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21:15: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理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理專業中醫護理教學研究
一、中醫護理問卷調查和訪談
(一)問卷調查。對所帶護理專業在校生進行了有關中醫護理課程的初步調查,以發放問卷調查表的形式進行。在學期初,問卷調查的設計主要包括8個方面,分別是你的性別;你的年齡;你是否聽說過中醫護理;你從哪兒獲取中醫的信息;你喜歡什么樣的上課方式;你希望在課堂中學到什么樣的知識;你相信中醫護理技術嗎;你希望學到哪些中醫知識。通過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教師可以初步獲得學生對于中醫護理的初步認識以及對于學習本門課的基本要求,教師能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以便獲得最佳課堂效果。在學期末,在學習完中醫護理的教學內容,對護理專業在校生進行了中醫護理教學效果評價的問卷調查,以發放問卷調查表、座談的形式進行。在學期末,有關中醫護理教學效果評價的問卷調查,設計主要包括8個方面,分別是學習興趣是否提高;是否愿意主動學習;是否提高了與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是否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是否提高了動手能力;是否在生活中用到學到的知識;你本學期最喜歡的中醫護理內容是什么;你希望在中醫護理課堂中學到哪些知識。通過電話聯系、訪談了解實習學生、畢業生在進行臨床中醫護理特色技術操作中面臨的困惑。在教學中適當增加相應的教學內容及學時,以便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訪談內容主要包括8個方面,分別是你在哪家醫院實習;你在哪家醫院工作;你在工作中感覺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嗎;你所在的醫院是否開展中醫護理技術;開展了哪些中醫護理技術;在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中,哪些容易操作,患者樂于配合;在臨床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時,你遇到哪些困惑;你認為進入實習、工作前,學生應具備什么素質;在校期間學習的中醫護理知識,在你進入實習、工作后有用的是哪些內容;你對中醫護理這門課有什么建議。
(二)對中醫護理教師的訪談。收集教師對于中醫護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建議,以及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記錄,作為教學效果評價的依據。訪談內容主要包括7個方面,分別是您所帶的專業和班級有哪些;您所帶的學生有什么特點;參與中醫護理教學的學生在學期末有哪些變化;在課堂上學生喜歡什么樣的上課方式;在學期末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嗎;您認為學生應具備哪些專業素質;您對中醫護理這門課有什么建議。
(三)對臨床專家的訪談。收集對于中醫護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建議,作為確定中醫護理教學內容的參考。訪談內容主要包括8個方面,分別是您在臨床帶教的課程是什么;您所在的科室是哪個;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的使用廣泛嗎;您所在的醫院主要開展了哪些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中患者最容易接受的中醫護理技術有哪些;在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中,您覺得學生操作規范嗎;您覺得學生在進入實習時,應具備哪些中醫護理的知識和技能;針對我國的護理現狀,您認為學生應加強哪些方面的能力培養;您對學生在校學習的中醫護理這門課有什么建議。
二、提高中醫護理教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中醫護理課程的講授,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臨床中常用的中醫護理技術,而且應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讓學生了解中醫護理,喜歡中醫護理、使用中醫護理技術,為醫療衛生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外科護理教學事例教學運用
外科護理學在臨床護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學科的發展,各專業學科的形成,使外科護理學涉及面漸廣,其對臨床護理各科的實踐起著重要作用。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進行了教學改革,于2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在部分外科護理學的教學中采取了案例教學法,并對學生進行了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旨在探索教學方法,并了解在外科護理學中進行案例教學的效果。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延安大學醫學院護理專業2oo7級本科生53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48名。
1.2案例教學的實施方法教師提前把下次課要講內容的相關案例發給同學做課前預習。教學時具體步驟:首先導入案例引導學生分層逐步分析,然后以本案例為載體傳授系統理論知識,并講解重點及難點內容,最后應用本節課學習的理論知識來解決本案例遇到的醫療護理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案例教學的內容為外科護理學各論部分內容。教學結束時采用問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案例教學相關內容的調查,發放問卷53份,回收53份,回收率100%。
2結果
2.1開展案例教學情況,201O~2011學年第一學期外科護理學總學時98學時,案例教學l2學時,占總學時的12.24%。
重癥醫學科護理教學管理研究
隨著目前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微信的使用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同時微信的知識進展快速更新也給移動互動教學帶來了方便[1,2]。在醫院,科室護士的管理和教學任務中,醫院重癥監護室也在不斷的創新,已初步嘗試了病例分析、PBL等多種護理的教學方法,結合目前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微信平臺運用到重癥監護室護理課堂教學中,為護理實習生提供個性化自主學習的平臺,加強了帶教護士與護理實習生之間的互動,顯著提高了護理實習生學習興趣。但是,微信的推廣應用比較多,本文對護理教學中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應用現狀分析,并根據當前的應用現狀提出創新的護理教學思路,以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2017年到醫院重癥監護室(Inten-siveCareUnit,ICU)實習的護理本科專業學生60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觀察組男2名,女28名;年齡19~24歲。對照組男2名,女28名;年齡19~25歲。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1.2方法。ICU的患者病情較重,護理任務重,對新入科室實習的護理實習生來說任務更是繁重,許多專業性設備如呼吸機使用等不易掌握,但核對醫囑、計算出入量等較簡單的能夠掌握。帶教護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帶教。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觀察組采取帶教老師講授和微信平臺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①帶教教師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及大綱要求,給出臨床上的實際教學案例,布置任務讓其通過微信平臺及時交流。②分析任務:護理實習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給出的案例進行分析和相應的討論,并及時通過微信進行交流,通過自己查閱相應的文獻和資料,將個人問題通過微信平臺進行交流,帶教的老師可以將護理實習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③根據臨床案例中的情境進行任務分配,對護理實習生在實踐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予以糾正和講解。④對臨床的個例進行總結評價,護理實習生在完成實踐操作后,分別采用護理實習生自評、護理小組互評、帶教老師評價的方式進行點評。針對錯誤的操作引導護理實習生總結反思[3,4]。1.3觀察指標。對兩組護理實習生分別進行重癥監護室自編的考卷進行理論考試,并進行成績分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測評,其余的參照黃婉霞等學者的研究[5]。1.4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觀察組的理論考試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護生帶教前后自主學習能力評分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帶教前(P<0.05),對照組帶教前后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重構綜述
摘要:高職高專護理教學改革向護理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為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高職高專護理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外,還應重構跨學科能力,實踐能力,多媒體教學技能和教研能力與之相適應的各種教學能力。
關鍵詞:護理教師;教學能力;跨學科能力;實踐能力;多媒體教學技能;教研能力
護理學是研究人對疾病、健康的某種反應,這種反應包括現存的和潛在的,是隨病人病情的變化而改變,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由于近年來護理學發展很快,護理教師原有的專業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現有教學需要。隨著高職高專護理教學改革的實施和推廣,各院校采用了新的教學模式、方法。這一改革的深人發展,向護理學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為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護理學教師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外,還應著重培養以下技能,才能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護理教學的需要,勝任高職高專護理教師的角色。
一跨學科能力
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模式轉變,護理學科不斷地發展,護理的指導思想已經由以疾病為中心轉為以人為中心。隨著整體護理的普遍開展,患者對護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來越高。護理的有效性不再局限于打針、發藥,而在于能夠提供以知識為基礎,以信息為參考,以倫理為準則,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邏輯性的臨床判斷及處理臨床問題的行為。護理的角色不僅僅是照顧者,還是咨詢者、教育者、計劃者和管理者。除了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外,還要為個人、家庭、社區的健康提供服務和教育。因此要求護士的知識面要更廣,不僅要掌握醫學、護理學知識,還要掌握心理學、社會學、人文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培養學生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護理專業人才,能從事預防保健、臨床和康復護理工作的高級人才。在這種情況下,護理教師需要調整和拓寬自身的知識結構,具備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因此教師除掌握護理專業基本知識外,還應掌握如: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健康教育促進、衛生法學等與護理專業相關聯學科群的綜合知識,充實并提高自身的醫學人文教學水平。因此要加強護理教師的培訓,增加她們出去學習的機會,使護理學科國際化,并向多方向發展,加強師資交流,取長補短,更新知識。這是高職高專護理教師當前面臨的艱巨而緊迫的任務,它的成敗會直接影響到高職高專學生護理能力的培養。
二實踐能力
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院護理部2013年度實施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作為觀察組,而2011年未實施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作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護生292名,男5名、女287名;年齡17~22歲,平均(20.6±1.3)歲。觀察組:護生257名,男6名、女251名;年齡17~22歲,平均(20.4±1.5)歲。兩組護生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期間護生并未實施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而觀察組期間則實施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具體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建立規范教學管理運行機制
敘事護理教育在老年護理教學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索敘事護理教育在老年護理教學中對學生護理情感的培養效果。方法以2016級五年制護理專業165名大專生為研究對象,在老年護理課程教學中,通過查閱資料、觀看與老年患者相關的文學及影視作品、情景再現—角色扮演、分享情感故事、書寫并分享反思日記等形式進行敘事護理教育。教學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敘事護理教育對學生情感培養具有明顯效果,教學前后學生對老年護理的認識和理解也有明顯差異。結論敘事護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老年護理課程的認識和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老年患者的情感,有效促進師生綜合能力提升,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敘事護理教育;老年護理;情感
2020年11月1日,我國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402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8.7%。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老齡化社會的劃分標準,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問題成為目前我國嚴重的社會問題。為滿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需盡快培養專業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應用型、技能型老年護理人才。敘事護理教育于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護理教育家Diekelmann[1]率先引入護理教育領域,她認為敘事護理教育是教師和學生搜集故事素材,通過引導學生解構、分析故事內涵,以對話及溝通交流的形式培養學生同情心、人文關懷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從而實現研究和教育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敘事護理教育是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已成為未來護理教育的發展方向。
1對象
選擇我校2016級五年制護理專業16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8名(占10.9%),女生147名(占89.1%);年齡17~20歲,平均(18.5±0.8)歲。
2教學前問卷調查
新型護理教學管理模式探討
摘要:目的對我國當前新興護理教學管理模式的實施現狀進行分析和探究,同時對其相應的實施方法以及實施的效果分析與總結。方法選擇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間來該院進行實習的100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名,對研究組護士施以教學改革以后的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而對照組護士則施以教學改革以前相應的教學管理模式,然后對研究組以及對照組中實習護士的實習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兩組護士在理論及操作考試中得到的分數,以及他們對于其所接受的教學管理模式的滿意度進行客觀的調查和統計分析,進而對新型的護理教學管理模式的實施方法進行總結。結果經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以后,研究組護士的理論以及操作的考試分數比對照組的明顯偏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士對其教學管理模式中的各方面教學形式的滿意度比對照組均明顯偏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教學改革以后的新型教學管理模式具有顯著的成效,在實際的護理教學管理中均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新興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實施方法;效果
護理學是醫學中最基礎,也是醫學中最基本的學科,其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而其教學具有很大的難度[1]。近年來,我國醫學正以積極向上的姿態迅速的發展和進步,因而對護理的教學方法以及相應的管理方法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這樣才能適應醫學不斷發展的需要,同時對于規范以及合理科學的教育管理方式及模式要給予堅定地貫徹和推行[2]。為分析探討新興護理教學管理模式的實施方法以及相應的效果,現選擇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間來該院進行實習的100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施以改革以后的全新教學管理模式以及改革前的教學管理模式,然后對兩組護士的實習效果進行分析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來該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間進行實習的100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名。對照組護士施以改革前的教學模式,其中男性護士4名,女性46名,護士18~25歲,平均年齡為(22.13±0.35)歲;研究組護士施以改革以后的教學模式,其中男性護士5名,女性45名,護士年齡19~26歲,平均年齡為(21.75±1.4)歲。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較。
中職護理教育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2015級護理專業1501班、1502班學生,將其設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結果觀察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行為能力的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教學模式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職;護理教育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以培養行業人才為重點,肩負著向國家和社會輸送優秀護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其護理教育質量至關重要[1]。近年來,隨著國民受教育水平和整體學歷的不斷提高,中職學校生源質量不斷下降,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2]。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改變教師原有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效掌握課程內容[3]。由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能彌補中職護理教育的不足之處,其理念已日益受到重視。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校2015級護理專業1501班、150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時間為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研究對象為2015級護理專業1501班、1502班學生。將1501班設為觀察組,共計59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51人,年齡18~21歲,平均(19.4±0.6)歲;將1502班設為對照組,共計5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48人,年齡18~21歲,平均(19.7±0.4)歲。兩組人數、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包括常規理論授課和操作訓練;觀察組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具體如下。1.2.1崗位調研。對各級醫院進行調查,與醫院各科主任、各病房護士長、護理部主任討論崗位需求,并邀請其協助指導課程改革。1.2.2序化教學內容。根據調研成果組織開展研討會,進行課程內容排序和選擇,設計能體現實踐與理論一體化的護理教學任務。1.2.3設置與學生就業相關的課程。綜合考慮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如社區醫院、老人療養院等,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就業需求設置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社區醫院和老年護理等相關專業內容。中職學校大多數學生就業時針對性強,因此,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課程的實用性。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未來職業的工作模式[4]。1.2.4模擬真實工作場景。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模擬真實工作場景,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前了解自己未來的工作環境,提前熟悉并發現問題,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及時解決問題。比如,創設在社區醫院遇到老年患者突發心臟病的場景,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教師在旁邊仔細觀察學生在問題處理過程中的表現,然后評論并給出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從而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當學生認識到當前所學知識對未來工作的重要性時,他們的學習心態將會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教師也會從中體會到教學成就感,從而更好地設計課程內容。1.2.5分析真實工作案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大量實際案例,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未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5]。教師在案例教學時,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讓他們進行案例討論。學生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分析案例,并通過頭腦風暴法制訂解決方案,之后進行方案展示,教師綜合各組表現選擇表現最優組。1.3觀察指標。1.3.1期末考核。學期末對兩組進行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論考核:以教師出題、學生答卷方式進行,分值為0~100分。技能考核:依據實際需要制定考核評分標準,在實訓場所(比如模擬病房、多功能示教室)進行,目的在于考核學生護理禮儀、操作能力以及規范程度,分值為0~100分。1.3.2綜合素質評估。綜合學生期末考核成績和平時表現以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結果,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行為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多方位評估[6],記錄兩組各項指標達標人數,從而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1.3.3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調查。采用教學模式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學生進行調查,分值為0~100分,將滿意度分為3級:(1)滿意:81~100分;(2)較滿意:61~80分;(3)不滿意:0~60分。總滿意度=滿意度+較滿意度。1.3.4統計學分析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循證護理在婦產科護理教學的價值
婦產科護理學是專科護理專業學生的骨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備,是護理專科學生進入臨床的橋梁課程[1]。傳統教學模式由于教法單一以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已經難以滿足專科婦產科護理人才培養需求。循證醫學兼顧理論和實踐,是臨床上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將此教學法應用到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勢必對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實踐能力有一定的價值。我院將循證護理教學模式應用到我院2016級專科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選取我院2016級專科科護理班學生157名,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76名,其中女生70名,男生6名,平均年齡20.91±0.56歲。觀察組81名,其中女生73名,男生8名,平均年齡21.04±0.58歲。兩組學生均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開設婦產科護理課程,并已完成對健康評估、生理學、解剖學、基礎護理等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對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入學理論成績及基礎學科成績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統計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學生均自愿加入研究,知情同意。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教學模式,課前,授課教師將選擇好的典型病例和針對性相關問題借助網絡發給學生,學生則根據典型案例和針對性相關問題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及網絡平臺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學生根據查閱的相關資料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指導,幫助學生分析案例和相關問題、消化專業知識。在進行護理實踐操作過程中,由教師按照“一看二放三上手”的步驟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以便學生更好地進行實踐訓練。以“異位妊娠”為例進行循證護理教學,步驟如下:①提出循證問題:如何護理異位妊娠破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②引導學生探究異位妊娠破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的護理方法。③評價循證觀察:比較學生獲得的有關異位妊娠破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的護理研究系列文獻,總結異位妊娠破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的護理方法所取得成效。④循證實踐:由教師選取知情同意的見習病人,讓學生在實際的臨床護理實踐中應用循證護理措施,提升學生的循證護理能力。1.3教學評價:在學期末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并加以比較,考試內容為理論考試和實踐操作考試。理論考試占70分,實踐操作占30分。1.4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軟件SS19.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專科學生考核情況比較: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期末考試中的理論考試成績、實踐操作成績及總成績相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專科護理學生對相應教學模式的評價:相較于傳統的教學及考核模式專科護理學生對循證護理教學模式認可度更高,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護理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教學模式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發展,人們對護理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服務意識、服務態度等的重視,切實促進學生護理能力的提升。基于此,該文先從師資力量、管理體制、培養目標、教學模式及方法、教學評價五方面分析臨床護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就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PBL)、以能力為本的教學模式、雙導師帶教模式這三個主要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臨床護理;問題;教學模式
臨床護理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從臨床實踐中積累更多的經驗,對護理知識加深理解,促進自我專業意識的形成。然而,從當前我國臨床護理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學師資力量的薄弱以及教學模式的單一等因素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不斷下降[1]。新時期必須要求臨床護理教師能夠加強對教學的反思,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本文就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目前主要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1護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師資力量薄弱臨床護理教學師資力量薄弱主要在于有臨床實踐經驗的教師并不多。臨床護理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論知識講解,更重要的是要將臨床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分析,同時要求學生能夠加強實踐鍛煉,切實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2],但是當前我國不少臨床護理教師均屬于無教學經驗的護理人員,其在教學中存在教學理念傳統、與時代脫軌嚴重以及實踐能力不強等問題,這對于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不利。1.2教學管理體制欠完善護理教學要求學生進行必要的臨床實習,也要求學校能夠安排一定的帶教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醫院實習。但是,如何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歷情況制定完善的帶教計劃和管理制度卻成了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正是影響我國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3]。1.3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不明確臨床護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要求學校能夠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然后教師根據學校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4]。例如,學校制定的培養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教師在教學中才會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四個方面的綜合發展。然而目前我國在培養目標方面卻存在目標不夠明確的情況,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無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方向,最終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1.4教學模式及方法較陳舊臨床護理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仍然較為單一、落后,即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是以講授式教學法為主[5],在教學中也是側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較差,這對于促進學生將來的就業發展十分不利,將會嚴重限制學生的發展。1.5教學評價方式欠完善傳統的臨床護理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集中于學生對護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服務態度等方面的重視程度卻嚴重不足,因此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引起教師的特別關注。
2臨床護理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