗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掃除障礙,而數十家央企負責人調整,也為改革提供組織上的準備。同時,資本市場的相對穩定,其流動性、流轉性為改革提供了資金保障條件。
最近在吉林調研時指出:“我們要向全社會發出明確信息: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調研中,總書記多次強調,“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
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國企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方向、重點和標準,似乎都出來了。
文件出臺自然要考慮做好工作,化解矛盾。根據對目前難點問題的觀察和梳理,不難發現很多改革措施與部門利益調整有關。為什么需要改革頂層設計?第一,市場經濟發展必然伴隨利益多元化的過程,如何協調不同利益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利益,防止社會失序和矛盾激化,需要一個健全的治理體系,這實際上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化。第二,當前經濟社會領域暴露出許多問題,要奔著問題去,現在有些問題沒有見底,局面常有變化。第三,因為改革涉及到不同層面的各類矛盾,實質是權利和資源的調整與重新配置,從某種程度上甚至是一次資源的重新洗牌。
利益關系本身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這就需要將相關的難點問題置于同一個框架之中。只有進行改革頂層設計,才可能形成可行、可操作、有效的改革方案。這既是改革頂層設計的困難所在,也恰是其魅力所在。所以,頂層設計,需要總攬全局,統籌兼顧,收放自如,相互協同,蹄疾步穩,有序發展。因此 ,改革大幕一旦拉開就不能回頭,鍋蓋揭開了,如果夾生飯,吃了會不舒服,不如多燜一會兒。好飯不怕晚, 所以反復斟酌后再擇機出臺也不晚。
實際上,雖然頂層方案目前還沒有出臺,但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已有22個省、區、市國企改革方案出臺,這些方案也透露出了國企改革的一些信號。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推進企業改制上市是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實現混合所有制的重要路徑之一。在22個省、區、市的改革中,推動國有企業上市均占據了大幅篇幅,有些省份還提出具體的上市計劃。
篇3
6月16日,新華際華集團(601718.SH)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因公司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重大事項,公司股票自2015年6月17日開市起停牌。新興際華集團是首批6家改革試點央企之一,雖然尚未公布具體改革方案,但其改革已露端倪。
除此之外,另外5家試點央企的改革進程同樣如火如荼。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旗下的萬潤股份(002643.SZ)、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北新建材(000786.SZ)都處于停牌中,其中萬潤股份已明確“籌劃重大事項涉及重大資產重組 ”。
去年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在至少6家中央企業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
所謂“四項改革”試點是指: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在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開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在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開展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在國資委管理主要負責人的中央企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臺,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其中,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提法由2014年的“推進”升格為“加快”。5月18日,國務院批轉的《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試點,并明確指出今年將“出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制定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方案。
緊接著,國資委于6月初再度《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增收節支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央企要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力度,推動相關子企業整合發展,并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推動資產證券化,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盤活上市公司資源,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
國資委有關人士曾表示,試點將堅持頂層設計與先行先試相結合、市場化方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大膽探索與堅守底線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主要原則;通過試點,探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體制模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有效路徑、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工作機制以及對國企負責人重點監督的紀檢監察方式。
搞試點央企的目的是要試出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國資委有關人士表示,通過試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完善措施,努力推出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經驗,為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供強有力的實踐支撐。
篇4
2013年12月17日,上海市政府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新一輪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啟動,上海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第一個公布的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的城市。
上海國資企業僅次于中央國資系統,在全國地方國資總額占比超過10%。上海早在2003年就開始了國資改革,2008年又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兩輪國資改革以兼并重組為主,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整合,但國資企業的效率提升并不大。此次上海國資改革則更強調企業效率的提升。
與三中全會《決定》的7年改革方案相比,上海出臺的《意見》要求經過3-5年的扎實推進努力成為全國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排頭兵,這是基于上海自身經濟基礎做出的調整。上海將國企劃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三類,與《決定》中將國企劃分為競爭類、自然壟斷和公益類也有所區別,則主要源于鐵路、電網這些自然壟斷行業均是央企,而上海希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劃分出功能類可以鼓勵企業科技創新。
“滬二十條”思路
上海市國資委副主任林益彬在接受中國經濟報告記者采訪時談到,此次上海國資改革方案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是市場化路線,是整個方案的靈魂。國資監管要按照市場規律去監管,企業要按照市場規律去發展,所有的措施都是圍繞這一點展開的。
林益彬指出,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要著力解決的問題有五個方面。第一,上海國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比重為62%,布局結構還不盡合理;第二,一些企業活力不夠、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可持續競爭能力;第三,國有資本的流動性和開放性不夠,導致資產固化和國資一定程度上的封閉循環;第四,現有的國資監管體制和監管方式,既不利于更有效的把企業推向市場,也不利于在更大范圍、更高層面上優化配置國有資本;第五,現有的制度環境還不能很好的發揮企業家的作用,不能很好的支持企業家的成長和集聚。
縱觀《意見》,上述幾個方面也是著墨最多、最有可能有所突破的領域。
在國資布局方面,《意見》要求,將國資委系統80%以上的國資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2012年的數據顯示,上海國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關鍵產業的比例僅為61%,離80%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在國企競爭力方面,《意見》稱將在國際競爭力方面發力,提出在周期內實現“2-3 家符合國際規則、有效運營的資本管理公司”、“5-8 家全球布局、跨國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8-10 家全國布局、海外發展、整體實力領先的企業集團”和“一批技術領先、品牌知名、引領產業升級的專精特新企業”。
在國資開放流動性方面,《意見》提出需要建立公開透明規范的國資流動平臺。此舉意味著,上海國資系統需要在“做減法”方面做出突破,實現資源、資產、資本、資金的良性循環。此前,國企改革遲遲難以深化的一個原因,便在于國資退出渠道遇阻,資產流動受限,使得大型國企難以聚焦核心主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在國資監管方面,《意見》將國企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及公共服務類三種類型,施行差異化改革與管理。據透露,目前上海56個國企已經完成功能分類,實現對號入座,未來也可以根據情況動態調整。
在用人機制與高管激勵方面,《意見》要求全面推行國企領導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對競爭類國企,按有關規定落實董事會選人用人、考核獎懲、薪酬分配權;以及建立健全企業核心骨干長效激勵約束機制、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分配機制。長期以來,國企改革在做實董事會權力以及高管激勵方面存在諸多先天不足,企業家在國企中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難以發揮作用。上海改革之后,企業家在國企經營與管理方面的能動性有望被進一步激活。
國企層面:混合所有制操作方向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曾公開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是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資保值增值,因此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體應該是國有資本、集體資本。總結以往改革經驗教訓,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中經常是弱勢地位,國有資本不能為混合而混合,最后國有資本都流失了。
一位國務院國資委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報告記者,混合所有制更多的是實現產權多元化。對于現代股份制公司來說,真正能有效制衡的股份制一定是利益多元,否則只可能是有限制衡。所以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讓不同股權代表的利益在董事會中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國有和民營企業在管理企業上各有優劣,在混合所有制中應該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出來。
該人士表示,混合所有制具體如何操作國資委內部也在抓緊研究,一些問題也存在很大的爭議。比如,不同類型的國企,應該在哪一級進行混合所有,引進什么樣的非國有資本?改組和組建的平臺公司應更多對出資人負責、表達出資人意愿,是否應該采取國有獨資的形式?員工持股的范圍、比例是多大,如何設計退出機制?
具體而言,更傾向的做法是,除了極少數涉及國家安全和承擔國家政策性職能的投資運營主體外,如石化軍工中儲糧等,其他都要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集團公司和一級公司也需要混合所有,否則即使繼續按照外部董事占多時的董事會框架,仍然很難做到現代企業治理,但應該根據不同產業特點確定是國有資本控股還是非國有資本控股;員工持股的設計則參照華為模式,可以采取利潤分享、股票期權、獎金紅利、金色降落傘、金色階梯等多種形式。
對此,林益彬表示,國資在哪些領域要絕對控制,哪些可以多放開,哪些多退出,需要有頂層設計。楚序平認為,不能搞一刀切和運動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應根據國有企業不同的功能按市場規律確定控股的比例,在自然壟斷、行政壟斷等行業要放開競爭性業務。
在企業層面,林益彬認為,一切應從企業發展的需求出發,有些企業可能是解決融資問題,有些解決市場問題,有些解決技術問題,有些要引進管理和品牌,所以需求的側重點不一樣。政府應進一步拓寬開放性市場化重組途徑,通過投資入股、股權收購等方式引入各類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等方式引導市場資本進入基礎性和公共服務領域項目,探索國有資本和各類資本共同組建股權投資基金參與國企戰略投資和國企并購,鼓勵非公資本參與。
據上述國務院國資委人士透露,國資委調研上海復星集團時曾詢問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混合所有應引入什么樣的非國有資本,基金、產業資本還是民營資本,回答是產業資本更容易操作。復星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表示,對于合格投資者的遴選,價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底線的匹配度,另外還有投資者自身現金流、資產規模、歷史經驗、附加價值能力評價、戰略、文化的匹配度。
市場層面:國資運營的資本路徑
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的一位負責人在某內部研討會上指出,混合所有制是今后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向,而私募基金有望發揮重要作用。
上海股權投資協會理事長、亞商資本創始合伙人陳琦偉告訴中國經濟報告記者,現階段國資面臨著明顯的發展瓶頸,運營過程如何更有效率、運營結果如何體現更好的效益、運營模式如何體現先進性和競爭性。股權投資的實質是由專業的管理團隊管理市場化的資本,用市場化的方式投入企業,支持企業的持續增長。股權投資的理念和方式就決定了它有可能成為國資改革和國企發展最得力的戰略伙伴。
德同資本合伙人邵俊告訴記者,私募基金參與國資有著新的背景條件,此前雖然也有機會參與,但是投資團隊不愿意碰國有資產,國企也傾向于自己做基金管理人。根據規定,國有企業不能成為股權投資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但可能出現幾家國有企業聯合起來做基金管理人來規避該規則,未來有可能會堵住這個漏洞。基金一旦定性為國有,資本市場上市后上市收益的10%要無償劃撥給社保,這項規定也或將有所突破,可能的方向是國有企業以有限合伙人出資,基金公司上市時不形成國有產權。邵俊表示,這次國企改革不是簡單的國進民退或國退民進博弈的過程,以機構的形式來參與改革,背后是社會化資本,才能夠與國有企業平等對話。
賽富基金合伙人金鳳春給出了基金參與國資改革的最佳模式,即由民間資本或職業團隊主導設立PE基金,國資參與。該模式下國資不派員到投委會、不干預基金人事薪酬、不參與具體項目決策,國資通過顧問委員會行使監督權,職業團隊完全能夠遵循市場化的原則做出投資決策。好處之一,職業團隊對基金運作擁有主導權,避免了投委會成員中的政府部門或上級國企派員的超級否決權;好處之二,分成、獎金完全按有限合伙協議執行,而不需上級審批干預;好處之三,允許失敗,才能保障成功,現在國有投資監管中的投資項目審批制和項目審計制度將不再使用;好處之四,國資保值增值目標的效果強于國有控股型PE,不在只盯著Pre-IPO搏利型投資。
前述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官員表示,如果基金有志于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和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必須要成為戰略投資者。對于很多大型國企來講不缺少資金,缺少的是從不同角度對企業戰略的把握,所以基金如果沒有財務以外的戰略眼光,將難以在這一輪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
對此,邵俊也坦言,基金更多還是具有資本逐利性的特點,將如何參與國資改革還在觀望。
改革障礙
此次上海國企改革意見共包括20條,但只屬于綱領性文件,要想獲得成效,前路仍然漫長。
總體來看,上海市政府推動國企改革的動力很強,而進一步深化改革也是上海進行國企改革的必經之路。華泰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分析稱,近年來,從上海地方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來看,財政支出一直超過財政收入,且缺口不斷擴大,其中上海養老退休金是政府財政支出的重要一項。作為曾經的老工業基地的上海,國企退休職工較多,養老退休金開支的負擔很重。而通過對上海國企進行改革,一方面推進資產證券化,提高國企的經營業績,以提高國企分紅收入,補充政府的財政缺口,一方面優化布局,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
不過,在地方層面,政府往往很難放棄對國有資本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要為了避免承擔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比照三中全會中對于國資國企改革的設計以及社會各界的建議,上海方案中也有未能體現之處。
不同于此前各方期望的國企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意見》對競爭類國企的要求是努力成為國際國內同行業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企業。林益彬表示,上海地方國資在競爭性領域中占比還很大,所以并不能簡單地說讓國企退出競爭性領域,而是對競爭領域中的國資結構進行優化。在一些傳統落后產能的產業國企可以發揮帶動作用逐步退出,但在新興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反而要加大投入,不能簡單的全部退出,都去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在健全國有資本收益保障機制方面,《意見》只提到了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到2020年不低于30%,未提到三中全會《決定》關于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內容。對此,林益彬解釋,國資收益原則上按照產業調整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社會保障各三分之一安排支出,中央提充實社保基金,這是在中央層面考慮的,所以上海在20條中并沒有具體提到,但是民生社會保障這塊包含者社保、養老等內容。可見,這對于上海來說,仍是一塊硬骨頭。
《意見》淡化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要求,而不像三中全會那樣單獨成段,顯示此項產權改革推進起來十分艱難。且通篇未提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說明上海政府對于國企的投資主體要求較高,也希望保持控制力和影響力,對民企參與國企改制興趣不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魁在2103鳳凰財經峰會上表示,混合所有制是個中間狀態,而不是終極狀態,最終通過漸進的方式實現民營化。而在一些國企負責人的觀念里,混合所有制更多是民企民資帶槍投靠,經營還沒有對民間開放,公司也還沒有實現化治理。
此外,多家上海國企的負責人均表示出了對容錯機制的關注,一旦改革創新工作未能實現預期目標將如何處置。德勤企業管理咨詢中國區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則認為,容錯機制實質上是一種風險管理體系,對于上海國資改革,應容許出小錯不能出大錯,一方面鼓勵創新,另一方面要降低因為創新所造成的問題。
梁信軍認為,改制的難點就在于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總會有一些未收益和微收益人群。政府關注國有企業價值能否長期增長、競爭力能否提升,企業職工身份置換;國企需要考慮業務能否平等過渡,文化融合會不會出現困難、業務資產如何處理;新的利益方關注是否能夠分享所得,國有股東和政府是否有足夠寬容度。
地方國資改革思路
隨著各省開始落實國企改革具體方案,上海之后,廣東、深圳、山東、重慶等多個省市的省級直屬國企改革都在進行部署,國企改革有望在全國范圍內鋪開。
當然,央企、省屬國企和市區屬國企面臨的改革格局并不一致,沿海、發達地區和內陸地區的地方國企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國有企業采取差異化模式化的改革方式,是深化國企改革的現實路徑。
國泰君安的一份研究報告分析認為,在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中,地方政府形成新的思路:一方面,地方政府組建改革小組,進一步明晰國資所有權,消除國有企業法理上的所有者和事實上的所有者利益的割裂,形成新的改革架構;另一方面,將國企改革拉動經濟增長等外部性內部化,使得國有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得到統一,形成推動改革的催化劑。
就該思路來看,那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內陸地區的政府有更強的動力讓渡國有產權,以促成包括對外招商合作、引進戰略投資者、形成地方發展的新動力等重要目標。推行改革之后,可能會使得國企領導失去行政級別和收入穩定性,所以在控股權讓渡基礎上,可能重塑董事會職能,理順激勵機制。對于市場參與者而言,他們的加入將使得政府或國資更加關注財務回報率而不是收入規模或資產規模,在市場化原則下,政府鼓勵的行業不再成為追逐熱點。
最終,地方國資改革必須真正釋放出改革紅利。梁信軍認為,國企改革紅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機制增量包括決策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授權機制,能力增量包括投資能力、融資和上市能力、海外拓展能力、研發能力、適應新環境能力、行業專業能力,公共資源增量包括政府資源、媒介資源、企業家圈內資源,企業市場價值增量、人才增量、市場增量。
篇5
為貫徹落實中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
二零一5〕2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做好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電〔
二零一7〕724號)和**省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
の委發〔
二零一4〕12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省re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生產經營實際和戰略發展規劃,制定本方案。
一、公司基本情況
公司是**省省環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成立于**年,注冊資本**萬元。主營業務修復等。截止二零一年底,公司資產總額**萬元,營業收入**萬元,利潤總額**元詳見附件一)。
公司下設辦公室、企業管理部、人力資源部、財務管理部、市場開發部、戰略投資部、黨群組織部、紀檢監察部、法律事務部、審計部和安全生產部。公司現有2個全資子公司、3個控股子公司、1個參股公司及1個分公司。公司現有員工**人,其中正式員工**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占**。圍繞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工作大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宣貫集團的核心價值觀,創建積極、健康、向上的和諧工作環境。根據公司發展定位及發展目標,完善企業文化建設,加強宣傳,以此凝聚人心,樹立形象,吸引人才,助力市場開發及客戶服務,提高公司品牌影響力及對優質戰略投資者吸引力。
二、混改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業構建現代法人治理體系,形成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
2、有利于改善公司資本和治理結構,促進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和效益。
3、有利于充分調動管理者和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提升企業凝聚力、經營活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三、改革方案主要內容
(一)剝離不良資產和股權
為了做強公司主業,將公司控(參)股的**等不良資產進行剝離。
(二)混改方式及股權比例
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同步推進員工持股工作。
再次,混合所有制為資金大規模聚合運作以及生產要素最優配置,拓展了廣闊的空間。在當今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各國企業對全球市場的爭奪愈益激烈,而這種競爭實際上是規模和實力的較量,依靠資本的聯合和集中來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已成為世界潮流,僅1996年,全球企業跨國合并、兼并就達5540起。230家世界跨國公司進入了中國市場,有的已占據了行業主導權,并吞沒了我國不少的國貨名牌。面對跨國公司市場的巨大壓力,下決心鑄造我國企業的“航空母艦”,以與外國工業巨頭相抗衡,已成為當務之急。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打破地區、行業、部門乃至所有制的限制,把全社會分散的資金按市場效率的原則聚合運作,并實現所有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由于全社會生產要素的可動員規模,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所有制形式,即所有權的聚合機制和配置機制。不同的聚合和配置機制有不同的生產要素組織形式,而生產要素利用的范圍和深度不同,其利用效率也不相同。單一的所有制形式由于不能使不同性質的所有權相互兼容,因此其吸收和調動社會經濟資源的能力便受到種種限制。只有混合所有制,才能做到使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經濟要素自由組合、任意配置,并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中達致最優。在迅速把社會閑散資金吸聚為大規模資本的能力方面,混合所有制具有其它單一所有制不可比擬的優勢。與此同時,混合所有制還造就了資產所有權的流動機制,使資產的存量結構和增量結構,遵循市場效率原則,在動態中不斷得以優化,以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和穩步發展。
最后,混合所有制為國有企業順利轉制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我國國有企業長期缺乏活力的最根本原因,是企業既無外在市場約束,又對內不負盈虧責任,產權不清,權責不明。要使國有企業走出困境,只有改變現有的經營機制,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將其改造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競爭主體。在單一的國有制下,企業的資本所有權歸國家,資本的各種權利和職能都由國家一個主體承擔和執行,企業只是行政的附屬物,產供銷由主管部門決定。這種國家直接占有、經營的國有企業,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自然人”企業,因此,該所有制形式不僅難以使企業成為真正的獨立法人,而且國家也不得不對企業承擔無限責任,企業既不存在有效的外在硬預算約束,也缺乏競爭生成的內在激勵機制。
mbo概念綜述
mbo為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lbo)的一種,由英國經濟學家麥克萊特(mike
wright)于1980年最早提出,專指公司的經理層利用借貸所融資本或股權交易收購本公司的行為。通過收購,企業的經營者變成了企業的所有者。
管理層收購活動完成之后,企業的管理層集所有權與經營權于一身,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統一。實踐證明,管理層收購在激勵內部人積極性、降低成本、改善企業經營狀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mbo的特征
首先,mbo的發起人或主要投資人是目標公司的經營和管理人員。由于他們本身的特殊身份,使得他們比外界更為了解目標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和所處的商業環境。
其次,管理人員們往往先要新設立一個公司,以新公司為操作平臺來收購目標公司。成功收購后,他們的身份也就由單純的經營管理人員轉變為企業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的集合體。
另外,mbo主要是通過借貸融資來完成的。管理層自身財力一般有限,需要對外融資進行收購。因此,要求目標公司的管理者有較強的資本運營能力,提供的融資方案需滿足貸款者的要求,也必須為權益所有者帶來預期的價值。
2.2.2實施mbo的動因
西方學者的研究表明,管理者進行mbo的動因主要包括
擺脫公開上市制度的約束,施展自己的才能。有些經營者認為證券監督機構對上市公司制訂的法規制度束縛了他們的手腳。
尋求合理回報,獲取與業績相稱的報酬。在由許多部門組成的企業中,出于公司整體發展的需要,部門管理人員的報酬常常與公司總體情況掛鉤,而難以如實反映部門的經營業績。mbo將部門資產剝離后可以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和提高效率。
防御敵意收購,保住職位。管理層為了保住職位,往往會采取不同措施,修筑防御壁壘,而mbo可以提供很有效的而又不那么具有破壞性的保護性防御。管理者以mbo形式購回公司整體,已發展成為一種防御敵意收購的越來越廣泛采用的新型金融技術。
mbo的作用
將國有企業通過mbo的方式轉讓給企業經理層及員工,既回收了國有資本,實現了國家“抓大放小”戰略,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一次制度變革,保證了企業良性持續發展。
通過mbo解決民營企業帶紅帽子的歷史遺留問題。
在中國原有的體制框架下,許多企業家的價值都被嚴重低估,其對企業的貢獻與其所得到的報酬嚴重不符,通過mbo實現企業家對企業的所有權,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股權集中于管理層,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部分統一,從而降低了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產生的成本,避免了企業決策的短期效應,有效保證了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在我國mbo實施過程中經常伴有職工持股現象,即管理層與職工共同收購目標公司,職工參股形成利益主體多元化,保證了企業內部的縱向和橫向監督。
mbo屬于杠桿收購中的一種,在操作中必然形成管理層債務,償還債務的壓力以及債權人的監督都會對管理層的行為形成有效約束。
管理層持有本公司股份,并在一定時期內予以鎖定,將公司利益與管理層利益捆綁在一起,這有助于增強二級市場投資者對公司股票的信心。
mbo實施的三個要素
1賣者愿意賣
現實產權的所有者有轉讓該產權的意愿,一般來講,國有資產的戰略性轉移、當地政府對企業產權明晰的愿望以及企業集團經營方向的轉移都會形成賣方意愿。
2買者愿意買
企業經營層有受讓企業產權的意愿,這一般取決于經營層對企業前景的判斷,以及其對企業的長遠打算,同時也與管理層能否接受mbo這種先進的觀念相關。
3買者有能力買
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高級經理層(特別是國有或集體企業的高級經理層)處于相對較低的收入層次,所以收購主體的支付能力都遠低于收購標的的一般價值,因此資金必須通過融資來解決。
mbo成功實施的必要因素
1適合mbo的收購目標
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做mbo,理論上來講,適合mbo的企業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有良好的經營團隊,產品具有穩定需求,現金流比較穩定,有較大的管理效率提升空間,擁有高價值資產,擁有高貸款能力等。
2國有和集體資產的處置
在我國的mbo操作中,經常涉及國有和集體資產的處置問題,這一方面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同時在當前還有很多的法律法規限制,從我國目前mbo實踐來看,這一問題的處理好壞是整個過程成功的關鍵。
3融資渠道的選擇
mbo項目一般都涉及到巨額的收購資金,尋找合適的融資渠道,有效利用資本市場,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所需資金,關系到mbo項目能否最終實現。常用的融資渠道有銀行借款、民間借貸、延期支付及mbo基金擔保融資等。
4收購價格的確定
合理、科學的收購價格是雙方達成共識的基礎,也是mbo實現多贏的前提。
篇6
從國外經驗來看,當企業陷入債務危機時,通常可以采取兩種辦法解決:一種辦法是消極的辦法,即通過資本市場變賣企業資產,或訴諸法律,破產清算,以抵償債務,企業從此宣告結束。另一種辦法是積極的辦法,即通過企業改組、股份制改造等,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企業獲得一次再生的機會。
陳元燮等學者認為,由于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而陷入債務困境的企業不在少數,如果都采取第一種辦法,則大批企業關停,工人失業,影響安定團結,社會無法承受。應該采取第二種辦法,即進行債務重組,它可以有不同途徑,而債權轉股權是其中較好的一種辦法。而要進行債權轉股權,企業需要進行股份制改革與改造。
王玨等學者認為,國有企業之所以要進行股份制改革,就是要將傳統計劃經濟的基礎——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改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主的、股份制形式的民有經濟。當前深化國企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股權結構合理化和治理結構規范化,混合所有制是更符合的科學精神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公有制。國企改革的最終走向是要發展到勞動者股份所有制。
進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改革的方向。近幾年來,全國各地貫徹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按照黨的十五大提出的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全面把握“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突出國有大中型企業這一重點和難點,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并結合多種企業改制形式,結合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使企業的財產組織形式和治理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框架。依照黨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屆三中全會對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肯定,提出“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2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現狀
從1983年7月我國出現第一個股份制企業——深圳保安縣聯合投資公司算起到今年,股份制在我國的發展已整整22年。這22年,從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現狀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一是股份制理論認識上的重大突破:從上段分析所知,股份制在我國改革的理論中,逐步得到肯定與運用,至黨的十六大對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經濟又作了完全的肯定。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又有了重大的發展和突破,這在認識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飛躍,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二是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實踐的迅猛發展:首先是股份制改造面不斷擴大,以國有企業為主體改建和新設了大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其次是經過股份制改造的國有企業,增強了活力與競爭力,經濟效益持續回升,總體實力和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不斷增強。
盡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主要表現在:一些國有企業尤其是壟斷行業的大型和特大型國有企業,根本沒有進行股份制改造,或是沒有進行根本性的股份制改造;經過股份制改造的國有企業,也普遍存在國有股“一股獨大”、股權結構不合理、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問題,并沒有實現企業機制上的轉換;國有股、法人股不流通,流動、組合、重組困難重重等方面。這說明,建立起的現代企業制度,離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國有企業改革還處在攻堅階段,必須深化改革;而且改革不是單項的,是全方位的。
3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的注意事項
(1)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資本一般要保持控股;對于那些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國有企業,也沒有必要為了改革而改革;對于處于夕陽產業而且自身素質已經非常差的企業,不應該指望外部資本購買這類企業的股票,而應該更多地采用并購重組、整體破產的方式處理。
(2)為了保持國家利益不受損害,要借鑒國際經驗,在股份制改革方案中加入限制國家股權利或保留某些權利的內容,以減少外部資本進入企業的顧慮。應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是制定保證國家在持股比例較低的公司殊權益的“金股”制度。即通過立法或在公司章程中明確,在一定情況下,按照規定的程序,政府對企業決策有否決權。二是設定特許經營制度等委托經營方式和“優先選擇權”,即對一定股份設定“優先選擇權”。在一定情況下,政府有權按固定價格重購這一部分股份,從而形成多數行使控制權。三是制定個別不受一般商法約束的例外規定。按照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通過立法規定,在什么情況下,持少量股份的國家,可派代表在董事會或監事會中占多數席位。
(3)為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創造良好競爭環境。國家需要通過立法繼續清除各種障礙,在部分公共行業如金融、電信等領域不斷引入競爭機制,改善競爭環境,允許符合條件的外部資本更多地進入壟斷行業,從而推動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
4國有企業未來發展與改革新探
4.1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國經濟改革實踐中出現的介于股份制與合作制之間的一種公有制形式。它采取資本聯合與勞動聯合相結合的形式,其內部成員既聯合勞動,按勞分配;又聯合投資,按股分紅,自負盈虧。這是我國的一大創造,它突出了勞動者的主體地位,符合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方向。盡管在后來的發展中,股份合作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股份合作制的失敗,而是目前還沒有為股份合作制的完善提供充分的社會經濟條件。
4.2勞動者股份所有制
所謂勞動者股份所有,就是指勞動者應成為有產者、投資者,即“勞者有其股”。從價值形式看,財產屬于勞動者個人所有;從使用價值形式看,則是社會化占有,是兩者的統一,它是恢復勞動者的個人財產權規律的客觀要求。因此,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應該堅持恢復勞動者的個人財產權原則。恢復勞動者的個人財產權,不是某個人的發明,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人力資本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一定意義上也體現了這個規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日益成熟,認為人力資本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要素,其管理的重心是對人力資本質量的培育。人力資本是凝結在人身上的“人力”,它是可以作為獲利手段使用的“資本”。與物質資本相比,人力資本更能給企業帶來巨大收益和競爭優勢,且人力資本投資是企業“增長剩余”的主要源泉。現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也不再片面強調和推崇物質資本的利益,而是把企業看作是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實現合作的契約。這里的人力資本作為主動的生產要素,不但得到相當于勞動力成本的工資,還與物質資本一起分享利潤。當然與一些西方公司治理結構理論不同的是,筆者認為,人力資本的范圍應包括一切勞動者的勞動力,不僅企業家勞動力必須轉化為資本,一般勞動者的勞動力也必須轉化為資本。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經驗,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條規律。改革開放初,在某種程度上恢復了勞動者個人財產權而取得巨大成功。而股份合作制的成功實驗,也是因為它是企業內部實現的“勞者有其股”。另外,股份制走向勞動者股份所有制,4.3虛擬股份制
虛擬股份制是以確立企業勞動者的虛擬股權為核心,以股份制的基本原則為框架,由國家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并確立分配比例的一種有限的經濟責任企業制度。以虛擬股權為突破口,對國有企業進行虛擬股份制改造,具有如下優勢:
(1)勞動者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加強了管理人員對股東利益的責任心。虛擬股權雖然不是勞動者個人資產的轉化,但其功能和股票是一致的,且更具優越性。虛擬股份制企業通過法人財產權制度,把企業的管理活動專門化到管理人才身上。而國有企業的勞動者取得虛擬股權后,就成為企業的股東,通過虛擬股權參與生產經營過程的監督和控制,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獲取相應的股利或分攤相應的虧損。因勞動者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企業的各方面情況都十分了解,在通過參加股東大會的方式,對管理人員進行監督控制時更為直接有效,實現了勞動者和勞動對象的真正結合。使勞動者的積極主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效地解決了虛擬股東對企業監督管理的難題。
(2)可以極大地維護國家和勞動者的利益。虛擬股份制實行有限的經濟責任制度,即對債務的清償只以最初的投資額為限,不涉及國家的其他資產和勞動者的個人資產;而國家作為整體所有者,是國有企業的出資設立者,現實資本的所有者,它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并確定其分配比例,是其所有者的權利和責任。這樣可以極大地維護國家和勞動者的利益,徹底改變國有企業吃國家“大鍋飯”的被動局面,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4.4上述三種改革設想的理論基礎
(1)人力資本理論。所謂人力資本,是指知識、技能、資歷、經驗和熟練程度、健康等的總稱,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質。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得人力資本作為第一生產要素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微觀企業來說,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企業效益具有高度相關性,因而,如何發掘企業員工的潛力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問題。股份合作制、勞動者股份所有制和虛擬股份制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經營者獲得企業一部分股權,就是對他們的人力資本價值的肯定。經營者由雇員變成了所有者,作為企業的利益主體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由此使企業利益最大化成為股東和經營者的共同目標。
(2)委托——理論。現代企業是以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彼此分離為特征的,所有者委托經理人從事經營與管理決策,所有者為委托人,經理人為人,二者之間形成一種委托—關系。在通常情況下,在委托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所有者和經理人之間的契約并不完全,所有者無法準確判別企業的經營成果是經理人的努力程度還是由經理人的非控制因素造成的,這樣經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其在信息占有上的優勢,通過“隱蔽行為”獲取個人利益,而不完全承擔其行為的全部后果。所有者和經理人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所有者希望其持有的股權價值最大化,經理人則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所有者和經理人之間存在“道德風險”,需要通過激勵和約束機制來引導和限制經理人行為。而實施股份合作制、勞動者股份所有制和虛擬股份制都可以一定程度上,使企業持續發展和價值最大化成為所有者和經理人員的共同目標,鑒于勞動者股份和虛擬股份形式具有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其激勵應具有長期性和持久性,從而可以彌補傳統薪酬制度的缺陷,并使經營管理者通過行使勞動者股份或虛擬股份而獲益。
(3)剩余控制權。企業索取權是指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總收入在扣除折舊費、材料成本和勞務成本之后的余額的要求權;企業控制權是指各利益相關者為了實現其剩余索取權而對企業行為施加影響和監控的權利。企業中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企業最終剩余的控制權或者說對企業經營業績的控制力有很大的不同。根據把剩余給與擁有控制力的人,可以確定勞動者股份和虛擬股份的授予對象。
5結論
當然股份合作制、勞動者股份所有制和虛擬股份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操作上都有很大差別。股份合作制出現近20年,在農村經濟改革和國有中小企業改革中非常盛行,取得了較大成功;理論與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解決與進一步完善。少數企業在股份制改革實踐中進行了虛擬股份制嘗試,有些還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勞動者股份所有制和虛擬股份制仍主要處于理論探討階段。其理論與實踐操作上可以借鑒與參考股票期權理論及其它的實踐成功經驗。其實施也還有待于各方面條件的成熟,以及產權制度、利益分配機制、企業決策機制、組織管理機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創新。但其三者共同優勢是都非常重視人力資源和企業勞動者的權利。當今時代,在依托自然資源和物質投入推動的物本型經濟已逐步走到盡頭,大力開發人類自身的智能資源,走以人力資本為依托的人本型經濟發展之路,已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大趨勢、新潮流。人力資本經營的目標,就是通過企業人力資本與其他資本的整體優化配置,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而企業價值的增值力,取決于企業的競爭力和資源配置力,其中有效配置和整合企業人力資源,充分激發其趨向于企業目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競爭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而發展股份合作制、勞動者股份所有制和虛擬股份制改造,正是順應當今時展潮流的,已成為企業發展與改革之趨勢。
總之,實行股份合作制、勞動者股份所有制和虛擬股份制對企業本身經營管理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如下問題:有效解決經理人長期激勵不足問題;對經理人而言具有所有權激勵功能;有利于股份制企業降低委托—成本;可以低成本不斷吸引并穩定人才。
因此,發展股份合作制、勞動者股份所有制和虛擬股份制不僅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發展現代企業人力資本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還有以下作用:宏觀上,將使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趨完善;中觀上,將探索一條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有效途徑;微觀上,有利于投資主體多元化、股權結構合理化、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化,對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玉梅.關于我國產權制度改革的思考[J].山西科技,2006(1)
2何文莉.產權改革,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關鍵[J].科技廣場,2005(11)
3李安源.虛擬股份制——國有企業改革模式構想[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3(4)
篇7
(三)生產庫存堆積,資源浪費1.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產品創新程度低,生產技術工藝與頂尖產品仍存在較大的差距。針對此問題我國國有企業必須積極學習先進生產技術與生產理念,注重對于消費者的需求的調查,追求生產上的創新。2.注重產品的質量。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能力,產品的品質直接影響了該產品的銷量多少,所以企業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前提下還要對產品質量有保障,才能盡可能促進產品的營銷收益,避免出現產品庫存堆積。
3.企業應當注重品牌意識的培養,優秀的品牌口碑是保障產品銷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產品的宣傳力度,同時打造優秀的產品相關服務鏈,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產品的銷量。
二、供給側改革環境下國有企業發展思路探討(一)結合優秀經濟思想發展國有企業在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強化產品生產效率,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相對于傳統經濟學更加注重“供給側管理”的主體管理理論,在供給側改革中更加強調對于目標主體的結構性變革。所以,為了符合供給側改革環境下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企業必須明確科學改革理論,確定科學的改革方案。結合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思想,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應當首先明確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重點根據市場競爭特點將產權進行多樣化處理,優化企業自身管理結構,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施行先進的市場化管理模式與科學的激勵機制,減少政府對于國有企業自身改革轉型中的影響力度。再者政府也應當加強在企業改革過程中的監督力度,妥善發揮出政府部門的監管作用,全面推進市場的穩定發展,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最后就是要鼓勵國有企業對外實行經濟開放,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的實施,減少國有控股對于企業發展的限制,促進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提高經濟發展活力。
篇8
一、 我市國有企業改革的發展歷程
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解決深層次矛盾、著力進行企業制度創新的問題,以此為指導,我市開始著手大規模的企業改革,到目前為止,經歷了公司制改造、優化重組調整和投資主體多元化三個階段。
(一)公司制改造階段
為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在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1998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化中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試行意見》(聊發〔1998〕13號),從指導思想、改革形式、配套政策、工作程序、組織領導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規范,拉開了我市國有企業大規模改革的序幕,推進了全市國有企業改革的熱潮。據統計,歷經兩年多的時間,全市有80%的企業參與了這一輪企業改革,東阿阿膠、魯西化工、中通客車三戶企業先后上市,一大批中小企業退出了國有序列,轉換了企業機制,涌現了茌平金號、東阿水泥等先進改制企業。
(二)優化重組調整階段
20__年,我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成立后,先是對東膠、昌潤、魯化三個國有獨資公司相繼實施了授權經營,規范為市級國有資產營運機構,采取劃轉、重組等方式將部分國有資產充實三個營運機構,建立了“三個層次”的監管運營體系。隨后,對規模稍小、輻射力較強的供水、物資、醫藥、旅游等四類資產,再度進行功能分析和布局定位,并按照打破部門界限、實現優化重組的原則,采取人、財、物大力度改革的措施,組建了水務集團、新開集團、醫藥集團和水城集團,使市直企業戶數的60%,市直近70%的國有資產納入三個層次國有資產監管運營體系,將分散的國有資產攥成了幾個拳頭,增強了國有資產的吸納力和控制力。
(三)投資主體多元化階段
十六大以后,隨著國家、省、市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市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投資主體多元化階段/,!/。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努力實現重點國有企業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將東膠集團的資產與香港華潤合作,成功引進外資3.1億元。魯化股份公司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后,已進行了兩次融資,引入資金11億元,促進了魯化工業園的發展。將市城市信用社整體轉讓給華夏銀行,同時華夏銀行投資5000萬元設立了華夏銀行__支行,為我市成功引入了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__城市水務集團與實力較強的海南潤達公司簽定了合作協議,引入資金5500萬元。另一方面,按照市場法則,加快中小企業和劣勢國有資產退出步伐。臨清棉紡廠、__棉紡廠、東阿泉啤酒、昌潤紡機等企業的資產重組,既盤活了老企業的呆滯資產,妥善安置了企業職工,保持了社會穩定,又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了就業和地方財政收入。
二、我市國有企業改革的現狀及特點
(一)我市國有企業改革的現狀
經過十幾年的改革,國有企業分化為以下三類:一批重點國有企業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成為了我市經濟發展的龍頭;大部分中小企業退出了國有序列,轉換了經營機制,成為了市場經濟的主體;有一部分企業,由于人員多、包袱重等原因,難以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現仍維持國有企業的運行體制。
根據全市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的數據,截至20__年底,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38戶,市直企業74戶,各縣(市、區)64戶。由政府及部門直接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102戶,國有企業集團出資企業36戶。
全市138戶企業資產總額280.06億元,所有者權益97.84億元,國有資產總額90.6億元(包括江北水城集團所屬東昌湖評估價值33.26億元)。
在全市138戶企業中,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企業62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45%。其中:有限責任公司55戶,股份有限公司3戶,直屬事業單位4戶。還有76戶非公司制企業,大部分為商貿流通領域的中小企業,國家資本合計僅為5.82億元,每戶平均不到800萬元。
(二)我市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特點
在推進我市國有企業重組調整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得到大力推行,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進一步充實壯大。為盡快培植和壯大我市的支柱產業和優勢企業,我市集中力量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國有企業集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將莘縣綠原蛋白廠、臨清華威藥業公司整體劃轉給東阿阿膠,由東阿阿膠憑借企業優勢,進行大力度的綜合開發和投資擴建,促進了兩個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了東阿阿膠的規模和實力。將新開集團國有資產整體劃轉給江北水城集團,由江北水城集團依法行使出資人權利,使江北水城集團的資產規模得到迅速擴大,資本運作能力明顯增強。為適應企業改革的需要,將東膠集團、雙力股份公司、鑫亞股份公司和中通客車公司等國有企業對外招商引資及改革改制中分離出的懸空國有股權進行依法劃轉,組建了__市昊升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并規范為國有資產營運 機構,由其對上述企業依法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同時,不斷優化市級營運機構的投資結構,增強其持續發展能力。昌潤投資公司出資1億元參股茌平信發集團40萬噸氧化鋁和2×15.5mw機組項目,發展前景非常廣闊。魯西化工經過劣質資產的剝離,資產質量進一步優化,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贏利能力進一步增強,連續4年化肥產銷量全國第一。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和發展,市屬國有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資產質量明顯提高。
2.混合所有制經濟得到大力發展,重點國有企業的投資主體多元化進一步實現。在集中力量培植壯大重點企業的同時,對重點企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為充分挖掘東膠集團優質資產的潛能,進一步促進企業跨躍式發展,20__年12月10日正式組建了由香港華潤集團控股、市政府以東膠集團資產參股的華潤東阿阿膠有限公司,成功引進外資3.1億元,為東阿阿膠進入國際市場打造了良好平臺。抓住國家對上市公司推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有利時機,通過積極爭取,將魯化股份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列入國家試點單位,并順利完成了改革的相關工作,使魯化股份公司成為全省第一家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隨后,20__年定向增發2.35億股,募集資金6.1億元,20__年又發行了5億元的短期融資券,從而增強了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研究制定了中通股份公司的股改方案,為下一步再融資奠定了基礎。為規避地方金融風險,促進市城市信用社的快速健康發展,經過幾年艱苦談判,于20__年11月將市城市信用社整體轉讓給華夏銀行,同時華夏銀行投資5000萬元設立了華夏銀行__支行,為我市成功引入了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__城市水務集團與實力較強的海南潤達公司簽定了合作協議,引入資金5500萬元。20__年,水務集團與潤達公司的關聯企業香港創源國際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就城市供水、管道安裝、房地產、供給水設計等四個項目進行合資,再引入外資近20__萬港元,促進了水務集團的快速發展。
3.中小企業和劣勢國有資產退出步伐加快進行。幾年來,我們對中小企業堅持放開搞活,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改革改組,涌現出一批通過改制煥發活力、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群體。同時,對長期經營虧損、扭虧無望、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按照退而有利的原則,分類指導、區別對待,實現了國有資產的有序退出。一是對臨清棉紡廠、__棉紡廠等歷史包袱沉重、冗員較多、資產質量差、啟動生產經營無望老國有企業,引進資金、管理和技術對其進行資產重組。先后將臨棉、聊棉的國有產權有償轉讓給香港華潤紡織品有限公司。香港華潤受讓兩個企業的國有產權后,投資上億元先后在臨清、__兩地注冊成立新企業,并在開發區建設了華潤工業園。引進華潤集團收購了位于開發區的啤酒資產,并對其在建項目資產進行了修整完善,重新啟動啤酒生產。通過資產重組,既盤活了老企業的呆滯資產,妥善安置了企業職工,保持了社會穩定,又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了就業和地方財政收入。為進一步培植壯大昌潤投資公司的規模和實力,引進國內著名民營企業——浙江日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其進行合資合作。合資公司正式運作后,浙江日發投資5000萬元用于擴大紡機生產,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將成為我市機械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對東昌農機集團、雙力集團、__手表廠等盡管經營困難、但部分產品較好的國有企業,通過破產重組,組建新企業,實現企業的再生。三是對扭虧無望、再生困難的劣勢企業,依法實施破產,完全退出市場。
三、我市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淺析
(一)我市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及問題
目前,我市這一批國有企業,規模不等、體制多樣、情況復雜,改革的進度差別更大,需要及早進行深化改革,徹底轉換經營機制。當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
1.管理體制不順暢。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規范行政行為”,但我市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國有資產出資人缺位的問題仍較為突出,與建立符合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市國資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資人企業的名單目前沒有公布,已落后于全省其他地市。目前仍有32戶國有企業,凈資產約2億元,分布在市直商、貿、農、林、水、建筑、廣電、房地產、投資及服務等行業,分別由各行政部門管理。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行政事業單位及其委托企業利用政府基金或財政性資金(包括實物)直接進行投資所形成的經營性國有資本,也由行政部門管理。由于管理體制的不順暢,制約了國有企業改革。
2.政策不統一。20__年我市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市屬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聊政發〔20__〕96號)已與__市當前國有企業發展情況不相適應。另外,我市企業改革中遇到問題,采取的是“一廠一策”、“一事一議”的辦法,由政府研究,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的部門往往站在局部角度和個體立場考慮問題,時刻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受損害,使政府研究多次也難以決策。還有一些共性問題,如職工安置、土地處置等,由于企業情況不一樣,政府在決策時可能有差別,容易造成企業相互攀比,使改革成本越來越高。
3.企業改革不徹底。一些企業“重改制、輕建制”的現象還存在,我市個別企業“新三會”及法人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經營機制沒有真正轉換;還有的企業改革不徹底,企業資產不明晰,改革措施未落實到位,一些問題沒有一攬子綜合考慮解決,只是進行了部分改革,剝離了企業好的資產,運行幾年后,又出現了新問題。
4. 市場機制不健全。國企改革牽動面廣,需要與人事制度改革、社會保障改革等配套改革聯動進行,但由于我市其他配套改革跟不上,國企改革難以向縱深推進。
(二)成因淺析
分析我市國企改革的實際,出現以上矛盾和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陳舊的思想觀念仍然桎梏著我市國企改革的深入。受小農意識、計劃經濟思想等陳舊的思想觀念影響,我市有的國有企業經營者不愿改革,怕擔風險,職工不愿退出國有身份,怕改革下崗。企業形勢好時不思改革,企業困難時又不敢改革,致使一些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難以為繼。
二是我市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運轉存在問題。我市已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和進行了公司制改造的企業,雖然都按公 司法成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但大多數股東會、監事會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董事會操縱的事情時有發生,軟約束問題仍然突出。
三是改革成本不足。有些企業改革成本難以支付,人員難以安置,凈資產和可變現的資產較少,滿足不了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的費用,造成改革無法操作、無法深入。
上述因素是制約我市國企改革的主要障礙,是深化我市國企改革必須率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所以,必須克難攻堅,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一)充分認識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性
我市國有企業改革已進入關鍵時期,不改不行,非改不可,不改國有企業沒有出路,改革越早越好,越徹底越好。這是由我市國有企業的現狀決定的,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區域經濟的必經之路。首先,從我市還沒有改革的企業現狀看,主要是一些小型企業,大多數人員多,債務多,包袱重,運轉難,半停半開的多;部分企業產權不明晰,責權不明確,機制不活,人才難留,競爭力不強,發展空間小;有的企業政府投入多,但企業對財政貢獻少,這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極不相適應。其次,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產業政策逐步與國際接軌,保護企業的措施將逐步取消,國有企業改革越往后拖,困難越多,難度越大,能享受的優惠政策越少。如新《破產法》最明顯的標志就是要優先保護債權人利益,企業政策性破產將不再存在,國有企業破產難度更大,門坎更高,要求更嚴。第三,國有企業改革越滯后,改革成本越大,政府付出越多。企業不改革,一方面政府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維持現狀,領導要花大量的精力做職工工作,做穩定工作。第四,國企改革改革越滯后,企業資產閑置更久,浪費更大,流失更多,會失去招商引資的機遇,失去優勢資源的作用,失去企業重組、重新發展的機會。
因此,加快我市國有企業改革,有利于企業職工得到更妥善的安置;有利于節約改革成本,減少政府投入;有利于招商引資,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煥發企業新的活力,提高企業市場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抓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切實落實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進一步做好我市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基礎工作
黨的十六大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實行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現代出資人制度。按照這個要求,要切實落實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依法維護國有資產出資人的權益,指導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對所出資企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進行監督管理,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一是開展全方位的清產核資。摸清分布在__市直各部門和機構的市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家底,為下一步加強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打好基礎。二是明確監管范圍。在清產核資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本著既符合__實際、又有利于監管的原則,盡快公布第一批出資人企業名單。三是理順工作關系。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根據確定的職責和監管范圍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做好有關工作的銜接過渡。四是在清產核資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本著有利于搞好我市國有企業和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原則,著力抓好__市級國有資產優化重組方案和國有企業改革意見的論證,使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改革有方向,思路有依據,措施有落實。
(三)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進一步優化__市級國有經濟結構
按照中央、省關于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方針政策,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__實際,研究擬定__市市級國有經濟布局調整指導意見,提出總體思路及工作措施。加大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力度,促進國有資產在流動重組中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發展壯大。一是采取購并、劃轉、整合等形式,篩選優勢資產和優勢企業充實市級國資運營機構,進一步壯大其資產規模和實力。二是按照有利于促進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和國有經濟實力提高的原則,以優勢企業和優勢資產為載體,以重點項目為依托,以合資合作和規范上市為主要形式,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重點做好魯化集團、中通集團、鑫亞公司三戶企業的改革改制工作。三是對競爭性領域的中小企業放開搞活,通過重組、聯合、兼并、租賃、股份合作、出售等多種形式進行改制,促其獲得新生。四是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通過依法破產建立國有資產的退出通道,并配合有關部門積極組織好破產企業的資產重組、生產啟動和職工安置工作。
(四)健全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督機制,確保我市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認真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充實調整企業重大事項報告內容,加強對企業重大事項的管理,搞好對國有資產運營情況的跟蹤監督,切實掌握__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企業國有資產指標評價體系,及時掌握企業資產財務狀況,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依據上級有關政策,規范產權交易行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制度,落實國有資產收益收繳管理辦法,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做好國有資產收益收繳和管理工作。完善企業經營管理風險預警制度,防范和減少國有資產經營風險和損失。進一步完善外派監事會和財務總監制度,確保做到對企業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按照有關法規的規定,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嚴格進行年度審計、任期審計、離任審計和重大事項專項審計。健全我市國有企業外部監督和內部民主監督制度。
(五)規范和完善企業負責人管理,確保我市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按照《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進一步理順企業負責人管理范圍和程序。進一步完善對企業負責人的考核獎懲制度,修訂和完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辦法,確保考核結果的全面性、科學性、準確性。探索建立我市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和市場化選聘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機制。加強對企業負責人的監督,建立企業負責人定期考核制度、談話制度等。
(六)以多種形式推進中小企業改革
“抓大放小”是中央總結我國國有企業20年來改革和發展的實踐而提出的一條重要的、有針對性的、可行性的方針。所謂“大”,是指企業規模大、實力強,具有優勢的產業和產品。中央提出的“抓大”,是從整體搞活搞好國民經濟和國有經濟這一全局出發,國家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的大企業、大集團,通過扶植大企業、大集團,把一大批中小企業吸引到自己的周圍,形成緊密聯系,協調配合,有影響力的產業群體。所謂“放小”,就是放開搞活中小企業,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讓它們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國家不再進行干預和承擔無限責任。我市中小型國有企業改革可采取以下多種方式進行:出售 改制一批,鼓勵企業內部職工購買企業產權,建立以職工內部持股為主的股份制企業。兼并收購一批,鼓勵大型骨干企業或非公有制優勢企業對中小企業進行收購兼并。承包租賃一批,對產品有市場但資不抵債、又難以破產的企業,鼓勵企業職工,經營者或其他法人承包經營或租賃經營。嫁接改造一批,鼓勵境內外法人和自然人持資入股,嫁接改造中小企業。剝離分立一批,對經營嚴重困難的企業,將企業部分有效資產從母體中剝離,組建新的法人實體。“零”資產轉讓一批,對沒有凈資產或凈資產為負數的企業,在受讓方合力承擔債權債務的基礎上,實行“零”資產轉讓。摘帽換牌一批,對國家和集體沒有“戴紅帽子”的企業,在明確權力和義務的基礎上,還其民企的本來面目。破產退出一批,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或倒閉企業,依法實行破產。
(七)堅持依法規范運作
由于國有企業改革涉及到國家、集體、個人等多方利益,是利益格局的重組,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諸多矛盾,造成不穩定因素,甚至違法違規。因此,在我市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既要從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又要嚴格依法規范運作。
1.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把職工群眾的利益擺到重要位置,依法依規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要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疾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篇9
在張卓元看來,中國改革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每邁出一步都要經歷無數曲折。目前的中國改革已經從“摸著石頭過河”到了改革的深水區,即改革的攻堅克難階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尤顯迫切。
中國當代改革的崢嶸歲月
朱敏: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史,我們看到,頭25年各方面改革蓬勃開展,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到2002年,有幾次突破性的改革令人印象深刻?
張卓元:在此我擇其重點,簡要談下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幾次重大改革舉措:
第一,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改革。由于實行“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農民開始有了生產經營自,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加上1979年大幅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平均提高25%多),刺激農產品迅速增長、農民收入迅速增加,改革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按可比價格計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85年比1978年增長61.6%,年均增速達7.1%,大大高于一般年均2-3%的增速。
第二,20世紀80年代放開農副產品、工業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價格。其結果是,放到哪里活到哪里,只要放開哪種商品的價格,哪種商品就會像泉水般涌流出來,使廣大干部和群眾都看見了市場的“魔力”。市場機制的流程一般是:放開價格―價格上漲―刺激增產―增加供給―價格穩定甚至下跌―供給穩定或減少―價格上漲,如此循環往復,促進市場繁榮發展。價格改革使困擾中國人民幾十年的商品供應短缺緊張、憑票排隊購買、生活十分不便的局面很快得到根本性改變。到20世紀末,中國已實現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歷史性轉變,市場林立,各種商品豐富多彩,琳瑯滿目。
第三,20世紀80年代起,公有制一統天下局面被打破,個體私營經濟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1992年以后發展迅速,這一在原有體制外的增量改革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完善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在,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已超過60%,對國家稅收的貢獻已超過70%,對就業崗位的貢獻已超過80%,對促進經濟增長、活躍經濟生活、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要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1992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后,市場化改革在經濟各領域大步推進。下面五點突破尤其值得重點強調:一是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1993-1995年,私營經濟戶數增幅均高達50%以上,1996-2002年年增幅也達15%以上。二是明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再沿用落后的承包制,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迅速展開。三是用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分稅制代替原來的地方財政包干制,使中央財政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比重穩定地提高到占50%以上,從而增強了中央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能力。四是市場逐步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到2000年底,中國絕大多數產品和服務價格已放開由市場調節,生產要素價格已走上市場化改革進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已初步建立,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一般估計已達70%多,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起來。五是政府對宏觀經濟的管理已從直接管理轉變為以間接管理為主。通過宏觀經濟管理體制改革,中國政府已做到主要運用經濟手段,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實施相應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和健康運行。
第五,1998年起國有企業三年脫困,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走上公司制股份制道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大量國有企業由于機制缺陷,不能適應市場而陷入困境。1997年提出幫助國有企業脫困的任務,其目標是:1998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20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到2000年底,這一目標已基本實現。1997年底,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為16,874戶,其中虧損的為6,599戶,占39.1%;到2000年,虧損戶減為1,800戶,減少近3/4。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三年脫困,用去銀行呆壞賬準備金1,500億元以上,技改貼息200億元,債轉股金額4,050億元。政府在幫助國有大中型企業脫困的同時,進行了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逐步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努力使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改革使國有企業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1997年,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為800億元,而到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已達4,852億元。與此同時,國有經濟布局調整也取得進展。1998年,國有工商企業有23.8萬戶,而到2003年,已減少到14.6萬戶。
第六,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重大舉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加入世貿組織,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做出這一決策,是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最耀眼的歷史功績。在入世談判過程中,許多人憂心忡忡,認為入世會影響國家經濟安全,許多產業包括金融業、商業、農業、信息業等會受到很大沖擊,弊大于利,至少短期弊大于利。但中國入世后的實踐證明,入世對中國利大于弊,原來的許多擔心都沒有出現。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入世提高了中國的收益率。入世以后,中國的經濟總量、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外匯儲備等的增速在一段時間內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而且,開放促進了改革,入世使中國一大批同市場經濟一般規則相抵觸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得以廢止和修改。許多產業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從此,同國際接軌已不再是貶義詞,對外開放逐漸深入人心。
新一輪改革可謂蓄勢已久
朱敏:盤點了改革開放頭25年的重大突破性舉措后,我們也要看到,2003年以后,中國經濟改革同頭25年相比有所放慢,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12年。改革放緩累積了大量的問題,亟待解決。那么,為什么2003年以來近10年會出現改革進展緩慢的現象呢?
張卓元:在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的一次經濟論壇上,有的國外學者如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認為這幾年中國“無改革”。我是他發言的評論人,我說:一方面上述論斷并不是很全面準確,因為2003年以來中國還是在繼續推進改革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如2005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整體上市、取消農業稅、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5年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增值稅轉型、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改革、資源稅費改革、房地產稅改革試點、文化體制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全覆蓋為目標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另一方面,也要承認,這幾年的確沒有特別重要和關鍵的環節以帶動全局的改革。我認為原因有四個:
第一,上上下下專注于發展而顧不上改革。這段時間可以說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和干部的精力都是專注于發展而顧不上改革。由于經濟增速很高,2007年高達14.2%,各級政府部門都幾乎用全力解決經濟高速增長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如煤電油運的緊張問題,使改革難以擺上議事日程。所以有一些學者將當時的政府稱為發展主義政府或增長主義政府。地方政府更是全力以赴抓短期GDP增速最大化,以顯示自己的政績,政府官員也因此可以獲得升遷。有的地級市市委書記說,“我只抓項目,別的不管”,人稱“項目書記”。抓投資、抓項目成為地方政府各部門主要工作。在方針原則上,人們常說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靠進一步的發展來解決,這個說法值得進一步研究。我們要做大“蛋糕”,但做大“蛋糕”后分“蛋糕”中出現的分配不公、差距過大等問題,光靠進一步做大“蛋糕”是很難解決的。從經濟學原理說,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都是相對獨立的環節和過程。分配環節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光靠發展生產是難以解決的。在實踐上,有的專家認為中國現在就是要靠發展,通過加快發展增加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以改善民生,保社會穩定,而改革要冒較大風險,不能期望有多少舉動,以免危及社會穩定。這有一定道理,但不是長久之計,還會不斷積累矛盾,或使已有矛盾往后推,甚至積重難返。還是要靠改革來逐步理順體制和各方面關系,實現長治久安,讓老百姓過上穩定的好日子。這才是根本之策。
第二,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和反對。這主要體現在壟斷行業積重難返,改革難度較大。現實的問題是,壟斷行業改革很難推進,新的廠商很難進入壟斷行業中非自然壟斷環節,競爭機制很難引入,國務院兩個“36”條很難落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改革受到壟斷行業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和反對。政府改革的難度也很大。強勢政府主導資源配置對政府官員有莫大好處,這個權力極難割舍,這也是審批制改革進展緩慢的原因。政府直接支配資源過多、介入經濟過深,必然會阻礙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基礎性作用或決定性作用。政府改革已經成為深化各項改革的關鍵環節或突破口,但這一改革因為會使相當一部分官員利益受損而阻力重重,難有進展。
第三,學界有人懷疑市場化改革產生的爭議影響改革的順利推進。如有的經濟學家認為對國有經濟中壟斷行業和壟斷企業需要進行改革是個偽命題;有的文章主張就是要實行“國進民退”;有人認為當前主張民富優先是奇談怪論,是挑撥人民群眾同政府的關系;有的文章把當前居民收入差距過大歸咎于民營經濟發展過快,動搖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等等。上述觀點的提出,引起學界的爭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改革的順利推進。
第四,缺少改革專門機構的統籌協調與強力推進。200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把原國家體改辦同國家計委合并,組建國家發改委,這樣就不再有專司改革的機構了。當時主張把體改辦與國家計委合并的一個重要根據是,那幾年由國家計委提出的民航、電信等壟斷行業分拆改組的改革方案,由于能把改革和發展較好地結合起來,在發展中推進改革,比較現實可行,因而在實踐中被采納并初見成效。與此不同,那時體改辦等提出的方案卻未被采納。這在當時是有說服力的,也把當時參加機構改革方案起草的成員說服了。但是從2003年以后的實踐看,那次機構改革后國家發改委并沒有更好地推進改革包括壟斷行業改革,反而使改革進展緩慢,究其原因,是國家發改委那幾年幾乎是全力以赴地處理經濟高速增長中碰到的各種緊迫問題,無力顧及改革,或者抽不出更多精力來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這樣,原來以為把體改辦并入國家發改委有利于更好地推進包括壟斷行業改革的如意算盤落空了。2011年,原國家體改辦主任陳錦華在《國家體改委志在改革》一文中也說:“國家體改委機構撤銷,人員沒有留住,有些重要改革也沒有繼續深化下去。體改委消亡有點兒過早了,中國還不到這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封喉之劍”
朱敏:中國改革開放肇始于1978年底,此后我國每逢雙數屆的三中全會都是以改革為主題做出決定。如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那么,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同上述三次相比較,有哪些重要特點呢?
張卓元:在我看來,至少有四個特點:
第一,范圍不同。以往三次都是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內容涉及建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新體制、建立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而這次《決定》的范圍擴大到了整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改革范圍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需要從主要推進經濟改革擴展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唯如此我們才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五位一體或六位一體改革(即加上黨建制度改革)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我們看到,十以來,由于嚴格實行八項規定、反對、加大反腐敗斗爭力度等政治體制和黨建制度改革,政府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等各個領域的改革,逐步使全面深化改革成為一股滾滾洪流、勢不可當。
第二,緊貼現實緊迫的經濟問題,亮點紛呈。雖然2003年中央已做出了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但是由于此后落實情況不是很好,加上幾年的“大干快上”以及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反應有點過度,實行4萬億元投資刺激計劃,使國民經濟原本已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加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轉型,顯得更加刻不容緩,而這又是主要靠深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長期積累的難題。《決定》針對當前經濟生活中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明確提出,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為此,《決定》提出許多大膽而又必要的市場化改革主張和舉措,在經濟領域就有: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主要以管資本為主、明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加快建設自由貿易區、進一步放開現代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等等,可謂亮點紛呈。
篇10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全省國資監管工作會議、全省產權管理暨產權交易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工作,研究部署我市國資監管任務。下面,根據市國資委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問題。
一、全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回顧
去年以來,我市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把握出資人職責定位,搶抓機遇,積極探索,扎實工作,我市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深入推進并取得顯著成績,推動全市國有經濟繼續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國資監管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截止目前,我市6個區、一個縣級市、3個縣和濟南高新區共11個單位,都成立了國資監管部門,其中市中區、槐蔭區和章丘市成立了國資委,單獨列為政府特設機構或政府管理部門;其他8個單位均成立了國資局,與財政局合署辦公,初步搭建起縣級國有資產監管運營平臺。各級國資監管部門圍繞改革改制、產權管理、業績考核、財務監督、企業黨建等方面,制定出臺了125件規范性文件,全市國資監管法規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根據國務院國資委頒布的《地方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指導監督暫行辦法》的精神,市國資委結合我市縣(市)、區國有資產的現狀,制定頒發了《濟南市縣(市)區國有資產監督工作指導監督暫行辦法》,對全市縣級國資監管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國有資產的基礎管理工作得到加強
市國資委緊緊圍繞“監管、運營、發展”三條主線,建立完善政策法規、產權管理、業績考核、統計評價、外派監事會“五大工作體系”,不斷強化國資運營的監督管理。各縣(市)、區組織開展了區屬國有企業基本情況調查,基本掌握了企業的資產、人員及生產經營狀況。同時,健全產權管理制度,開展了產權界定、產權登記等基礎性管理工作,加強了企業產權變動、注銷的動態監控。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國有企業(一級)287戶,資產總額527億元,國有資產163億元。國資委監管及參股、代管企業共41戶,監管企業資產總額246.75億元,負債總額204.35億元,凈資產總額43.9億元,資產負債率82.82%。監管企業職工總數12.4萬人(其中在職職工7.3萬人)。納入縣區國資監管部門監管的國有企業167戶,賬面總資產99.1億元,所有者權益42.9億元,國有資本權益10.6億元,企業職工總數2.9萬人(其中在職職工2.3萬人)。
(三)企業改革和發展深入推進
市政府授權市國資委第一批監管的企業255戶,職工總數26萬人,市國資委針對市屬企業“三多一少”(中小企業多,占90%,困難企業多,虧損占73%,停產占34.5%,資不抵債的企業多,占53.3%;優勢企業少,僅占不足10%)的現狀,研究制定了以改革促發展的“三化三力”(通過改革改制,企業制度實現“三化”:產權歸屬清晰多元化、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化、勞動關系規范化;企業發展實現“三力”: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于增強活力和競爭力)的工作標準和實施優勢企業通過戰略重組做強做大一批;中小企業多元化投資放開搞活一批;資不抵債困難企業依法退出市場一批“三個一批”總體改革方案。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總計完成企業改革改制257戶(含監管外企業),基本實現了市屬企業改革改制的任務目標,初步解決了市屬國有(集體)企業監管工作量大面廣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促進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各縣(市)、區國資監管部門,積極探索國有(集體)企業的監管方法,在清產核資、國有資產登記、國有資產收益收繳、企業負責人考核任免、經營業績考核等方面,都做了許多有益嘗試,并取得較好的效果。一是認真分析企業狀況,分類推進國企改革和發展工作。市中區國資委采取一次性國有產權退出、分步逐漸退出、掛賬自然消亡等措施,在妥善安置好職工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改制工作。二是嚴格程序,規范操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關于國有企業改制中涉及的清產核資、財務審計、確定產權轉讓場所、轉讓方式、轉讓程序等相關規定,不斷加強對評估、拍賣等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三是優化資產配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平陰縣圍繞縣域經濟發展規劃,結合錦東新區的開發,對現有的部分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在錦東新區建設新的綜合教學設施,同時把各學校現有的資產置換出去,既盤活了閑置不用的資產,又籌集了建設所需資金。四是探討做好國有資產收益的收繳工作。歷城區國資局對東港安全印務股份有限公司、濟南趵突泉釀酒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國有股權收益盡量做到應收盡收;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尤其是房產的出租收入進行經常性監督檢查,*7年該區國有資產收益入庫398萬元,對增加區級財政收入起到積極的作用。五是拓寬思路,研究國資監管的新渠道。章丘市在商業集團、物資集團建立了較規范的以產權為紐帶、以資本管理為重點的新管理模式,同時,積極探索將建管系統、公用事業系統公司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納入產權登記管理范圍.逐步走出了新的發展路子。高新區成立了高新控股集團,通過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做到所有者和經營者分離,通過激勵和薪酬管理體系,用市場化管理理念推動控股公司的健康發展,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推動高新區管理模式從“建設”向“經營”的轉變。六是積極做好職工穩定工作。槐蔭區國資委對全區國有企業職工的醫療保險參保情況進行了大規模調查,并積極籌資500萬元,使大部分困難企業職工加入了醫療保險,為企業改制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總結上述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市國資監管工作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遺留問題多、負擔重,改制難度大。多數縣(市)、區國有企業的資產狀況較差,實際凈資產多為負數,尤其是企業欠職工內債較大,改革改制成本較高。二是工作進展不平衡。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部分縣(市)、區的國資監管工作有待加強,需要進一步明確部門責任,達到管資產、管人和管事相結合的要求。三是前些年改制不規范產生的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維護穩定的任務非常繁重。對這些問題,我們務必要高度重視,創新思路,完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明確國資監管的方向和任務,堅定做好我市國資監管工作的信心
全省國資監管工作會議于今年2月在濟南召開,省領導同志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會前,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同志專題聽取國資監管工作匯報,并做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黨的十六大以來,全省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在開展國資監管、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要求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要加強學習,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促進國有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國資委黨委書記王仁元也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強調要正確認識國有經濟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認識國有企業發展與宏觀調控的關系,正確認識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問題,增強發展國有經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加快企業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增強國有經濟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要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組織形式、分配制度、法人治理結構和領導班子建設以及國有資產監管方式方法創新,要高度重視國有資產監管工作,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資監管機構的自身建設,促進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障。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主任譚成義做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開創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新局面》的工作報告。總結回顧了*7年國資監管工作情況,提出了*8年國資監管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需要把握好的幾個問題,全面部署了*8年國資監管的主要工作。明確要求全省各級國資監管部門要以構建責任型、創新型、和諧型企業和國資監管體系為目標,著力轉變企業發展方式、經濟增長方式、國資監管方式,進一步加強企業黨建和領導班子建設,努力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增強監管工作實效、強化政治保證方面取得新成效,為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宏偉目標做出新的貢獻。構建責任型國資監管體系,就是要圍繞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在各級國資監管機構、監管企業及其權屬企業等各層次的責任主體之間,建立起職責更加明確、關系更加協調、行為更加規范的責任體系,確保履行好國資監管機構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構建創新型國資監管體系,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企業發展規律,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對國資監管工作的新要求,大力推進理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工作方式方法創新,積極探索國資監管工作的規律和特點,不斷開創國資監管事業新局面。構建和諧型國資監管體系,就是要正確處理國家、國資監管機構、國有企業以及其他有關各方的關系,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在和諧的環境中不斷取得新成效。
全市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全省國資監管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張建國市長提出的“穩定職工、管好資產、搞活機制、促進發展”的新要求,自覺增強責任意識,牢牢把握出資人定位,依法履行職責,真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的組織體系、法規體系和責任體系,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監管和營運的有效方式,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嚴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行為,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力爭在改革、調整、監管的關鍵環節上實現新突破,在企業發展方式、經濟增長方式、國資監管方式轉變上邁出新步伐,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確保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新問題、新矛盾將不斷涌現,任務將更加艱巨繁重。我們要堅持正確方向,堅定信心,把握職責定位,不斷改革創新,努力開創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新局面。
三、以產權管理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國資監管水平
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其核心是加強國有資產產權管理,它是國有資產管理中重要的基礎工作,是管資產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在國企改革和國有經濟結構調整中處于十分重要的環節。國資委作為出資人代表,對國有企業的各項管理權能,都是從產權關系中派生出來的,產權管理是整個國資監管的依托。離開了產權管理,其他管理權能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我們要以產權管理工作為重點,進一步樹立產權觀念、強化產權意識、理順產權關系、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切實增強國資監管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著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
一要切實加強國有產權管理。我市各級國資部門成立之后,作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核心和基礎的產權管理工作首當其沖,擔負著十分具體、繁重和復雜的任務。然而,由于國資部門是新設機構,產權管理的制度及法規并未完全健全和落實,工作人員也來自不同部門和崗位,實際工作中勢必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挑戰。同樣,對于許多國有企業而言,國資部門成立后,一時會感到無所適從,思想上有些困惑,有時甚至分不清自己的權責,企業的正常經營受到了影響。在新的形勢下,國資部門要強化國有產權管理的基礎工作,通過開展產權登記普查等方式,切實摸清國有產權底數。進一步完善國有產權管理制度,以理順產權關系、強化產權管理為出發點,做好企業改制重組及內部整合過程中的產權管理工作。根據國家要求,省政府今年對全省產權交易市場進行了整合,我市產權交易中心變更為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濟南辦事處,建立了全省范圍統一的產權交易中心。下一步產權管理工作要著重把握好“四項原則”:一是嚴格制度,依法依規。在產權管理方面要建立嚴格的規范程序,對產權、股權轉讓、資產處置等經濟行為實行集體決策,處置行為公開透明。二是制定流程,嚴格程序。無論產權界定、產權登記、資產評估,還是資產處置和產權交易,我們都要制定出嚴格的流程,讓企業知道如何辦理并嚴格按規定和程序辦理。三是陽光操作,公開透明。企業國有產權股權轉讓,必須在國資委選定的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必須堅持“應進必進、能進則進、規范進入、操作透明”的原則,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公開透明的制度體系。四是改革創新,穩步發展。產權管理作為國資監管的重要環節,伴隨著國資監管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比如如何促進上市公司股權合理流動,境外國有資產如何管理,對外再投資形成的產權如何管理等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和新途徑,只有這樣產權管理工作才能健康的發展。
二要進一步健全國資監管組織和法規體系。按照中央關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三統一、三結合”的要求,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進一步健全完善市、縣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積極探索縣級國有資產監管的有效形式。我市不組建國資委的縣(市)、區,必須明確國資監管的責任主體。要進一步健全國資監管各項規章制度,建立系統、有效的國資監管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國有重點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切實加強重點領域的法律風險防范。要強化指導監督工作。認真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地方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指導監督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指導監督的內容和方式。通過交流研討、學習培訓、信息共享和業務檢查指導等形式,提高指導監督工作水平,加強縣(市)、區國資監管機構之間的交流聯系。市國資委將適時組織開展全市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專項檢查。各縣(市)、區國資監管機構要加強與市國資委的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國資監管有關工作情況,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市的各項國資監管法規政策。
三要充分發揮業績考核的導向作用。今年,市國資委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業績考核體系,抓住出資人最關心的關鍵問題和企業管理中的主要矛盾,進一步提高了考核指標的導向性和針對性。合理設置了考核內容及其權重,引導企業追求同行業先進水平,重視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和穩定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業績考核獎懲辦法,堅持業績考核與薪酬分配、干部任用掛鉤,切實做到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短期激勵和中長期激勵相結合,促進經營責任的落實。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合理把握企業負責人薪酬與職工收入的倍數,逐步實行企業負責人薪酬公開制度。
四要切實加強財務監督。要進一步突出財務監督,有效整合各種力量,切實管好企業賬本,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建立健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辦法,重點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監測、評價和應對體系,強化企業財務風險防控。加強財務預決算管理,全面組織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強化財務基礎管理,加強企業重大財務事項管理。推動企業完善內控體系,有效整合財務資源,提高集團財務控制力。進一步完善審計監督工作體系,提高審計監督效能。完善財務快報和國有資產統計工作體系,探索建立財務信息公開制度,做好財務狀況的分析監測和績效評價工作。堅持和完善外派監事會制度,加強對重點企業、重要經營管理活動、重大決策及其程序合法合規性的監督。及時制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及配套辦法,積極穩妥地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
五要建立健全資產損失責任追究等制度。要積極研究建立企業重大資產損失責任追究辦法,對因決策失誤、管理失職等造成的重大國有資產損失問題,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堅持可追溯原則,對在企業改制、產權轉讓等過程中發現的重大資產損失等問題,嚴肅追究問題發生時相關人員的責任。要建立完善投資管理辦法,加強對企業年度投資計劃的審核,建立項目投資后評價制度,及時對企業投資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特別要抓好省外境外投資監管。嚴格審核企業重大投資項目,堅決控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企業主業發展方向的項目,堅決杜絕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等低水平投資行為。加強對企業投資管理情況的考核,不斷提高投資決策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
(二)進一步轉變國有經濟發展方式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區域間經濟合作和交流更加密切,競爭更加激烈,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正在不斷改變未來產業結構和經濟的增長方式,高新技術產業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從國內環境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我國經濟仍將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并且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從而帶動電力、鋼鐵、機械裝備、汽車、建筑等產業的發展。當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依靠體制、科技、管理創新,實現產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將成為我國現階段經濟增長的主要途徑。市屬國有企業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正視歷史,放眼未來,聚集優勢,實現國有企業跨代升級,重振國有企業的雄風,已勢在必行。
國有企業跨代升級是今后我市國有經濟調整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過程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傳統產業為依托,以同行業“高、精、新”為重點,瞄準世界一流技術、一流設備,一流產品,進行跨代式技術改造和上新創新,再造發展新優勢。通過統籌規劃和分步實施,尤其對具備一定條件的傳統產業,如機械裝備制造業和紡織業,優先實施產業跨代升級工程,培植國有經濟的支柱產業,不斷擴大名優產品的生產規模,盡快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優勢,能夠帶動相關產業和地方工業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和產品群,形成我市國有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我市國有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對市國資委目前監管的25戶國有控股及集體控股企業要按照“輕重緩急、先易后難和保持穩定”的原則,因企制宜,分類推進改革。對資產狀況良好,歷史負擔不重,生產經營正常,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要以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促進企業做強做大為目標,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利用資本市場促進存量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從制度和資金上解決企業發展活力和后勁問題,促進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優勢企業在優勢領域中發展。對歷史負擔沉重,經營性資產質量不高的企業,以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引增量盤存量,通過資產重組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對長期停止經營,嚴重資不抵債,盤活發展無望的困難企業,要以妥善安置職工,確保社會穩定為目標,分別采取政策性破產、依法破產、低水平維持存續等方式,妥善安置職工,推動企業適時依法退出市場。
(三)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一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積極推進國有大型企業改制上市,具備條件的加快整體改制、整體上市步伐,不具備條件的要推動主業資產上市。推動企業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導和支持國有獨資企業依托產權市場,通過轉讓產權、增資擴股等形式實現產權多元化。對國有控股、參股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股權結構。在股份制改革中,要科學設定股權比例,對事關國計民生的企業,要確保國有資本的控股地位。
二要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對國有獨資公司,要按照《公司法》規定,以引入外部董事、規范董事會運作為重點,完善治理結構,逐步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和黨委會之間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機制。
三要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把深化企業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擺到重要位置,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著力增強企業活力。要以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為契機,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職工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推進勞動用工市場化改革,規范勞動合同關系,完善企業內部競爭機制,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四要抓好企業管理創新。要積極創新企業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加快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企業管理體系,推動企業以產權為紐帶,層層建立出資人制度,加強對權屬企業的監管;壓縮管理層級,優化組織結構,增強集團公司管控力。指導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盡快建立起科學決策、規范執行、有效監督考核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推動企業以防范投資決策風險、資金管理風險和法律風險為重點,建立風險防范組織機構,規范風險防控程序,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四)進一步推進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建設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年,也是舉全市之力迎接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的攻堅之年。做好維護企業及社會的和諧穩定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當前,國資委一些困難企業改革要推進資金缺口大,涉及職工人數多,多年積累的矛盾重重,穩定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形勢非常嚴峻。為此,我們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穩定工作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穩定工作。一是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以人為本,用發展的觀念研究解決企業的困難。二是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積極穩妥推進困難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切實把好職工安置政策關、方案和費用的審核關。繼續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實行領導包案、公開接訪和領導分工負責制度,暢通訴求渠道,建立暢通有序高效的工作新秩序。三是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加強企業民主管理、廠務公開,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廣泛開展送溫暖活動,全面推進和諧企業文化建設,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五)進一步提高履行職責的能力水平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混合式教學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