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商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07:22: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有商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有商行風險監管思索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不斷顯現出來。因此,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風險并找出解決途徑、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
商業銀行風險,指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確定因素而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過去和現有的各種信息使風險的潛在損失最小化。我國的商業銀行風險按其成因可分為: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借款者在貸款到期沒有償還貸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評級下降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信用主要分為道德風險和企業風險兩大類。
2.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將面臨市場流動性風險和現金流風險,前者是由于市場交易不足而無法按照當前交易價值進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現金流不能滿足債務支付的需要,迫使機構提前清算,從而使賬面上的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的風險。目前,上述特點還未暴露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但是隨著國有商業銀行向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型企業的轉變,流動性危機出現的可能性加大。
3.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銀行財務因利率的不利變動而遭受的風險。利率風險主要有基準風險、重定價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和期權風險等四種表現形式。過高的利率風險將對銀行的利潤和資本造成很大的威脅。
商行履職論文:國有商行履職機理簡述
本文作者:沈伯平孫建娥工作單位: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相關文獻綜述
要研究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必須追溯到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KeithDavisandRobertL.Bloomstrom(1975)[1]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指經營者在謀求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同時,必須承擔起對于保護和增進整個社會福利的義務。而EdiwinM.Epstein(1987)[2]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就是要努力使企業決策結果對其利益攸關者產生正面而非負面的影響。企業行為結果的正當性是企業社會責任關注的核心。而CarrollandBuch-holtz(2000)[3]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對企業所提出的在經濟、法律、道德和慈善層面的責任和義務。世界銀行對此的定義則為•77•企業與關鍵利益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它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目前我國企業界普遍認同的理念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實現利潤和股東收益最大化的同時,還要承擔起對員工、社會和環境的應有責任,其中包括恪守商業道德和商業準則,時刻關注生產的安全性和員工的職業健康,切實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最大限度節約資源和能源等。[4]由此可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從最初只是關注股東收益的最大化,到關注股東利益和利益攸關者的利益并重,最終拓展到企業還必須致力于對人、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尊重。借鑒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本文認為,國有商業銀行社會責任是指其在追求股東收益最大化的同時,所應該承擔的對于社會、環境、員工以及金融消費者應有的法律和道德責任。盡管國內外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對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社會責任問題的關注卻較為鮮見。吳念魯(2007)[5]將積極配合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推動和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健康和協調發展界定為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并提出商業銀行應把承擔的社會責任意識與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和樹立良好形象、打造品牌、為客戶所認同等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李可佳(2009)[6]則把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界定為商業銀行在維護股東利益的基礎上,對社會、客戶和國家金融穩定、安全,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而負有的法律和道德責任。對于國有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王松華(2007)[7]將其概括為在創造企業價值的同時,積極支持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政策、行業調控政策、環境保護政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公平正義地對待弱勢客戶群體。黃建新(2007)[8]則從外部性、信息不對稱性角度分析了國有商業銀行對其員工、儲蓄存款戶和中小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張杰(2007)[9]通過對20世紀90年代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海南案例”的研究認為,在中國特殊的轉型背景下,由于長期以來政府總是通過對銀行體系的高度控制來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責任,因此金融改革從一開始就面臨著無法回避的“市場化悖論”,我們無法在保持金融控制以履行其社會責任與金融市場化改革之間取得利益目標的一致。從已有的文獻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學者對于商業銀行社會責任問題的研究至少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更多關注一般意義上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而對作為中國金融體系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關注不夠;二是沒有將商業銀行社會責任問題放到中國轉型,尤其是金融體制轉型與改革的特殊背景下進行深入的分析;第三,賦予了國有商業銀行過多的社會責任,忽視其作為商業銀行本身所應該承擔的經濟責任。而造成以上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對于國有商業銀行承擔社會責任的經濟學機理研究不足,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國有性”與“商業性”這兩者的關系拿捏不準,本文試圖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現實基礎
(一)公共資金注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2/3以上的國有企業陷入大面積經營虧損的困局。1998年,朱镕基同志提出實現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的目標,并且通過債轉股改革方式剝離國有企業所欠銀行的大量債務,致使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大規模上升。國有商業銀行危若累卵的資產質量甚至影響到了宏觀經濟的安全性和整體金融體系的穩健運營。1998年,中央政府發行2700億元特種國債充實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999年成立四家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剝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13939億元。但是,由于這一階段的改革沒有觸及國有商業銀行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等核心問題,其資本充足率不斷下降和不良資產比率進一步攀升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緩解。按貸款質量五級分類方法統計,2002年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除交通銀行以外)的不良貸款總額為21350億元,不良貸款比率高達25.12%。②2001年12月,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在約定的5年過渡期結束以后,中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格局應基本形成,屆時外資金融機構將不再受業務和地域的限制,進而可以享受國民待遇,與國內金融機構開展公平競爭,其先進的管理方法、良好的服務態度和成熟的經營技術,必然會對國有商業銀行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為了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未雨綢繆,黨中央、國務院在2002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正式決定將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列入決策層的議事日程。2003年12月30日,為推動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上市,國務院通過中央匯金公司動用國家外匯儲備注資450億美元,同時核銷和二次剝離不良資產2787億元。2005年4月,中央匯金公司再向中國工商銀行注資150億美元,同時核銷和二次剝離不良資產近5000億元。③截至2005年10月,除農業銀行以外的三大國有商業銀行在財務重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基礎上相繼成功上市。2008年,為了將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安全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中央政府加快了對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再次通過中央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向農業銀行共同注資2600億元人民幣(380億美元,兩者各占農業銀行資本金的50%),同時由中央財政核銷其不良資產8000億元,并于2010年7月如愿公開上市。④至此,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完美謝幕。從以上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近十余年以來改革進程的回顧可以看出,1998—2008年,政府動用公共資金40025億元解決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和股份制改革,為中國金融體系安全化解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累計注資10299億元,核銷或者剝離不良資產29726億元(詳細參見表1)。在國家投入巨資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改革的基礎上,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也向社會公眾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2009—2011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分別達到4115.41億元、5392億元和5446.96億元,其不良貸款比率也下降至1%以下。⑤國有商業銀行之所以能交出如此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是與政府歷年以來動用巨額社會公共資金對其進行的注資、核銷和剝離不良資產以及社會公眾對其長期不懈的支持分不開的。既然中央政府多年以來舉全國之財力為國有商業銀行體系的穩健和安全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對改革成本支付者的一種補償,國有商業銀行為廣大金融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使社會各階層共享我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的成果,理所當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二)國有產權性質盡管國有商業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革實現了資本來源的多元化,為其建立更為完善的現代銀行治理結構奠定了多元化的產權基礎,但其國有性質依然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2004年,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時,作為代行國有產權主體的中央匯金公司,是其初始上市之時的唯一出資人。而對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則由中央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分別持股50%。國有商業銀行事實上的國有性質,決定了其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巨額利潤應該由社會公眾共同分享,而不應該由本行業、本部門的職工所獨享,這也正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誰投資、誰受益、誰承擔風險”原則的具體體現。近年來,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自然壟斷行業與一般競爭性行業之間過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一直是社會公眾詬病的話題。壟斷行業收入畸高是導致行業間收入差距過大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社會公眾不滿的最大誘因。事實上,過去十多年以來,包括國有金融機構在內的中央級國有企業,其利潤一直留在企業內部,困難時要求國家巨額補貼,贏利時作為“全民所有制”的企業卻并不分紅。經營風險由社會公眾買單,而投資與經營收益完全留給自己,這種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稱性正是社會公眾質疑國有金融機構以及國有企業價值何在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同樣也是其陷入“虧也挨罵、賺多了也挨罵”這一怪圈的深層次社會因素。⑥目前,自然壟斷行業的中央級國有企業須向國家上繳10%~15%的紅利,而國有商業銀行至今尚未執行這一政策。因而,將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產生的一部分利潤上繳政府財政,讓社會各階層共享金融業改革和繁榮的成果,對于體現其國有性質、改善其公共形象,對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維護社會穩定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格局及其利潤來源是其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
外資銀行對國有商行的啟示
一、農業銀行A分行信貸決策流程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根據要求,實行審貸分離,分級審批。在信貸決策流程中,實際上是三個環節:申請受理的貸款調查;貸款審批中心的審查;貸審委的信貸決策。農業銀行A分行信貸決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于客戶、項目信息搜集不到位當前A分行的貸款客戶、項目信息搜集工作一般是由信貸人員臨時進行的,缺乏系統完善、時段連續的信息網絡。并且信息來源還受到個別信貸人員風險意識,專業知識水平及業務經驗的限制,容易產生偏差。這些都必然導致項目評估草率、客戶評價質量不高的結果。
2.管理環節多,審批鏈長農業銀行A分行為了加強風險防范,按照集約化、一體化、扁平化原則,對授權模式和授信機制進行大幅度改革。從實際效果來看,導致貸款審批流程拉長,效率降低。容易引起信貸交流和反饋的時滯與衰弱,常常導致貸款效率低下,甚至出現決策失誤。過長的審查批準鏈條至少造成兩個方面的損耗:一是時間損耗。二是信息損耗。
3.調查口徑不一,影響調查效果客戶評價、項目評審是信貸決策的基礎,是科學貸款的必需環節。但是,由于基層信貸人員數量少,素質差,以及存在的貸款長官意志,使得申報材料難以對企業的經營好壞、信用等級、償債能力等進行全面正確的評價,這樣也就無法在審批會議上回答審批人的有些質詢,影響貸款審批,很難做出正確進行決策。
二、外資銀行信貸決策流程特點
探究國有商行公司管控的問題
摘要: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逐步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體系,但其公司治理仍存在諸多缺陷。本文在分析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治理結構
隨著中國農業銀行IPO的進行,四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已陸續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自2004年9月中國建設銀行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后,按照監管部門的指導,國有商業銀行在遵循‘三會分設、三權分開、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原則上,明確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的權利和責任,建立了一系列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建立起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我國加入WTO之后,在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其中公司治理的制度建立功不可沒。但是我們還應當認識到,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缺陷,全球金融危機也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1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前者指商業銀行的股東、董事、監事和經理層之間的協調和制度安排;后者還包括了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如員工、存款人、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等之間關系的協調。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引發了人們對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問題的關注。在此背景下,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于1999年9月頒布了動口強銀行機構公司治理》,進一步推動了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to。從世界范圍來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仍然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2002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正式提出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概念,并初步規范了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標準。此后,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一直是國內研究的熱點。當前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研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傳統的公司治理理論及其分析框架對于商業銀行究竟是否適用。針對這一問題,理論界普遍認為,與一般企業相比,銀行具有許多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的存在使得商業銀行的治理機制與一般的公司治理機制存在較大的不同。
1.1資本結構的特殊性
國有商行升值風險論文
論文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實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一直呈單邊升值的趨勢,截至目前已升值10%。基于此,對國有商業銀行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存在的國有商業銀行外匯資本面臨貶值,資產與負債的匯率風險敞口,人民幣匯率浮動頻率和區間加大,結售匯等中間業務的匯率風險加大等一些匯率風險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國有商業銀行風險
從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l美元兌8.1l元人民幣。截至2007年l1月2日,l美元對人民幣7.4624元,人民幣呈單邊升值的趨勢(見下圖)。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中,如何應對升值風險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升值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有商業銀行外匯資本金面臨貶值風險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外匯資本金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場,通過公開發行上市募集的外匯資金,比如建行、中行、工行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籌資以外匯計價部分資本金,由于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募集的外匯資金相對于人民幣貶值,此為第一類風險;二是由境外戰略投資者認購的一部分股權形成的外匯資本金,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在股改上市之前均引進了國外戰略投資者,國外戰略投資者參股時大部分股份都以美元計算的,如中國建設銀行引進美洲銀行25億美元、新加坡淡馬錫公司l4.66億美元,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過程中,特別是對美元的升值幅度較大,這些外匯資本金會相對貶值,此為第二類風險;三是由國家通過外匯儲備注資方式形成的外匯資本金。受到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銀行的外匯資本金折算成人民幣資本數額也會發生變動,此為第三類風險。
二、資產與負債的匯率風險敞口
國有商行客戶關系管理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客戶管理的興起;國有商業銀行客戶管理的內涵;國有商業銀行客戶管理的功能;國有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的意義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客戶關系管理是現代管理科學與先進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客戶關系管理作為一種企業戰略,以客戶為中心指導企業實施全方位的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作為軟件技術和應用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是一套基于大型數據倉庫的客戶資料分析系統、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就是指客戶關系管理在銀行經營中的運用、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一般由業務處理、客戶聯系和客戶關系分析中心三個部分組成、商業銀行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條件、客戶關系管理能夠使銀行更好地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客戶關系管理能夠使銀行對優質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客戶關系管理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客戶滿意度、客戶關系管理能夠大幅度降低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成本、客戶關系管理反映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理念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客戶關系管理是國有商業銀行近年來實施的一項重要管理戰略,有效地促進了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銷售能力。客戶關系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在大量的客戶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客戶分析,從而提高商業銀行的客戶服務能力??蛻絷P系管理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實施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國有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二八”原則
一、客戶管理的興起
客戶關系管理是現代管理科學與先進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既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經營理念。在本質上,客戶關系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富有意義的交流和溝通,理解并影響客戶行為,最終實現提高客戶獲取、客戶保留、客戶忠誠和客戶創利的目標??蛻絷P系管理一般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C——服務渠道管理,即進行市場營銷的綜合性和互動性管理;R——關系營造,即建立在優質、高效、便捷服務基礎上的真正的客戶關系;M——對企業的一體化管理,即前臺操作與后臺操作的一體化。
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簡稱CRM)起源于1980年提出的“接觸管理”(ContactManagement),即專門收集、整理客戶與企業聯系的所有信息。1990年,接觸管理演變成為包括電話服務中心與支援資料分析的客戶服務(CustomerCare)。在業務需求拉動和信息技術推動下,經過二十多年的理論完善,接觸管理演變為客戶關系管理,并日趨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論體系。
國有商行信貸管理論文
摘要:國有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戰略作用,但是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中存在著眾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削弱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力,還形成了較大的金融風險。從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分析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現狀,并深入探討形成這種局面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后提出相關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風險管理
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逐步縮小,但仍是我國金融業的最重要的主體之一。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不良資產高、風險隱患大的問題,其面臨的信貸風險甚至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這不僅嚴重削弱了自身的競爭力,而且危及了整個金融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得不引起理論界和實務部門的廣泛關注。
1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現狀
1.1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高,信貸資產安全性差
如表1所示,雖然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從2007年第一季度的8.2%下降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7.83%,整體上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但是卻遠高于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同時,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實際上集中了絕大部分的信貸風險。如果不良貸款轉化為真實損失,國有商業銀行將遭受相當大的負面沖擊,甚至可能危機到整個金融系統的安全。
國有商行加大匯制改革論文
論文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實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一直呈單邊升值的趨勢,截至目前已升值10%。基于此,對國有商業銀行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存在的國有商業銀行外匯資本面臨貶值,資產與負債的匯率風險敞口,人民幣匯率浮動頻率和區間加大,結售匯等中間業務的匯率風險加大等一些匯率風險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國有商業銀行風險
從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l美元兌8.1l元人民幣。截至2007年l1月2日,l美元對人民幣7.4624元,人民幣呈單邊升值的趨勢(見下圖)。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中,如何應對升值風險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升值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有商業銀行外匯資本金面臨貶值風險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外匯資本金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場,通過公開發行上市募集的外匯資金,比如建行、中行、工行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籌資以外匯計價部分資本金,由于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募集的外匯資金相對于人民幣貶值,此為第一類風險;二是由境外戰略投資者認購的一部分股權形成的外匯資本金,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在股改上市之前均引進了國外戰略投資者,國外戰略投資者參股時大部分股份都以美元計算的,如中國建設銀行引進美洲銀行25億美元、新加坡淡馬錫公司l4.66億美元,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過程中,特別是對美元的升值幅度較大,這些外匯資本金會相對貶值,此為第二類風險;三是由國家通過外匯儲備注資方式形成的外匯資本金。受到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銀行的外匯資本金折算成人民幣資本數額也會發生變動,此為第三類風險。
二、資產與負債的匯率風險敞口
國有商行貨幣政策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問題的提出;信貸規模由按計劃發放演變成事實上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對1998年以來各年度新增貸款情況的分析;基本結論:信貸規模不適合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信貸的過快增長會對宏觀經濟產生不良影響、改革開放前的大部分時間里,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信貸管理政策有所改變,但仍實行較為嚴格的計劃管理的辦法、新增貸款調控目標數與實際數之間的差異較大、影響貸款增量的主要因素:存款增量、理論上,信貸增加額這一指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實際運行中,信貸投放規模越來越受到其他融資手段的制約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1998年央行取消信貸指令性計劃以來,信貸規模逐步演變成了央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過利率、貨幣供應量等傳統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本文分析了我國央行的信貸調控目標與實際信貸增長之間的差異,通過實證和理論分析的方法論證了信貸規模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隨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它們已經成為自主經營的主體,央行不應直接干預商業銀行的信貸行為。此外,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成熟,企業的融資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信貸已經不再是企業融資的唯一形式。因此,信貸規??刂撇灰顺蔀樨泿耪叩闹薪槟繕?。
關鍵詞:信貸規模;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2006年初,央行提出2006年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的調控目標是2.5萬億元。到一季度結束時,全部金融機構的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了1.26萬億元,超過央行人民幣新增貸款預期目標的一半,而時間僅僅過去了1/4。與此同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房地產價格呈加速上漲勢頭。在這種情況下,信貸投放倍受矚目甚至非議。有很多人士認為,信貸過快增長是造成固定投資過快增長和房地產業過熱的重要原因。盡管一季度后央行出臺了很多調控措施,意圖抑制信貸過快增長。但是到6月末,新增人民幣貸款仍然繼續上漲,上半年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2.18萬億元,占央行全年預期目標的87.2%,與上年同期相比多增7233億元,增幅達50%,遠遠超過同期GDP和投資的增幅。于是再次引起了各方議論,似乎信貸增長成了當前一切經濟過熱問題的罪魁禍首。
不可否認,信貸的過快增長會對宏觀經濟產生不良影響。但是我們也注意到,2005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的控制目標是2.5萬億元,實際新增2.4萬億元。到2006年央行仍將新增人民幣貸款的調控目標定為2.5萬億元,這顯然是不妥的,因為我國GDP現值的年增長率不會低于10%、過去幾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亦幾乎都在20%以上,因此,年度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也應該有相應增長,而不是維持不變。如果追溯歷史,我們會發現在過去幾年里央行制定的新增貸款調控目標與實際增加額之間存在很大的“誤差”。
中國國有商行管理風險透析論文
摘要:隨著人們對金融風險的重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內涵和理念不斷深化。本文通過回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分析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不斷顯現出來。因此,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風險并找出解決途徑、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
商業銀行風險,指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確定因素而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過去和現有的各種信息使風險的潛在損失最小化。我國的商業銀行風險按其成因可分為: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借款者在貸款到期沒有償還貸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評級下降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信用主要分為道德風險和企業風險兩大類。