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20:24: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紅色資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紅色資源

縣紅色資源調查報告

*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兵井岡的決策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留下了光輝的足跡。*為革命做出過巨大犧牲和貢獻,全縣數千優秀兒女為新中國誕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全縣在冊革命烈士3481人,開國將軍13名。本地紅色資源十分寶貴,在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發展經濟的現階段,為了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經濟、社會、教育等多種作用,因而有必要對本地紅色資源加以清理、重建、保護、整合,進而推動*紅色資源的發展和傳播。

一、*紅色資源的地位

*擁有全國最著名最寶貴的一枝槍在革命的危急關頭,有些人革命意志薄弱、悲觀失望。*縣工人糾察隊領導人陳朝湘,剝掉了革命的外衣,暴露了反動面目,把糾察隊的六十支槍,帶走五十九支投靠了敵人,參加了國民黨“靖衛團”,只有賀國慶一人帶出一支槍。敵人為了追繳賀國慶帶出的一支槍,到處貼出懸賞捉拿的公告。賀國慶等人為了保住這一桿槍,把槍枝拆散分別埋在龍山巖和賀家宗祠。敵人抓到賀國慶的父親,嚴刑拷打,逼他交出兒子賀

國慶和槍,老人堅貞不屈,最后被活活燒死,敵人接著又殺死賀國慶的母親。為了這支革命槍,賀國慶一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928年2月,中共*縣特支用大革命失敗時保存下來的這一枝槍,重建*紅色地方武裝,開展武裝斗爭。所以說,*一枝槍是中國革命最著名最寶貴的一枝槍。

*是井岡山斗爭時期5個“全紅縣”之一1927年9月25日,工農革命軍進入了*縣境。26日,在縣城的賓興館召開了*縣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正是在*縣,堅定了引兵井岡山的決心和信心。1928年2月,中共*縣特支用大革命失敗時保存下來的一枝槍,重建*紅色地方武裝,開展武裝斗爭,并配合紅四軍29團攻克*縣城,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各區、各鄉也隨后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同時各地還成立了赤衛隊、少先隊、兒童團等群眾組織。*縣全境成為井岡山斗爭時期的紅色區域,是井岡山斗爭時期的5個“全紅縣”之一,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為湘贛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之一1929年初,在、率領紅四軍進入贛南后,、滕代遠率領紅五軍的一部分戰士以井岡山根據地為基礎建立了湘贛革命

查看全文

紅色資源在小學德育的應用

摘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對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和家國情懷的培養。本文從小學德育入手,針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應用進行探究,給出了具體的實踐策略,并輔以案例佐證,希望能夠對小學德育活動的開展、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小學教育;融合教學;德育

紅色資源是在長時間紅色革命基礎上形成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學、紅色遺址遺跡等資源,探索紅色資源的開發和小學德育的改進和創新,能進一步彰顯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和德育引導作用,使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更具思想性和深入性,有助于在教育實踐中促進德育活動的科學發展。因此新時期結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小學教師在對德育指導工作進行創新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探索紅色資源的多元融合和系統應用,展現紅色資源服務小學德育工作的價值和效能,全面推動小學德育的科學組織規劃。

一、紅色資源與小學德育有機融合的原則

要想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和作用,就要在整合紅色資源的過程中,遵循特定的原則制定合理化的資源開發體系,保障紅色資源在德育教學指導中的應用能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夯實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基礎。

(一)尊重小學生的成長需求

查看全文

湖湘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

摘要:湖南是“革命搖籃,偉人故里”,有著門類齊全的紅色物質內容和永恒的紅色精神內涵,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是紅色文化資源大省。湖湘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存在著內涵挖掘不夠、機制不健全、缺乏整體規劃、傳播同質化問題嚴重、整合力度不夠等問題。為了實現對湖湘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傳承,需要不斷深挖湖湘紅色文化特色,健全保護與傳承機制,拓展其育人價值及功能的渠道,加大整合資源的力度,大力推進傳播創新。

關鍵詞:湖南;紅色文化;保護;開發

作為中國近代革命的搖籃和紅色文化發源地之一的湖南,有著門類齊全的紅色物質內容和永恒的紅色精神內涵,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是紅色文化資源大省。深入保護和開發湖湘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有利于提升湖南省的整體文化形象,有利于湖南精神文明建設。

一、湖湘紅色文化資源概述

湖湘紅色文化資源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湖南人民為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而艱苦奮斗、奮發圖強所形成和積累的集物態、事件、人物和精神為一體的物質與精神財富。既包括秋收起義瀏陽文家市會師舊址、水口革命舊址、芷江舊址等革命舊址,各地烈士遺物與革命文獻資料等文物,長沙烈士陵園等各地烈士陵園及紀念館,、劉少奇、等偉人將帥故居、烈士陵園等物質資源;也包括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等各地的紅色標語,《瀏陽河》《東方紅》等革命歌曲,《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等紅色影視劇,兩把菜刀鬧革命、紅軍長征《半床被子》、歐陽海舍身救列車等革命歷史故事,桂東沙田鎮“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軍規等紅色制度文化,詩詞等文學作品,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心憂天下的擔當精神等革命精神,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及物資資源所承載的精神財富等非物質資源。作為近代革命的搖籃、偉人將帥的故里、工農紅軍的故鄉、思想的策源地,湖湘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內涵豐富、歷史悠久、門類齊全、分布廣泛、形式多樣的特征。湖南是少數幾個紅色旅游資源景點多、門類齊全的省份之一,14個市州都有自己代表性的紅色文化資源,有眾多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還有岳麓山、新民學會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以及長沙會戰、衡陽會戰、常德保衛戰等紅色遺址。湖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歷史悠久還表現在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影音作品、革命故事、革命精神等多方面。湖南走出了、劉少奇、、、、羅盛教、劉維漢同志等一大批紅色人物代表,他們的革命理想、堅定信念、愛國精神等先進事跡都是生動的教材,也是湖南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湖湘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屬性,是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出自湖南的一大批偉人將帥身上所體現的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操、經世致用的務實作風、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是革命精神也是湖湘文化精髓。又如湖南境內的偉人故居、博物館、紀念館等紅色物質財富也有湖湘文化的鮮明特色。湖南紅色文化中有形的物質形態和無形的非物質形態都是具有明顯的湖南特色的資源屬性,其開發利用的方式、價值都深深地體現了湖湘文化烙印。當然,湖南紅色文化資源因其多樣化形態的存在而產生歷史性、政治性、教育性等不同的屬性,但都有明顯的湖湘文化特色。湖湘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體現在因其豐富的內涵而具有的十分珍貴的歷史史料價值,因其具備政治信仰導向功能而具有重大的政治價值,因其具備可保護、傳承、開放而具有的可觀的經濟價值,也因其鮮明湖湘文化特色和教育屬性而具有的文化價值和教育作用。

二、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現狀

查看全文

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摘要:紅色旅游資源是一種重要的發展資源,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鄉村紅色旅游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通過介紹廣東省陽西縣紅色旅游資源的概況,考察其開發現狀,發現當前存在的問題,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做好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有效策略。

關鍵詞:紅色旅游資源;鄉村振興;陽西縣

一、陽西縣旅游資源概況

陽西縣位于廣東省西南沿海,下轄8個鎮,森林覆蓋率達47.26%,海岸線長126.6千米,“山、海、泉、林、湖、洞”優勢突出,擁有得天獨厚的物產資源和自然風光,旅游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2020年被評為第三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二、陽西縣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鄉村振興戰略為紅色文化發展注入新活力,優秀紅色文化為鄉村振興帶來發展新契機[3]。近年來,陽西縣通過黨建引領將紅色資源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紅色旅游特色發展之路。

查看全文

紅色旅游資源開發路徑選擇研究

[摘要]延安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獨特的黃土風情文化,但在全域旅游視域下,尚存在旅游資源開發不足等問題。文章從全域旅游視角,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對延安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路徑進行了分析與選擇,明確旅游資源和基礎設施為影響資源開發的兩大主導因素,提出了加強旅游資源融合、創新資源開發模式、加強產業聯合、完善基礎設施等建議,為延安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路徑參考。

[關鍵詞]全域旅游;AHP;紅色旅游資源;路徑選擇

背景介紹

1.全域旅游自2015年國家旅游局在《關于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以來,我國旅游業逐步開始由景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過渡。所謂全域旅游,是指以一定區域旅游業為優勢產業,在優化提升區域經濟社會資源的基礎上,實現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的一種旅游發展新理念和新模式,在內涵上包括旅游資源、關聯產業、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以及政策法規等。2.紅色旅游資源紅色旅游是以革命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革命歷史、革命事跡以及革命精神為內涵,以增長革命歷史知識、促進革命精神傳承為主題的旅游活動。紅色旅游的內在核心和重要依托是紅色旅游資源,該資源主要是指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時期的重要革命紀念地、標志物及歷史文化和革命精神。3.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旅游資源開發是指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潛在旅游資源進行挖掘,形成旅游吸引物并促成旅游活動的綜合性技術、經濟活動。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是對現有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挖掘、改造、包裝、功能延伸及營銷推廣,既包括形成旅游吸引物和提升知名度,也包括提供滿足旅游活動所需的交通、住宿、休閑、購物等各項活動。

全域旅游視域下延安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現狀

1.延安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條件(1)紅色資源豐富從數量上看,延安紅色旅游資源占陜西省紅色資源總量的72%,是我國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革命遺址群。全市共保存445處革命舊址及大量文物資料;已開發133個紅色旅游景點,其中A級景區19家,分布于寶塔區、安塞區等13個行政區域;現擁有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31座,珍藏文物6萬余件;已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9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4處。(2)文化資源獨特延安素以“兩圣兩黃”著稱(“兩圣”是指革命圣地、民族圣地,“兩黃”則指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還擁有極富特色的民俗風情文化資源。社火、鬧秧歌、信天游等民間社團活動,安塞腰鼓、洛川蹩鼓等延安特色五鼓,農民畫、窗花、毛繡、民間剪紙等民間藝術,無不彰顯著陜北風土民情和黃土高原文化,為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增添了文化內涵。(3)政治優勢明顯延安是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根據地,見證了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中共七大等中國革命歷程上的重大事件,培育了在百年黨史上熠熠生輝的延安精神。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人心系延安,不斷豐富延安精神的內涵,對延安的特殊感情和殷切希望成為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及相關產業最強勁的動力和支撐。(4)基礎條件改善作為革命老區,延安的經濟一度落后。為加快發展,延安近10年來在公路、鐵路、航空、水利、電力、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巨資,使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目前已具備由民航、鐵路和公路組成的現代化交通網絡,“米”字型交通格局初步形成,為延安紅色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延安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現狀“十三五”以來,在各級政府對紅色旅游的大力推動及政策保障下,延安旅游業以紅色旅游為龍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十三五”期間,延安共接待游客2.5億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500億元。2019年旅游人數達到峰值7308.2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上升至495.31億元。隨著新冠防疫態勢逐步趨穩,2021年以來旅游人數有所回升,延安市將進一步深挖紅色資源優勢,通過開設“東方紅號”旅游專列帶動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同步發展。3.全域旅游視域下延安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不足(1)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薄弱一是交通體系不夠健全,交通集散點布局難以有效支撐各層級旅游集散中心的互聯互通,無法滿足旅游交通組織與集散的需求;二是旅游住宿產業化程度不高,現有旅游賓館飯店多屬于單體式,尚未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三是娛樂購物一站式服務不足,延安紅色旅游景區(點)周邊一站式娛樂購物場所數量有限,帶給游客的體驗感不佳。(2)多元化旅游資源融合不夠延安擁有“兩圣兩黃”的人文、自然景觀,具有獨特的黃土高原民俗風情。從全域旅游的角度分析,延安在多元化旅游資源整合方面尚存在兩方面不足,一是紅色旅游資源與綠色、黃色、黑色(石油工業)旅游資源缺乏有效融合,二是紅色旅游資源與農業、工業等旅游資源結合深度不夠。(3)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度不高全域旅游的主導思想是以旅游業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現階段的不足之處在于:一是高新技術運用不夠,紅色旅游的智慧化程度、數字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紅色旅游的受眾規模;二是與鄉村振興結合不夠,紅色旅游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還不十分顯著;三是紅色教育與培訓還存在較大開發空間,以“紅色旅游+”推動多元業態發展是全域旅游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

查看全文

利用紅色資源增強思政教育

紅色以特定的模式整合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要求、是非觀念和行為方式,潛移默化地規范和引導人的精神和行為,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著厚實的沃土和生動的平臺。研究和運用紅色資源,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紅色資源的發展和突破,其目的就是要實現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必須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引領和熏陶作用,以紅色資源的繼承發揚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一、要注重突出紅色資源的政治性,在正本清源中打牢官兵的思想根基

同志曾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于一定的階級,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的”。我黨我黨我軍紅色資源是無產階級革命軍隊軍事斗爭和建設實踐成果的凝結與積淀,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統一的政治屬性。用紅色資源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牢牢把握和始終堅持紅色資源的政治屬性,切實在打牢官兵的思想根基上下功夫。一要注重發揮紅色資源的鑄魂功能,在搞好理論武裝上下功夫。我黨我軍紅色資源一直以來都是宣傳普及、創新發展黨的優良傳統的思想陣地和重要載體,對強基固本、凝魂聚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筑牢新時期官兵意識形態基石,必須把黨的優良傳統作為運用紅色資源、彰顯其當代價值的主旋律,努力增強官兵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文化侵蝕影響的能力。要大力推動黨的優良傳統現代化,印發紅色資源小冊子、“口袋書”,以形象化宣傳教育向官兵灌輸黨的優良傳統。要緊貼官兵認知水平、現實思想和崗位職責,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弱什么強什么”的原則,有重點地學習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當代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南泥灣精神等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學習理解、自覺實踐養成。要充分利用看新聞、讀報、組織生活等時機說紅史、唱紅歌、講紅色故事,使紅色資源滲透到官兵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任何時候說起紅色資源都會產生一種崇敬的感情,使受教育者在以后的人生中,言行能夠對照紅色資源,不斷踐行紅色資源所蘊含的偉大精神。二要注重發揮紅色資源的引領功能,在搞好實踐感悟上下功夫。紅色資源是黨的優良傳統的承載,其內在價值決定了其教育人、啟發人、引導人的功能作用。要注重“走出去”,定期組織官兵到駐地革命紀念地、紀念館、現代大型企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場所參觀學習,開闊眼界、開拓思路、增長見識,了解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切身感悟黨的優良傳統當代價值,堅定愛黨愛國愛軍隊的政治信念。要注重“請進來”,邀請駐地學者教授、優秀團體、重大典型等群體走到官兵中間,向官兵傳授科學知識、交流生活哲理,用心與心的溝通升華官兵政治品格、振奮官兵精神狀態。要注重“干起來”,組織官兵積極參與支援新農村建設、學雷鋒日、五四青年日等實踐活動,在實踐感悟、自我啟發中深化官兵對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體會和思考。三要注重發揮紅色資源的教化功能,在搞好輿論引導上下功夫。價值觀念的交鋒不僅是思想文化的博弈,也是傳播手段和引導能力的較量。用紅色資源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善于運用輿論的力量,把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政治主張和決心意志根植于官兵頭腦。要把宣傳優良傳統與黨的大政方針結合起來,在廣泛宣傳黨、國家和軍隊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決策部署的同時,注重從官兵的關注點和興奮點入手,及時轉載創新發展優良傳統等方面的信息資訊,特別是對弘揚紅色資源當代價值的典型做法,要把握宣傳時機、節奏和力度,爭取在最快的時間、用最權威的事實給予傳播。要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軍心兵意結合起來,既圍繞團結穩定鼓勁,積極開展優良傳統、國家改革成就、部隊建設成果和官兵工作成績等方面的宣傳,又著眼維護官兵權益、反映官兵心聲,特別是對改革利益調整、退役安置政策、大學生士兵教育培養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可以采取“領導信箱”、“嘉賓訪談”、“官兵論壇”等形式進行平等溝通交流,切實化解矛盾、理順情緒。

二、要注重突出紅色資源的戰斗性,在聚焦使命中匡正官兵踐行的目標取向

紅色資源具有戰斗文化的本質屬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旨之一就在于提升我黨我軍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當前,用紅色資源推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按照“三個緊貼”要求,抓住和運用好最根本、最需要、最管用的內容,實現紅色資源育人功能的最優化。一是要注重用主題深刻的軍事物質文化熏陶。軍事物質文化是紅色資源的外在形態和載體。要注重抓好營院文化建設,按照高中低檔配套、靜態與動態結合、室內與室外兼顧的思路,積極建設軍味濃郁的特色的“室文化”、“墻文化”、“廊文化”,努力打造注重和諧、體現風格、凸顯特色的營院文化。要突出抓好教育場館建設,按照“尊重歷史、凝聚精髓、振奮精神”的原則,科學設計和論證建設方案,發動官兵積極建言獻策,切實建好用好榮譽室和軍史館等教育場所,為官兵提供持久有力、生動樸實的精神力量。要重點加強訓練場地建設,大力完善訓練設施,采取張貼大幅宣傳畫、噴繪宣傳圖等方法手段,努力濃厚訓練場文化氛圍,使官兵一進入就受到感染、一參訓就受到熏陶。二是要注重用特色鮮明的軍事精神文化激勵。軍營精神文化,是官兵在長期軍旅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情操和目標追求。我黨我軍在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積淀了豐富多彩的紅色資源,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紅色資源體系、制度和觀念。特別是我黨我軍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老西藏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和老海島精神等光耀千秋的革命精神,生動體現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精神風貌,是加強思想政治局教育的重要資源和寶貴財富。當前,要注重把傳承革命精神作為紅色資源建設的重要任務,認真梳理總結我黨我軍革命精神,組織官兵認真學習其歷史淵源和深刻內涵,廣泛興起“學革命精神、做革命傳人”的熱潮,使廣大官兵在傳承精神文化中深化學習培育。三是要注重用豐富多彩的軍事行為文化培塑。行為文化形象直觀,對官兵有著直接的培塑作用。要堅持紅色資源向訓練、演習和完成大項任務延伸,充分發揮軍事訓練的特殊培塑功能。要把軍營儀式作為深化理解紅色資源的生動課堂,積極組織開展入伍宣誓、授銜頒獎、升旗儀式、誓師大會等儀式活動,堅定從軍報國志向、陶冶愛國愛軍情操。

三、要注重突出紅色資源的時代性,在創新發展中確保培育踐行的生機活力

查看全文

陜北紅色旅游資源開發論文

一、陜北紅色旅游的興起

1.紅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紅色旅游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出現,60年代漸具雛形,80年代隨大眾旅游的興起而加速發展,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則興起為專項旅游產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動之下,全國的紅色旅游迅速地發展了起來。當前,紅色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旅游活動。而紅色圣地則成為全國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陜北也成為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點,隨之興起了一股紅色旅游熱。

2.紅色旅游的含義

所謂中國的紅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

陜北的紅色旅游具有以下三個功能:

查看全文

紅色旅游資源發展模式及策略

摘要:文章以中國共產黨建立后的革命精神為基礎,在實地調研、數據搜集及當地居民訪談的基礎上,分析宿州市紅色旅游市場需求現狀。總結其所存在的發展困境,并進一步構想宿州市未來的旅游發展模式,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多角度完善景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景區旅游項目,增強游客體驗感、多渠道擴大景區宣傳方式,提高景區知名度、多方式加強從業人員專業培訓、提高景區服務質量。

關鍵詞:紅色旅游;市場需求;發展模式

紅色旅游資源不僅具有深刻的政治和歷史內涵,還含有豐富的精神和文化內涵①。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紅色旅游迎來重大發展機遇②。全國兩會期間,紅色旅游的發展成為代表、委員熱議話題。宿州是皖北紅色文化的重要起源地,紅色資源稟賦豐富,現有國家級紅色旅游資源2處,省級紅色旅游景區3處。近些年來,該市紅色旅游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各方積極整合并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寫活“紅色旅游”文章,使得紅色旅游發展狀態良好,產業鏈不斷擴大。但目前該市產業發展單一問題凸出,本文在分析該市發展困境的基礎上對宿州市未來發展模式提出幾點構想,并給出建設性建議,不僅讓較多游客開始感受文化魅力所在,也為當地政府提供借鑒意義。

一、宿州市紅色旅游市場需求現狀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增長,旅游成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安徽省統計局數據,2017年宿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573.08億元,同比增長9.10%;2018年宿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757.82億元,同比增長8.50%。此數據顯示出宿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呈上升趨勢,居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另外,據宿州市統計局數據:宿州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2252.44萬人次,增長20.0%,該年旅游總收入為151.48億元,增長25.7%。2018年國內旅游人數2613.58萬人次,增長16.0%;旅游總收入為179.71億元,增長19.0%。旅游業發展勢態迅猛,旅游占據人們生活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近些年來安徽省宿州市紅色旅游資源地客流量顯著增長。據宿州新聞網消息稱,2017年該市各紅色旅游景區點接待游客約110萬人次,而2020年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僅中秋及國慶兩個假期就接待游客共326.78萬人次,同比增長15.97%。同時,籌辦多場主題社教和研學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到來,可以看出人們對紅色旅游的興趣以及參觀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查看全文

高校思政教育紅色文化資源思考

摘要:在高校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紅色文化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對體現新時代背景之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及優勢意義重大。老師在教學實踐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現狀以及效果,積極體現這一文化資源的正面效應和價值,鼓勵學生在自主分析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主動接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紅色文化資源;合理運用;再思考

一、引言

高校思政教育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老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需要注重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之間的緊密結合,其中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尤為關鍵。[1]老師除了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恰當引導之外,還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不同紅色文化資源應用的效果及質量,積極實現這一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構建高效課堂,以此更好地體現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優勢。

二、確立科學目的

明確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能夠保障后期教學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在將高校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資源相結合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前期的教學大綱要求,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這一點是促進紅色文化資源合理運用的前提和基礎。與其他教學內容和形式相比,高校思政教育對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為了盡量避免學生活動參與的盲目性以及主觀性,老師應該在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之上,積極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鼓勵學生在目的任務驅動之下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但是從目前來看,有一部分老師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的紅色文化資源運用目的認知還不夠明確,出現了許多不合理、不科學的現象,過于注重功利性價值取向分析及研究,沒有對思政教育的實質作用以及正面價值進行分析和解讀,只關注問題表現的分析,無法抓住紅色文化以及現場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基礎,難以更好地體現其中的文學價值以及教育作用。作為革命年代的重要表征,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非常明顯,只有真正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才能夠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作用和優勢。

查看全文

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困境與出路

摘要:川陜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所面臨的紅色文化影響力不足、城鎮化建設與革命遺址保護矛盾突出、革命遺址產權歸屬難以明晰等突出問題,主要在于制度化建設相對遲滯。因此,制定有關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制度體系尤為重要。利用“利益相關者”理論摒棄路徑依賴思維,共同植入紅色文化的協同保護利用理念,并加快制度化建設的進程,無疑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與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川陜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困境;出路

一、文獻述評

2003年,彭央華、項波兩位先生在其合著的《利用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的思考》[1]一文中提出了“紅色文化資源”概念。2009年以來,“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學者們就此進行了相關研究。楊天宗等[2]以科學發展觀為切入點,討論了達州市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意義,并就比較優勢不明顯、復合型紅色旅游專業人才匱乏、紅色旅游基礎配套設施落后等現實瓶頸展開研究;冉燕[3]就紅色文化核心精神的凝煉與資源整合、紅色旅游產品市場定位、紅色旅游市場拓展策略等提出了有關建議;姜仕華[4]以達州為研究對象,論述了紅色文化對文化強市的現實意義,初步討論了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相關策略;范藻[5]圍繞紅色文化傳播的平臺與載體、技巧與藝術等,論述了達州紅色文化傳播的基本路徑。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學界關于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也存在明顯不足。一是系統性研究較為缺乏。已有專項研究內容不夠深入且較為零散,以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意義、價值等方面簡單論述居多,涉及川陜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系統性的應用研究鮮見。二是研究進度滯后于發展變化速度。處于川陜革命老區核心區域的達州,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推進過程困境重重,而目前學界研究滯后于現實需要。諸如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對革命遺址保護的影響、紅色旅游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與人力資源開發、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制度化建設遲滯等,只有為數不多的學者給予了及時回應。因此,以達州為個案,研究川陜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困境與出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達州紅色文化資源概況與保護利用困境

(一)達州紅色文化資源概況。紅色文化資源,在傳承紅色文化和建設文化強省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也是對廣大青少年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資源。達州紅色文化資源呈現出內容豐富、載體多樣、數量眾多且分布較廣的特點。就革命將帥故居或故里而言,達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被授予的近百位川籍將軍(含元帥)中占比高達20%;同時,達州也是紅四方面軍長征的途經地與主戰場之一。其中,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既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之一,館藏國家一級紅色文物2件。而張愛萍故居、王維舟紀念館、石橋列寧街、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存,也被列入四川省36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目錄。中共達州市委黨史研究室革命遺址調查數據顯示,達州市境內紅色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1個,省級8個,市級8個,縣級39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1個,省級4個,市級9個,縣級12個。全市紅色革命重要歷史事件及相關革命人物活動紀念地累計有152個,其中達州市區4個,市屬宣漢縣42個,大竹縣10個,渠縣6個,開江縣5個,萬源市85個。全市紅色革命領導人故居累計有17個,其中達州市區2個,市屬宣漢縣1個,大竹縣4個,開江縣4個,萬源市7個。紅色革命遺址、紀念場館累計有328個,其中達州市區25個,市屬宣漢縣62個,大竹縣26個,渠縣10個,開江縣20個,萬源市185個。紅色革命遺址損毀累計有97個,其中達州市區11個,市屬宣漢縣17個,大竹縣7個,渠縣9個,開江縣5個,萬源市48個。紅色革命紀念設施累計有20個,其中達州市區6個,市屬宣漢縣2個,大竹縣2個,渠縣1個,開江縣1個,萬源市8個[6]。(二)達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困境。達州位于川陜鄂交界地,是川陜革命老區的核心區域,在我國紅色文化與紅色歷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張愛萍、陳伯鈞、王維舟、向守志等達州籍共和國元勛,在此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紅色事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數以萬計的達州兒女加入紅軍,壯烈犧牲者不計其數。然而,長期以來,受到許多原因的制約,和太行山、百色、井岡山、延安等革命老區相比,達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面臨重重困境。根據調查,達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困境集中表現在:一是紅色文化影響力與吸引力日益下降,二是紅色文化保護利用方面的專業人才匱乏,三是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專項資金短缺,四是革命遺址產權歸屬難以有效解決,五是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六是城鎮化建設與革命遺址保護矛盾愈加突出。究其原因,在于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意識淡薄、觀念陳舊;人才激勵與資金保障機制不健全;制度建設相對遲滯;協同共贏發展理念缺乏;保護利用主體結構單一;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